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涛;刘久波
目的:研究rs3923113-GRB14,rs1802295-VPS26A,rs7178572-HMG20A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2型糖尿病(T2DM)及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小片段基因分型方法检测300例T2DM者及300例健康体检者3 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各SNP基因型分布符合遗传平衡定律.rs231362(KCNQ1)的风险基因C患病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058倍(P=0.012,OR=1.058,95%CI:1.012~1.106).rs231362 (KCNQ1)的3种基因型(TT、CT、CC)在T2DM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7%、19.9%、75.6%和2.7%、25.6%、71.7%,2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该位点在其隐性模型中(CC VS CT+TT),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R=1.11,95%CI:1.01~1.22).rs3923113-GRB14、rs7178572-HMG20A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未见显著性差异.我们分析了对照组血糖血脂与各SNP位点基因型之间的关系,rs3923113在显性模型[(TT+GT)/GG]下TT+ GT组总胆固醇(TC)值低于GG组;TT+GT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 1.07(0.90~1.19) mmol/L低于GG组1.21(1.02~1.41) mmol/L,P值分别为0.017与0.036.结论:rs231362-KCNQ1可能与中国人群T2DM发病有关.rs3923113-GRB14与TC及HDL-C升高有关.
作者:杨桂;谢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技术和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在择期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联合应用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10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技术术前采集并贮存自身血液,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回收出血.观察pH、PO2、Hb、Hct、K、Na、APTT、PT及PLT在采血前10 min、采血后10 min、术中及输注术前贮血后10 min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前贮血量、术中失血量、回收血量及输注自体血总量.结果:Hb、Hct、K、Na、APTT、PT及PLT在采血后和采血前相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O2、、K、Na、APTT、PT及PLT在输注术前贮血后10 min和采血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Hct和采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测值在正常范围.围手术期未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脊柱侧弯患者在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和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在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同时,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可能引起的免疫抑制、血源性传染病以及输血反应.
作者:薛彩霞;常世卿;赵俊桃;曹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临床输血病历检查数据,探讨输血病历检查在节约临床用血方面的作用.方法;2012年每天随机抽取前1日10%的输血病历,全年共抽取814份,就输血病历合理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2012年全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工作,回顾统计比较分析2011年、2012年各个季度临床用血情况.结果:2012年4个季度合格输血病历分别为55%、58.75%、72.96%、82.14%.人均输血量2012年与2011年相比:第一季度增长0.82U,第二季度降低0.90U,第三季度降低2.46U,第四季度降低3.03 U.2011年人均输血量为11.39U,2012年人均输血量为10.05 U.结论:通过加强输血病历检查力度,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规范管理,使临床血量不断降低,为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任俊泉;赵云;吕本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体检人群中筛选可排除诊断为糖尿病及ACS的受检者33例为对照组、从住院患者中筛选临床确诊的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无糖尿病的ACS患者101例及ACS并发糖尿病患者5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分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糖尿病组、ACS非糖尿病组、ACS并发糖尿病组ApoB/Apo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86±0.18、0.87±0.20、0.89±0.23):(0.76±0.15),均P<0.05.但3个患病组之间ApoB/ApoA1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ApoB/ApoA1组(上4分位组)与低ApoB/ApoA1比较,BMI、FPG、TG、TC、LDL-C、hsCRP水平,糖尿病、高血压及ACS患病率均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则无显著变化.ROC曲线显示,ApoB/ApoA1较LDL-C具有更好的ACS诊断性能.结论:ApoB/ApoA1比值能较准确、灵敏地反映从糖尿病到ACS病程中脂代谢紊乱,并可用于对糖尿病预后及ACS发病风险的评估.
作者:姜伟超;张德太;张科;梁涛;石伍和;涂启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输血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内容涉及面很广.由前几年的血库到今天的输血科,其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学校教育的深化,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将来从医的必经桥梁.实习对学生将来独立从医的性格、习惯养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进血库实习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都只接受过1~2课时的输血知识简略介绍,对这部分内容不甚了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一片空白[1].
