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缓解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王瑞英;钟菊红;马益平

关键词:包皮套扎术,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 疼痛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缓解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进行小儿包皮套扎术的270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儿术后不采用任何镇痛类药物治疗,B组患儿术后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C组患儿术后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术后的躁动情况、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儿的躁动率、疼痛程度均低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出现呼吸抑制、呕吐、视物模糊、低血压,而A组和B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有效缓解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的疼痛,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恩替福韦两种药物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药提供依据.方法 100例住院患者中采用阿德福韦(阿德福韦组)和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组)治疗各50例,服用药物时间为48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的HBV-DNA水平、ALT复常情况、HBeAg转阴率/血清转换率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HBV-DNA水平、ALT均下降,且恩替卡韦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BeAg转阴率/血清转换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较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更佳.

    作者:王刚;周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8例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第1~10d.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Karnofsky评分、生存质量.结果 联合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0.6%,显著高于对照组(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联合组CD4+、CD4+/CD8+和IgA、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Karnofsky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联合组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结肠癌,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海明;鲁斌;黄海燕;杨一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浆BNP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效果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86例肝硬化患者(实验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6人(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包括血浆BNP、白蛋白、肾功能 、凝血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腹水等指标,探讨血浆BNP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Child-pugh C级>B级>A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贫血、腹水、肾功能异常情况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不合并上述症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体重、病因患者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肌酐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呈明显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出院后半年,BNP>182.5 pgm/L者生存率低于BNP≤182.5 pgm/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年龄 、性别、 体重、病因等基本情况无关,可反映肝功能水平,并受消化道出血、贫血、腹水、肾功能等因素影响,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成;吴旭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目的 总结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常见的临床、病理因素,找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术后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GIST的患者86例;对GIST的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完整切除与否、切缘情况、破裂与否、转移与否、细胞核分裂像计数、Ki-67指数(5%)、NIH评估分级以及术后是否服药甲磺酸伊马替尼与5年生存率关系密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完整切除与否、切缘情况、破裂与否、转移与否、Ki-67指数(5%)、细胞核分裂像计数、NIH评估分级以及术后是否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肿瘤完整切除与否、切缘情况、破裂与否、转移与否、Ki-67指数(5%)、细胞核分裂像计数、NIH评估分级以及术后是否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均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陈鲧;张士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推拿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文章对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推拿配合颈椎牵引,并与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比较.结果发现,中医推拿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作者:王公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对血浆脑钠肽(brain natluretic petide,BNP)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气的临床意义.方法 92例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成有创机械通气(①组)和无创机械通气(②组)各46例,比较两组的肺动脉压、血气、血浆BNP水平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后,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肺动脉压和血浆BNP均改善,且①组优于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并发症发生率(54.35%)略高于②组(4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用于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比无创机械通气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控制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气.

    作者:严可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缓解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缓解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进行小儿包皮套扎术的270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儿术后不采用任何镇痛类药物治疗,B组患儿术后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C组患儿术后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术后的躁动情况、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儿的躁动率、疼痛程度均低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出现呼吸抑制、呕吐、视物模糊、低血压,而A组和B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有效缓解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的疼痛,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瑞英;钟菊红;马益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首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的甲状腺水平研究

    目的 探究不同首发症状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水平情况.方法 352例双相障碍首发患者按照病理特征分为抑郁组163例和躁狂组(躁狂/轻躁)189例,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发病症状,比较2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躁狂组女性106例(41.71%),疾病的确诊年龄为29.37±3.48岁,抑郁症发作次数为1.69±1.02次;抑郁组女性106例(56.08%),疾病确诊年龄为30.40±3.53,抑郁症发作次数为2.84±1.31次;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缓解期T4水平和发作期FT3、T3、FT4水平均低于躁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缓解期甲状腺功能指标与HAMD评分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缓解期TSH、FT3、T3、FT4与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T4与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之间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的甲状腺水平,在治疗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作者:钱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补肾化痰汤联合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汤联合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进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及术后促排卵治疗;另观察组口服补肾化痰汤,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激素水平(LH、LH/FSH、T、E2和PRL)和B超的改善程度(卵巢体积、卵泡数目、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的排卵率、月经改善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流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化痰汤联合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可明显改善PCOS并不孕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

    作者:金方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的进一步控制和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4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患有BSI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侵入性操作史(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ICU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入院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侵入性操作史患者BSI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侵入性操作史均是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BSI的相关因素包括入院APACHEⅡ评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侵入性操作史、ICU住院时间,临床应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预防BSI的发生率.

