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循证护理的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措施与成效

陈彦

关键词:循证护理, ICU, 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药品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措施,以提高临床ICU静脉高危药品的科学合理安全应用.方法:依据目前循证护理学方法,对当前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措施提出相关存在的问题,并使用相关电子检索软件对当前中英文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再依据检索结果研究制定符合杭州市中医院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新的科学合理的措施.结果:根据循证护理方法改进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措施后,改进组在ICU静脉高危药品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护人员对静脉高危药品管理使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方面改进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循证护理学改进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示管理措施可减少甚或避免在临床ICU静脉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增强ICU医护人员对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的认知,提高了ICU医护人员对静脉高危药品管理使用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的作用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流程,观察组除常规术前流程外,由麻醉医生制定术前访视内容并进行实施.以两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麻醉医生配合满意度、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麻醉医生配合满意度、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终提高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杨平山;王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6例,对照组78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从患者的治疗记录中比较寻找影响患者依从性的有关因素,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患者年龄、文化知识程度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接受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及服药指导等健康教育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徐灵燕;李丽芬;杜蓉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回顾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苍南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年间新生儿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的类型、次数及比例.结果:不能规范执行医嘱为主要原因,占30%;其次为输液、操作不规范,分别占24%和20%.结论:分析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旨在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倪松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用药不依从儿科患者132例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病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探讨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32例用药不依从儿科患者中,因用药频率高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34例,占总数的25.8%;因家长担心治疗药物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32例,占总数的24.2%;因担心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大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30例,占总数的22.7%;因药学监护不到位,引起儿科患者自行减少药量或停止用药导致用药不依从的有19例,占总数的14.4%;因儿科患者对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差而停止用药导致用药不依从的有15例,占总数的11.4%;因其他原因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2例,占总数的1.5%.结论:影响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较多,儿科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监护,同时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儿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顾海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追踪方法学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危重病患者30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追踪方法学),每组各15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士分别为21人和22人,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考核成绩,护士对管理方法支持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考核中4项分数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追踪方法学支持的支持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常规管理方法的支持率(68.18%);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51%,高于对照组的77.92%(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郑益娇;叶东花;刘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警示标识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警示性标识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未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的临床资料280例,同时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后的临床资料280例,两者进行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护理潜在隐患及患者满意度等比较.结果: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后,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护理潜在隐患较前均有所下降,患者满意度较前有所提高.结论:在心胸外科实施管道安全管理,能减少护理工作的潜在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戴晓微;潘海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程序化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诸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卓亚;许益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传统护理模式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产褥期的应用

    目的:比较传统护理与临床路径护理在正常产褥期的应用效果,为探寻更好的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产科一区2014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20例产褥期的初产妇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0例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160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措施.以两组产妇住院期间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用于产科产褥期的产妇护理,可降低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作者:宋勤奋;金春盆;赵利;郑淑芳;傅华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效果,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科室整体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中心卫生院呼吸内科130例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后,呼吸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从10%下降到2.5%(P<0.05);观察组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需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和规范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减少感染传播途径,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许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入住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63例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冯玉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以提高院前急救安全.方法:收集嵊州中医院近年来急救中心出车救治的1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出车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对医院的随车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出车救治成功率为93.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影响院前急救院方风险因素主要有出车医务人员,呼叫方主要风险因素为病情或地址等传达模糊,其他因素为环境因素和交通因素.结论:应针对影响院前急救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合理分配院前急救小组人员,加强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作者:商霞芳;朱妮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102例妇科恶肿瘤患者,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组51例,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满意度、住院时间等.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之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满意度,全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神经外科医护记录不一致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护电子病历不一致的原因,寻求相关对策,以减少不一致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每月定期对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台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护电子病历进行抽查,整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神经外科100份电子病历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和出现的频率,对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护电子病历不一致的原因各异,主要有病历记录不清、医护间缺少沟通、医护双方业务技能欠缺等.结论:提高医护双方的业务技能,加强医护沟通,可以减少或避免电子病历记录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作者:杨关滋;王晓培;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分级培训法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分级培训法对中医专业本科生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设计,将60名临床实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级培训带教组采用分级培训带教法,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实习医师入出科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分级培训带教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与传统带教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分组培训带教法对于中医本科生在急诊科的临床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敏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秀青年医生的培养——对十堰市中医医院团委开展青年讲堂活动的思考与分析

    文章以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为例,简要介绍了其开展青年讲堂活动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其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青年讲堂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更好促进医院青年人才的优秀成长.

    作者:夏启芝;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PDCA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PDCA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市中医院自2014年5月在对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PDCA模式,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实施培训.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结果:实施之后低年资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PDCA模式效果显著,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与应急操作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石聪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阶段化健康教育在沁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阶段华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自2014年5月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董法琴;毛玲红;朱玲凤;黄卫平;卢里里;沈菊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48例接受呼吸机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调查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性别、是否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不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留置胃管和服用抑酸剂等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VAP患者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72株为革兰阴性菌,20株为革兰阳性菌,14株为真菌,致病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常见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没有耐药性,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没有耐药性.结论:ICU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增强无菌意识,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纳入考核系统,对高龄患者加大监护力度,适当减少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时间和抑酸剂的用量,对于确诊为VAP的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及药敏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叶斌;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母婴分离产妇及其家属应用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产妇及其家属应用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入住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妇幼保健院的11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组,即实施在产妇及其家属参与下开放性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产后泌乳量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率、产妇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知晓优良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新模式,可有效增强母婴分离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有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增加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佩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其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制定社区护理方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方法:随机选取武汉市3个社区的120名老年人,每个社区各40人,结合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3个社区老年人生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和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社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各异,对社区护理需求各异,其中以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中风、偏瘫等肢体活动不便者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结论: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等,应研究符合社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方案,宣传社区护理相关知识,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为更多的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詹汉丽;曾庆霞;柏晓英;刘佩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