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迟芬芳;李哲;孙波;肖梦熊;牟笑海

关键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 开办, 法律法规
摘要: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向中医医疗机构开放,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弊端,无法满足当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致使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开办和运营相当困难.本文在调研民营中医药机构开办和运营的基础上,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利弊,提出完善开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建议.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病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治疗中使用PICC导管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组,对其采取PICC导管的风险管理;将2013年在该院行常规管理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管、局部渗液、堵管、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0%,无护理投诉发生;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00%,护理投诉率为7.00%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中静脉炎、导管脱管、局部渗液、堵管、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2%和2%,均低于对照组的7%、4%、9%、14%、6%和11%(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导管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乐听;周士燕;林海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思考

    文章从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总结了中医药专项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影响中医药行业专项档案管理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现状的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唐心怡;沈绍武;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近视激光手术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近视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且处于稳步发展当中.客观地看待近视激光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是进一步提高近视激光手术的必要前提.作者从近视激光手术的优缺点人手,重点探讨了在系统思维指导下开展手术应把握的几条原则,即整体原则、优原则、动态原则,并为眼科近视患者提供了一些进行激光手术适应性与安全性的建议.

    作者:高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妇产科医疗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相应的管理对策,以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5月浙江省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结果:共发现15个安全性问题,通过实施及时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妇产科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消除不良因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郝秋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向中医医疗机构开放,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弊端,无法满足当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致使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开办和运营相当困难.本文在调研民营中医药机构开办和运营的基础上,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利弊,提出完善开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建议.

    作者:迟芬芳;李哲;孙波;肖梦熊;牟笑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体会

    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未实施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进行混合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该院眼科实施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45% (P<0.05).结论:对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加强混合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沈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骨伤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融洽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纠纷的关键所在.从医学生各阶段有意识地开展富有层次体系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可以从源头上提高未来医疗从业人员的医患沟通水平.针对当前国内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的相对缺失,加快推进相关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水平,对于未来缓和医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玉净;李扬;付科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专业出版社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专业出版社应立足传统出版方式,发挥纸质书在符合阅读习惯、质量保证、版权清晰、便于背诵等各项优势,同时积极探索,细化读者需求,提高教材质量,优化科普图书,积累网络人气,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

    作者:伊丽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在骨关节病科试运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6月~2014年11月骨关节病科收治的达到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仅单膝)共67例,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记录各个患者术前谈话用时、患者对于病情及手术的理解程度评分以及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D软件谈话组和常规谈话组的谈话时间为3D软件谈话组(393.06±80.03)秒和常规谈话组(490.20±124.78)秒,两者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谈话的理解程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6±0.81)和常规谈话组(8.14±0.7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其术前谈话的满意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9±0.74)和常规谈话组(7.66±0.91),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使患者对术前谈话内容达到相同理解程度的情况下,借助3D交互式医患沟通系统进行谈话比常规模式用时更少,且患者终满意度更高.

    作者:赵移畛;杜天信;杨超凡;曹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外科病区护理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外科病区护理缺陷,探讨管理对策,以提高外科病区护理质量.方法:以浙江医院外科病区12个护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护理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研究其管理对策.以实施管理对策前后病区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为考察指标,比较管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护理缺陷管理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外科病区护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外科病区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作者:陶菁;周爱珍;徐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口腔种植治疗患者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措施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到舟山医院接受口腔种植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0%,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治疗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加强护患沟通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黄晓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电子病历下中医病案内涵质量的监控与管理

    目的:探讨电子病历模式下如何提高病案的内涵质量.方法:检查2014年1~10月全部在院病案,采用电子初检和人工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相应的综合得分,并对所有扣分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电子初检病历共19916份,合格率46.01%.人工抽检病历共3268份,合格率为44.69%.电子初检扣分项目排前3位为上级医师查房433.1分、病程记录252.2分、首次病程记录238.5分.人工抽检扣分项目排前3位的为病程记录243.9分、入院记录60.4分、中医辨病辨证56.1分.结论:电子初检可提高病案书写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使病案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张丽;谢淑芸;穆芳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完善院前与院内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探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开展创伤急救工作.方法:将2013年4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急救一体化模式实施前所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4月急救一体化模式实施后所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特殊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的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率出现大幅降低,两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苗燕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学历护士压力负荷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士压力负荷状况,分析压力负荷与所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人不同学历护士进行一般状况、压力负荷、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历对护士的压力负荷及工作满意度有影响(P<0.01).结论:不同学历护士压力负荷均与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寻求解决的方法帮助缓解不同学历护士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胡校云;孙爱玲;张小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基于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医卒中单元下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所接收气虚型中风患者100例,按其志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医治组和对照组,医治组患者给予中医卒中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气虚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根据气虚型中风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助产士分层培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助产士分成培训的效果.方法:根据助产士层级和核心能力标准进行分层培训,同时依据其知识、技能培训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结果:助产士在实施分层培训后,助产士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是(91.2±4.0)分,与培训前的(80.0±4.5)分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宫颈裂伤率以及会阴侧切率与培训前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助产士实施分层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其理论基础知识、应急处理与抢救能力、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教学与培训能力以及其综合能力,能有效的是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翁开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品管圈活动在科室备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分析儿科备用药管理中的品管圈活动应用.方法:2015年1~12月,平阳县人民医院在儿科备用药管理中成立品管圈,对儿科备用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在儿科备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明显使其满意率由原来的77%上升至9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备用药品的管理中加强品管圈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药物使用满意率和护士的管理能力,对于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爱雪;肖敏;林相如;张小鸥;林德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加强妊娠期用药管理兼顾孕妇和胎儿双重安全

    目的:总结妊娠期用药原则,加强管理,做到合理用药,保证孕妇和胎儿双重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枣庄市中医医院孕妇门诊接诊的由不合理用药对孕妇或胎儿造成伤害的病例,共计1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药物对孕妇或胎儿造成的影响及孕妇的用药原则.结果:调查发现,妊娠期不安全不合理使用药物包括选药不当48例、重复性用药28例、不良反应23例、用法用量不当16例,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1 7例.其中选药不当占的比重较大,占36.4%.妊娠期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后果包括早产48例,胎儿唇裂15例,胎儿肢体短缺7例,胎儿智力低下15例,胎儿心动过缓33例和其他症状14例.结论:对于妊娠期用药要加强管理,选择安全有效药物,做到合理用药,并兼顾孕妇和胎儿双重安全,减少伤害.

    作者:郎潞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针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探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为针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质量评估等提供依据.该研究通过启发思维、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交流平台等途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构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余阳;成词松;朱天民;曾芳;李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与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探索,越来越多的医疗诊断技术开始出现.超声造影技术是临床疾病监测中常见的一种诊断技术,对肾脏、前列腺、卵巢、脾脏以及众多疾病的诊断有着较好效果.文章对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运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