    作者:吴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善生活方式联合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改善患者生活方式联合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改善2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试验组予口服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超声分度检查积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动脉血压、空腹血糖及超声检查分度积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TC、GGT、HDL-C、LDL-C及超声检查分度积分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联合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林启新;林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家庭关怀在AMI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对56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关怀情况进行评估,APGAR评分≥7分为家庭关怀度好,APGAR评分<7分为家庭关怀度差;出院后均给予为期12周的院外恢复早期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2周的生理指标、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家庭关怀度好,26例为差;2组患者出院时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周时家庭关怀度好的患者生理指标优于关怀度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时相比,出院12周时2组患者的SAQ、SDS评分均有改善,家庭关怀度好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及SDS评分均优于关怀度差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关怀结合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降低血压,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毛静飞;俞怡;杨海燕;唐旭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位小切口与改良M 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低位小切口与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1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低位小切口组和改良Miccoli组各59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功能和VHI评分.结果 改良Miccoli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引流量、引流留置时间、住院时间、III级疼痛比例均低于低位小切口组,I级疼痛比例高于低位小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费用、游离T3水平、游离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和VHI评分与低位小切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低位小切口术比较,采用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疼痛程度更低、美容效果更好,且未明显增加手术费用.

    作者:陈聃;王菊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31例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关节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对231例门诊就诊的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31例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且受文化程度、病程、疼痛程度的影响.结论 关节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者系统化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增强其自我管理的效能,达到缓解疾病进展的目的.

    作者:毛仙霞;黄小琴;杨莉莉;沈梨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寻求更好的血压控制途径.方法 选取社区中自愿参与高血压降压控制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0例,随访1年;采用问卷调查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酗酒、饮食、并发症、体质指数、用药方式、服药依从性、体育锻炼和社会医疗保障条件等因素会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控制效果(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盐高脂饮食、合并脏器并发症、体质指数、用药方式、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医疗保障条件均为影响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饮食、肥胖程度、服药环节和社会医疗保障条件等因素影响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效果.

    作者:孙文澜;沈炳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复杂性双胎妊娠妇女分娩时机对其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复杂性双胎妊娠妇女分娩时机对其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6年6月313例非复杂性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 diarnniotictwin pregnancy,MCDA)、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 pregnancy,DCDA)例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时间对新生儿及产妇的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 DCDA组产妇以辅助受孕为主,MCDA组患者以自然受孕为主;两组受孕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DA组的分娩时间较MCDA晚,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MCD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DA孕妇36周以后、MCDA孕妇37周以后分娩可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分娩时间是非复杂性双胎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作者:赵青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由体位联合心理健康辅导对初产妇分娩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心理健康辅导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辅导、采用传统仰卧位分娩,观察组接受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会阴损伤情况、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中8~10分新生儿所占比例(100.00%)高于对照组(8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体位联合心理健康辅导可以明显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切除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有益于母婴健康.

    作者:凌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24例分析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病例的特点和宫内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6年9月浙江省妇保医院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病例共24例,整理分析病历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手段、治疗方法、胎儿死因、胎儿畸形情况.结果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发生率占双胎妊娠的2.8%;24例病例中有8例应用了辅助生殖技术,占30%.胎儿死亡的直接原因中脐带因素9例,占37.5%;胎盘因素5例,占20.8%;双胎输血综合征2例,占8.3%;胎儿畸形4例,占16.7%.结论 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和辅助生殖技术,可能与双胎妊娠之一宫内死亡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周伟梅;张祖娟;蒋燕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孕晚期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的检测率和耐药性分析

    文章对2500例35~37孕周的孕妇进行阴道拭子和肛拭子做增菌培养,阳性者做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以研究孕晚期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的检测率和耐药性.孕晚期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的阳性率为2.8%,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

    作者:童柯方;胡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乳晕区切口在年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乳晕区切口对年轻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切口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0例年轻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和改良乳晕区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手术美观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愈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美观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乳晕区切口用于年轻乳腺纤维腺瘤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提高切口愈合效果,改善手术美观性.

    作者:丁碧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健康研究杂志

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