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诊治体会

王蔚蓝;董黎;邓晓娥;孙海明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 诊断, 治疗
摘要: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1],易误诊误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我院200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洛美沙星分散片致光敏反应5例

    盐酸洛美沙星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剂,临床应用较广,近年来,洛美沙星致光敏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1-7]。现对因口服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导致光敏性反应5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陶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结合中医循期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

    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损伤所导致的一种不稳定性骨折,以开放性骨折为多见,且常伴有较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缺损[1]。临床治疗,通常需要采取彻底清创、内外固定及有效抗生素应用等措施,但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效果欠佳[2],而一期髓内钉或接骨板治疗又不利于早期控制感染及修复局部损伤软组织[3]。近年来,笔者选用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结合中医循期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仅安装简便,固定可靠,且无须二次手术切开取出,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周虎;黄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80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itionaluterine bleeding,DUB)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可发生于初潮期至绝经期间的任何年龄,50%的患者发生于绝经期,育龄期占30%,青春期占20%[1],临床常用刮宫、性激素周期疗法,无效者需手术切除子宫。20世纪80年代经宫腔操作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我们于2009年3月-2012年10月采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8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爱华;汤飒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疗效观察

    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1],其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作用减少雌激素合成,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芳香化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2],但同时也削弱了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因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患者通常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在长达2~5年的AIs治疗过程中,骨丢失是同龄绝经后正常妇女的2倍以上,极易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折[3]。笔者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AIs所致的骨丢失,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吕晓皑;王蓓;叶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初诊为成人Still病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临床中一种较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早期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Still病相似,易被误诊、漏诊。现对我科2010年9月收治的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7例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达到微创,迅速止痛,早期下床活动的治疗目的。本院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怡;何小勇;谢峰;胡松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枢性疼痛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枢性疼痛(central pain)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脑干、脊髓)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常见病因有脑与脊髓的出血、梗死、肿瘤、外伤、感染、多发性硬化、神经元变性、脊髓空洞及帕金森病。临床上中枢性疼痛常见类型是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和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spinal cord injury pain,SCIP)。中枢性疼痛的程度通常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有关,多为中度到重度,疼痛呈持续性。中枢性疼痛比较复杂,治疗较困难。目前对中枢性疼痛的治疗还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电刺激、外科治疗、心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就近年来中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思超;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刺项八穴配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为中老年人好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脑、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视物旋转常伴恶心、呕吐、构音障碍、四肢麻木乏力或行走不稳,甚则出现猝倒。多呈发作性,时间短者仅数秒钟,持续时间长者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笔者采用针刺项八穴配合中药治疗VBI,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盛;金灵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穴位联合硬膜外注射新斯的明对剖宫产术后PCEA患者尿潴留的影响

    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常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的镇痛治疗,镇痛效果良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证实[1],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而穴位联合硬膜外注射新斯的明对术后PCEA患者尿潴留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穴位联合硬膜外注射新斯的明对剖宫产术后PCEA尿潴留的影响。

    作者:钟桥生;王文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肱骨内生软骨瘤手术治疗体会

    内生软骨瘤是临床常见良性肿瘤,常累及短管状骨,尤其是掌、指骨,发生于长骨的内生软骨瘤较为少见[1],笔者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1月本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肱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定期随访,探讨肱骨内生软骨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陶冶;瞿杭波;雷文涛;叶辛;倪凌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外洗促进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和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商环以其简便、无缝合、手术时间短、外观满意度高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商环拆除后伤口痂皮需自然脱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痂皮过早脱落、创面暴露,愈合缓慢。笔者对商环包皮环切术患者使用自制中药液外洗创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庭;邵欢;朱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柴胡疏肝散临床新用三则

    柴胡疏肝散出自张景岳《景岳全书》,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肋疼痛,往来寒热等症。笔者用其改方治疗临床杂症,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作者:费楚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角膜穿孔术中冷冻角膜应用

