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原因探讨与防治

王洽君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并发症, 原因探讨, 防治
摘要:本院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共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214例,获得随访185例,现就其原因及防治作一回顾性探讨.1 临床资料185例中,男121例,女6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岁.右侧103例,左侧82例,均为暴力伤引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3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学基础的进一步认识,哮喘的治疗方案相应进行了调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以吸入疗法为主的治疗新概念.基于此,我科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布地奈德(商品名: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哮喘34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永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发伤诊治的时效性及病情再评估

    笔者体会,多发伤病情复杂,重视多发伤诊治的时效性和病情再评估可防止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改善病情预后.1 病例资料例1 男,35岁.高处坠落致四肢活动障碍4天入院,病程中曾有一过性意识丧失.4天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第5颈椎骨折伴截瘫、双肺挫伤.治疗不见好转,血压偏低,转入我院.

    作者:孙文丽;邓旻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门静脉灌注康莱特治疗门静脉癌栓临床研究

    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是肝癌的生物特征之一.根据尸检、影像学及肝癌病理学检查,20%~70%的HCC合并有PVTT[1].门静脉癌栓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病程表现,是决定肝癌预后、术后转移或复发的重要因素,是肝癌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领域,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只有3个月[2].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运用康莱特注射液经皮门静脉灌注治疗PVTT,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清坚;赫军;黄名威;莫绍雄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川芎嗪组)27 例,消心痛治疗(对照组)19 例.分别治疗21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近,但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中医症状及血液流变指标改善,川芎嗪组优于消心痛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中川芎嗪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且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田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发病率约1%.大部分异位妊娠在早期未破裂前得到确诊,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药物保守治疗是目前异位妊娠治疗的方向.故我院联用中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潘姿女;肖春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67例和对照组7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34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3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CS组患者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血脂康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作者:陈雯;吴锦鸿;许国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结扎大鼠心肌缺血及缺氧缺糖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bFGF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予以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4小时后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中CK-MB、cTNI含量;用SD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随机分为消心痛组、bFGF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将其缺氧缺糖干预,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CK-MB、cTNI的含量,同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缺氧前后各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bFGF组与模型组比较,在降低CK-MB、cTNI含量和稳定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bFGF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祝光礼;周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的恶化和门静脉高压的不断进展,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机率越来越大.大量证据表明,内毒素血症是加重肝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1].因此,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现作综述如下.

    作者:刘肄辉;张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是肩、锁部常见损伤.2001~2004年,我院采用钛合金属肩锁钩状接骨板(广慈3~6孔),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6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曙;吴鹏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

    2001年10月~2005年12月,笔者进行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6眼.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138眼.对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进行观察6~12个月,报道如下.

    作者:陈化令;张建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调气健脾汤合加斯清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观察调气健脾汤合加斯清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组34例,运用调气健脾汤合加斯清治疗;西药组32例,单用加斯清治疗;中药组32例,单用调气健脾汤治疗.结果:治疗4周,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73.5%,总有效率94.1%;西药组显效率53.1%,总有效率71.9%;中药组显效率53.1%,总有效率71.9%.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卜昌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两种术式子宫全切术临床应用体会

    本院近2年行阴式子宫全切术30例,现回顾并比较阴式与腹式子宫全切术,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旭珍;查德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清CA19-9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A19-9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测定120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9-9值,并将120例患者依术中所见按AFS[1]分期分成Ⅰ、Ⅱ、Ⅲ、Ⅳ四组,同时检测35例健康育龄妇女的血清CA19-9值作为对照组.结果:内异症组及对照组CA19-9检测值及阳性率分别为57.5±32.6,73.3%;13.7±9.4,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内异症血清中CA19-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73.3%及91.9%,内异症Ⅰ、Ⅱ和Ⅲ、Ⅳ期CA19-9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AFS分期越高CA19-9水平越高.结论:血清CA19-9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并可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杨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支气管镜在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中叶综合征是指不同病因所致右肺中叶孤立性肺不张或充气不全的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现将我院自2000年7月~2006年11月对107例中叶综合征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顾翔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肿节风对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株IL-1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观察肿节风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1的干预作用及细胞存活度的影响.方法:LPS(100ng/ml)刺激内皮细胞24小时,并用肿节风,浓度分别为:0.5%、1%、2%、3%进行干预,设立对照组、单纯刺激组(刺激组)、刺激+干预组.测定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的表达,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对照组与刺激组、刺激组与2%、3%浓度刺激+干预组比较,P<0.01;2%、3%浓度肿节风能够降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IL-1;刺激+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IL-1水平仍明显升高(P<0.01).MTT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肿节风干预对LPS引起的内皮细胞活力下降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肿节风对LPS感染引起的炎症介质IL-1有抑制作用,阻断了炎症的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朱黎红;洪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D-D二聚体、Fib、CRP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作为对比观察.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血清D-D二聚体、Fib及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D-D二聚体、Fib、CRP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与血液D-D二聚体、Fib、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参附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能与参附注射液对D-D二聚体、Fib、CRP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赵宁;王鸣;费晓;毛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枣仁安神胶囊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目的:初步探讨帕罗西汀辅以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帕罗西汀,1天20mg,早晨顿服.观察组32例,除服用帕罗西汀外,加服枣仁安神胶囊5粒,每天睡前服,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进行HAMA、HAMD、睡眠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于治疗后第1周即获得HAMA、HAMD、睡眠障碍减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HAMA于第4周获得减分,第2周获得HAMD、睡眠障碍减分.结论:帕罗西汀辅以枣仁安神胶囊较单用帕罗西汀起效更快,且能明显改善睡眠状态,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祝连生;谭倩;武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生大黄对降低急性胰腺炎腹腔内压作用的探讨

    目的:研究生大黄降低急性胰腺炎腹腔内压的作用.方法:将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PPI制酸等常规治疗下,治疗组加用生大黄浸出液胃管内注入,比较两组腹腔内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早期降低腹腔内压.结论:生大黄能早期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利于机体恢复.

    作者:曹红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凡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皮疹时隐时现,持续时间<24小时,以瘙痒为主症,反复发作,病程>8周者.

    作者:卢俊明;沈一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原因探讨与防治

    本院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共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214例,获得随访185例,现就其原因及防治作一回顾性探讨.1 临床资料185例中,男121例,女6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岁.右侧103例,左侧82例,均为暴力伤引起.

    作者:王洽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