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萦
目的:分析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相应的管理对策,以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5月浙江省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结果:共发现15个安全性问题,通过实施及时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妇产科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消除不良因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郝秋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在新媒体时代,专业出版社应立足传统出版方式,发挥纸质书在符合阅读习惯、质量保证、版权清晰、便于背诵等各项优势,同时积极探索,细化读者需求,提高教材质量,优化科普图书,积累网络人气,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
作者:伊丽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助产士分成培训的效果.方法:根据助产士层级和核心能力标准进行分层培训,同时依据其知识、技能培训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结果:助产士在实施分层培训后,助产士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是(91.2±4.0)分,与培训前的(80.0±4.5)分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宫颈裂伤率以及会阴侧切率与培训前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助产士实施分层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其理论基础知识、应急处理与抢救能力、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教学与培训能力以及其综合能力,能有效的是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翁开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中医卒中单元下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所接收气虚型中风患者100例,按其志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医治组和对照组,医治组患者给予中医卒中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气虚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根据气虚型中风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为临床上的一个特殊科室,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紧密相关.作者结合其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生物危害因素,分析在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只有科学的建设和使用实验室,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美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月份、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的科别患者构成急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就诊规律,从中找寻加强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急诊科进行救治的1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在这一年中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不同科别患者的构成情况、在不同的月份以及在每个季度的不同的时间段的就诊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统计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些急诊科室中以内科和儿科多.不同的月份就诊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在4~7月以及11~12月这几个月的就诊量较多.一般情况下载工作日的就诊量要显著大于周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1天之内10~16点以及18~20点这两个时间段的就诊量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急诊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科室不同时间段不同月份就诊量显著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对急诊护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规划.
作者:何佳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与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3% (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郭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逐步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全面落实和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凸显其在基层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全科医生的任务主要是为个人、社区以及家庭提供针对性的问诊咨询服务,他们可以持续性的为社区居民或者个人提供较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文章主要从全科医生相关概念以及工作开展现状展开论述,对在医疗保健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柳勇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临床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治疗效果、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殷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调查接受PBL教学的护理本科学生对PBL教学的认识与评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了76位学生对在外科护理学中实施PBL教学后的反馈情况.结果:PBL教学有利于专业知识学习,其次是自我导向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但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弱.结论:PBL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入学习,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待挖掘.
作者:潘兰霞;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索PBL教学法,设置案例导读,选择原始案例,分解原始案例结合PBL教学法,循序渐进提出教师注意事项及讨论要点与讨论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案例小结以解读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细则与基本要求.
作者:王付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估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在骨关节病科试运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6月~2014年11月骨关节病科收治的达到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仅单膝)共67例,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记录各个患者术前谈话用时、患者对于病情及手术的理解程度评分以及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D软件谈话组和常规谈话组的谈话时间为3D软件谈话组(393.06±80.03)秒和常规谈话组(490.20±124.78)秒,两者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谈话的理解程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6±0.81)和常规谈话组(8.14±0.7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其术前谈话的满意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9±0.74)和常规谈话组(7.66±0.91),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使患者对术前谈话内容达到相同理解程度的情况下,借助3D交互式医患沟通系统进行谈话比常规模式用时更少,且患者终满意度更高.
作者:赵移畛;杜天信;杨超凡;曹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在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18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措施的实施等的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比较管理前后该组护士核心能力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循环管理后,该组护士在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测评评分方面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度操作考核成绩高于管理前,内在满意和外在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管理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改善护士的工作满度,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胡红梅;胡伟位;陈忠燕;邓艳萍;喻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开设外籍门诊在外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份开设外籍门诊后来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外籍患者与2013年份开设外籍门诊前就诊的100例外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对开设外籍门诊前和开设外籍门诊后的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开设外籍门诊后,患者对就诊环境(4.6±0.4分)、导诊安排(4.9±0.1分)及隐私保护(4.2±0.8分)等多个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设外籍门诊可有效提高外籍患者对门诊及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充分满足外籍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李艳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控制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妇科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妇科住院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住院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4年住院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待整个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7.0% (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更大优势,可实现临床护理质量的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在妇科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叶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前加强口腔护理管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胸科手术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120例糖尿病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前生理盐水漱口)和观察组(术前口腔护理管理干预),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咽痛、咳嗽、咳痰症状发生率,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咽拭子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二重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咽痛、咳嗽、咳痰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咽拭子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降低,术后肺部感染、二重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口腔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糖尿病胸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预后质量.
作者:洪赛赛;单萍;丁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近年来,由于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的缺漏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管理衔接错位,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等不良现象,正成为严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医药管理机构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运用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阐释,对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中医药体制改革内容进行战略性思考.
作者:邓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调查该校张江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现状,了解大学生对中医文化融入生活园区的认识理解情况,进一步研究中医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园区的实施途径,为丰富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氛围和实现园区的育人功能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邢曼;陈跃来;李英;刘红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用药风险,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用药风险事件,分析出现差错和风险的原因,后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发生给药风险事件16例.其中药物错误4例、给药次数错误3例、漏做皮试或皮试错误3例、未发现医嘱错误1例、剂量错误2例、途径错误1例、输液速度不当2例.结论:实施输液治疗时,必须规范用药环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控制用药风险,才能保证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董翠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未实施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进行混合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该院眼科实施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45% (P<0.05).结论:对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加强混合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沈增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