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陈永伟
观察复方螺旋藻片(FST)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对象,分别给予FST1.5g/kg、3g/kg灌胃治疗,连续14天后,分别检测相应免疫指标。结果:FST能显著对抗Cy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小鼠白细胞水平、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回升,并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同时FST还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含量。结论:FST对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左绍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但文献报道甚少,且多主张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现将笔者自1992年以来所遇的消化道异物85例诊治情况作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男81例,女4例,年龄9个月~72岁,平均年龄32.7岁。分别属食道、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直肠、肛管内异物,其中金属类异物80例(包括铅钢丝、钢锯条、旅行剪刀、尖头镊子、图画钉、金戒指、市称钩等),非金属类4例(包括塑料牙刷2例,竹片1例,热水瓶塞1例),金属非金属制品1例(钢笔)。服金属类异物达4次以上3例,多1例为7次,2~3次5例,1次73例,数量不一,多一次性自服钢针(长5cm)达46枚,铝锐片20片之多。84例急诊24小时入院,1例肛管内异物2天后入院。临床上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作者:俞志强;朱军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1996~1998年,采用自拟活血汤配合醋酸确炎舒松A注射液局封治疗足跟痛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右侧足跟痛20例,左侧12例,双侧8例。病程1个月~8年。全部病人经X线摄片,有跟骨骨刺33例。40例中足跟跖面偏内侧压痛31例,余为足跟侧面或足跟跖面正中及外侧等部压痛。
作者:沈建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久咳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单纯中、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采用中医健脾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6个月~1岁15例,1~3岁74例,3岁以上41例。病程均在14天以上,长90天,平均20天。随机分为西医组38例,中医组38例,中西医结合组54例。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80例,支气管炎50例。
作者:陈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儿科自1997年1月始应用日本国长野县埴科郡研制的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56例婴幼儿腹泻,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1997年8月~10月婴幼儿腹泻患儿(5例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除外),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均为3岁以下,<6个月20例,~1岁28例,~3岁8例。腹泻病程:<3日20例,~7日22例,~14日5例,~2个月8例,>2个月1例。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47例(83.9%),迁延性腹泻8例,慢性腹泻1例。大便次数4~7次/日36例(64.2%),~10次/日18例(32.1%),>10次/日2例(3.7%)。大便性状以稀糊便为主27例(48.2%),水样便13例(23.2%),蛋花样便10例(17.9%),粘液便4例(7.1%),粘冻便2例(3.7%)。临床表现除腹泻外,发热18例(32.1%),呕吐20例(35.7%)。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示有白细胞和/或红细胞35例,其中WBC大于10只/HP 13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5例。
作者:吴静;樊慧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1999年间采用国产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22例,围手术期辅以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69.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类型:头下型19例,经颈型3例,对位均不良。22例均有骨质疏松和心电图改变(ST段下降或T波改变或心律失常,其中4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另高血压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本组中有6例同时有两种以上伴发病。
作者:郑建波;高林山;朱小虎;罗建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1996年7月~1999年9月应用2%盐水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6例均为同期住院患儿,男92例,女44例,年龄7个月~13岁,病程2~43小时,体温>40.0℃ 47例,伴呕吐1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9/L 58例,<10.0×109/L 23例,大便培养52例中阳性38例。菌株分型:福氏35例(92%),志贺氏2例(5%),宋内氏1例(3%)。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菌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邵祥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继发青光眼、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而致失明。自1997~1999年以中药为主治疗本病68例,疗效较好,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68例均为单眼外伤,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2~67岁。积血时间短3小时,前房积血的液平面达1/2以下者25例,1/2以上者43例,积血鲜红而无血凝块者43例,积血紫黑色而有血凝块18例,眼压<4.0kPa58例,>4.0kPa10例。