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强;郑亚才;严康宁;李应国;林建聪;郑毅全
肝尾状叶是肝脏特殊的一部分,其位置深在,其腹侧为第一肝门,头侧为第二肝门,背侧为第三肝门和下腔静脉(图1).而另一方面,尾状叶在肝脏疾病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方面也和其他部位的肝脏密切相关,比如Bismuth Ⅲb和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通常会侵犯尾状叶胆管.
作者:彭淑牖;钱浩然;许斌;王一帆;王许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及其改良术式治疗漏斗胸的早期治疗经验.方法 39例对称性漏斗胸患者采用Nuss手术治疗,即在胸腔镜监视下将矫形钢板由一侧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对侧胸腔,翻转后固定.3例非对称性漏斗胸患儿采用改良Nuss手术.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31.3 min,出血量10~50 ml.住院时间3~12 d,平均5.7 d.6例患者术后疼痛较明显,3例患者出现发热,对症治疗后改善.无气胸及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术后3~18个月随访,40例患者矫形效果满意.2例患者术后矫形板移位,1例再次手术.结论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微创、美观、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点,便于推广;非对称性漏斗胸患者采用改良Nuss手术治疗,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还需观察.
作者:赵波;蔡奕欣;王家宁;付向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8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根据AAST分级:Ⅰ级10例(35.7%),Ⅱ级13例(46.4%), Ⅲ级4例(14.3%),Ⅳ级1例(3.6%).其中行非手术治疗6例(21.4%),手术治疗22例(78.6%).结果 本组治愈26例(92.9%),死亡2例(7.1%),为严重肝脏损伤行清创后部分肝叶切除和失血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发生并发症5例(17.8%),其中腹腔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漏1例,膈下脓肿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轻型肝外伤可选择严密观察下的非手术治疗,而多数肝外伤需手术治疗,术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重视并发症处理.
作者:彭海阳;郑启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及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其对判断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检测HLA-ABC、HLA-E、抗原提呈辅助分子(β2-M、TAP)抗原在其原发灶和癌旁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石蜡标本中HLA-E mRNA的表达,并将各抗原表达情况与肝移植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巢HLA-ABC表达增强12例(30%),一致21例(52.5%),相对下调7例(17.5%).HLA-E抗原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不明显,癌巢阳性表达(++/+)为29例(72.5%),P<0.01,肝癌标本可检测出HLA-E mRNA的表达.β2-M和TAP在癌巢和癌旁组织中均有相同程度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HLA-E(++/+)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 肝癌HLA-E异常表达影响肝癌肝移植的疗效,提示其在肝癌免疫逃避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方天翎;李华;张彤;曾宪成;陈规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存活素(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HCC、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Survivi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阳性表达与HCC的肝内转移和HCC的多发性有关(P=0.019,P=0.030);Survivin的过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3年有关(P=0.018).结论 Survivin在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检测Survivin对判定HCC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董俊峰;倪家连;吴小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虚拟肝是利用外科学、临床解剖学、现代影像学、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研发出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患者的CT图像信息构建虚拟的三维可视化肝脏,并实现诊疗需要的各种功能.虚拟肝技术应用于肝癌治疗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作者:刘景丰;林科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直视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65例怀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活检术.34例患者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将65例患者腹腔镜探查直视下诊断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直视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敏感度88.24%,特异度90.32%.Youden指数=0.7856.结论 腹腔镜直视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确诊率高,安全可行.
作者:克力木;陈勇;张成;牛伟亚;艾克拜尔;凯赛尔;王志;皮尔地瓦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胆源性因素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大病因,随着老年人胆石症发病率的上升,老年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GP)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治和参与治疗的32例老年人G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人G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合理治疗.
作者:戴伟;胡茂渊;丰仕华;王嘉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在泌尿生殖系损伤中,肾损伤的发病率仅次于男性尿道损伤,居第2位.据统计,肾损伤占全部创伤病例的1.2%~6.7%;在泌尿生殖系创伤中,肾损伤占46%~84%,其中闭合性肾损伤约占80%[1].我院1995年至2008年共收治肾损伤患者181例,现就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进;李辉明;龙清洋;顾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由于临床和解剖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手术器械的更新,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前入路肝切除技术以其相较于传统肝切除术的诸多优点,日益受到肝脏外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耿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肝脏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中心场所,也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良好的代偿能力.肝脏手术的危险性在于肝硬化和肝功能代偿的程度.术前正确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术中选择适当的术式和术后降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对于降低肝脏手术的死亡率十分重要.因此,肝脏手术的患者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罗开元;张万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科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21例严重创伤而死亡的患者,现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梁文福;蔺佩鸿;林振吕;吴巧艺;林铂;郑光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解剖第三肝门在巨大肝癌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12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解剖显露第三肝门的方法行半肝或右三叶切除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经解剖显露第三肝门后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4.1支,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3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5 ml.未发生大出血及空气栓塞,亦无术后肿瘤残留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未行全肝血流阻断.结论 行第三肝门解剖切除右肝巨大肝癌,能完整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损伤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而引起的大出血及空气栓塞;减少术后肿瘤残留率.
作者:刘宁;王琴;晏华军;沈雄山;李卫民;樊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原发性肝癌(PHC)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70 例老年(年龄≥60岁)PH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中64例术后恢复出院,6例围手术期死亡(8.6%),术后大量腹水27例,胸腔积液21例,肺部感染19例,心功能衰竭11例,切口感染10例,大出血7例,肝功能衰竭4例.术后随访,7例半年内肝内复发并死亡,1年存活率81.4%(57/70),3年存活率45.2%(19/42).结论 手术仍是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指征及术中操作技巧.
作者:纪任;倪勇;张敏杰;王成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3例食管异物,通过胸腔镜成功取出,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成耘;黄江平;谢模彦;梅京松;马圣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易并发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较为棘手.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联合缝匠肌骨瓣治疗该类骨折,在保证了骨折固定的前提下,增加了血供重建的机会,促进了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2001年至2005年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联合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2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万军;刘世清;张弩;贺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4000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均无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于检查前A组口服25%甘露醇,B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4000,从肠道清洁度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肠道准备有效率分别为67%、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4000用于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好,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启远;李坤;高云飞;徐岩;周长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患者截瘫平面以下健存的体反射-跟腱反射,通过双侧硬膜内骶神经前根交叉缝合,治疗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 8例术后膀胱痉挛均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经 1~19个月随访,8例膀胱容量、压力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 双侧骶神经交叉缝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郑勇强;郑亚才;严康宁;李应国;林建聪;郑毅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下肢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4%,对其治疗目的是要获得一个功能稳定,负荷传递平衡的协调的膝关节.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8年2月经关节入路经皮接骨板固定术技术(transarticular approach and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TARPO)应用LCP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胜利;毛文;金捷;胡海清;颜欣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1992年至2007年我院对9例患者采用了胸段食管旷置经胸骨后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京;刘吉福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