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新;马贵同
茵栀黄静脉滴注引起过敏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58岁,因全身皮肤黄染,小便深黄,上腹部胀1周,于2000年3月25日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T37.2°,脉搏60次/分,血压18/11kPa,巩膜黄染,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剑突下有压痛,肝肋下2cm,质中,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16μmol/L、直接胆红素87.2μmol/L、谷丙转氨酶272IU/L、白蛋白42g/L球蛋白22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甲胎蛋白<20ng/ml。B超检查:肝右叶斜径16.2cm,肝区回声粗糙不均,肝静脉清晰,走向自然,无挤压征象,门静脉内径1.4cm,胆囊7.8cm×4.1cm,囊壁毛糙增厚,胆囊暗区透声性差,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总管内径1.0cm,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初步诊断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确诊为胰腺癌转院治疗)。采取护肝、退黄等措施治疗。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1、护肝片,并以茵栀黄(武进制药厂,ZZ-4717)注射液20ml稀释于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第4天,滴入茵栀黄稀释液150ml左右时,患者全身搔痒、荨麻疹伴胸闷不适。考虑是茵栀黄过敏,随即停止茵栀黄滴入,给地塞米松针5mg静脉推注,扑尔敏针10mg肌肉注射等处理,患者荨麻疹、搔痒、胸闷得到缓解。
作者:谭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采用阴式直肠前突修补加直肠粘膜部分结扎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31例,术后随访疗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1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4~65岁,平均为40.6岁。均已婚,生育。排便困难者31例(100%),合并肛门部下坠感者27例(87.1%),需辅助排便者(包括口服泻剂,灌肠等方式)19例(61.3%)。排粪造影均示直肠重度前突(前突深度>31mm)加直肠内套叠。结肠运输试验均为正常或轻度延长。2 手术方法 术前3天灭滴灵及链霉素口服,术前阴道冲洗3次,术前一晚10%甘露醇口服清洁肠道。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常规会阴皮肤消毒,在阴道后壁会阴体上缘开始,阴道粘膜下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入范围:上缘至宫颈平面,下缘至会阴体上缘,宽约3cm的梭形隆起。电刀切除梭形隆起的阴道粘膜和肌层,游离双侧阴道粘膜各1cm,用4号丝线从宫颈平面起将直肠前壁浆肌层作两个上下相邻的荷包缝合(勿穿透直肠粘膜),向直肠腔内包埋多余的直肠前壁。自上而下作横向折叠缝合两侧肛提肌,查无活动性出血后,予2~0华利康线间断褥式缝合阴道后壁粘膜,碘伏纱布填入阴道内压迫止血,再于直肠内两侧壁及前壁提出松驰粘膜分别予单纯结扎或7号线贯穿缝扎。术毕,予凡士林纱布填入直肠内。术后全身抗生素应用3天,半流质饮食,术后48h拔去阴道及直肠内纱布,新洁尔灭阴道冲洗3天,外予洗必泰洗剂坐浴5天,每天1次。
作者:徐道昆;陈莉莉;钱世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为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笔者使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37例并与三九胃泰组36例作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3例随机分为泻心组37例和胃泰组36例。年龄19~71,平均39.5岁。病程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泻心组 基本方:姜半夏、黄芩各12g,川连4g,蒲公英24g,生军(后入)10g,竹茹12g,大枣5枚。痛甚加白芍30g,元胡15g;胀甚加佛手12g,八月札15g,绿萼梅12g;嗳气频繁加石菖蒲10g,苏梗12g;嘈杂吞酸剧者加吴茱萸2g,象贝12g,煅瓦楞15g;大便不爽加广木香、厚朴各12g;舌苔黄厚腻加蛇舌草24g,马齿苋15g;舌下脉络迂曲加莪术10g,降香8g;日1剂,分2次饭后1小时服用。60天为1疗程。2.2 胃泰组 三九胃泰冲剂(南方制药厂生产),1日3次,每次饭后1小时1包开水冲服,60天为1疗程。
