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燕;李玉玲
作为临床上的一个特殊科室,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紧密相关.作者结合其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生物危害因素,分析在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只有科学的建设和使用实验室,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美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与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3% (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郭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逐步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全面落实和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凸显其在基层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全科医生的任务主要是为个人、社区以及家庭提供针对性的问诊咨询服务,他们可以持续性的为社区居民或者个人提供较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文章主要从全科医生相关概念以及工作开展现状展开论述,对在医疗保健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柳勇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Abstract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梅奥(Mayo)医学中心以卓越的服务质量和人性化的医疗护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造就了不朽的百年品牌.“患者需求第一”是Mayo医学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其服务和护理皆在其多领域的综合机构得以实践.Mayo的组织文化培育出高素质的员工,他们拥有令人信服的工作伦理和职业素养,如何将价值观演变为组织成员“DNA的一部分”培育高素养的护理人员,Mayo的实践值得借鉴.
作者:刘淑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用药原则,加强管理,做到合理用药,保证孕妇和胎儿双重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枣庄市中医医院孕妇门诊接诊的由不合理用药对孕妇或胎儿造成伤害的病例,共计1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药物对孕妇或胎儿造成的影响及孕妇的用药原则.结果:调查发现,妊娠期不安全不合理使用药物包括选药不当48例、重复性用药28例、不良反应23例、用法用量不当16例,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1 7例.其中选药不当占的比重较大,占36.4%.妊娠期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后果包括早产48例,胎儿唇裂15例,胎儿肢体短缺7例,胎儿智力低下15例,胎儿心动过缓33例和其他症状14例.结论:对于妊娠期用药要加强管理,选择安全有效药物,做到合理用药,并兼顾孕妇和胎儿双重安全,减少伤害.
作者:郎潞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桥梁课,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中医各临床课程的基础.中医内科学具有内容多,重点、难点多的特点,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经方引入中医内科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探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为针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质量评估等提供依据.该研究通过启发思维、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交流平台等途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构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余阳;成词松;朱天民;曾芳;李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儿科病区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儿科病区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6~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发生风险的种类、原因,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2014年1~6月期间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选取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率为4.52%.两组之间护理风险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病区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提高护理风险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消除潜在风险,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珍;顾军养;吴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索PBL教学法,设置案例导读,选择原始案例,分解原始案例结合PBL教学法,循序渐进提出教师注意事项及讨论要点与讨论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案例小结以解读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细则与基本要求.
作者:王付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调查接受PBL教学的护理本科学生对PBL教学的认识与评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了76位学生对在外科护理学中实施PBL教学后的反馈情况.结果:PBL教学有利于专业知识学习,其次是自我导向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但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弱.结论:PBL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入学习,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待挖掘.
作者:潘兰霞;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在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18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措施的实施等的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比较管理前后该组护士核心能力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循环管理后,该组护士在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测评评分方面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度操作考核成绩高于管理前,内在满意和外在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管理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改善护士的工作满度,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胡红梅;胡伟位;陈忠燕;邓艳萍;喻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月份、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的科别患者构成急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就诊规律,从中找寻加强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急诊科进行救治的1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在这一年中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不同科别患者的构成情况、在不同的月份以及在每个季度的不同的时间段的就诊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统计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些急诊科室中以内科和儿科多.不同的月份就诊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在4~7月以及11~12月这几个月的就诊量较多.一般情况下载工作日的就诊量要显著大于周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1天之内10~16点以及18~20点这两个时间段的就诊量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急诊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科室不同时间段不同月份就诊量显著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对急诊护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规划.
作者:何佳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近年来,由于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的缺漏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管理衔接错位,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等不良现象,正成为严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医药管理机构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运用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阐释,对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中医药体制改革内容进行战略性思考.
作者:邓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市舟山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为研究对象,2014年1~6月未经过急救技能培训小组技能培训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小组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后为干预组,每日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质量监测,并且培训前后进行急救技能的考核,对比两组的操作流程不规范率、操作方法错误率、急救理论知识考核不合格率、急救技能考核不合格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操作流程不规范率、操作方法错误率、急救理论知识考核不合格率、急救技能考核不合格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基层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后,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合格率显著减少,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是提升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一项有效方法.
作者:戚晓玲;俞明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中的应用分析,大程度减少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通过事件调查,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改善行动计划.认为发生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的根本原因有人员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和物品质量因素,从而从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制度、改善环境、规范物品管理着手应用.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明显减少结论: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类似事件的重犯率都大大降低,从而保证了病人在手术过程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手术室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陈海丽;陈素娥;王佩佩;朱秀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利用“1+3”模式,寻找本院骨科患者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从而预防和降低跌倒与坠床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1~6月骨科病区406例骨科患者填写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进行分析评估,对比“1+3”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骨科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不仅与生理、心理、疾病因素有关,也与骨科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和护理部管理模式有关.应用了“1+3”模式后,骨科住院患者的跌倒与坠床事件明显下降.结论:提高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认识是预防和降低骨科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
作者:杭灵燕;沈兰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估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在骨关节病科试运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6月~2014年11月骨关节病科收治的达到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仅单膝)共67例,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记录各个患者术前谈话用时、患者对于病情及手术的理解程度评分以及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D软件谈话组和常规谈话组的谈话时间为3D软件谈话组(393.06±80.03)秒和常规谈话组(490.20±124.78)秒,两者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谈话的理解程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6±0.81)和常规谈话组(8.14±0.7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其术前谈话的满意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9±0.74)和常规谈话组(7.66±0.91),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使患者对术前谈话内容达到相同理解程度的情况下,借助3D交互式医患沟通系统进行谈话比常规模式用时更少,且患者终满意度更高.
作者:赵移畛;杜天信;杨超凡;曹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开展创伤急救工作.方法:将2013年4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急救一体化模式实施前所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4月急救一体化模式实施后所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特殊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的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率出现大幅降低,两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苗燕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未实施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进行混合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该院眼科实施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45% (P<0.05).结论:对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加强混合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沈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治疗中使用PICC导管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组,对其采取PICC导管的风险管理;将2013年在该院行常规管理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管、局部渗液、堵管、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0%,无护理投诉发生;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00%,护理投诉率为7.00%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中静脉炎、导管脱管、局部渗液、堵管、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2%和2%,均低于对照组的7%、4%、9%、14%、6%和11%(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导管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乐听;周士燕;林海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