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珀;于娟;赵瑞君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者31 707人,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计算non-HDL-C和AIP;并按尿酸水平高低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男性UA、TG、TC、non-HDL-C、AIP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1),而HDL-C水平则低于女性(P<0.01);男性高尿酸组AIP、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而HDL水平降低;女性高尿酸组的TG、TC、AIP、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HDL水平降低;UA与non-HDL-C、AIP、TG、T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尿酸水平有明显性别差异,高尿酸血症人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王瑜敏;陈洁;王晓慧;洪万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山东省汉族人群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β2,亚单位基因(GNB3)C825T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对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GNB3 C825T和AGT 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EH组GNB3 C825T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AGT M235T多态性的MT+1vr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GT TT纯合子中,GNB3 TT纯合子患病率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25TT+235TT基因型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为其他基因型的3.45倍(P=0.001),高于单基因的AGT235TT(1.87).结论 AGT基因M235T多态性T等位基因是山东省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人群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GNB3825T等位基因对高血压的发病有协同作用.
作者:路方红;杨建民;周晓红;魏芳;刘振东;赵颖馨;王舒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慢性胃炎量表(QLICD-CG)的效度和反应度.方法 用QLICD-CG对124例慢性胃炎患者在住院治疗前后进行测试,从而对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进行评价.效度从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3个方面反映,其中量表的结构效度用条目和亚领域及领域的相关情况、因子分析反映.反应度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领域患者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数,计算各领域得分变化的百分比和标准化反应均数(SMR)值来考评.结果 量表各条目与所属亚领域或领域的相关均大于该条目与其他亚领域或领域的相关,且相关系数r>0.6;量表可以测出患者治疗前后各领域的生命质量变化,其中显著的为特异模块领域(SRM=1.79)及其上腹不适亚领域(SRM=1.72).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G)具有较好的效度、反应度和临床可行性,可以作为我国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
作者:高丽;万崇华;李红缨;段丽萍;周曾芬;杨铮;张晓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硒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水溶性硒易被植物吸收[1],而植物中硒含量又与人和动物的健康有直接关系.所以测定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萍;张艾华;和彦苓;李美仙;孟佩俊;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安徽省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7年流脑疫情资料.结果 合肥市2005~2007年流脑累计发病330例,2005年发病率为1.64/10万,至2007年上升到2.84/10万;经实验室确诊共,其中97.5%为C群,其余为未分群;冬春季发病高峰明显,每年1~4月流行期发病数均超过当年的70%;2005和2006年发病率高为15~19岁组(8.63/10万,11.30/10万),2007年发病率高为0~1岁组(11.15/10万),较2005年上升了近5.5倍;2005年城市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81.8%,2007年下降到43.6%,2005年农村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18.2%,2007年上升到56.4%;共发生19起聚集性流脑疫情,8起发生在学校,其中职业学校4起.结论 流脑流行病学特征逐年变化,尤其病例年龄分布特征明显,应适时调整佳免疫策略和预防措施.
作者:戴冰;倪进东;靳玉惠;白如瑾;郑媛;叶冬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江苏省南京市社区慢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方法,于2004年对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35岁及以上的4 293人进行慢病基线调查.然后,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3年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临床义诊、定期随访等社区慢病综合干预,于2007年进行终期调查.结果 终期共调查3 567人,随访率为83.1%.经过干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知晓率,居民定期测量血压率、定期测量血糖率,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习惯的比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定期测量血压率(χ2=44.25,P<0.01)和糖尿病知晓率(χ2=26.10,P<0.01)有显著提高;饮酒比例显著下降(χ2=47.93,P<0.01).结论 以社区为平台对居民实施干预措施是进行慢性病防制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梁亚琼;殷晓梅;洪忻;王志勇;徐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科院校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其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同济医学院593名大学生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消费、外出就餐和饮食习惯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5%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为300元~,<300元者占7.7%.男女生月平均饮食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平均饮食费用300元~的男生(50.3%)高于女生(40.6%),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2.4%的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100元.学生普遍有外出就餐行为,64.9%的学生首选学校附近小餐馆.选择食物依据个人口味者占57.6%.考虑营养搭配者占20.5%.26.9%的学生有偏食现象,29.8%的学生有吃零食习惯.每周吃早餐次数<3次者占15.5%,>5次的女生(67.6%)显著多于男生(43.8%)(P<0.01).结论 该医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并提高食堂餐饮质量,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保障其身体健康.
作者:苏艳伟;高雪;胡孝义;李玲;李静;钱嘉莉;唐柏林;杨克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鸡蛋中主要过敏原进行分离、鉴定与纯化.方法 分别提取鸡蛋的蛋清与蛋黄的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鸡蛋的蛋白质组份,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wB)方法鉴定过敏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鸡蛋主要过敏原进行初步纯化.结果 WB检测显示,蛋黄与鸡蛋过敏患者的阳性混合血清没有反应;蛋清中有4条蛋白带起反应,分子量分别为83,71,38,13 kD,尤以13 kD的蛋白质为明显,离子交换层析可初步纯化出13 kD的过敏原蛋白.结论 鸡蛋的主要过敏原为13 kD的蛋白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鸡蛋过敏性疾病提供标准化的过敏原提供了基础依据.
