赵霞;张桂兰;王丽丽
神经衰弱患者56例,男性16例,女性30例,年龄28~75岁.采用日本进口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治疗频率3~14Hz,电极安放:阳极放置在大椎穴,阴极放置在命门穴水平两侧,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治疗时间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隔3~5 d连续治疗,本组治疗6~20次,平均13次.痊愈15例,症状消失,睡眠6 h以上;显效20例,睡眠4~5 h;好转18例,症状减轻,睡眠有改善;无效3例.治愈率62%,总有效率95%.对30例患者随访半年,疗效巩固无复发.
作者:高巧英;朱东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经确诊为下颌关节功能紊乱38例,男6例,女32例,年龄25~30岁8例,31~40岁20例,41~50岁10例.其部位均为单侧,左侧24例,右侧14例.病程15 d以内5例,15~30 d 12例,30~60 d 18例,60~180 d的3例.采用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的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接通电源,绒布热水浸湿敷在患侧皮肤上,选择2 cm×6 cm硅胶电极2个,并置于患侧下颌关节处,塑料纸复盖,砂袋固定.2号处方,输出电流20~40 mA,通电20 min,每日1次.
作者:朱香;毛玉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微波应用于临床以来,在治疗肿瘤的应用中已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在医学其他领域有很大发展.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单纯采用手术切除,出血多,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从1988年7月开始,采用微波热凝血管瘤加手术切除的办法,取得了治疗血管瘤的满意效果,但使用任何一种新方法、新技术都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并发症.
作者:林斌;彭玉田;杨振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用于外科手术首先由Lynn等[1]于1942年提出,并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研究.从五十年代起,该项技术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声场到热场研究以及超声与组织作用的物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应用研究方面也有许多探讨和报道[2-5].临床应用上,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优越于传统外科手术它能定位于深部组织,而不必对患者进行开刀,因此HIFU技术属于无损伤外科手术范围.
作者:霍彦明;陈亚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前研究表明,随年龄增加葡萄糖耐量逐渐降低.这种与年龄相关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被认为是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在外周组织中,骨骼肌是胰岛紊促进葡萄糖利用的主要部位,如果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可表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骨骼肌细胞摄取葡萄糖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运转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其中GLUT4是骨骼肌主要的转运蛋白,它的含量多少决定了骨骼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
作者:杨晓冰;吴毅;李云霞;占飞;胡永善;朱尚权;平蓓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由于骨折、烧伤及植皮后孪缩等其他软组织损伤造成的肘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为常见病之一,肘关节功能障碍普遍被认为较难完全恢复,我院近年来采用康复治疗技术收治40例外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殷秀珍;段芝琴;席宇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仪(IOS)动态观察32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3,5,10天呼吸功能的改变,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明显下降,总气道阻力增加,但中心气道阻力和肺弹性阻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也存在因小气道阻力增加所致的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
作者:张伟;蒋永新;曹俊;戴晓敏;楼旭军;鲍鲁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6年8月至1999年2月在我院分娩和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7岁,其中分娩后尿潴留40例,妇科手术后尿潴留20例.
作者:沈石烂 刊期: 2000年第03期
2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2例,病程2月~2年,平均半年.查见患耳局限性隆起,表面正常标志消失,重者整个耳廓形态改变,穿刺抽出不等量淡黄色液体.首次治疗于常规消毒后,抽出囊内液体,取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注入囊腔内,反复抽注,遗少量于腔内,拔针.使用珠海和佳EBH-Ⅲ型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功率设置为20~30 W,时间为10~15 min;将微波理疗辐射器置于患部,每日1次.
作者:郭树华;王瑶;朱琳;白叶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选择1995年1月~1998年10月在我院的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肺部感染、伴有热T:38℃以上,肺部可闻湿性啫音,血象升高,胸片示:点片状阴影的病历共92例,青霉素过敏者除外,将其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A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者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合并肺部感染1例,大面积脑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26例.B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1岁.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肺部感染2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23例.
作者:刘兰英;刘培茹;王彦敏;王卫华;李桂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更好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研制了俯卧式牵引床.自1993年5月在我所应用以来,配合电针、手法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0余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建英;丁树荣;冯晓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硫氮卓酮的抗癫痫作用.方法 采用皮层应用马桑内酯的方法致痫大鼠.电刺激一侧坐骨神经,引导对侧皮层感觉区诱发电位,观察海马CA1-CA2区注射硫氮卓酮对致痫大鼠皮层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 在皮层脑电图出现高频痫样放电期间,皮层诱发电位振幅高达(1.8±0.7)mV,海马内微量注射硫氮卓酮能明显抑制动物皮层脑电图痫样波频率、振幅和皮层诱发电位的振幅.结论 硫氮卓酮的上述作用与减少马桑内酯致痫时Ca2+流人神经元内有关.
