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吴学建;肖鹏
目的 观察FK1706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和膀胱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 ~250 g,随机分为3组:FK1706组、单纯吻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FK1706组:I5水平横断脊髓,形成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左侧腰6前根(L6VR)的远端与腰4前根(L4VR)显微镜下进行端侧吻合,术后连续8周皮下注射FK1706(0.3 mg/kg),每周5d;单纯吻合组:模型建立与FK1706组相同,术后未应用FK1706;对照组:离断L5、L6、S1、S2前后根,保持左侧I6VR的完整.术后4个月,左侧盆神经节(MPG)和坐骨神经(SN)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进行逆行神经示踪,明确吻合后神经通路是否建立.距吻合口远端截取一段L6VR,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有髓轴突数量.通过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进行大鼠尿动力学检测,测量大逼尿肌压力和残余尿量.结果 逆行神经示踪确定FK1706组和单纯吻合组L6VR和L4VR之间神经通路成功建立.FK1706组和单纯吻合组大鼠吻合口远端L6VR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535.7±45.2和337.4±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刺激吻合口近端L4VR,FK1706组大鼠大逼尿肌压和残余尿量分别为(44.6 ±6.7) mmHg(1mmHg=0.133kPa)和(1.16±0.24) ml,单纯吻合组大鼠大逼尿肌压和残余尿量分别为(32.5±5.4) mmHg和(2.36±0.3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FK1706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效果,促进膀胱功能修复.
作者:高宛生;李云龙;何翔飞;文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单孔胸腔镜(VATS)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其缓解术后疼痛的具体实效尚不明确.本文从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出发,结合多年临床单孔VATS操作经验及当代胸外科发展潮流,对单孔VATS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作者:许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我们通过9型腺相关病毒携带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基因(rAAV9-Cyclin A2)联合纤维蛋白胶移植进入梗死心肌内,探讨两者相结合可以促进更多的心肌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改善梗死后的心功能.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雄性SD大鼠90只(购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rAAV9-Cyclin A2(Virovek公司生产)、Cyclin A2抗体(SANTA公司,sc532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ell Signal,2586)、H3P(Abcam,ab115152),纤维蛋白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德国,EICA-DMI4000B).
作者:曹雯;马翔;于海滨;赵爱超;孟凡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M1(FoxMl)与中心体相关激酶2(Nek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通过手术切除的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56例,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M1蛋白和Nek2的表达.结果 FoxM1蛋白在肾癌组中的表达(1.16±0.25)较癌旁组(0.26±0.08)高(t=39.083,P=0.000),Nek2在肾癌组中的表达(1.04±0.18)较癌旁组(0.17±0.05)高(t=34.161,P=0.000),肾癌组织中FoxM1和Nek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00).结论 FoxM1和Nek2在肾癌中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FoxM1和Nek2可能有利于肾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魏燕;魏金星;王丽琴;杨景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小鼠异位气管移植后不同时间点NKG2D配体Rae-1和H60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并于术后7、14、28 d取材.苏木素-伊红(HE)和Mallory染色形态学观察,并检测术后气管闭塞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移植物Rae-1和H60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移植物的Rae-1和H60蛋白表达.结果 移植后随时间延长,HE染色提示BOS病理学不断进展,与对照组比较,气管移植物14 d和28 d管腔闭塞率不断增加[(30.82±7.61)%和(83.52±13.12)%比(3.75±1.78)%,P=0.012、0.007],Mallory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不断增强.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小鼠气管移植物14 d的H60(12.712 2±2.828 0比0.7396±0.0428,P=0.014)和28 d的Rae-1 mRNA(10.464 9±2.1091比0.6176±0.041 3,P=0.022)表达强度均明显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气管移植物H60和Rae-1在蛋白水平表达分别在14 d(207.97±25.87比31.63±9.42,P=0.023)和28 d(185.34±24.06比32.84±7.85,P=0.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NKG2D配体可能参与了肺移植后BOS的发生发展,加强主要组织相容性I类相关基因(MIC)配型或特意性阻断NKG2D通路有可能延缓并减少肺移植后BOS的产生.