    角膜穿孔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常见的原因有眼外伤、角膜溃疡等[1]。当角膜穿孔合并有局部角膜组织缺损时,通常需要急诊行角膜移植术治疗[2],其它保守治疗方式,如治疗性角膜接触镜[3]、结膜瓣覆盖[4]和羊膜移植[5]等均存在修补效果不佳、术后视力损伤、角膜结构破坏等诸多问题[6]。传统使用新鲜供体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穿孔的佳方式,但由于受新鲜角膜来源及保存时间的限制,无法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也不适合作为急诊手术时的供体来源。冷冻角膜则是将超过湿房保存期限或保存液保存期限、内皮功能丧失的角膜材料进行-20益冷冻保存。这种角膜材料可以长期保存,运输方便,可满足急诊手术需求,是目前新鲜角膜的佳代替品。虽然传统观念认为冷冻角膜没有活性内皮细胞,作为供体只能达到维持眼球完整性的目的,术后存在角膜内皮失代偿可能。但新研究表明,一期使用保存角膜对角膜偏心小穿孔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术后角膜植片也能恢复透明[7]。本研究尝试采用-20益冷冻保存角膜进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治疗急性角膜穿孔,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琦;吴双庆;盛文燕;诸力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康复结合还少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文献报道,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无卒中者的6~9倍,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大,且可持续到数年之后[1]。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甚至可超过对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认知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2]。笔者对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还少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斯尧;林彬;金彩君;奚郑铮;丁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门诊服务应用智慧医疗信息系统SWOT分析

    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加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门诊环节管理非常必要[1]。智慧医疗信息系统是目前在医院广泛应用的一项信息技术,它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等功能,提高管理质量和效能;尤其在门诊服务中应用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彻底解决病人就诊中遇到的“三长一短”等看病难问题,体现出优质医疗服务的价值。从目前在门诊服务中应用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实施情况看,就诊者在就医时感到简捷、方便、省时,深受欢迎。

    作者:李佳俊;孔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西地那非使用者应警惕黑色素瘤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使用西地那非或与黑色素瘤风险增加相关。文章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 2014,176(6):964]6月刊。该前瞻性研究纳入25848名参与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的男性,自2000年始调查参与者因勃起功能障碍而使用西地那非的情况,每两年以自报告调查问卷方式搜集参与者的皮肤癌[包括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SCC)及基底细胞癌(BCC)]发病率信息,其中黑色素瘤和SCC的诊断均得到病理检查证实。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体眼48例临床分析

    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通过多种方法矫正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前房型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一直是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的首选术式,但由于其并发症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对玻璃体和视网膜、脉络膜的干扰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前房虹膜固定型IOL是近年来一种新的选择方法[1]。笔者对48例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施行二期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随访观察24个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善君;周宏健;姚红艳;文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感染性休克治疗中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疗效比较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循环衰竭,是ICU患者的首要死因[1]。早期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容量复苏、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早期器官功能保护是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儿茶酚胺药物对于升高血压和稳定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有重要作用。2008年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为纠正脓毒性休克低血压首选的一线血管升压药[2]。然而,治疗感染性休克传统补液方法通常在充分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若不能维持有效的灌注压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往往补液量大。如何进行液体管理成为许多临床医生的困惑。本研究对比观察两种补液方法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改善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黄桔秀;朱慧民;金礼通;章娅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危儿社区全程综合保健管理模式研究

    高危儿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高危儿监测筛查,早期发现体格生长或发育偏异,实施早期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借此降低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行为问题和残疾的发生率,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改善高危儿远期生活质量,促进儿童体格、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目前国内外对高危儿主要针对个体进行管理,尚缺乏系统管理干预的经验[1]。我中心与省儿童医院联合建立高危儿保健示范基地,实施省儿童医院制订治疗干预方案-区妇幼保健院组织督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程专案保健管理的高危儿社区全程综合保健管理模式,早期筛查干预0~3岁参与系统管理的儿童175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承辉;杨青;朱旭红;孙智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观察

    枕大神经痛是指一组以后枕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由局部的神经、血管、肌肉或骨关节病变所引起,可分为原发性神经痛和继发性神经痛。原发性神经痛是由于枕大神经自身发生的炎症改变而引起的疼痛,多因感染及着凉受潮劳累而引起。继发性枕大神经痛是由于颈枕部骨骼肌肉或全身疾病继发引起的症状性枕大神经痛,多因枕大神经水肿、变性脱髓鞘而致,通常包括寰枕部先天畸形、颈椎疾病、颈髓肿瘤、外伤压迫等[1]。笔者采用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