作者:卓立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复习变态反应性鼻炎病理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述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AR)的现代处理方法。 参与PAR发病的细胞因子系一类非抗体蛋白质,由激活的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后释放。这种介质在变态反应中具有较大的促炎能量,其中包括白介素系列(IL)、γ-干扰素(γ-IFN)等。它们促成了IgE的产生与失控,嗜酸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等的募集与脱颗粒行为;并使炎症持久化(过敏体质者的肥大细胞表面具有IgE的受体,故亦可被特异性因子激活)近又发现某些免疫细胞亦可被冷、热等物理因素和一些化学物质等非特异性因素激活(由于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而使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在化学中介物之驱动引起的各种细胞的脱颗粒过程中释放了许多淋巴毒素,趋化因子如LTC4血小板凝集因子(PAF)等,继又轮番启动了一系列反应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与延长了炎性过程和组织破坏。在这种“慢性化”反应的基础上使临床表现本属于速发型(I型)变态反应的PAR呈现为一种慢性的病理过程。在一些较晚期细胞因子的释放中继而引起促炎性神经肽NP的释放,从而伤害鼻的感觉神经(如三叉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通过乙酰胆碱作用),酿成“鼻炎”症状与鼻功能的破坏。同时感觉神经冲动亦传向神经中枢,引发喷嚏及其他各种保护性全身反射,下列图解表达了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效应态(仿石川哮:アレルギ—性鼻炎发症メカニズム 日耳鼻学会会报100卷1330页),见图1。
作者:王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剂(EG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浆TXB2,6-K-PGF1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银杏叶注射剂治疗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EGB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浆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含量方面与金纳多组进行比较。结果:EGB、金纳多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P均<0.05),显著降低血浆TXB2含量(P均<0.05),明显提高6-K-PGF1a,水平(P均<0.05)。结论:国产银杏叶注射剂与进口金纳多疗效相仿。
作者:刘洁;冯小平;蔚志刚;张青山;骆秉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1990年9月~1998年12月我们收治64例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采取了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6岁。急诊手术21例,择期手术43例。胆道手术32例,胃肠手术20例,其他如甲状腺、乳腺、腹股沟手术共12例。糖尿病病史1~20年,平均6.12年。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42例,Ⅰ型(胰岛素依赖型)22例。术前血糖高为30mmol/L,低为8.43mmol/L,平均12.43mmol/L。隐匿型8例;长期使用胰岛素12例,血糖水平控制在7.8~15.6mmol/L;口服降糖药31例,血糖控制在7.6~15.1mmol/L;间断服药者11例,血糖控制在6.82~13.1mmol/L,未治疗者2例。2 治疗结果 住院时间9~45天,平均住院15天。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4.1%,其中切口长期不愈合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应激性溃疡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多数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1例病人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伴糖尿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张红东;邹伟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两年以仙特明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4例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12~53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长20年,短1年,平均6年。对照组60例,年龄、性别、病程与治疗组相近(P>0.05)。诊治标准:2组病人按1997年海口修正的变应性鼻炎诊治标准,诊断评分均在6分以上。治疗效果评定,按体征与症状分级记分标准:治疗总分≥50%为显效;50%~21%为有效;≤20%无效。治疗总分=(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近期疗效在治疗结束时评定,远期疗效在治疗结束后一年评定。2 治疗方法 治疗组84例,予仙特明10mg 1天1次,连服3天,服中药,自拟鼻复安汤:藿香、白芷、防风、葛根、辛夷花、苍耳子、黄芩各10g,岗梅根20g,三栖苫30g,川芎、薄荷各6g,桂枝5g,细辛3g,路路通15g。复渣日服2次,7日1个疗程。症状消除后以玉屏风散加味:黄芪、何首乌各20g,路路通、白术各15g,防风、鹿角霜各10g,陈皮、甘草各6g。复渣日2服,10天1个疗程,连服2个月。 对照组60例口服扑尔敏4mg、维生素C0.2g,每日3次,ED滴鼻液(麻黄素苯海拉明滴鼻液)每日3次。7日1个疗程,直至症状消除。
