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益准;张琳;黄喜貌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产褥期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孕期接受健康教育活动的孕妇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产后母乳喂养、产后恢复和婴儿护理知识。结果观察组在母乳喂养、产后恢复和婴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期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增强母婴情感交流,提高婴幼儿身心发育。
作者:孙聪颖;余向红;陈淑群;徐光萍;韩威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泊松分布在手足口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杭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移动平均位数法计算每周疾病期望发病数,用poisson分布计算每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概率,如果概率小于某检验水准,则发出预警信号,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结果在检验水准α=0.05的情况下,通过poisson检验,发出预警信号44起,经核实33起预警信号出现聚集性疫情,预警信号阳性预测值为75.00%,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35.29%,约登指数为29.58%。比移动平均控制图法和《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效能高。结论泊松分布结合移动平均位数法可作为手足口病的一种简单便捷的预警方法推广。
作者:宋姝娟;丁华;黄春萍;刘牧文;徐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清洗消毒机清洗呼吸管路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31件单根呼吸管路,采用实验STF测试卡进行单根呼吸管路清洗消毒机清洗质量的监测,详细记录呼吸管路长度、装载时管路清洗高度和清洗插口排数,并分析呼吸管路清洗效果影响因素。结果清洗消毒机清洗的呼吸管路长度<82 cm,管路清洗高度<34 cm时对清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清洗消毒机清洗呼吸管路,排除机器性能、清洗酶和程序等因素影响后,还应注意呼吸管路长度、清洗高度等装载因素,以保证单根呼吸管路的清洗效果。
作者:倪玲美;戴新娥;莫军军;王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需求。方法2013年3月采集0~40岁健康人群500人份血样品,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00%、71.20%和60.4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465.58 mIU/mL、32.89 IU/mL和107.06 IU/mL。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武进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抗体水平均较低。麻腮风联合疫苗( MMR)纳入免疫规划既有助于消除麻疹,也有利于控制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
作者:朱洪鸣;潘英姿;薛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儿童不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的效果。方法2009年选择玉环县户籍5~14岁且1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但无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史的抗-HBs阴性儿童,分为A、B组,A组加强免疫3剂甲乙肝联合疫苗,B组加强免疫3剂10μg乙肝疫苗,于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1剂后1个月和加强免疫3剂后1个月分别采血,定量检测抗-HBs水平。结果 A、B组加强免疫前平均抗-HBs浓度分别为2.80和2.51 IU/L,加强免疫1剂后1个月平均抗-HBs浓度分别为1333.03和3772.67 IU/L,加强免疫3剂后1个月平均抗-HBs浓度分别为1058.44和4891.37 IU/L。A、B组加强免疫3剂后各年龄组之间抗-HBs浓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3剂后平均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3剂不同乙肝疫苗后效果良好,10μg乙肝疫苗效果优于甲乙肝联合疫苗。
作者:刘灿磊;姚军;陈永弟;蒋征刚;施海云;尚建斌;陈丹;尹银香;罗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浙江预防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模式。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通过的1028名为对照组,未通过的514名为实验组,进行GJB2、GJB3、线粒体12srRNA和SLC26A4等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检测,检测位点包含4个基因的20个热点突变。结果514名实验组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40例,阳性率7.78%,其中致病突变7例(GJB2235delC纯合突变1例,GJB3538C→T杂合突变6例),阳性率1.36%;杂合突变33例,阳性率6.62%。1028名对照组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45例,阳性率4.38%,其中致病突变3例(rRNA1555A→G纯合突变1例,GJB3538C→T杂合突变和547G→A杂合突变各1例),阳性率0.29%;杂合突变42例,阳性率4.09%;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儿的耳聋基因阳性率、致病突变率和杂合携带率均明显高于初筛通过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可作为目标人群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筛查,鉴于通过听力初筛的新生儿中仍有较高的耳聋基因阳性率,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新生儿听力和耳聋易感基因的联合筛查。
作者:余红;刘丹;杨晶群;吴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特点及随访情况。方法对绍兴市2007—2013年HIV抗体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样品的来源、复检结果及蛋白印迹试验( WB)带型特点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结果955份复检阳性标本经WB试验报告结果为不确定29份,占3.03%。对29份标本的人作追踪随访,完成随访16人,复检ELISA和RT结果均为阳性的8人随访后均转为阳性;复检单项阳性的8人随访后均转为阴性。29份不确定结果中共检测到6种带型,gp160(+)、p24(+)和gp160(+)p24(+)3种带型为常见,占89.65%。结论复检结果双阳性的样品阳转率较高,应加强随访并寻求替代确认策略,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导致假阳性结果。
作者:曹栋卿;胡雪娜;赵丹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产妇围产期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2例ICp产妇为观察组,172名正常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的发生率(18.60%和9.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和2.33%)(p<0.05);两组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91.86%、41.86%和13.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1%、11.62%和4.65%)(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母婴危害大,需采取积极、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海英;徐丽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椒江区一起家庭麻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该起麻疹呈点源暴发流行,涉及1户家庭中的3名成员,其中2人相继发病,另1人在接触首发病例后12天发病,实验室检测3人急性期麻疹IgM抗体均阳性。3人均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免疫空白和交叉感染等是麻疹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林殷悦;杨雪娇;王国富;陈灵辉;盛伟玲;陈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水平。方法选取缙云县3家县级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305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6.96%,县级医院知晓率89.73%,高于乡镇医院81.25%( p<0.01)。认为工作中存在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占100.00%;必须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的占98.97%。曾在工作中被患者血液、体液或针刺伤等污染的占87.41%,其中受污染次数≥3次的占62.58%;严格按照规范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占42.86%。希望通过张贴操作规范和宣传画、播放科教录像途径获取知识,其构成比分别为24.38%和19.84%。