作者:张玉芹;王阿敬;胡谋先;邹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高功率密度毫米波对人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提供高功率密度毫米波抗瘤生物效应依据.方法 采用高功率密度(400 mW/cm2,H组)或低功率密度(9 mW/cm2,L组)毫米波照射人舌鳞癌细胞20 min(S组)或45 min(L组)后培养24 h,行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 观察发现肿瘤细胞表面微绒毛粘连、融合、脱落、顶端膨大、细胞膜裂孔、凹陷、线粒体变性、胞浆内大量空泡、核固缩;改变严重程度依HL、HS、LL、LS组递降.结论 高功率密度毫米波可造成肿瘤细胞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其程度比低功率密度毫米波明显.
作者:王中和;唐友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急性乳腺炎15例,表现为乳汁排出不畅,乳房内出现硬结,有明显搏动性疼痛与压痛,伴有寒战;发热,表面皮肤颜色不变或略带红色,病程长者一周,短者三天.
作者:赵霞;张桂兰;王丽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治疗、评定、教育学组联合主办的2000年全国神经康复学术会,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和贵州省医学会的支持协助下,于2000年5月17日~2000年5月21日在西南边陲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经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本次学术活动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00-03-10-005),因此突出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和内容,着重组织了神经康复的专题报告、讲座、论文交流和讨论.
作者:谭维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软骨是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它的可动关节面由透明软骨构成,对保护膝关节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髌骨位置表浅,膝关节经常受伸屈挤压、载荷摩擦大,且髌骨中心血供较差,所以髌骨的关节软骨面随年龄增长可出现退行性改变,甚至可导致骨赘形成或骨关节炎,临床称之为髌骨软骨软化症.有关软组织的超微结构及实验性的髌关节炎退变研究已有相应报道[1-6],但对人类髌骨软骨软化症超微病理特征则鲜见报道.现结合临床进行了此项研究并报道如下.
作者:武惠珍;扈文海;刘贵生;赵玉珍;雷建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is,ERP)检测技术可在无创条件下检测出与大脑认知活动有关的脑电位变化[1],根据所测的ERP各成份,尤其是内源性成份P300电位,可分析判断人脑信息,被看做是观察大脑功能活动的窗口,是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研究中一个很活跃的新领域.对那些脑损害严重,意识丧失或不能进行配合检查的患者,试图通过P300电位的改变,进行评估其大脑认知功能受损害程度的可行性具有特殊意义[2].本实验主要是了解昏迷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电位的改变,以及与睡眠状态中P300电位改变的相关性.
作者:邓炳海;吴宗耀;侯岷;王汝兰;张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选用阻断髂总动脉的办法制成动物急性完全性后肢缺血模型,以观察缺血能否诱导骨膜成骨.希望通过对骨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特点的研究,加深对骨膜成骨机制的了解,以期在肢体手术止血带使用、断肢再植、创伤、骨膜移植等工作中能关注缺血对骨膜成骨能力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庆民;陈百成;张静;武长林;成建平;陈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2000年4月5日~2000年4月9日,美国激光医学学会在内华达州的芮呐(Reno)召开了第十九次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德国、中国、英国、比利时、瑞士、巴西、加拿大、法国、荷兰、挪威、北爱尔兰和沙特阿拉伯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300多人.
作者:刘承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再生过程中表情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压榨伤后,电针刺激翳风、颧塚、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穴,每天30min,2周为1疗程.经1、2、3疗程治疗后,在电生理学及病理形态学证实穴位电针刺激能促进面神经再生基础上,应用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检测针刺组及对照组表情肌组织中N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动物的表情肌组织中,NGFmRNA表达高峰在神经损伤后第六周;神经损伤后第三周(第一疗程)、第六周(第二疗程)、第九周(第三疗程),原位杂交和RT-PCR都显示针刺组N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面神经再生过程中,穴位电针刺激能明显增强表情肌组织中NGF的表达;穴位电针刺激促进面神经再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可能与表情肌组织中NGF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牙祖蒙;王建华;李忠禹;谭颖徽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