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连菊汤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肛窦炎38例观察

林雪爱

关键词:肛窦炎, 大黄连菊汤, 中药灌肠疗法, 微波
摘要: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易诱发肛管直肠部位感染疾病,如肛乳头炎、肛瘘、肛裂、肛痈等.我们采用中药大黄连菊汤保留灌肠配合肛内微波治疗肛窦炎38例,对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结合穴位按压治疗黄褐斑46例

    黄褐斑是发生在颜面部位上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笔者辨证使用中成药结合穴位按压治疗本病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笔者采用简易穴位埋线、中药、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周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黄连菊汤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肛窦炎38例观察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易诱发肛管直肠部位感染疾病,如肛乳头炎、肛瘘、肛裂、肛痈等.我们采用中药大黄连菊汤保留灌肠配合肛内微波治疗肛窦炎38例,对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雪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舌三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文献报道[1]22%~65%的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伴吞咽困难的脑卒中幸存者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我们自2007年12月起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舌三针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斐琳;吴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方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预后极差.我们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方观察治疗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中求动话用药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作者:茹海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鼻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42例

    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患者常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胃肠内营养的输入.因此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尽早开始提供胃肠内营养,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云南白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65例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道疾病,除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对此类咳嗽,西医予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少数重症患者甚至须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疗效治疗方可暂缓,但停药后常有反复.这也成为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的重要原因.笔者自2005年起,选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6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红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42例

    颈性眩晕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笔者自2006年~2007年间运用颈夹脊穴温针灸为主治疗本病42例,并与电针颈夹脊穴治疗38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广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了解该专业临床教育现状,为提高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以调查法为主,对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实践时间太少,临床教学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综合测评内容有待完善.结论:增加临床实践时间、采用床边教学和病历讨论等教学方式、完善综合测评制度等是提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敏;徐玲珑;陈玉洁;莫达瑜;王欢欢;张翼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辨证论治结合胸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67例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笔者采用辨证分型结合胸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67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骨干骨髓炎31例

    自1998年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3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用持续冲洗引流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康裕;马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查382例脑梗死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DD、DI、II基因型分别为167、93、12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2、75、83例;脑梗死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42,P<0.05).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56、0.39,脑梗死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37,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96、32、109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71、61、13例.两个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DD基因型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多(χ2=4.71,P<0.05),而DI、II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71、5.17,P<0.01).结论: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在脑梗死发生中起作用.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可能是该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脑梗死组患者DD基因型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诊断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涂晋文;董梦久;邵卫;黄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50例

    声带小结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本人自2005年5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玉女煎加细辛治疗口腔溃疡52例

    现代生活条件优越,饮食多肥甘厚腻,加之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门诊病人中口腔溃疡患者日渐增多.近两年来,笔者采用玉女煎加细辛治疗口腔溃疡52例,与锡类散治疗24例对照,获效较后者为佳.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止咳方治疗妊娠期感冒后咳嗽60例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笔者用自拟止咳方治疗妊娠期妇女的感冒后咳嗽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苓散治疗湿阻65例

    湿阻多发于夏令梅雨季节.近年来笔者运用五苓散治疗湿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肾病蛋白尿辨治四法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应用探索,认为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辨治必须把握审因论治,辨证组方,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其中合理灵活运用益肾固精、健脾生精、温阳利水和活血化瘀等治法尤为重要.1:益肾固精法有中医学者认为,蛋白尿的漏泄是阴精亏损,而阴精的封藏、固摄与化生,主要为肾所主,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常为病之本.患者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腿沉重乏力,按之凹陷难复,舌淡,脉沉细等.法宜益肾固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此方纯阴重味,补中有泻,对于肾虚阴精亏损,微有水肿者可作首选.若水肿全消,可选用左归饮壮水之剂,重补元阴.在此基础上,尚可选加冬虫夏草、鹿茸、女贞子、紫河车、肉苁蓉、龟甲胶等补肾填精、滋阴壮阳之品,以增效力.也可酌加莲须、五味子、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固涩摄精之品,以制约阴精的漏泄.

    作者:曾慧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配方颗粒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

    伤寒、副伤寒均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引起传播,在浙江沿海一带多发[1-2].目前西药多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病程较长,症状缓解较慢.作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小柴胡汤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观察显示绝大部分的脂肪肝患者都具高脂血症的病理特点,两者联系十分密切.迄今为止脂肪肝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多辅以综合疗法.笔者采用自拟降脂汤治疗30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下.

    作者:赵俊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