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萍;赵慧玲;蒋小希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常见皮肤问题,提出相关护理管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及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242例重症住院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发生皮肤问题者23例,占9.5%.分析患者发生皮肤问题的情况和部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皮肤问题均得到解决,未影响临床治疗和康复进程.结论:针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安全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婷婷;李小青;李亚君;彭国琴;梅缙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方法,防范妇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通过讲座,加强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缓解医患矛盾.结果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护患纠纷减少.结论 加强管理和健康宣教,可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丽虹;叶丽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儿科口服用药安全护理进行干预,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全年住院治疗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儿100例,通过对家长进行用药评估、对喂药技巧等方面进行干预,调查患儿与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儿与家长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前均有所提高.结论:加强儿科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与家长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任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的风险问题,并给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精神科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方式干预管理;观察组100例,加强风险问题的分析,并给予积极的综合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76.0%,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作息依从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精神科患者临床中的加强综合管理可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郑飞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临床医技科室基于KPI考核模式下效益、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析,为持续改进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以来长兴县中医院对临床医技科室绩效考核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科学确立考核指标,应用横向与纵向综合比较法对效益、效率进行定期全面评价.结果:按照测算方案,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进行科学测算、对比分析,测算结果基本客观、公正地反映临床医技科室效益、效率实际情况.结论:建立了科室间的有效竞争机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学;刘洁;施海滨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为了研究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的处方情况,文章系统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了探究,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任小巧;王明强;毛萌;卢乃杰;郭慧娟;祝日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场景再现分析2014年的76例重症患者资料,在护理会上讲述护士的护理判断和处理方法,由4名资深医师、护师集体讨论制定相关标准,并对24名护士的护理方法进行评判,以评估其重症护理思维能力,统计不同职称、学历护士的处理水平.结果:不同学历和职称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不同,本科学历者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大专、中专护士(P<0.05);主管护师的思维能力明显高于护师和护士(P<0.05).结论: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在重症护理思维能力上有所差异,因此要做好不同层次的针对性教学,改善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
作者:沙芬芳;虞瑜;练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临床知识是超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的业务素质,对于完成各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超声医生需要对泌尿外、肿瘤、心脏内外、血管外、妇产等临床知识进行熟悉的掌握,只有这样超声医生才能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进行精准、科学的分析、诊断.加强对临床知识与超声医生重要业务素质的关联性的探究,从多个方面提出提高超声医生临床知识掌握水平的建议.对临床知识对超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的意义进行总结分析,证明超声医生掌握较高的临床知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云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目前护理工作环境、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理工作环境问卷、留职意愿问卷对厦门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15日上午在班的所有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护士护理工作环境、留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留职意愿较上海市护士低;其中系统维持与变革、年龄、工作负荷、同伴凝聚力、硬件资源、自主性对护士的留职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护理工作环境及护士年龄对其留职意愿具有预测性.
作者:桂齐;周玉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基层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制定能提高人员满意度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调查闻卷、访谈等方式,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除尊重、医患关系、同事关系等比较满意外,基层医务人员对员工培训、工资待遇等满意度低.结论:卫生部门应重视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而保证医疗质量.
作者:龚月丽;王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护理模式也应不断改革,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状态下的高要求.就工作而言,想要直接上岗已经成为过去式,护士职位也同样如此.而对于消化内科的新护士,由于科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与繁复性,更加需要得到理想的培训,以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岗位.以层级培训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模式则能有效克服上述难题,而近年来有关护士层级培训体系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国内护理学界的热点之一.
作者:杨莹;夏云;徐佳英;俞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究零缺陷服务理念在患者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将零缺陷服务理念应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12例,观察组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6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零缺陷服务理念在患者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赏利;杨碧虹;叶剑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近几年,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高致残性,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进行脑卒中的防控与康复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大难题.随着中医临床应用的逐渐开展,针刺治疗脑卒中所展现的巨大的优势被人们所认知.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为患者康复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将康复理论应用于针刺治疗脑卒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医疗模式,其对脑卒中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采用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对手术室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作为研究组,与2012年9月~2013年8月期间的采用传统的手术室管理办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发生手术差错、医源性感染、手术中和手术后大出血的概率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采用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组在发生手术差错、医源性感染、手术中及手术后大出血的概率均明显较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的对照组低(P<0.05);而研究组患者对于手术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对手术室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能够降低手术差错及常见手术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琴娟;郑璐璐;吴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入院诊治的87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将其对实施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各项护理水平感受进行对比,将调查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护理效果乃至整个护理体系均得到得到有效提升,而患者及医师对于新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各项护理水平评价较实施前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实施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协助治疗.
作者:许晓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管理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实行一般急诊抢救程序,设为对照组;60例设为观察组,实行流程再造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效率、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患者抢救成功率上无显著意义(P>0.05),但在抢救效率、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明显(P<0.05).结论:流程再造管理可明显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虞叶;张俏燕;胡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探究预防对策.方法:对2013年1~6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180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与2013年7月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突发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加强突发事件的预防,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病房的布局,可以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鲁淑芬;向梅;孙晓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文章就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进行探讨,重点从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机制做起,逐步推进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日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好年轻护士培训、应用掌上电脑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无惩罚原则等多个方面,概括性地归纳出了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针对发生因素给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兰兰;朱叶;俞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通过了解普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佩珍医院普内科病房2014年2~11月期间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为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并作为研究组,余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等方面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普内科患者中有68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其中肺部感染患者36例,消化道感染患者18例,泌尿道感染患者12例,其他感染患者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年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结论:通过对普内科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提高普内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改进依据,并依此提出可行的质控措施,改善普内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鲍智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警示性分区管理在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3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为未采取警示性分区管理组,观察组为实施警示性分区管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用药等对患者进行分区管理,比较两组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行分区管理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警示性分区管理在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森珠;周子花;夏珮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