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国潮;邱植栋;卢生香
外科治疗在不断变化,朝向提高手术效果而又减轻病人痛苦.例如腹股沟疝的术式,就经历了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各种术式变为修补后壁即腹横筋膜的各种手术.这是由于前者复发率高,以及认识到腹外疝的根本原因是腹横筋膜缺损.
作者:张应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死亡率高达20%~30%.由于CT广泛地用于病人检查和急症医疗服务系统的建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发现外伤及其程度高度敏感、特异和准确,已成为腹部损伤临床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田志雄;孙骏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技巧.方法施行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包括肺大疱切除及胸膜粘连松解术8例,肺楔形切除术6例,胸膜活检3例,纵隔肿瘤摘除1例,创伤性血胸止血术1例,肺棘球蚴内囊摘除1例.1例中转为开胸术.结果 20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正确掌握电视胸腔镜手术技巧,结合具体情况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新海;刘锟;王忠华;刘培良;李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摆在医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先确立是否有腹内脏器(实质或空腔器官)损伤,一旦发现有了损伤,还需决定是否有手术治疗的必要.毫不怀疑,一个有严重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和严重腹膜炎症状、体征的病人,急诊手术是好的选择,而对那些腹部外伤后有某些临床症状、体征而又可疑内脏损伤的病人,腹腔镜探查术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
作者:陈训如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病例报告实习医师:男性患者,29岁,因上腹部多处刀刺伤伴休克,于1996年3月7日在某医院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不凝血1500 ml,胃体前后壁穿通性裂伤,立即缝合,脾下极3 cm裂伤,予以缝合修补,胰体中部裂伤1 cm,予以缝合.术中发现腹膜后有较大血肿,未作进一步处理,术毕胰体尾处置引流.术后10 d患者感右上腹及腰背部胀痛,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听诊闻及微弱收缩期杂音,腹部B超拟有腹主动脉瘤,因患者腰背部疼痛加剧,右上腹及腰背部杂音逐渐明显,故疑有腹主动脉瘤破裂先兆,于第一次手术后43 d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粘连较多,腹主动脉未发现异常.
作者:时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blunt abdominal trauma,BAT)的急救处理从空间上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个阶段;从内容上包括基本创伤生命支持(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B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及确定性处理(definitive care,DC)三个过程.BTLS应该在院前完成,DC只能在院内完成,ATLS可能始于院前,并持续至院内.BTLS、ATLS是所有创伤急救的共同要求,但其内涵可能因创伤部位、性质、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
作者:石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腹膜后肿瘤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22例获随访4个月~9年,良性肿瘤7例均成活,恶性肿瘤存活5年以上4例,3年以上4例,1年以上2例,死亡4例.复发5例,其中3例再手术.结论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是小儿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不同病例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詹少清;李时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c-erbB-2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胚抗原(CE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肿瘤生物学意义.
作者:叶超平;黄种心;吴瑞兰;郑兴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儿童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儿童股骨颈骨折9例,采用切开复位斯氏针或螺纹钉内固定治疗Ⅰ~Ⅲ型骨折6例,骨牵引及石膏外固定治疗Ⅳ型骨折3例.结果随访2年至11年3个月,平均5.5年,疗效满意.除1例经骺骨折(Ⅰ型)发生轻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骺早闭,1例粗隆间骨折(Ⅳ型)发生髋内翻外,其余患儿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无明显受限.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骨折,骨牵引及石膏外固定治疗Ⅳ型骨折是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Ⅰ型骨折疗效欠佳,尚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彭昊;袁仙桃;钟俊;刘世清;陈家禄;李家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1998年本院收治的84例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82%,CT阳性率74%,B超阳性率70%.12 h内手术病死率9.8%,72 h后手术病死率36%.结论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诊,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进;王正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改进胆瘘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胆瘘发病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特点,用改良内镜鼻胆管(MENBD)负压引流的方法,对6例术后持续胆瘘进行治疗.结果使保守治疗6~90 d未愈的胆瘘在6~15 d闭合.结论 MENBD治疗胆瘘,具有保留Oddi扩约肌生理功能,造影显示胆管解剖和胆瘘部位,效果确切,安全,并发症少,避免再次手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作者:孙志为;付德庄;莫一我;金焰;朱秀芳;张新俊;乔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提高下颈椎骨析脱位治疗水平.方法经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析脱位17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32个月,截瘫平面下降2~3个脊髓节酸,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明显进步.结论经椎弓根钢极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有效方法.
作者:邵云伟;黄士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自1984年6月首次应用以来,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我们自1993年7月~1998年12月共进行各种腹壁疝修补手术161例,其中应用人工材料聚丙烯网片(polypropylene mesh,PPM)行各类疝修补术24例,效果满意.
作者:李云;范德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和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各类事故不断增多,腹部损伤的发生率有了增加的趋势.挤压、坠落、车祸等所致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在和平时期占腹部损伤的70%~80%.由于其受伤机理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该类损伤术后监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作者:雷文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工伤和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闭合性腹部损伤已在各种损伤的前列,病死率高,且多为青壮年.因此,早期防治是急诊外科的重中之重;各级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精神,按照急、快、准的要求,争分夺秒的挽救病人.
作者:史海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对手术后可能并发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观察伤口是否渗血、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d)等指标与用药前有无变化.方法 30例外科术后患者,于术后当天静脉滴注肝素0.2~0.3 mg/kg.d,连用3 d.结果无一例发生伤口渗血,BPC、PT、APTT及Fd等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对手术后可能并发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不但安全简便,而且不需实验室监测.
作者:唐显玲;徐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创伤是当今37岁以下年龄段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腹部损伤则占创伤死亡患者的16.5%[1],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死亡率要高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而且有时很难确定有无腹腔脏器损伤,以致延误有效的救治.因此,如何采用创伤评分系统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进行科学化、计量化管理,在指导快速有效的救治、并发症的预防、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广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难以忍受的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作者简要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
作者:冷建军;陈维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84~1998年我们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1例,依其病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现结合本组资料,就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刘力;史陈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缝扎、结扎及电灼等传统的止血方法是处理术中出血有效、常用的手段.但对扩张的薄壁静脉(丛)破裂出血以及术野解剖关系不清,盲目缝扎导致严重副损伤的出血,这些手段多不便应用或难以奏效.近年我们采用粘堵止血法处理此类出血、渗血6例,均获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文彪;刘国文;杨文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