1.2 证 型 血热型50例,出血鲜红,目胀而赤,视物模糊,并有继续出血之倾向,伴有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瘀型18例,且胀而刺痛,出血紫黑有凝血块,部分患者眼压升高,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作者:程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85年1月~1999年6月,采用黛蛤散随证加减治疗临床各类咳嗽89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96例均系门诊病人,男490例,女406例,年龄10~76岁,病程0.5~50天。按中医辨证属风热型者250例(占28%),风寒型者230例(占25%),内伤咳嗽者416例(占47%)。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2 治疗方法以黛蛤散(青黛、蛤壳)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外感咳嗽偏风寒者,加止嗽散;偏风热者,加桑菊饮;内伤咳嗽,肝火犯肺,干咳无痰者,加桑白皮、地骨皮等;咳嗽痰多夹湿者,加二陈汤;肺阴亏耗者,加沙参麦冬汤;咳嗽痰多色白者,加三子养亲汤。3天为1个疗程,长6个疗程。
作者:章又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近两年来对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8岁,血压21.3~26.7/12~16kPa。病程3~20年。
作者:胡红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MG),近期有效率达95%。但远期疗效如何,文献报告极少。1994~1996年间,我们对62例中药治疗的MG病人进行了远期疗效的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14~52岁。病程0.5~17年。根据受累部位和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型:眼型21例,全身型36例,延髓型5例。伴胸腺增生或胸腺瘤5例。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经新斯的明及疲劳试验阳性。②未经治疗者或激素治疗停药3个月后复发者;已行放、化疗或胸腺摘除,处于肌无力危象者、伴有高血压者均不列入观察对象。③中药治疗总疗程至少1/2~1年,未坚持治疗者未列入;自中药治疗开始至少完成了2年随访,不足2年者未列入。
作者:梁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采用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肌扭伤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2例,女18例,年龄20~85岁,病程1~10天。均无腰椎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患者取站位,双手平放桌面上(手背朝上),选准腰痛穴(手背腕横纹上2寸处,拇指与食指及次指与小指之间),向内45度进针。根据病人体质虚弱,病情轻重,时间长短进行不同程度捻、转、提、插,达到较强的酸、胀、麻、重等感觉,行针30秒。嘱患者左右前后摆动腰部或医者、家属帮助活动腰部。2分钟后再行针30秒后即可。左侧腰扭伤针刺右侧腰痛穴,右侧腰扭伤针刺左侧腰痛穴。
作者:金洪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病程分别为3.3±1.2天和3.6±1.5天。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为2个月~2岁,均有咳嗽、喘憋、气促、烦躁、发绀、三凹征、鼻扇等症状。两肺布满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增快。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胸片见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或肺气肿。发热轻至中度。两组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叶剑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81年~1998年采用单肢悬吊牵引、栅栏式夹板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9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54例,女42例。骨折类型:横断型45例,螺旋型34例,青枝型17例。骨折部位:股骨中上段18例,中段63例,中下段15例。致伤原因:车祸17例,坠落伤57例,产伤16例,病理性骨折6例,其中复合伤2例,伴有吸入型肺炎4例,硬肿症5例。
作者:王松克;林立;徐振;贺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法:53例患者分为雷公藤多甙片组(A组)和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B组)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B组降低更明显(P<0.05)。尿红细胞均有减少,A组P>0.05,B组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法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较单用雷公藤多甙片疗效显著提高。认为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毛黎明;崔杏成;涂晓;朱彩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近代以该方化裁治疗胆囊炎、胰腺炎已屡有报道。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细菌性痢疾等胃肠疾病亦收到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 胆汁返流性胃炎 王某,女,43岁,1998年5月6日初诊。患者因情志不遂于8个月前始感胃脘胀痛,纳食减少,口干口苦,经常吐出胆汁样的胃内容物,大便干结、2~3天1次。经服吗丁啉、雷尼替丁等治疗,病情未见改善。症见胃痛拒按,舌质尖边红,舌苔薄黄,脉弦滑。胃镜检查:胃粘膜黄染,幽门口有胆汁返流,胃粘膜组织学检查为浅表性胃炎。证属肝胆郁热,横逆犯胃。治宜疏肝利胆,通腑和胃,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青皮、陈皮、黑山栀各10g,大黄、丹皮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症状明显好转,守方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液色澄清,幽门口胆汁返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刘桂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并发肝损害临床上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1月~1998年8月对111例确诊的甲亢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发现15例有肝损害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4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上腹不适。