作者:黄爱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总结近6年的工作经验,并对周围医院进行调查后,发现在现阶段母乳喂养工作中,存在影响母乳喂养的质量问题,现浅谈如下。1 母亲缺乏喂养信心1.1 母婴配合不佳使产妇缺乏喂养信心 ①母方原因主要是乳头条件差,使婴儿含接困难,不能引起吸吮反射。这时,工作人员要耐心帮助其喂养,试行不同的喂养体位,使婴儿含接更容易。母亲与婴儿要进行充分的皮肤接触,促进母婴间的亲和力。同时,可用手指牵拉乳头,用一次性注射器倒转针栓牵拉乳头,改善乳头凹陷情况。如果婴儿在出生1周后,尚不能做到有效吸吮,可直接挤奶,滴到婴儿口中,增加婴儿摄入量,使母亲与婴儿增加信心。②婴儿方的原因主要是因患病或产伤引起不适,导致吸吮困难。对患病婴儿,应当积极治疗,排除病因,对产伤婴儿应合理选择哺乳姿势,防止压迫局部引起疼痛。
作者:吴立萍;朱梅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胸胁疼痛的原因很多,可以胸壁部疾患,如胸部挫伤、骨髓炎、骨瘤、肋间神经痛;也可以是呼吸系统疾患,如肺炎、肺结核、肺栓塞、肺癌;也可以是胸膜疾患,如胸膜炎、气胸、胸膜肿瘤;以及心血管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病;其它脏器病变,如食道纵膈的炎症及肿瘤、膈下脓肿、肝炎、胆囊炎、胃病、胰腺炎症等也可以引起胸胁痛。但门诊中很多病例疼痛原因不明。对于那些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实质性病变的胸胁痛病人,主要靠临床经验诊断,西医治疗也往往靠对症治疗,我们尝试对这类病人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观察68例,取得满意结果。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本院门诊就诊病人,年龄20~64岁,平均46岁,其中男42例,女26例。病例选择标准:主诉胸胁部疼痛不适,胸片、心电图、CT、胃镜、钡餐、血淀粉酶、B超等项检查未发现异常的病人。
作者:刘荣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梅核气又称“咽喉异物感症”,笔者应用针灸治疗获较好疗效,并随访60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36例,男24例,年龄17~72岁。病程3天~8年。60例均排除其它疾病或肿瘤引起的咽喉异物感症。1.2 发病诱因 上呼吸道感染39例;劳累、受凉12例;烟酒等长期刺激5例;息肉全麻手术后遗症2例;原因不明2例。1.3 临床表现 “梅核气”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咽喉部絮状、片状、痰样具体形状的异物堵塞感,以及喉部发紧、压迫感、呼吸不畅等无具体形状的感觉。咽喉干燥、烧灼感,借咳嗽以求暂时缓解是梅核气另一特有症状。晨起、睡眠时症状明显,感冒、疲劳时加重,对声音、吞咽影响不大,反而在进餐后有症状减轻的感觉。个别患者因久治不愈导致精神忧郁,甚至产生恐癌情绪,影响工作和身体健康。1.4 临床检查 60例咽喉部及食道检查均无异常,而在会厌舌面及近二侧梨状窝附近常见粘膜充血、粗糙,伴有分泌物潴留。
作者:寿黎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轮状病毒肠炎为婴幼儿秋冬季多发病。我院在1999年10月~2000年1月应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6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5例,大便均为水样梗或蛋花汤样,外观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或白细胞数<3/Hp,大便培养阴性。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在发病72小时内入院,大便每日5~20次不等。其它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脱水程度构成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程建明;祝秀凤;许天佑;沈金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5年6月以来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三级损伤)[1]中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加喙锁韧带修补法,共治疗14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58岁。均为急性损伤,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三级损伤),6例伴有锁骨外侧小骨片撕脱。车祸伤12例,坠落伤2例。合并外伤性脾破裂2例,踝关节骨折3例。伤后1周内手术8例,8~14天手术4例,15~18天手术2例。2 治疗方法 11例臂丛阻滞麻醉,3例合并踝关节骨折因同期手术选用全麻。取仰卧位,肩后垫枕略抬高,头转向健侧。肩峰后2cm起沿肩峰及锁骨外侧端向前内越过喙突后向下弯转,切口长6~8cm;显露肩峰、肩锁关节、锁骨外侧段和喙突及喙锁韧带。清除关节内损伤的游离组织,喙突由外向内横行钻孔,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两侧自上向下钻孔,孔内置入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爱惜康1#紫色微荠可吸收线,暂不打结;距关节面约1cm的锁骨处作前后方向钻孔,用可吸收线贯穿;肩峰外向内钻入2~2.5mm克氏针1枚,针尖在直视下位于关节面中央;然后将锁骨下压,肘部上抬,使肩锁关节解剖复位,克氏针继向锁骨内钻入5~6cm;拉紧喙突和锁骨间预置可吸收线打结。而后将另一可吸收线成“8”字绕于克氏针尾部,“8”字交叉位于肩锁关节上方,拉紧打结;剪去克氏针在骨外多余部分,尾端折弯,埋于皮下。