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蝉衣合剂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康年松;马伟明;陈笑腾;韩旭丰;岑迎东;劳士权;孙幼立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 蝉衣合剂, 验方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支气管哮喘,临床以持续性顽固性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多在清晨、夜间发作,无明显喘息症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及常规镇咳药物无明显疗效[1]。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的关门弟子孙幼立老中医另辟蹊径,采用祛风搜风、通络化痰法,以虫类药物为君药,制验方蝉衣合剂[2]。笔者以蝉衣合剂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压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但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st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主要是由患者本身、手术因素和麻醉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文献报道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发生率高达55%~57.1%[1],且妇科腹腔镜本身就是引起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之一[2-3]。本文观察耳穴压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林宣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蝉衣合剂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支气管哮喘,临床以持续性顽固性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多在清晨、夜间发作,无明显喘息症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及常规镇咳药物无明显疗效[1]。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的关门弟子孙幼立老中医另辟蹊径,采用祛风搜风、通络化痰法,以虫类药物为君药,制验方蝉衣合剂[2]。笔者以蝉衣合剂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年松;马伟明;陈笑腾;韩旭丰;岑迎东;劳士权;孙幼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肠道菌群移位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防治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即急性损伤患者多个器官功能改变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MODS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4],已成为现代急危重症研究的热点及焦点问题。MOD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研究方向有二次打击、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菌群移位等[5]。近年研究表明,肠道作为体内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是大手术或重症创伤、急腹症等危重病人并发脓毒血症的重要细菌和内毒素来源,是炎症细胞激活、炎症介质释放的重要场地之一,也是MODS的起源地之一,被称为“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起源”或“二次打击的起源”[6]。研究肠道在MODS发病中的作用,从其发生发展过程上对MODS进行干预和阻断,对防治MOD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者:赵娜(综述);邓旻(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柴可夫治疗老年萎缩性胃炎经验

    柴可夫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擅长诊治胃肠疾病、肝胆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现将柴可夫教授治疗老年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齐方洲;柴可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揿针埋针联合五倍子粉敷脐治疗结核性盗汗疗效观察

    盗汗是结核病的常见中毒症状之一,是由结核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1]。轻者入睡后头、颈及腋部出汗;重者胸、背及手足心皆有盗汗;更有甚者全身盗汗,我科采用揿针埋针联合五倍子粉敷脐治疗结核性盗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日花;沈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文献分析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西医认为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等引起,一般采用抑酸、抗菌等治疗[1]。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外邪侵犯脾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脾胃虚弱,中医治疗以补虚固本、温中健脾、益气止痛为主。黄芪建中汤具有温中健脾、益气活血、缓急止痛之功效。本文通过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检索,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余颖聪;余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医案整理的柴胡汤类方男科运用方证研究

    经统计,治疗男科疾病的经方有50余首[1],涉及男科病种20余种。其中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4首方剂均属于柴胡汤类方[2]。本文收集149例柴胡汤类方的临床医案,并加以统计分析,总结柴胡汤类方在男科临床运用的方证特点,并就各方证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析。

    作者:谢作钢;陈盛镱;徐潘;欧阳帆;王忠建;姚憬;陈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脱敏煎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对精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不育症的发病因素复杂,其中20%~30%的不育症与免疫因素有关[1]。西医首选类固醇类激素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但疗效尚不满意。近年来我们运用经验方“脱敏煎”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脱敏煎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炎症因子异常表达是男性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影响因素[2],本研究通过观察脱敏煎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影响精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在治疗前后表达的差异,揭示脱敏煎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脱敏煎治疗该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夭荣平;魏任雄;王辉;郜都;周俊;史波;崔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640层CT头颅平扫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

    随着640层螺旋CT的面世,对各种脑部疾病的诊断更具优越性[1]。由于晶状体对射线非常敏感[2],合理选择扫描计划,使患者受到的剂量减少并保证诊断图像质量具有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40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螺旋扫描模式的对比,探讨容积扫描模式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优劣,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晨暄;王世威;喻迎星;周科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

