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吴捍卫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口服治疗小儿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通窍鼻炎颗粒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VAS评分,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儿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口服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作者:陈德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肢体麻木为神经损伤的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痹证、中风等病证,颈椎病变、腰椎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疾病中,也有单纯以麻木为主证的患者。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肢体麻木,是国内外公认的绿色疗法。文章对肢体麻木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黄萍萍;廖军;郑佳璇;张乐;谢巧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循证护理作为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已经被广泛引入中医护理之中。文章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中进行中医循证护理干预,探讨中医循证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周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文章回顾性分析在社区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价值。结果显示,必要时予以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恢复。
作者:姚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通光藤总苷体外对不同肿瘤的细胞指纹。方法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研究通光藤总苷对肺癌等6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通光藤总苷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其中对乳腺癌、肝癌的生长抑制强,胃癌、肺癌次之,食管癌弱。在半数抑制浓度情况下,各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呈现时间-效应依赖关系;对各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在48 h左右达到高峰,在30 h内对人胃癌细胞MGC803抑制效果不明显。结论通光藤总苷的抗癌疗效确切,但对不同肿瘤细胞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
作者:邢旺兴;赵爱桔;唐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创建健康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健康产业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对健康城市创建之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原则、思路、措施与支持体系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余红剑;郭清;罗毅;朱素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胚胎移植活产918例;冻融胚胎移植活产751例;以及同期自然妊娠活产55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双胎情况下自然妊娠、新鲜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各组间的胎龄、早产率、出生体重、LBW比例、VLBW比例以及巨大儿比例。结果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单胎组和双胎组的胎龄、早产率、出生体重、LBW比例、VLBW比例以及巨大儿比例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结论与新鲜胚胎移植比较,冻融胚胎移植技术不影响胎儿的胎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作者:王慧红;郭银花;周燕;陈楠;费小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运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7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均P<0.05),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和教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叶书兰;孙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国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对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9种,累计发病3412.25万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8.95/10万;5年间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年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结论近五年来,中国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
作者:刘婷婕;袁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16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依从性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ORS-30评分(35.2±12.7)显著低于对照组(40.5±19.4),依从率(81.3%)显著高于对照组(60.6%),健康教育满意度(96.3%)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意兰;郦丽华;张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实施中的临床疗效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82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对比分析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程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95.12%,疼痛程度为0级314例(76.59%),对照组0级38例(9.27%),2组0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178,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及分娩顺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胎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症状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达到无痛分娩目的。
作者:毛小英;王群丽;严洪亮;徐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健康素养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加强健康素养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文章通过文献阅读法探讨国外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为我国学者开展健康素养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卓晟珺;付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文章通过分析14例低体重早产儿护理资料,总结低体重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方法。通过喂养护理、行为支持、感觉刺激训练等,可促使低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
作者:章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掌握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0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其一般情况,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调查对象对合理膳食的知晓率高,为61.13%;对自我监测方法的知晓率低,为46.2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总体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够,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作者:岑燕;雷雪贞;张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ree 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Freeβ-hCG)与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AFP)的测定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38639名孕妇临床资料,均采用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AFP、Free-βhCG水平,通过wallac软件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 Down syndrom,DS)、爱德华综合征( Edwards syndrom,ES)、神经管缺陷( Neural tube defects,NTD)的风险,并随访分析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38639名孕妇中完成回访33559例(86.85%),高风险共994例(2.96%);产前诊断及追踪随访发现高风险异常44例(4.43%),低风险异常304例,假阴性率为0.93%。结论孕中期母血Freeβ-hCG、AFP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孕产史有利于发现高风险孕妇,结合产前诊断可提高胎儿异常检出率。
作者:陈宝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心脏手术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6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异常组( LVEF<50%)和LVEF正常组( LVEF≥50%),根据手术方法进一步分为非体外循环组( OP组,21例)和体外循环组( CPB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在术前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QLAB 6.0 TMQA软件对右心室心内膜轮廓进行斑点追踪,并自动计算出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及峰值运动速度( S)作为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术后1周、1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术前LVEF异常组右心室功能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LVEF正常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OP组与CPB组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时均有明显恢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有效方法,对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判断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小青;黄继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文章运用6S活动的常用方法,定期对护理质量、病区整体环境、护患满意度进行评估考核,探讨6S管理在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6S管理美化了病区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患满意度。
作者:周兴平;屈伟娇;方仙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情绪管理对孕产妇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的影响,为围产期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0例初产妇给予1个月的围产期情绪管理干预,比较产前1周、产后1周的病人健康问卷-9评分( PHQ-9)、各产程持续时间和妊娠结局。结果产后1周初产妇的PHQ-9评分为(5.62±1.34),显著低于产前1周(P <0.05);80例初产妇中顺产65例(81.25%),无一例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3±0.2)分;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52.84±6.74) min。结论通过围产期情绪管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初产妇的负面情绪,有助于减少剖宫产和第二产程。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文章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64岁的农村已婚妇女子宫颈癌筛查资料,了解该区农村已婚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加大子宫颈癌的筛查力度,尽早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人群,以控制子宫颈癌患病率。
作者:陆春波;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孕前3月(至少1月)至孕早期3月服用小剂量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1例产妇(包括<20周因出生缺陷而终止妊娠者)临床资料,其中服用过叶酸的625例为观察组,未服用过叶酸的556例为对照组,对出生缺陷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共发生出生缺陷31例,其中观察组5例(0.80%),对照组26例(4.6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7.30,P<0.05);两组共发生神经管畸形6例,均发生在对照组,发生率为1.08%,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81,P<0.05)。结论孕前3月(至少1月)至孕早期3月服用小剂量叶酸能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尤其是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作者:项云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