将喙锁韧带缝合修复,如喙锁韧带破损严重可将喙肩韧带于肩峰附着处切下内移缝合替代修补喙锁韧带;缝合修复关节囊和肩锁韧带,缝合锁骨外侧骨膜,斜方肌和三角肌的边缘在肩锁关节前方重叠褥式缝合加强,缝合皮肤切口。术后10~15天拆线,前臂悬吊3周,3周后开始功能锻练;术后8周拔除克氏针,并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作者:田来;吕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外科自1994年10月~2000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4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3例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65岁,其中胃大部切除术9例,胆囊切除术5例,肠部分切除8例,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14例,其他7例。均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有气液平面。2 治疗方法 肠梗阻一旦确诊,应按基本原则对症处理: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同时手术后服中药,其主要药物有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广木香15g,香附、熟军各10g等,每日1剂,也可从胃管内注入,每次30~60ml,灌药后夹管20~30分钟开放,肠梗阻症状较轻者可直接口服,多次少量饮用。
作者:王朝圣;梁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确诊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同时用雷尼替丁、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45.1%,P<0.01。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消除HP的阳性率。
作者:金理正;李昌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耳穴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非药物激素替代治疗(HRT)途径的可能性。方法:将双附件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于术后第3天耳穴埋珠治疗。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5、8天,测E2、阴道涂片及K氏评分。结果:术后雌激素(E2)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E2水平不再继续下降,阴道涂片MI呈左移,MI右移,K氏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耳穴治疗影响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雌激素水平不再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提示耳穴治疗作为非药物激素替代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杨丹;于传鑫;马莉;刘斯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我们搜集了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就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增加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患者,男4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9~43岁,平均29.3岁。病程2个月~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麻木,皮肤感觉减退,面部肌肉萎缩,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眼部症状,流涎,呛咳,共济失调,眼球突出。 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采用SE序列,全部病例行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4例加矢状位扫描。T1WI:TR500mA/TE30mA,T2WI:TR2000mA/TE90mA,层厚10mm,矩阵256×256。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Gadolinium 0.1mmol/kg,常规SE序列,T1WI横断位扫描。4例同时做CT检查。
