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课程中心的中药化学网络及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吴迎春;王瑞;贾琦;郭夫江;张刘强;李医明

关键词:课程中心, 中药化学, 网络建设, 互动教学, 共享
摘要:中药化学课程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课程中心”项目可用于中药化学课程资源共享,让教师能够方便地建设课程网站及与学生网络上的答疑互动,终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目标.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出院指导对提高老年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究出院指导对提高内科老年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出院之前进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观察组较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26.4%,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43.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内科老年病人的出院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对于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邱晶晶;周海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我国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近年来,由于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的缺漏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管理衔接错位,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等不良现象,正成为严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医药管理机构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运用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阐释,对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中医药体制改革内容进行战略性思考.

    作者:邓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诊监护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诊监护室在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治疗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管理;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该院急诊监护室治疗的15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其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无菌灭菌、护理文书书写、三级考试和护理操作合格率显著增加,护理缺陷率和差错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急诊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采用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沈蜓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学历护士压力负荷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士压力负荷状况,分析压力负荷与所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人不同学历护士进行一般状况、压力负荷、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历对护士的压力负荷及工作满意度有影响(P<0.01).结论:不同学历护士压力负荷均与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寻求解决的方法帮助缓解不同学历护士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胡校云;孙爱玲;张小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膳食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膳食,并提出合理的干预对策.方法:调查对象选取为2014年4~6月间的101例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用食物频数法和24h膳食回顾法对其具体膳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01例患者中,谷物类比重较低,禽肉类和水产类的比重过高,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居民各类食物平均摄入情况相近.提示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总体能量摄入过多,三大营养物质中的脂肪摄入量偏高,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则未能达到标准.胆固醇摄入量严重超标,B族维生素和钙元素摄入量均较少.结论: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脂质和胆同醇的摄入量过多,易对患者的疾病和身体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建议通过加强宣教的形式,提高患者的营养认知,控制脂肪和总体能量的摄入,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均衡营养,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蓝雷云;洪银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控制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控制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妇科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妇科住院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住院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4年住院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待整个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7.0% (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更大优势,可实现临床护理质量的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在妇科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叶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医学期刊通信作者署名的现状、根源与对策

    查阅20种医学科技核心期刊,了解通信作者标注情况,发现存在着混乱和纠纷、随意和泛滥、主动和被动标注现象.通过查询资料、调查相关科研和人事部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探究其根源,初步认为对策是:作者提高学术道德以切断通信作者滥用之根源、编辑部严格把关不给学术腐败留有滋生土壤、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政策明确规定严惩学术不端者.

    作者:吴俊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士学生对PBL教学反馈的调查

    目的:调查接受PBL教学的护理本科学生对PBL教学的认识与评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了76位学生对在外科护理学中实施PBL教学后的反馈情况.结果:PBL教学有利于专业知识学习,其次是自我导向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但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弱.结论:PBL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入学习,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待挖掘.

    作者:潘兰霞;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在骨关节病科试运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6月~2014年11月骨关节病科收治的达到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仅单膝)共67例,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记录各个患者术前谈话用时、患者对于病情及手术的理解程度评分以及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D软件谈话组和常规谈话组的谈话时间为3D软件谈话组(393.06±80.03)秒和常规谈话组(490.20±124.78)秒,两者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谈话的理解程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6±0.81)和常规谈话组(8.14±0.7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其术前谈话的满意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9±0.74)和常规谈话组(7.66±0.91),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使患者对术前谈话内容达到相同理解程度的情况下,借助3D交互式医患沟通系统进行谈话比常规模式用时更少,且患者终满意度更高.

    作者:赵移畛;杜天信;杨超凡;曹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口腔种植治疗患者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措施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到舟山医院接受口腔种植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0%,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治疗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加强护患沟通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黄晓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初探

    通识教育可以有效弥补中医药院校学生所欠缺的“大而全”的宽广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河南中医学院积极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走出富有我校特色的通识教育道路.但是在教学计划空间局限性、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通识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授课效果不理想等方面存在不足.

    作者:霍磊;张大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临床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治疗效果、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殷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内科学经方教学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桥梁课,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中医各临床课程的基础.中医内科学具有内容多,重点、难点多的特点,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经方引入中医内科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新生儿安全护理中的开展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科新生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以两组新生儿意外情况发生率、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运用到产科新生儿安全护理工作中,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家长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陈苏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药院校成教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伴随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态势的出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因素加剧了中医药院校成教学生的工学矛盾,新时期的成教学生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导致中医类成教学生管理处于真空地带.基于几点思考,提出当前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作者:庞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妇产科医疗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相应的管理对策,以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5月浙江省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结果:共发现15个安全性问题,通过实施及时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妇产科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消除不良因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郝秋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思考

    文章从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总结了中医药专项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影响中医药行业专项档案管理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现状的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唐心怡;沈绍武;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疾病种类与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文章旨在探究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疾病的种类以及分布特点,为儿科门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提升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儿科门诊的110 500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儿疾病种类以及分布特点.结果:儿科门诊患儿感染性疾病89 520例,占81.0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患儿非感染性疾病1 7 870例,占16.17%,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较多.儿科门诊传染性疾病就诊人数为3110例,占2.81%,其中病毒性传染病居多,前三位疾病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肠炎.所有就诊患儿中新生儿疾病占0.95%,患病多的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就诊患儿发病时间以11月份居多,2月份较少.结论:全面了解儿科就诊患儿疾病种类及分布特点十分重要,儿科门诊应当做好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相关的疾病,非感染疾病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疗也应当重视,以全面提升儿科门诊诊疗水平.

    作者:陈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向中医医疗机构开放,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弊端,无法满足当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致使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开办和运营相当困难.本文在调研民营中医药机构开办和运营的基础上,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利弊,提出完善开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建议.

    作者:迟芬芳;李哲;孙波;肖梦熊;牟笑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开展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共情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从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临床中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共情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0.48±0.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3±0.08)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环境与指导、关心与爱护、服务与技术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5.10±6.57)分、(37.19±7.05)分和(51.05±9.0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3.38±6.60)分、(29.40±4.50)分和(42.09±7.80)分(P<0.05).结论:对抑郁症加强“共情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沈荷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