作者:李学慧;杨学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IL-17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程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①对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 cm3);健康对照组20例,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按照NIHSS进行评分.分别在24 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集脑梗死组抗凝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ⅩⅢ、IL-17含量.②根据脑梗死组发病24 h内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进行近期预后分型比较.结果:①大梗死组发病24 h内FⅩⅢ、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梗死组发病24 h内FⅩⅢ、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大梗死组FⅩⅢ、IL-17水平与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梗死病情好转,FⅩⅢ、IL-17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④脑梗死组患者近期预后与FⅩⅢ水平下降呈正相关(r=0.33),与IL-17水平下降呈正相关(r=0.3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FⅩⅢ、IL-17水平与病程及预后呈正相关,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脑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韦深;唐万兵;李梅笑;李观强;武胜;万彦彬;蔡洁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2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医院用血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2年输血科输血管理系统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有3 326例住院患者输异体血,异体用血总量11798 U,用血多的科室是外科,其次是ICU,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血浆,其次是冷沉淀.结论:随着自体输血有序开展,异体用血总量显著下降.输血科一方面严格掌控输血指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手术科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进一步加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
作者:叶心梅;卢建民;田文武;赵青;王启生;胡艳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尿毒症,肾性贫血急需血液透析入住我院,有输血史,贫血申请输注ABORh(D)同型悬浮红细胞2U,输血科在进行交叉配血时,盐水法相合、凝聚胺法主侧有凝集,次侧相合.经Rh血型系统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等检测判断为该患者产生IgG抗-E、抗-c抗体,筛选出ABO血型同型Rh血型系统无E抗原和c抗原,经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交叉配血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2U,输注后无输血不良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付军;雷畅;李路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状与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03-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海宁市献血人群总体梅毒阳性率为0.52%,且呈逐年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结论:为保障输血安全,必须加强无偿献血,尤其是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严格检测,保证血液安全.
作者:高翔;李雅琴;冯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全国采供血机构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和赔偿情况.方法:向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发放调查表,由各单位填报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输血相关医疗纠纷的赔偿情况.结果:①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共有72个采供血机构报告输血医疗纠纷359例,导致赔偿金额9 109 808元,其中333例(92.8%)为输血传播疾病引起的纠纷.②由丙肝感染257例导致的输血纠纷案例远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输血纠纷(20~30例).输血医疗纠纷案例数量与采血量呈正相关,全国血液中心发生输血纠纷的案例数占采供血机构的52.4%(139例).③采血量25吨以上的采供血机构独自承担赔偿责任较多,占43.3%(45例);而采血量25吨以下的采供血机构多小于20%.华北地区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比例较高(73.0%,27例),而西南地区采供血机构独自承担赔偿责任比例较高(71.4%,10例).总体上三分之二的案例是由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赔偿责任.④输血纠纷案例中,91.1%(284例)的案例判定采供血机构无过错,但是其中46.2%(144例)的案例结果判采供血机构无过错赔偿,累计数额达6 936 943元,占全部赔偿数额的76.1%(6 936 943元).华北地区20.4%的案例、中南地区25.9%的案例判决采供血机构过错侵权或推定过错侵权,进行赔偿,其他各地这类裁决均低于10%.结论:输血医疗纠纷常见原因为输血后丙肝感染;三分之二输血纠纷案例由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赔偿责任;91.1%输血纠纷案例判定采供血机构无过错,但是近半数需进行无过错赔偿.
作者:叶萍;张磊;高勇;孟庆丽;梁晓华;安万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国内不同品牌的TP-ELISA试剂盒对梅毒的检测性能,并探讨性能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上海科华、北京万泰、珠海丽珠3种不同品牌的试剂盒,检测155例梅毒阳性标本和100例梅毒阴性标本,采用McNemar x2检验,以TPPA法为标准,评价这3种试剂盒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和总符合率.然后把丽珠阴性而万泰和科华阳性的标本8例进行系列稀释后重新检测.结果:万泰和科华的结果与TPPA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丽珠结果与TPPA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试剂盒之间敏感度、阴性预期值、总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丽珠试剂盒因方法学的原因导致了在检测过程中能产生钩状效应.结论:科华和万泰的试剂盒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适合献血前或输血前梅毒感染的筛查.丽珠的试剂盒因方法学的缺陷,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不高,不适合用于献血前或输血前梅毒感染的筛查.
作者:袁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意外抗体在ABO血型鉴定中的干扰作用,为ABO疑难血型鉴定提供思路和对策.方法:对全自动血型仪检测的ABO血型正反定不合的样本结合盐水试管法、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以及病史资料综合分析.结果:26例引起正反定不合的抗体中IgM 18例,IgG 8例,分别是抗-M 10例、抗-Lea 2例、抗-N 1例、抗-P1 2例、抗-JKa 1例、抗-D 2例、抗-E 2例、抗-C 1例、抗-c 1例、抗-Fya 1例、自身抗体3例.结论:IgM和IgG两类意外抗体均能引起ABO血型正反定不合,反定细胞应该选用常见意外抗体对应抗原表位缺失的红细胞.