作者:唐强;张宏伟;薛飞;刘传江;付强;贾鹏冲;秦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我国70%的布加综合征为下腔静脉隔膜型,已知隔膜的组织成分为横向生长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内皮,然而隔膜形成的机制尚未清楚,国内研究结果显示饮用水碘浓度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率呈正相关,而且患者尿碘水平升高,基础实验也发现一定浓度的碘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我们对目前国内碘离子与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引出一些设想,为该型患者下腔静脉隔膜形成原因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丹;魏宁;夏风飞;祖茂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治疗期间使用含有卡培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且治疗有效,在联合化疗结束后继续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疾病再次进展,对照组在治疗有效且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至病情再次进展的时间、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9);实验组的维持治疗时间为2.3~19.3个月,平均维持治疗时间为6.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6个月.对照组至病情再次进展的时间为4.3个月,两组患者的至病情再次进展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实验组患者在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等,36.6%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40.0%的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46.7%的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60.0%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 卡培他滨作为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维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作者:李林;王楠;秦威;朱明智;陈卓;王芳;郭广成;熊有毅;谷元廷;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阿曲库铵麻醉诱导,以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间断吸入七氟醚.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0 μg/(kg·h)10 min后,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h)维持,对照组同期给以等量生理盐水.于T1(麻醉诱导后)、T2(吻合血管前)、T3(术后6h)、T4(术后3d)、T5(术后7d)5个时间点采空腹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IL-22及IL-6水平在T2、T3、T4、T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22(T2:10.03±1.10比13.65±1.21,P=0.001;T3:13.31±1.01比18.23±1.32,P =0.001;T4:25.35±1.28比38.56±1.03,P =0.001;T5:20.47±1.28比35.39±1.03,P=0.001),IL-6(T2:201.85±26.54比237.65±35.45,P=0.001;T3:241.65±30.12比284.62±36.25,P=0.001;T4:117.62±13.62比136.21±12.36,P=0.001;T5:97.62±10.10比116.21±11.12,P=0.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能够降低IL-22及IL-6水平,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陈兴澎;李斌;胡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人们对它的发病机制仍未全了解.近来研究结果显示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密切,涉及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等过程.因此,揭示该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基因表达调节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JAK-STAT信号通路与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喻东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C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受检者肘正中静脉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1R~5R)、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2~ 10、β2 ~4)、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mAChR(M1R、M3R、M5R)、nAChR(α5、α7)以及AChE在对照组和MG组中的差异.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G组和对照组PBMC中均表达M1R、M3R、M5R、α5、α7和AChE,但nAChR(α3、α9、β2)只在对照组中检测出,其余各亚型和ChAT在两组均未见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G患者PBMC中M1 mAChR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80倍(P=0.418),M3mAChR为对照组的0.40倍(P=0.004),M5 mAChR为对照组的1.23倍(P=0.488),α5 nAChR为对照组的0.63倍(P=0.177),α7nAChR为对照组的0.81倍(P=0.668),AChE为对照组的3.24倍(P=0.002).结论 MG患者PBMC中nAChR(α3、α9、β2)、M3 mAChR以及AChE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刘凡昭;崔新征;朱利伟;张清勇;陆增辉;张迎娜;高峰;陈嘉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我院胸外科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12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MG 45例,选取本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横断胸骨第二肋间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MG 112例作为对照.2组术前临床确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方法:患者于稳定/缓解期行手术.单操作孔胸腔镜组:一般右胸入路,左侧卧位后仰45°,观察孔位于右侧腋中线第六肋间,腋前线第三肋间做单操作孔长约3 cm.术毕于观察孔置胸腔引流管1根.横断胸骨第二肋间小切口组:仰卧位,前胸正中第二肋间水平做横切口,横断胸骨.术毕于前纵隔置引流管.
作者:崔新征;张清勇;宋宣克;李丰科;卢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疗效相关关键基因.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接受IFX首次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型克罗恩病(CDc)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基因芯片数据,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初步筛选出UC和CDc结肠黏膜中在共富集的基因本体(GO)功能集上的基因,在此基础上运用STRING在线数据库绘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网络中心节点及与其直接关联且相互作用关系≥3的基因,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对这些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通路)分析,寻找相关信号通路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探讨其影响IFX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 通过GSEA分析出IFX无效的UC和CDc患者结肠黏膜中70个上调的基因在GO功能基因集“蛋白质代谢过程的正调控”上共富集[错误发现率(FDR)<25%];这些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绘制的网络关联图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得到相互作用关系多的基因为白细胞介素(IL)-6相关基因,以其为中心节点筛选出17个直接关联并且相互作用关系≥3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均参与炎症形成.IL-6在以上3条主要促炎通路中均起作用.结论 UC和CDc患者结肠黏膜IL-6基因表达水平与IFX疗效相关,它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促炎作用.
