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绍远
我院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3~199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6~63岁,平均43岁。全部符合1992年6月中华肾脏病学会黄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强;陈娟;林国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从1993年开始应用小切口开槽式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岁,男20例,女7例。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有腰部痛及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11例,3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需卧床2例,全组病例均有下肢感觉异常,拇伸肌、小腿三头肌肌力下降,股四头肌萎缩3例。部位及病理类型:L3~4、L4~5突出10例,L4~5、L5~S1突出14例,L3~4、L4~5、L5~S1突出3例,其中中央型3例,侧方型24例。病理类型:突出17例,脱出8例,游离2例。中央管狭窄5例,侧隐窝狭窄10例,其中伴神经根管狭窄3例。均采用小切口开槽式椎间盘摘除。
作者:杨益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从1991~1998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92例,其中绞窄30例,占粘连性肠梗阻32.6%。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82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1小时~11天,5小时内11例,72小时内5例,3~11天4例。临床表现:腹痛30例,腹胀17例,呕吐1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6例,肌紧张22例,休克1例,B超提示肠梗阻伴腹腔积液23例。有腹部手术史29例,其中阑尾手术史12例,肠穿孔4例,妇科手术4例,嵌顿疝3例,脾切除2例,胆道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2例。
作者:张焕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1996年7月~1999年9月应用2%盐水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6例均为同期住院患儿,男92例,女44例,年龄7个月~13岁,病程2~43小时,体温>40.0℃ 47例,伴呕吐1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9/L 58例,<10.0×109/L 23例,大便培养52例中阳性38例。菌株分型:福氏35例(92%),志贺氏2例(5%),宋内氏1例(3%)。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菌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邵祥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于1998年2月~2000年2月,对临床确诊为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运用中药平喘栓剂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月龄6~35个月,平均11个月。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月龄5~32个月,平均10.5个月。全部符合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作者:吕继敏;蒋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81年~1998年采用单肢悬吊牵引、栅栏式夹板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9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54例,女42例。骨折类型:横断型45例,螺旋型34例,青枝型17例。骨折部位:股骨中上段18例,中段63例,中下段15例。致伤原因:车祸17例,坠落伤57例,产伤16例,病理性骨折6例,其中复合伤2例,伴有吸入型肺炎4例,硬肿症5例。
作者:王松克;林立;徐振;贺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青少年中第一磨牙的患龋率居高不下,因龋坏而拔除的情况较常见。本文选取37名病例,应用Edgewise技术使第二、第三磨牙前移来关闭缺牙间隙,以探讨青少年第一磨牙早失治疗的新途径。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14~20岁,平均15岁。其中下颌第一磨牙早失19例,上颌第一磨牙早失12例,上下颌第一磨牙均早失6例。
作者:龚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久咳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单纯中、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采用中医健脾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6个月~1岁15例,1~3岁74例,3岁以上41例。病程均在14天以上,长90天,平均20天。随机分为西医组38例,中医组38例,中西医结合组54例。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80例,支气管炎50例。
作者:陈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法:53例患者分为雷公藤多甙片组(A组)和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B组)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B组降低更明显(P<0.05)。尿红细胞均有减少,A组P>0.05,B组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法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较单用雷公藤多甙片疗效显著提高。认为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毛黎明;崔杏成;涂晓;朱彩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炎性血栓性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几年来运用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其中炎性外痔25例,血栓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伴内血栓形成8例,内痔嵌顿5例。2 治疗方法威灵仙80g,枳壳60g,先用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30分钟,乘热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低后皮肤可入药液坐浴,时间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疗程3~12天,平均7天。3 治疗结果54例中治愈34例(63%),好转17例(31%),无效3例(占5%),有效率94%。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肛周皮肤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胜红;郝晓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近代以该方化裁治疗胆囊炎、胰腺炎已屡有报道。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细菌性痢疾等胃肠疾病亦收到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 胆汁返流性胃炎 王某,女,43岁,1998年5月6日初诊。患者因情志不遂于8个月前始感胃脘胀痛,纳食减少,口干口苦,经常吐出胆汁样的胃内容物,大便干结、2~3天1次。经服吗丁啉、雷尼替丁等治疗,病情未见改善。症见胃痛拒按,舌质尖边红,舌苔薄黄,脉弦滑。胃镜检查:胃粘膜黄染,幽门口有胆汁返流,胃粘膜组织学检查为浅表性胃炎。证属肝胆郁热,横逆犯胃。