作者:李敏芳;曹奎杰;胡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回顾性分析,了解ABO血型正反不符引起的报废血状况,探索对ABO血型正反不符献血者血液的处理对策.方法:对河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送检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献血者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等试验,记录结果,以查找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结果:在241例ABO正反不符的样本中,ABO亚型69例,占标本总数的28.63%;假凝集(冷凝集)27例,占标本总数的11.20%;抗体筛查阳性48例,占标本总数的19.92%;抗体减弱或缺失78例,占标本总数的32.37%;正常血型19例,占标本总数的7.88%.结论:引起ABO正反不符的原因主要是ABO亚型,血样中存在假凝集或冷凝集,ABO以外抗体影响,抗A或抗B抗体弱4种情况.对于这些ABO正反不符的献血者血液如何处理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将血液报废,献血者淘汰.其中,部分血液能否经过处理后用于临床,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刘敬闪;戚海;何路军;张虹;田亚娟;赵倩;赵志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国采供血机构集中化检测的开展情况.方法: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357个采供血机构开展集中化检测的时间、范围、项目等情况进行调查,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全国共有67家市地级以上采供血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区域性集中化检测工作,有3个省、2个自治区实现全部或部分采供血机构的跨区集中化检测;直辖市中仅上海实现了对区县级血站的集中化检测;检测的项目全部含有酶免4项,ALT、ABO血型、RH(D)血型的检测各机构稍有差异.结论:集中化检测模式是发展趋势,我国应根据各省、区自身条件,开展循序渐进的集中化检测模式.
作者:孟庆丽;张丽;高勇;安万新;梁晓华;宋文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血组织因子凝血活性(TF-PCA)、血浆D-二聚体(DD)及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仪器法对63例AMI患者及6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全血TF-PCA和血浆DD及BNP水平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全血TF-PCA、血浆DD和BNP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F-PCA、DD和BNP对AMI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明;王文怡;周有利;张明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几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得到广泛应用,血常规结果快速,但异型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识别欠准确,必须借助显徽镜人工准确识别异淋.由于患儿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变化,因此血液病和发热性疾病通过手工阅片进行白细胞分类、分析异淋比值在治疗上至关重要.异淋细胞质较多,胞膜边染色比较蓝,染色质致密、粗糙,偶见核仁.异淋在机体受病毒感染或高热后,产生一种病理细胞.
作者:章燕;冯传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对象主要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因而其教学重点以临床应用为主,以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核心.而输血作为临床上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在医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国家也有多项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但是临床医学生在其所受的系统医学教育中对输血的了解甚少,临床输血也一直未纳入其教学实践中,大大落后于临床实际情况.以“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为切入点,近年来我们对实验诊断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从2009年开始在我校临床医学8年制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增加临床输血课,在此我们将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凤花;胡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是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用血量的增加,采供血矛盾也日益加深,尤其个别地区还出现了“血荒”,因此,充分发挥输血科的职能,科学合理用血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2007-2012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田稳;卢建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一步法与两步法抗-HCV ELISA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方法:分别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的一步法及两步法ELISA试剂,对本中心标本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两种试剂的血液报废率及检测结果.结果:使用两步法ELISA检测试剂后,血液报废率相对于一步法检测试剂略有下降,可疑阳性标本数明显下降.但灰区和可疑弱阳性标本数两个厂家间有较大差异.不同的两步法检测试剂符合率仍有待提高.结论:两步法抗-HCVELISA检测试剂优于一步法,但特异性及灵敏度仍有待加强.
作者:杨茹;凃历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条码扫描软件对血液成分制备各步骤的血袋条码标识进行监控,检查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条码标识的一致性,以保证血液在制备过程中标识同源及可追溯.方法:条码扫描软件自动判读比较同一套血液成分制备套材各子袋条码标识(ISBT128码)是否一致.结果:共监控检查投料制备的血液成分100 782人份,发现血液标识条码不一致3例,都及时予以纠正,杜绝了恶性血液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采用软件监控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不但能够及时发现标识错误,而且检查效率及准确性比肉眼判读大幅提高,对杜绝严重血液安全事故,提升血液安全保障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马闽苓;程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