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早期诊断

马进;王正明

关键词:腹部损伤, 脊柱骨盆骨折, 腹膜后血肿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1998年本院收治的84例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82%,CT阳性率74%,B超阳性率70%.12 h内手术病死率9.8%,72 h后手术病死率36%.结论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诊,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贲门癌手术径路选择体会

    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2月施行贲门癌手术144例,现就手术径路选择提出讨论.

    作者:肖细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处理

    腹部闭合性损伤(blunt abdominal trauma,BAT)的急救处理从空间上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个阶段;从内容上包括基本创伤生命支持(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B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及确定性处理(definitive care,DC)三个过程.BTLS应该在院前完成,DC只能在院内完成,ATLS可能始于院前,并持续至院内.BTLS、ATLS是所有创伤急救的共同要求,但其内涵可能因创伤部位、性质、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

    作者:石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作用

    腹部闭合性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死亡率高达20%~30%.由于CT广泛地用于病人检查和急症医疗服务系统的建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发现外伤及其程度高度敏感、特异和准确,已成为腹部损伤临床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田志雄;孙骏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先天性膈肌完全缺如的外科治疗

    我们于1998年连续治疗了3例先天性膈肌缺如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阮亚明;陈坤棠;陈群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型竹帘夹板在手指外固定的应用体会

    自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微型竹帘夹板,用于手指外固定的治疗共127例,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作者:吴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32例.结果 32例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恢复正常.获随访30例中,平均随访时间3年1个月.术后20~30 d,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45~70 d取出张力带,2~3个月可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结论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操作简单,可早期活动肩关节,疗效满意.

    作者:欧国潮;邱植栋;卢生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内镜鼻胆管负压引流治疗手术后胆瘘

    目的改进胆瘘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胆瘘发病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特点,用改良内镜鼻胆管(MENBD)负压引流的方法,对6例术后持续胆瘘进行治疗.结果使保守治疗6~90 d未愈的胆瘘在6~15 d闭合.结论 MENBD治疗胆瘘,具有保留Oddi扩约肌生理功能,造影显示胆管解剖和胆瘘部位,效果确切,安全,并发症少,避免再次手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作者:孙志为;付德庄;莫一我;金焰;朱秀芳;张新俊;乔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1998年本院收治的84例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82%,CT阳性率74%,B超阳性率70%.12 h内手术病死率9.8%,72 h后手术病死率36%.结论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诊,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进;王正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开展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的体会

    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自1984年6月首次应用以来,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我们自1993年7月~1998年12月共进行各种腹壁疝修补手术161例,其中应用人工材料聚丙烯网片(polypropylene mesh,PPM)行各类疝修补术24例,效果满意.

    作者:李云;范德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食管贲门术中医源性脾损伤的探讨

    我科自1980~1996年共行食管、贲门等手术1658例,术中发生脾损伤33例,总损伤率为2.0%,后期1990~1996年损伤率为1.4%.医源性脾损伤与术式的选择、术者操作技能及对脾损伤的认识程度等有关,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王德;白晓明;杨更朴;冯云;任侯奴;孟河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腹膜后肿瘤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腹膜后肿瘤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22例获随访4个月~9年,良性肿瘤7例均成活,恶性肿瘤存活5年以上4例,3年以上4例,1年以上2例,死亡4例.复发5例,其中3例再手术.结论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是小儿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不同病例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詹少清;李时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颅内巨大金属异物摘除三例

    例1,男,27岁,头左颞被他人用刀刺伤3 h,于1993年12月31日入院.查体:病情危重,深昏迷,左颞有刀刺入颅内,刀柄外露.双瞳孔等大,约4.0 mm,光反应均消失.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0级,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阵发性去大脑强直抽搐.头颅X线片显示颅内有约13.0 cm×2.2 cm的金属异物(匕首刀)残留,已过颅中线,外侧与颅骨嵌顿,试拔出困难.诊断:颅内巨大金属异物并脑干损伤.急诊在全麻下行颅内金属异物摘除术.行左颞直切口,牵开头皮,颅骨钻四孔,线锯拉开,将骨瓣与金属异物一起取出,无活动性出血,骨瓣复位固定,术后行头颅CT扫描,显示左颞及中脑损伤,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周志武;衣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术后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和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各类事故不断增多,腹部损伤的发生率有了增加的趋势.挤压、坠落、车祸等所致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在和平时期占腹部损伤的70%~80%.由于其受伤机理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该类损伤术后监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作者:雷文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胆管结石致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体会

    我院1995年至1998年8月间共收治胆管结石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病人8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本;刘济明;柳玉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外科处理

    1984~1998年我们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1例,依其病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现结合本组资料,就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刘力;史陈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右肾动脉-下腔静脉动静脉瘘

    病例报告实习医师:男性患者,29岁,因上腹部多处刀刺伤伴休克,于1996年3月7日在某医院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不凝血1500 ml,胃体前后壁穿通性裂伤,立即缝合,脾下极3 cm裂伤,予以缝合修补,胰体中部裂伤1 cm,予以缝合.术中发现腹膜后有较大血肿,未作进一步处理,术毕胰体尾处置引流.术后10 d患者感右上腹及腰背部胀痛,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听诊闻及微弱收缩期杂音,腹部B超拟有腹主动脉瘤,因患者腰背部疼痛加剧,右上腹及腰背部杂音逐渐明显,故疑有腹主动脉瘤破裂先兆,于第一次手术后43 d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粘连较多,腹主动脉未发现异常.

    作者:时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思路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车祸、高空坠落、挤压伤等.一般对其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时有失误.究其原因除多部位损伤掩盖腹部闭合性损伤外,大多因伤后早期腹部体征不明显,致使诊断犹豫不决或走了弯路.哪怕是短时间的耽搁都有可能酿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其死亡率可高达15%.腹部外伤病人大多来势危急,伤情复杂,要在短期间作出正确处理,不仅要求有多学科基础知识,并应具有敏捷的诊断思路.简述之,要在短时期内判别三个主要问题:有无同时危及生命的腹部外器官损伤,有无腹内脏器损伤,该不该手术探查.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重视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多发伤的防治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工伤和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闭合性腹部损伤已在各种损伤的前列,病死率高,且多为青壮年.因此,早期防治是急诊外科的重中之重;各级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精神,按照急、快、准的要求,争分夺秒的挽救病人.

    作者:史海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漏、误诊原因与对策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漏、误诊常常出现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诊断,剖腹探查四个阶段.临床医师主观上的错误判断和各种检测手段客观上的误差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作者从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漏、误诊的原因,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归纳.

    作者:陆京伯;石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无B超引导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探讨

    目的探讨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经皮肾穿刺针无B超引导对肾积水患者作肾穿刺造瘘并置引流管引流.结果 32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94.7%,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无B超引导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为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嗣星;方丽萍;王玲珑;张孝斌;吴荣扬;钱辉军;张杰;吕胜启;周江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