作者:杨媛;张瑜;胡玲珍;孙萌;杨张朔;习一清;徐利华;潘雪凯;谢伟;王昕;陈志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构建类风湿关节炎肌腱自发性断裂兔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单盲法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在构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时注射生理盐水;B组为构建动物模型组,使用抗原诱导性(AIA)方法构建动物模型;C组为肌腱炎动物模型组,通过在肌腱周围注射I型胶原蛋白构建肌腱炎动物模型.对比A组和B组兔在致炎前后的一般情况与关节变化,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的含量,判断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是否构建成功.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被动活动实验兔踝关节,构建肌腱自发性断裂动物模型.结果 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兔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减慢、毛色稀疏发黄、活动减少;在关节腔注射鸡卵蛋白后关节严重肿胀,B组踝关节直径[(1.7±0.3)cm]、温度[(38.1±0.4)℃]与A组踝关节直径和温度明显不同(P=0.003),B组血清中IL-1含量[(168.4±21.5) ng/L]、TNF-αα含量[(408.4 ±47.5) ng/L]明显高于A组(P =0.000).通过解剖观察和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进行肌肉电刺激后B组兔在5~17d逐渐出现屈趾功能障碍,解剖观察屈趾肌腱证实肌腱自发性断裂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结论 可通过肌肉电刺激类风湿关节炎动物的屈趾肌来构建类风湿关节炎肌腱自发性断裂动物模型.
作者:朱旭;吴学建;肖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制备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探讨姜黄素后处理对H/R损伤保护作用的佳浓度.方法 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H/R组;姜黄素不同浓度(1、5、10 μmol/L)+H/R组.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估细胞损伤;通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活性降低(P=0.001),各浓度姜黄素组显著增强细胞活性,尤以10 μmol/L组效果好(P=0.017);与H/R组比较,各浓度姜黄素组显著降低LDH活性,显著降低MDA浓度,显著提高SOD活性,明显改善H/R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其中均以10 μmol/L组效果明显(P=0.011、0.001、0.009、0.007),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0.083、0.134).结论 在造模成功的基础上,不同浓度姜黄素后处理均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损伤,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的作用,尤以10 μmol/L效果好,为佳药物浓度.
作者:付国伟;赵阳超;孙微;王振卿;魏廷举;李军;赵文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分别检测GRIM-19、STAT3、Mcl-1蛋白以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组织以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RIM-19、STAT3、Mcl-1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GRIM-19蛋白和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蛋白x2=12.130,P=0.000;mRNA:x2=11.830,P=0.000);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cl-1蛋白和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STAT3蛋白x2=4.910,P=0.000,STAT3 mRNA:x2 =5.410,P =0.000;Mcl-1蛋白x2=4.970,P=0.000,Mcl-1 mRNA:x2 =5.370,P=0.000);GRIM-19蛋白阳性表达组中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F=18.355,P=0.048);STAT3和Mcl-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肿瘤细胞AI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STAT3蛋白阳性组:F=19.003,P=0.036;Mcl-1蛋白阳性组:F=18.225,P=0.044);Ki-67的表达与GRIM-19蛋白、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2,P=0.040);与STAT3、Mcl-1蛋白、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STAT3:r=0.878,P=0.039,0.041;Mcl-1:r=0.653,P=0.041).结论 GRIM-19低表达、STAT3和Mcl-1高表达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GRIM-19可能通过下调STAT3表达,并进一步降低Mcl-1表达,从而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作者:孙淼淼;王建君;张红新;陈奎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谷氨酰胺三角四肽重复区蛋白α(SGT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对新鲜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SGTA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对MG-132细胞进行血清饥饿释放实验观察SGTA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GTA在8对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TA的表达随着乳腺癌的分化等级而变化,在分化好的乳腺癌组织中SGTA表达低,而在分化差的乳腺癌中表达高,其趋势与Ki-67的表达一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SGTA与组织学分化等级(P =0.000)、pTNM分期(P=0.000)以及Ki-67(P=0.021)明显相关;而与其他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GTA可以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比值比(HR):2.410,95%可信区间(CI):1.075 ~5.408,P=0.033];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也表明SGTA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42.9%比84.5%,P=0.000).结论 SGTA可能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中发挥作用;SGTA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与进展关系密切.
作者:周云海;徐闻欢;张翔;杜旭东;夏加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采集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断层数据,通过Mimics三维可视化软件实现兔坐骨神经内部显微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组织标本,A、B组分别用1%、5% Lugol's液对其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分别A、B组在0.5、1.0、1.5、2.0、2.5、3.0、3.5h时间点上神经染色情况,通过Micro-CT采集A、B组神经断层数据,观察选择其中合适的染色参数.4个标本采用Mimics 17.0软件重建兔坐骨神经神经显微立体结构.结果 A组兔坐骨神经标本在染色2.5h可获得较为真实、清晰的显微三维结构显示效果.Mimics软件观察测量提示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主要分3组神经束,重建模型测量横截面面积平均分别为0.425、0.038、0.242 mm2.可在任意断面放大观察坐骨神经显微结构,追踪3组神经束立体行径相对固定.结论 基于断层扫描的兔坐骨神经显微结构三维可视化系统能较清晰、真实地反映兔坐骨神经内部结构,可为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技术提供新方法及可行性依据.