恶心6例,呕吐1例,肝肿大7例。肝功能:ALT>45u/L 10例,>90u/L 5例。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甲亢诊断标准,既往无肝炎史,近期无输血史,入院ALT>45u/L,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阴性,无肝病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2 治疗与转归ALT<90u/L者,只治疗原发病;ALT>90u/L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每天加用强力宁注射液80ml静脉滴注。20天后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3 体 会甲亢所致肝损害的机理至今尚未阐明,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主要为乏力、上腹不适,未见黄疸出现。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升高。经治疗肝功能随着甲亢病情好转而改善,不需要特殊治疗。对肝损害较重者,适当护肝仍有必要。本文中5例肝功能损害比较重者,给予强力宁护肝,疗效也较好。今后在诊治甲亢过程中应注意肝功能检查,必要时给予护肝治疗。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炎性血栓性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几年来运用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其中炎性外痔25例,血栓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伴内血栓形成8例,内痔嵌顿5例。2 治疗方法威灵仙80g,枳壳60g,先用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30分钟,乘热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低后皮肤可入药液坐浴,时间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疗程3~12天,平均7天。3 治疗结果54例中治愈34例(63%),好转17例(31%),无效3例(占5%),有效率94%。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肛周皮肤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胜红;郝晓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3~199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6~63岁,平均43岁。全部符合1992年6月中华肾脏病学会黄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强;陈娟;林国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了哥王是常用中草药,学名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C. A. May.],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性味苦寒,微辛,有毒。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一带,盛产于浙江、江西等地,为半常绿小灌木,全年可采,一般夏季采叶,秋季采根。根系挖后洗净,晒干备用,或剥取根内皮晒干备用,或趁鲜时切片晒干备用,或蒸熟切片晒干备用[1,2]。近几年在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上均取得不少进展,现作一综述。1 药理作用了哥王含有南荛素、荛花素、羟基荛花素、西瑞香素、牛蒡酚、南荛酚、罗红松脂酚、松脂醇、β-谷甾醇、7-酮-β-谷甾醇、豆甾烷-3、7-二醇、5-豆甾-3β、7a-二醇、多糖类、酸性树脂、挥发油、皂甙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2~5],主要有:①抑菌作用:了哥王根茎皮的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叶的水煎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中度敏感。了哥王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低抑菌浓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为2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50mg/ml,表明了哥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②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③抗炎镇痛作用:南荛素对二甲苯所致的大鼠耳部炎症及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角叉菜胶、甲醛性足跖肿胀及大鼠的巴豆油气囊肿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了哥王对早期炎症、增殖期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南荛素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证明有镇痛作用。④止咳祛痰作用:羟基荛花素有止咳祛痰作用。⑤西瑞香素对心肌血流量明显改善作用。⑥抗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对小鼠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抑制率达45.5%;小鼠艾氏腹水瘤生长抑制率达97%。对小鼠子宫颈癌、淋巴细胞白血—388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也有报导了哥王提取物对甲基胆蒽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发的小鼠宫颈癌有促癌作用。⑦了哥王多糖—1对正常及荷瘤小鼠造血组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使骨髓粒—巨核祖细胞的数量增加。但也有报导小鼠腹腔注射了哥王多糖后,小鼠胸腺萎缩,脾白髓淋巴细胞生成抑制,脾红髓红系细胞生成抑制,但有促粒细胞生成作用。⑧了哥王多糖对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⑨南荛素有利尿作用。10树脂有强烈泻下作用。115-豆甾烯-3β、7a二醇有引产作用。12了哥王根皮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者:何建芳;于守堤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