治宜疏肝利胆,通腑和胃,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青皮、陈皮、黑山栀各10g,大黄、丹皮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症状明显好转,守方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液色澄清,幽门口胆汁返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刘桂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病程分别为3.3±1.2天和3.6±1.5天。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为2个月~2岁,均有咳嗽、喘憋、气促、烦躁、发绀、三凹征、鼻扇等症状。两肺布满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增快。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胸片见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或肺气肿。发热轻至中度。两组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叶剑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2年6月至1998年9月本院共收治肺癌120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80例的X线征象,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及临床价值作一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60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提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肿瘤学》分型标准[1],阴虚内热型26例,痰湿阻肺型24例,气血瘀滞型21例,肺肾两虚型9例。病理组织分类:鳞癌30例,腺癌30例,腺癌35例,未分化癌12例,支气管肺泡癌3例。
作者:贾桂娈;褚东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多术式联合治疗混合痔428例,与单一半开放切除缝合术比较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428例,男319例,女109例,年龄21~76岁,平均43岁。病程3个月~44年。对照组309例,男217例,女92例,年龄19~7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48年。
作者:刘广;陈永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复方丹参滴丸普遍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我院自1998年9月以来,将其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共6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5次传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38岁。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25~61岁,平均36岁。两组病情见表1。
作者:姜海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QT间期指心电图上Q波的起始点至T波终点之间的时距,包括心室肌的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但由于心室肌细胞除极时间非常短,仅1~2ms,故QT间期基本代表了心室肌复极的过程。QT离散度(QTd)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QT间期的差异,即代表了心室肌之间复极过程的差异性。Higham等[1]研究表明人体表同步12导联QTd与直接从心外膜记录的动作电位室性恢复时间离散度密切相关(r=0.84,P=0.001),在正常心室肌上冲动总是沿着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心肌传导细胞以一定顺序向心室肌扩散,复极时亦同,因此正常心室肌细胞间的除极复极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极小,不影响整个心室肌的电活动的稳定性。当部分心室肌细胞病变时,此部分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受到影响,与周围正常心肌细胞间差异加大,导致电活动的不稳定,在心肌细胞间形成电折返或形成心室晚电位导致触发活动而易于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是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史凤磊;杨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植入性胎盘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缺如、受损及发育不良所致,若处理不当可因产后大出血而危及产妇的生命,以往的治疗以切除子宫为主,但对年轻产妇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创伤。我院自1996年始用结晶天化粉蛋白针(以下简称为天花粉针)对12例植入性胎盘进行“药物刮宫”,让产妇免受切除子宫之苦,取得良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其中粘连性胎盘7例,植入性胎盘5例。中期妊娠引产3例,足月妊娠分娩9例。合并前置胎盘5例,刮宫产史4例,12例均有人流吸宫术史。年龄23~47岁,平均33岁。均由盆腔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住院7~16天,平均11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属中医学“肛痈”、“脏毒”范畴。中医对其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早有精辟论述。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发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诊治有了新的发展。该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以青壮年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6例,女12例,男44例,年龄15天~62岁,其中15天~12岁13例,13~19岁8例,20~40岁31例,41岁以上4例。病程1天2例,3~7天46例,10~20天7例,1.5年1例。低位脓肿52例,其中皮下脓肿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低位肌间脓肿39例。高位肛提肌上脓肿4例,其中1例结核性高位肌间脓肿伴有肺结核。
作者:缪宗原;缪宗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在老年人髋部手术后重用丹参注射液,对减少术后创伤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46例,男66例,女80例,年龄均为60岁以上。手术分类: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6例,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1例,股骨颈骨折行双极型股骨头置换27例,其他内固定方法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γ髓内加锁钉或其他内固定方法37例。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7例中,男性26例,平均年龄65岁,女性41例,平均年龄67岁。
作者:蒋唯强;童培建;马镇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莲必治”(LBZ)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实体瘤型S180瘤小鼠模型,以注射PBS溶液为对照,观察“莲必治”与生物、化学疗法并用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中以LBZ+LAK实验组抑瘤效果为佳。结论:莲必治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抑制有显著增强效应。
作者:孙振华;陈志琳;徐立春;王山喜;王树槐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