作者:亚穆罕默德·阿力克;阿吉木·克热木;伊力扎提·伊力哈木;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买买艾力·玉山;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黏蛋白1(MUC1)表达,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在顺铂作用下的增殖差异,探讨MUC1表达与肿瘤顺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设计靶向MUC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GC-LV-MUC1小干扰RNA(siRNA),并以感染复数(MOI)=100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UC1蛋白含量,验证siRNA对MUC1基因抑制作用.设置浓度梯度0、5、15、30、45、60 μmol/L,分别作用0、12、24、48 h,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计算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验证凋亡通路激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了重组慢病毒颗粒pGC-LV-MUC1 siRNA的Eca109细胞(实验组)内MUC1蛋白水平(0.566±0.202比1.252±0.323,t=3.119,P=0.036);顺铂作用12h实验组IC50(μmol/L)(66.860±4.749比30.203 ±0.341,t=13.335,P=0.000)明显下降;顺铂作用24 h实验组细胞IC50(μmol/L)明显下降(13.710±0.617比33.680±1.737,t=18.759,P=0.000);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少(0.551±0.190比1.416±0.139,t=6.362,P=0.003),bax的表达增加(0.553±0.055比1.345±0.155,t=8.335,P=0.001).结论 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沉默MUC1基因表达,可以导致细胞对顺铂耐药性下降.MUC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激活途径,增加食管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
作者:王衍泽;管向臣;史墨;辛钟伟;刘相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研究旨在观察长春瑞滨(VNR)诱导肝癌细胞HepG2自噬性死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等表达.
作者:李阳;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医用生物胶对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随机抽取10只作为实验供体,取其坐骨神经节段移植在受体兔受损的坐骨神经上,将受体兔通过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只,分别给予神经吻合处相应的处理.对两组兔的神经传导功能指标、再生神经纤维形态、有髓纤维数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及轴突直径水平、Guadros指数、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术后12周兔坐骨神经电位波幅为(4.57±0.61) mV、传导速度为(22.09±2.59)m/s,传导潜伏期为(2.47±0.35) ms比较,术后12周实验组兔坐骨神经电位波幅为(5.51 ±0.74) mV、传导速度为(28.95 ±3.27) m/s较高,传导潜伏期为(2.01 ±0.26) ms较低(t/P:2.401/0.020、4.028/0.000、2.584/0.020);与对照组术后4周髓纤维数量为2 744.38±324.37,纤维直径为(14.29 ±2.04) μm,髓鞘厚度为(7.04±0.89) μm,轴突直径为(4.39±0.48) μm;8周髓纤维数量为2043.32±276.58,纤维直径为(11.58±1.48) μm,髓鞘厚度为(6.11 ±0.63) μm,轴突直径为(4.15 ±0.41) μm及12周髓纤维数量为1 475.44± 206.39,纤维直径为(9.32±1.14)μm,髓鞘厚度为(4.29 ±0.58) μm,轴突直径为(3.11±0.36) μm比较,实验组4周髓纤维数量为3 629.72±502.12,纤维直径为(18.47±2.41) μm,髓鞘厚度为(9.87±1.36) μm,轴突直径为(5.45±0.52) μm;8周髓纤维数量为2704.38 ±319.47,纤维直径为(16.98 ±2.24) μm,髓鞘厚度为(8.03 ±1.12) μm,轴突直径为(5.09±0.58) μm及12周髓纤维数量为2242.43±279.48,纤维直径为(15.63±2.23) μm,髓鞘厚度为(6.82±0.72) μm,轴突直径为(4.76 ±0.49) μm较高(t/P:3.628/0.000、3.832/0.000、5.408/0.000、3.243/0.000、4.265/0.000、3.669/0.000、4.927/0.000、3.660/0.000、3.242/0.000、6.171/0.000、6.703/0.000、6.647/0.000).与对照组4周(0.31±0.04)、8周(0.33±0.04)、12周(0.35±0.05)比较,实验组4周(0.46±0.06)、8周(0.48±0.06)、12周(0.52±0.07) Guadros指数较高(t/P:5.095/0.000、5.095/0.000、4.841/0.000);对照组术后8周(12.95 ±1.71)、12周(29.49±3.87)比较,实验组术后8周(28.64±3.84)、12周(45.83 ±6.15)MVD计数较高(t/P:8.835/0.000、26.400/0.000).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医用生物胶局部使用能够提高损伤后移植周围神经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神经纤维数量、形态,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神经再生.
作者:王耀东;刘强;孙尚奎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