作者:吴序栎;杨志华;刘志刚;吉坤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平区、肇东市和双城市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意义的变量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饮酒、职业性体力劳动、腰围和体质指数.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为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和腰围,其OR值分别为1.331,1.478,2.730.结论 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和腰围是黑龙江省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金梅;隋虹;付金林;汪婷婷;宋忙华;刘淑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压盐敏感性和冷加压试验阳性的同胞聚集性.方法 通过预筛查和2次血压筛查共纳入163名符合入选条件的先证者和同胞(共68组,49组为2个同胞,19组为3个及以上同胞),对受试者进行慢性盐负荷试验和冷加压(CPT)试验.结果 盐敏感者检出率为21.5%,其在3个及以上同胞的同胞对中分布具有聚集性(χ2=19.88,P<0.01);各干预阶段血压变化幅度及尿钠排泄量在同胞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冷加压试验阳性检出率为25.15%,其在2,3个及以上同胞的同胞对中分布均具有聚集性(χ2=6.678,P<0.05;χ2=10.615,P<0.05).冷加压应激后血压变化幅度及恢复时间在同胞间具呈显著相关.结论 二项分布分析显示,血压盐敏感性和冷加压试验阳性者在同胞中的分布具有聚集性,表明血压盐敏感性和冷加压试验阳性可能主要由遗传基础决定,而非生活环境影响.
作者:贺桂顺;马吉祥;徐爱强;张吉玉;李维卡;苏军英;付振涛;郭晓雷;鹿子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评第2代亚健康调查表的信度与效度,总结其测量结果,为进一步研制亚健康量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式,由被访者本人填写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599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作为效度参考;分析调查表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区分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 (1)效度分析: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按特征根值>1提取其因子,共提取16个因子;累及贡献率为52.46%:与WHOQOL-BREF的相关系数为0.693;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的调查表总分及各领域分值均高于大学生健康人群(114.81±27.66),(80.51±25.45);(46.76±14.80),(30.61±12.42);(37.43±10.09),(26.97±8.90):(27.12±7.22),(20.37±6.97),P<0.000,显示区分效度较好.(2)信度分析: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总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49;其躯体、心理、社会3大领域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05,0.884,0.855;有12个因子的克朗巴赫α系数达到0.7以上.结论 第2代亚健康调查表具有较好信度;其结构效度虽然证实了理论构想,但尚不够理想,可用于亚健康评价的研究.
作者:陈晶;于冰琰;魏敏;戴红芳;李纪强;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蕨菜黄酮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成乙醇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黄酮剂量组.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45 d蕨菜黄酮后1次灌胃50%乙醇;乙醇模型组连续灌胃45 d纯净水后灌胃一次50%乙醇.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45 d纯净水.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及肝脏指数.结果 与乙醇模型组GPT(33.1546±13.5162),TG(0.1077±0.0291)相比,低剂量蕨菜黄酮提取物可降低血清GPT(26.9727±9.8373)、肝脏TG(0.0776±0.0281)水平(P<0.05);中剂量可降低血清GPT(17.3500±1.7656)(P<0.01)、肝脏TG(0.0669±0.0264)水平(P<0.01)和肝脏MDA(0.4493±0.1501)水平(P<0.05);高剂量可降低血清GPT(30.1714±16.4587)、肝脏TG(0.0751±0.0300)水平(P<0.05)和肝脏MDA(0.3897±0.0935)水平(P<0.01);空白对照组肝脏指数低,蕨菜黄酮提取物未使增大的肝脏指数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蕨菜黄酮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毒性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乃富;张莉;戴军;谷仿丽;韩邦兴;刘俊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考应激对机体的血清生化、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沈阳某重点中学27名学生,高考前1个月作为实验组和某学校开学2个月后的学生作为对照组.测定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肌酐、尿酸、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钙、钠、钾、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IgG、IgA、IgM、C3、C4.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检测;HL-DQB1采用PCR法检测.结果 高考应激组白蛋白(50.1±1.6)g/L,葡萄糖(4.8±0.3)mmol/L,碱性磷酸酶(94.6±26.0)U/L,钙(2.4±0.1)mmol/L,钾(4.2±0.3)mmol/L,补体C3(1122.5±169.2)mg/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胆红素(3.3±1.4)μmol/L,谷草转氨酶(16.3±3.7)IU/L,总胆固醇(3.6±0.5)m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QB1各等位基因阳性携带和阴性携带者各检测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些临床常规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可以作为观察社会心理性应激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各各;谷娅楠;罗兴涛;刘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在蒙古族高血压现况调查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年龄≥30岁的高血压患者767人,对照762例,进行有关危险因素分析和身体指标的测量,采集血标本并进行血脂、血糖、胰岛素和C-反应蛋白含量检测.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C-反应蛋白含量为(2.10±0.83)mg/L,高于对照组的(1.80±0.7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C-反应蛋白含量将研究对象等分为<1.40,1.40~1.83,1.84~2.53.≥2.54 mg/L 4组,以C-反应蛋白含量低组作为参照,调整其他因素影响后,其他3组由低到高与高血压关联的OR值分别为1.144(95%CI=0.840~1.559),1.330(95%CI=0.970~1.824)和1.556(95%C/=1.116~2.172).存在高血压的患病危险随着C-反应蛋白升高而增高的趋势(χMH2=7.397,P=0.007).调整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吸烟、胰岛素抵抗与C-反应蛋白高含量的联合作用对高血压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99(P<0.01)和0.651(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病危险相关联;吸烟、胰岛素抵抗与C-反应蛋白高含量对高血压的患病危险有交互作用.