作者:陈文辉;陈瑶;李宏;赖旭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探讨钓藤茶对新生儿有无益处,尤其是对新生儿黄疸有无防治作用,近3年我们对109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钓藤茶防治新生儿黄疸和对胆红素代谢有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09例新生儿中,男53例,女56例,足月儿89例,早产儿20例。正常分娩98例,剖腹产11例,年龄均为1天。1~6月份出生50例,7~12月份出生59例,城市婴儿68例,农村婴儿41例,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排除患有各种先天畸形、窒息、吸入性肺炎、溶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新生儿疾病的新生儿。将10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5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分娩史(方式)、出生季节、阿氏评分、城乡差别上比较,均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除母奶喂养外不给任何药物。观察组从出生的第1天起,在母奶喂养的同时,加服中药钓藤茶,每天1剂,3剂为1疗程,服1~2疗程,跟踪随访观察7天。 钓藤茶处方:钓藤、防风、荆芥各3g,蝉蜕2只,木香1g,厚朴、枳壳各2g,黄连1g,大黄、黄芩各2g。均于出生后第1和第7天测定血清胆红素含量,观察记录每个新生儿第1次及头3天内每天排胎粪2次以上例数、3天内和7天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例数。对照组7天中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再随机分为新对照组与治疗组,新对照组不服任何药物,治疗组加服钓藤茶,处方、剂量、疗程同上,随访观察7天,比较结果。
作者:李小红;胡冰;李良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夏枯草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癌胸水的疗效,并试图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机理。方法:①78例支气管肺癌伴中等或大量胸水的住院病人,均附有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随机分为夏枯草注射液组,榄香烯组和化疗组,采用导管导丝操作法,细管闭塞引流,和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②通过兔胸腔积液造模,胸腔内注射药物后观察胸膜病理变化。结果:夏枯草注射液组和榄香烯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优于化疗组,P<0.01,夏枯草注射液组副作用小于榄香烯和化疗组。动物实验提示夏枯草注射液和榄香烯组的胸膜反应优于对照组。结论:夏枯草注射液在治疗支气管肺癌胸水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极小。其探讨机理的动物实验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荣耀;徐中伟;倪爱娣;吴丽英;冯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持续植物状态(Persisitent Vagetative Stata. PVS)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特殊意识状态,又称醒状昏迷或睁眼昏迷,是昏迷的一种特殊型[1]。引起PVS的原因有:严重的脑外伤、药物中毒、脑血管疾病、脑炎、CO中毒、自缢等严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在众多的病因中,以严重脑外伤常见。我院于1995年4月~2000年3月共收治因脑外伤引起的PVS病人26例,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8~69岁,平均38岁。硬膜外血肿伴脑疝形成术后3例,硬膜下血肿术后4例,广泛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术后7例,脑干损伤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病程34~146天,平均71天。 诊断标准:①恢复睡眠—觉醒周期;②自动保持血压和呼吸规整;③缺乏孤立性局部运动反应;④不能发言,不能遵嘱;⑤缺乏持续性视觉追物活动;⑥大、小便失禁;⑦持续植物状态达1月以上。
作者:卜文良;徐妙娣;张厚泰;叶碎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我院应用刺五加注射液与阿普唑仑合用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将24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女96例,男24例,年龄42~66岁,平均50岁,心电图:ST段抬高120例,室性早搏94例,房室传导阻滞78例。对照组120例,女103例,男17例,平均年龄39~64岁,平均49岁,心电图:ST段抬高120例,室性早搏86例,房室传导阻滞84例。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服钙拮抗剂,静滴消心痛,疗程10~14天。观察组口服钙拮抗剂,静滴刺五加注射液40~60ml 10~14天,阿普唑仑0.4mg,1日2次,口服。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具备下列2项中1项者为有效。①胸痛发作次数或胸痛持续时间减少50%或以上;②ST段恢复正常。3.2 结 果 观察组有效115例,无效5例,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93例,无效27例,有效率78%。两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 观察组治疗中未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无头痛及四肢酸软;对照组出现低血压14例,头痛46例,四肢无力12例,停静滴消心痛后症状消失。
作者:魏静丽;范翠莹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