结论缙云县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置和实施预防性用药知晓率较低,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作者:楼翠;李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在生物膜状态与浮游状态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培养基中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孵育处理,并分为浮游液对照培养组(A组)、放置生物膜培养后的培养液组(B组)和生物膜培养硅胶片粘附组(C组)。取浮游培养(培养液)、生物膜培养(培养液)以及生物膜培养(硅胶片粘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银染色、胞外糖染色并且扫描电镜鉴定。向3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抗菌药物,利用K-B方法观察细菌耐药性情况。结果 B组与A组药物耐药率和低抑菌浓度(MI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菌株与A组比较,对美洛培南(50.00%vs 26.47%)、头孢吡肟(53.52%vs 25.00%)、头孢他啶(60.94% vs 20.59%)、头孢曲松(70.31% vs 61.76%)、左氧氟沙星(39.84%vs 2.94%)及哌拉西林(48.05%vs 8.82%)的耐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C组低生物膜清除浓度( MBEC)值是A组和B组MIC值的100倍左右。结论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简便可行,通过银染法联合电镜可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生物膜会改变细菌的理化特性,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作者:沈健;冯晨;林允照;郑文华;顾华;蒋锦琴;冯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自然周期中尿黄体生成素( LH)半定量试纸动态检测内源性LH峰值的应用。方法采用尿LH半定量试纸结合阴道超声,观察不孕症妇女排卵时间、排卵率、早发LH峰、未破裂黄素化卵泡( LUF)的发生率以及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性。结果102例不孕症妇女244个自然周期的卵泡发育中,尿LH半定量试纸测定结果为尿LH阳性率56.56%,阴性率18.03%,早发LH峰发生率25.41%。根据尿LH峰测定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及早发LH峰组,排卵率分别为91.30%、63.64%和54.84%,LUF发生率分别为8.70%、31.82%和41.94%。3组排卵率比较,LH阳性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LUF率比较阳性组低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在自然周期中利用尿LH半定量试纸动态检测内源性LH峰值,有利于判断卵泡发育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玉;陈洁瑛;陈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ykl-40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3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35名健康妇女的血清ykl-40的水平。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健康妇女组(对照组)血清中ykl-40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194.37、69.51和74.51 ng/mL。ykl-40浓度比较,宫颈癌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正常对照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II/IV期宫颈癌患者血清ykl-40浓度高于I/II期患者( p<0.01)。44例I/II期宫颈癌术前血清ykl-40浓度的中位数178.25 ng/mL与术后163.92 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ykl-40在宫颈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疗效判断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董晓霞;陈育梅;吕杰强;方深慧;黄凌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 MSM)异性性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MSM活动的浴池场所,采用自愿咨询检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MSM进行调查。结果342名MSM中,52.05%已婚。22.22%自评为完全同性恋,77.78%为双性恋。性取向自我评估为“完全同性恋者”的已婚率(31.57%)低于双性恋者(57.89%)(p<0.05)。197名MSM曾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123人在近六个月内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中,仅49人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已婚者及双性恋者更容易发生异性性行为( p<0.05)。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1.40%和16.67%,两者感染率与是否发生异性性行为均无关联( p均>0.05)。近六个月感染者安全套使用率为43.34%,而未感染者为36.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SM人群中发生异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加大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作者:倪志敏;徐丹戈;蒋鸣孝;黄世旺;葛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及其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大肠癌的筛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3年选择上海市松江区40岁以上的大肠癌高危人群140096人进行粪便潜血试验( FOBT),FOBT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同时对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肠镜检查的应答情况,并分析对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FOBT阳性率为16.83%。肠镜检查8566人,筛查率36.33%。诊断肠癌142例,检出率为1.66%。FOBT阳性率2013年15.78%与2012年18.16%比较,明显降低( p<0.05),且肠镜检查率明显升高(45.66%,26.04%,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怕痛( OR=3.01)、认为没必要( OR=1.89)是肠镜检查顺应性的独立不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OR=0.92)、定期体检(OR=0.75)是肠镜检查顺应性的有利因素( p<0.05)。结论松江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顺应性不高,定期体检、文化程度高的高危人群更容易接受肠镜检查,怕痛、认为没必要是拒绝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峰;王卫国;谢燕;林雨;闫香桂;朱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质控盲样菌株的鉴定分析,发现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相关样品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在2013年桐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室组织的一次质控盲样考核中,先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再根据pCR结果作为指导,用常规培养法进行确认,终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结果质控盲样菌株检测显示,1号盲样为副溶血性弧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2号盲样为副溶血性弧菌和福氏2 a志贺菌;3号盲样为创伤弧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相结合的检测手段,可以降低检验难度,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
作者:陆震宇;杨明芳;叶红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探讨影响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宁波市630例慢性乙肝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出院后查阅病历,摘录住院费用并计算过去一年的直接费用。分别以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直接费用为应变量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影响费用的因素。结果宁波市平均1例慢性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直接费用分别为61606.78、3532.73和65139.51元。直接费用原发性肝癌高,为123571.78元,其余依次为慢性重型乙肝93278.65元,肝硬化82467.99元,慢性乙肝21824.31元。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平均比值为17.44,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重型乙肝和慢性乙肝依次为19.17、15.52、21.62和17.02。患者年均直接费用是患者个人年收入的1.75倍,家庭收入的1.02倍。患者职业、合并其他疾病、出院诊断分类和个人年收入等因素均分别是直接费用(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结论宁波市乙肝相关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沉重。直接医疗费用大于直接非医疗费用;随着疾病的加重,直接医疗费用增加。
作者:杨思嘉;董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