作者:胡伟;邢沈阳;李永山;佟伟军;张显玉;张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辽宁省大连市2000~2006年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态性及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PstⅠ/MseⅠ型内切酶,选择9种引物组合对30株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AFLP分子分型.结果 30株不同来源的伤寒沙门菌分为29个AFLP基因型,呈现丰富的多态性.结论 AFLP技术是一种兼具有效性和效率性,适用于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刘丹红;薄志坚;洪梅;万强;王敏;吕作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叶酸(FA)、维生素B6(VB6)和维生素B12(VB12)对局灶性脑缺血-中脑动脉闭塞(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e penumbra,IP)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中脑动脉闭塞模型组(MCAO)、MCAO+叶酸组(MCAO+FA)和MCAO+复合维生素(叶酸+VB6+VB12)组(MCAO+CV);预防性给药28 d后,手术制备各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对脑部进行磁共振(MRI)扫描,观察预防性给予叶酸及其联合VB6及VB12,对缺血半暗带区的改善效果.结果 缺血后6 h,半暗带区表观弥散系数(ADC):MCAO+FA组为0.61±0.04,MCAO+CV组为0.63±0.04,均高于MCAO组的0.50±0.05(P<0.05),2组平均弥散系数(DCavg)依次为0.74±0.04,0.77±0.06,均高于MCAO组的0.67±0.04(P<0.05),MCAO组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为0.80±0.06,高于MCAO组的0.62±0.04(P<0.05).结论 补充叶酸能使脑缺血半暗带区向正常灌注区发展,抑制缺血核心区的扩大,联合补充VB6和VB12效果更佳.
作者:刘欢;黄国伟;孙志华;王永明;任大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的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N-甲基亚硝基脲(MNO)诱导的乳腺癌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n-6 PuFA、10:1 n-6/n-3、5:1 n-6/n-3、1:1 n-6/n-3和正常对照5组,前4组以50mg/(kg·bw)MNU单次腹腔注射诱导乳腺肿瘤发生,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给药后立即分组喂养不同饲料,在8和18周时处死动物,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和p53表达.结果 4组乳腺癌大鼠乳腺组织中ER和p53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0.73±0.11),(0.08±0.01)]有所升高,其中n-6组高((1.32±0.18),(1.43±0.56)],其余各组随n-6/n-3比值减小而下降,1:1 n-6/n-3组[(0.95±0.12),(0.12±0.06)]显著低于n-6组(P<0.05).结论 不同比例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MNU诱导的乳腺癌大鼠乳腺组织ER和p53的表达具有不同影响,1:1 n-6/n-3膳食脂肪酸构成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大鼠乳腺组织ER和p53表达的升高.
作者:王静;糜漫天;韦娜;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疲劳性疾病[1].适量运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臣噬细胞的增殖,促进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因子一激活的杀伤(LAK)细胞等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2].
作者:唐双阳;李乐;陈熙;余敏君;詹利生;万艳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生物体接触高温或其他应激因素时,可以合成一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根据同源程度及分子量大小,可分为:Hsp90家族(83~90 kD)、Hsp70家族(66~78 kD)、Hsp60家族及小Hsp家族(15~30 kD),此外还有分子量在100~110 kD的大分子Hsp.
作者:李瑞芳;郑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乙烷硒啉对大鼠配子成熟、交配行为、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方面的毒性影响.方法 乙烷硒啉设0,250,500和1 000 me/kg组.雄性大鼠连续灌胃给药8周,雌性大鼠连续灌胃给药2周,进行组内同笼交配,共交配2个性周期.交配期间继续给药至妊娠第14 d处死,解剖检查卵巢、子宫和胚胎等生殖器官.在确定雌鼠受精后处死同笼的雄鼠,解剖检查雄性睾丸和附睾等生殖器官.结果 给药期间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平均大差值达到-70 g);雄性大鼠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性功能正常,精子数量多、成熟,畸形率低.妊娠大鼠各剂量组的活胎数明显减少(窝平均大差值达到-6.8个)、吸收胎数增多(窝平均大差值达到+5.9个)和受精卵着床后丢失率增加(>54%);但交配率、妊娠率、黄体数、着床数、死胎数、胎仔体重和胎仔体表畸形数等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 乙烷硒啉可影响雄性成年大鼠体重增长,引起妊娠大鼠早期胚胎发育障碍和受精卵着床后丢失;但对大鼠其他生殖功能无明显损害作用.
作者:林飞;于燕;胡森科;孙晓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