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友;龙跃平;周峰;万赤丹;张维康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17例FA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人中良性13例,癌变4例.全部病人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1例,回直肠吻合2例,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或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7例,部分直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回肠肛管吻合7例.并发症2例(肠坏死1例,吻合口瘘1例).随访2~20年,良性病人术后均存活,其中2例发生储袋炎,1例术后5年发生癌变.4例癌变病人中2例因广泛转移死亡,另2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比较各种术式的利弊,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作者:程应东;罗云生;单志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年来所收治的4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都由剖腹探查证实,再手术1例,切除小肠长达430 cm,1例术后并发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手术后3例治愈,1例死于输血后肝炎.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秦世杰;徐英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SMVT)是少见的系膜血管病变,约占急性肠缺血性疾病的10%~20%.3年来我们诊治8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云福;周亚魁;杨体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病史报告住院医师:患者,女性,29岁,体重55 kg.1998年10月患者因宫外孕于当地医院用5-氟尿嘧啶(5-Fu)1.0 每日一次静滴,7 d后患者开始出现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及全身反应,用药10 d后上述症状加重,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后伴粘液脓血便、高热、口腔溃疡、会阴脓肿,白细胞总数下降,低时达1.0×109/L.患者呈昏迷、休克状.经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上述症状逐渐好转,1个月后患者始出现肛门坠胀,大便逐渐变细、变硬,呈羊粪状,排便困难,经服用缓泻剂及外用开塞露,症状无明显改变,并出现腹胀、纳差.直肠指诊示直肠下段狭窄,病理活检示息肉样慢性炎性增生.于1999年4月11日入我院,查体发现患者消瘦,营养差,直肠指诊距肛缘7 cm扪及直肠环状狭窄,质硬,固定,粘膜光滑,无破溃,轻压痛.活检亦示慢性炎性病变.辅助检查示肠梗阻表现,急诊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恢复顺利,饮食正常,腹胀腹痛消失,体重及全身情况得到恢复.现为术后4个月,钡灌肠显示距肛缘7 cm直肠有一狭窄环,直径约0.5 cm,长度约2.5 cm.患者再次入院要求进一步治疗.
作者:程应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结肠梗阻是急性肠梗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结肠的解剖特点,一旦发生阻塞即形成一闭合性肠襻,易致坏死穿孔,故不宜采取保守治疗,以急诊手术为首选.对于右侧结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意见较为一致,可以行梗阻病变的一期切除、吻合术.但对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时的术式选择,意见有分歧,原因是梗阻后结肠内含有较多粪质和细菌,术前无法肠道准备,一期切除、吻合后,切口、腹腔污染以及吻合口漏的危险性较大,因此传统主张分期手术:一期结肠减压、造口,解除梗阻;二期切除梗阻病变.
作者:郁宝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延迟性心脏压塞(delayed cardiac tamp on ade,DCT)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不及时作出诊治会危及生命.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8年7月,行心脏直视手术640例,发生DCT7例,发生率1.1%,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湛;李杰;何悦概;陈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8年5月收治胆石性肠梗阻16例,占同期516例肠梗阻的2.7%,现就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环龙;梅家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经验.方法对近10年手术治疗的1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术前准备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施行手术12次.行Treitz韧带松解1例,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3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4例(其中1例为胃空肠吻合术后再手术),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1例.全部病人随访均痊愈.结论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欧新元;刘玉华;张晓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经肛门途径和经骶尾部经肛门括约肌途径对1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肛门失禁和直肠瘘.结论局部切除术对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患有多种老年病而不能耐受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可作为较好的姑息手术方法.
作者:周建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克隆病是一种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极易误诊.在克隆病的并发症中,虽肠梗阻占30%~40%,但需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中,肠梗阻却占60%~70%,故有必要加强对克隆病与肠梗阻之间关系的认识.
作者:钱群;艾中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们自1990年4月~1997年12月收治异物所致食管破裂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珠;王彤;姜君威;曹学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6例,其中降部13例,水平部2例,升部1例,破裂口直径在1~2.5 cm之间,有3例破裂口大于1/2肠周径.采用单纯修补加多孔双胃管径空肠造口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胡世荣;廖吉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加深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于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手术治疗这类病人110例.结果获良好疗效,平均随访18个月,其中优68例(61.8%),良34例(30.9%),可6例(5.5%),差2例(1./8%).结论采用腰椎管减压和椎间盘突出摘除后同时去除椎管狭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谭宏昌;彭智;冯东禧;罗永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阑尾炎是普通外科常见病之一,我院1989~1998年治疗阑尾炎病人1332例,并存阑尾癌或阑尾周围(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癌21例,占1.57%,漏诊15例,漏诊率71.4%,报告如下.
作者:冯向阳;胡艳丽;徐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肠梗阻是腹部急症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很多,病情复杂多变,临床上诊断治疗有一定困难,病死率较高,尤其绞窄性肠梗阻可达10%以上.术后并发症亦高,故对肠梗阻的诊断治疗一定要高度重视,特提出下列意见,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吉甫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上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通过比目鱼肌内侧半血供主要由胫后动脉节段分支供应的解剖学特点,设计切取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移位术,其低旋转点为内踝突出点上10.0 cm(9.70 cm±2.43 cm)处.结果经临床应用24例,平均随访2年,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移位术是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术式.
作者:谭金海;陈振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狭窄梗阻的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1999年12月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结肠梗阻发生率、发生时间与部位及其与治疗选择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梗阻发生率为3.9%,其发生部位多位于结肠脾曲及横结肠,梗阻症状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行非手术治疗后2~3个月内出现并进行性加重.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狭窄肠段而治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梗阻与个体差异和延期手术治疗及手术方法有关.
作者:王春友;龙跃平;周峰;万赤丹;张维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处理方式.方法总结22例临床资料,对比胃镜和钡餐对早期残胃癌的诊断价值,针对术中探查及采用的不同术式,观察其预后.结果胃镜对早期残胃癌的确诊率达90%,而钡餐甚低,残胃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胃术后5年开始胃镜定期普查是残胃癌早期获诊的关键,残胃联合脏器切除及广泛的淋巴结廓清应为首选术式.
作者:施松;孔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全身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现就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分述如下.
作者:郑泽霖;房学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复诊率很高的一种疾患,临床上认其为功能性的可逆性改变,常给予镇静安神止痛等治疗,但对其转归的追踪观察,国内外尚无专题报告.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98年4月,对136例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邵京山;向茯芝;应剑虹;王惠人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