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元;余后火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复诊率很高的一种疾患,临床上认其为功能性的可逆性改变,常给予镇静安神止痛等治疗,但对其转归的追踪观察,国内外尚无专题报告.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98年4月,对136例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邵京山;向茯芝;应剑虹;王惠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阻塞性缺血性肠炎是指由于支配肠管的动脉、静脉及其侧支发生阻塞性病变,使局部肠壁供血减少或缺如引起的肠道缺血性病变,可发生于小肠或大肠.肠道的局部缺血多发生于结肠,这种情况被称为缺血性结肠炎,而肠道的其他血管病变如内脏大血管的逐渐闭塞、大血管的栓子阻塞和肠系膜血管闭塞未累及大血管但病变范围广泛者均不在此列.本病由Boley首先报告,Marston等将本病命名,并按结肠缺血程度分为一过性、狭窄型和坏疽型.狭义的缺血性结肠炎指一过性和狭窄型,其中绝大部分为一过性改变,病变局限在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坏死型约占12%,病变可穿透肠壁全层,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作者:徐峰;寿楠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全身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现就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分述如下.
作者:郑泽霖;房学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评价了影像学对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肠梗阻的复发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作者:雷道雄;赵志辉;艾中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结肠梗阻是急性肠梗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结肠的解剖特点,一旦发生阻塞即形成一闭合性肠襻,易致坏死穿孔,故不宜采取保守治疗,以急诊手术为首选.对于右侧结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意见较为一致,可以行梗阻病变的一期切除、吻合术.但对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时的术式选择,意见有分歧,原因是梗阻后结肠内含有较多粪质和细菌,术前无法肠道准备,一期切除、吻合后,切口、腹腔污染以及吻合口漏的危险性较大,因此传统主张分期手术:一期结肠减压、造口,解除梗阻;二期切除梗阻病变.
作者:郁宝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年来所收治的4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都由剖腹探查证实,再手术1例,切除小肠长达430 cm,1例术后并发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手术后3例治愈,1例死于输血后肝炎.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秦世杰;徐英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非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7~1998年收治15例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起病于上颈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枕颌带牵引治疗均治愈.结论颈部感染是非损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内因,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方洪松;明江华;李家元;杨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克隆病是一种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极易误诊.在克隆病的并发症中,虽肠梗阻占30%~40%,但需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中,肠梗阻却占60%~70%,故有必要加强对克隆病与肠梗阻之间关系的认识.
作者:钱群;艾中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231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外科治疗方法.结果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的手术病死率为5.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结论对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进行综合判定,掌握好适应证,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飞龙;叶国雄;苏远红;杨军;郝胜华;杨传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83~1997年,我院共手术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6例,早期2例死亡,后采用胃、空肠、胆总管三造口治疗4例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树森;王学信;王广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甲状腺Ⅲ度以上肿大或单侧肿块大于10 cm×8 cm则称为巨大甲状腺肿.我院1987~1998年行巨大甲状腺肿切除38例,切除标本重240~1240 g,现分析如下.
作者:郭东立;徐瑞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3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2个月.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左腋淋巴结(-),ER(-),PR(-).术后第1天胸壁皮下负压引流血性液体50 ml,第2天引流淡红色混浊液体30 ml.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引流乳白色液体约30 ml.患者体温低于37 ℃,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查血常规,WBC 5.6 G/L,RBC 3.46 T/L,PLT 254 G/L,引流物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乳糜试验(+).术后第10天按期拆线,每天仍有引流物约30 ml,乳白色,转至放疗病房,设锁骨区照射野,用60Co照射,200 c Gy/d,一周后引流物明显减少,遂拔除引流管.
作者:程伏林;陈家宽;袁宏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上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通过比目鱼肌内侧半血供主要由胫后动脉节段分支供应的解剖学特点,设计切取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移位术,其低旋转点为内踝突出点上10.0 cm(9.70 cm±2.43 cm)处.结果经临床应用24例,平均随访2年,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移位术是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术式.
作者:谭金海;陈振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处理方式.方法总结22例临床资料,对比胃镜和钡餐对早期残胃癌的诊断价值,针对术中探查及采用的不同术式,观察其预后.结果胃镜对早期残胃癌的确诊率达90%,而钡餐甚低,残胃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胃术后5年开始胃镜定期普查是残胃癌早期获诊的关键,残胃联合脏器切除及广泛的淋巴结廓清应为首选术式.
作者:施松;孔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1994年开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10例手术后复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患者采用无水酒精甲状腺组织内注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立;李卫民;沈雄山;黄正斌;胡汉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4年11月至1998年4月对32例高龄,危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病人,行经皮胆囊穿刺抽脓、置管引流,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荣泉;鲁葆春;王成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结肠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常出现误诊.我院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曾误诊1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华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0年1月至1998年8月,我科共收治单侧肝胆管阻塞引起的重症胆管炎16例,术前其巩膜和皮肤均无明显黄染.此类病人与肝胆总管梗阻所致重症胆管炎相比,有其本身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俊奇;褚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6例,其中降部13例,水平部2例,升部1例,破裂口直径在1~2.5 cm之间,有3例破裂口大于1/2肠周径.采用单纯修补加多孔双胃管径空肠造口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胡世荣;廖吉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肠梗阻是极为常见的急腹症,目前其病死率仍高达5%~10%,若并发肠绞窄,则病死率可上升至10%~20%.如此之高的病死率,除原发病因素外,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是一重要的原因.肠梗阻术前处理的关键问题在于明确诊断,并围绕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作相应的积极治疗.
作者:胡元龙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