    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4]。笔者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房央梦;郑明迪;徐益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患者临床和免疫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IM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肝损害发生较多,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进展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长期慢性的E B病毒感染可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3-4]。现对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感染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免疫功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士福;王孙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探对其治疗脾虚慢传输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采用番泻叶+限制饮水+控制饮食的方法复制小鼠脾虚STC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补中益气汤)和西药组(莫沙必利),各组灌胃对应的药物,1天1次,共7天,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及结肠组织VIP含量。结果中药组小鼠粪便含水率(55.55±10.90)%,肠道推进率(69.84±9.67)%,分别高于模型组的(45.50±13.04)%和(50.44±14.45)%(P均<0.05),中药组小鼠结肠组织VIP水平(156.73±11.41)ng/L,低于模型组的(245.12±12.43)ng/L(P<0.05)。西药组小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分别为(52.83±12.43)%,(65.15±13.56)%,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小鼠结肠组织VIP水平(120.91±17.65)ng/L较中药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提高小鼠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动率,改善脾虚慢传输型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VIP水平有关。

    作者:徐嘉淦;石伟;叶影;石佳;高祥福;龙惠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刀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 , CSA)是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致使椎动脉狭窄、痉挛,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产生的眩晕、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1]。颈部软组织损伤是CSA发病的重要因素[2],针灸推拿、物理治疗、药物等均有明确的疗效[3-5],针刀治疗CSA具有疗效高、操作简便和安全等临床价值[6]。本研究以口服西比灵作为对照,以Cochrane推荐[7]的试验方案进行设计,观察针刀对CSA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睿;罗华送;温伯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内服外用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因小腿前内侧“皮包骨”的解剖特点及小腿开放性外伤多发的情况,创伤性骨髓炎好发于胫骨[1]。创伤性胫骨髓炎由于其组织缺损、窦道死骨形成、流脓不止,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是临床棘手难题[2]。目前一期清创、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及皮瓣移植是治疗该疾病的主流方式,该术式明显提高了治愈率,但仍存在一定的感染复发率[3-4]。我院修复重建中心多年来运用该术式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口服及外用治疗,对患者骨髓炎的复发率,膝、踝关节功能改善均有一定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海群;黄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奥拉西坦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认知障碍是脑梗死常见的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越重,肢体运动能力恢复越差,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轻中度认知障碍,则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4]。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尤为重要[5]。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金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RI诊断粟粒性脑结核1例

    脑结核临床较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基因突变、抗痨药物研制相对滞后等原因,结核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我院收治粟粒性脑结核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余忠强;夏瑞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刺激器引导颈部椎旁阻滞夹脊穴埋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病,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耳鸣、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者晕厥。本研究通过颈部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夹脊穴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政佐;阙彬;梁志鹏;周蓉;张蔚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当归对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MCP-1、MMP-3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对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当归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Ⅱ型胶原免疫法制备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甲氨蝶呤组每次给药1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当归低、高剂量组分别灌饲当归煎液0.75g(kg·d)和1.5g(kg·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饲等量生理盐水,持续3周。观察大鼠血清MCP-1、MMP-3及大鼠关节肿胀指数。结果造模后,各药物组大鼠血清MCP-1、MMP-3均明显升高(P<0.05)。与CIA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当归高剂量组大鼠MCP-1均有降低[(139.20±11.69)pg/mL、(151.64±13.42)pg/mL比(179.21±13.79)pg/mL,P<0.05];甲氨蝶呤组、当归高剂量组大鼠MMP-3均有降低[(1.57±0.19)ng/mL、(1.69±0.21)ng/mL比(2.04±0.27)ng/mL,P<0.05];甲氨蝶呤组、当归高剂量组的大鼠关节肿胀评分均有降低[(2.83±0.41)分、(3.33±0.52)分比(3.83±0.41)分,P<0.05)]。结论当归能不同程度降低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MCP-1、MMP-3含量,且同时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

    作者:刘建方;赵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从而使患者有发生血栓的风险[1-2]。因此,及时评估患者高凝状态程度,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血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有关已得到公认[3],而炎症与凝血机制异常之间存在密切联系[4];因此,炎症标志物如CRP等对评价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重要价值[5]。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炎症指标[6],但其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断是否有价值并不清楚。因此,笔者通过比较NLR与相关指标在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以评价其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婵;潘连连;蒋雷;袁武锋;费鲜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