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铁环境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王啸;汪升;陈斌;沈光思;费蓓蓓;林华;徐又佳

关键词:骨质疏松, p50-p65, 破骨细胞, 铁蓄积, 活性氧
摘要:目的 观察高铁环境对单核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二聚体p50-p65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RAW264.7细胞以梯度莉量0~ 400 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效果优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破骨细胞分化能力采用噬骨陷窝实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质蛋白p50、p65及胞核蛋白p50、p65、磷酸化p50(p-p50)、磷酸化p65(p-p65)表达差异.结果 CCK-8结果表明,浓度范围在0~50 μmol/L的FAC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TRAP染色示50 mol/L FAC处理组阳性细胞数为(41.67±5.46)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 ±4.00)个,噬骨陷窝数也高于对照组(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FAC干预组荧光较对照组增强.FQ-PCR结果示:FAC组酸性磷酸酶5(Acp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降钙素受体(CTR)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49、3.31、9.20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两组核蛋白p-p50、胞质蛋白p6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组核蛋白p65、p50、p-p65表达为对照组的14.38、15.32、3.88倍(P<0.05),胞质蛋白p50为对照组0.76倍(P<0.05).结论 铁离子在一定范围内升高ROS水平,进而促进p50-p65二聚体核易位,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成体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分化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其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SCs)和成体干细胞(ASCs)[1].ESCs是一种来源于哺乳动物早期胚囊中内细胞团的多能干细胞,可向3个胚层的细胞分化[2],为人类一系列疾病,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3-4].

    作者:杜丽娟;苗勇;胡志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6的表达及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6(MMP-6)的表达及沉默MMP-6小干扰RNA(siRNA)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干扰.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以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MMP-6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GC7901细胞转染MMP-6 siRNA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状况及细胞周期.结果 MMP-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9%,62/90)高于癌旁组织(27.1%,24/90;x2=14.812,P<0.05).胃腺癌组织中MMP-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6 siRNA转染SGC7901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F=14.459、11.813,P<0.05).结论 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MP-6有关.

    作者:陈志丹;陈德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目的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经体外分离、提取BMSCs;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BMSCs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测两组治疗前后情况,比较感觉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感觉评分为(107.9 ±20.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9±17.6)分;对照组感觉评分为(100.3±19.9)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8±32.1)分;治疗后,实验组浅感觉评分为(84.6±20.7)分,深感觉评分为(85.2±20.2)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4.9±22.6)分;对照组浅感觉评分为(80.9±36.6)分,深感觉评分为(80.4±31.9)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7.3 ±27.7)分;实验组2例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1个月后转变为E级;对照组7例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处理无复发.结论 BMSCs移植用于脊髓损伤修复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郭志松;秦秉玉;代荣钦;邵换璋;程剑剑;张慧峰;刘卫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核心蛋白聚糖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胆管癌和40例正常胆管组织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并分析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胆管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表达明显下调,而在正常癌旁组织高水平表达.44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阳性18例(阳性率为40.91%),而40例正常癌旁癌组织核心蛋白聚糖表达均呈阳性(阳性率为100.00%,P<0.01).高、中分化组肿瘤核心蛋白聚糖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组肿瘤(62.5%比15.0%,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57.14%)明显高于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6.09%,P<0.05).核心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

    作者:余翔;李泉;毛永欢;王伟林;沈佳佳;骆霞岗;喻春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转流胎羊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转流方式胎羊模型.方法 孕100 ~ 140 d的孕羊5只,切开子宫,建立静脉到静脉的人工胎盘转流方式.血液从右颈内静脉引出,经过人工胎盘后从脐静脉输回到胎羊体内.胎羊脱离母体后放置在40℃生理盐水中.人工胎盘装置包括离心泵、新生儿膜式氧合器、小儿超滤器等.分别于转流前、转流1、3、6h监测胎羊的心率、血压和动脉血气,于转流前、转流3、6h超声评估左、右心室的心排出量.结果 转流早期,灌注流量恒定,胎羊血压、心率没有显著变化.乳酸值从(5.26±1.57) mmol/L上升至(14.04 ±2.74) mmol/L(P <0.01).超声示左心室心排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心排量有下降趋势,从(264.81±163.57) ml/(kg·min)下降到(208.94±125.99) ml/(kg· min),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到脐静脉的人工胎盘技术可行,需要控制插管的深度,避免插管损伤脆弱的胎羊组织,并且及早进行血气分析,纠正内环境紊乱.

    作者:李明亮;江文;周成斌;章晓华;陈寄梅;庄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暴露对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暴露对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腹腔暴露1h组(E1组)、腹腔暴露2h组(E2组)和腹腔暴露3h组(E3组),每组6只.E1组、E2组和E3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S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但不打开腹腔.C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各组大鼠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血液和小肠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和IL-1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C、S、E1、E2和E3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2.26 ±8.22)%、(65.27±8.45)%、(58.21±7.26)%、(43.89±6.63)%、(38.62±6.28)%;E2组和E3组明显低于C组(P<0.05).E1、E2和E3组较C组大鼠血清和肠道的炎性因子浓度有所升高,肠道的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强,并且这种差异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以E2组或E3组的差异为显著(P<0.05).结论 腹腔暴露后大鼠胃肠动力功能下降,全身和肠道炎性反应增强,这可能是开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腹腔镜术后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谈善军;虞文魁;林志亮;董翼;陈启仪;白小武;徐琳;段开鹏;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多种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人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后,以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癌细胞增殖,以Boyden小室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癌细胞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TROP)-2基因mRNA水平.结果 榄香烯对各组癌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72 h后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半数抑制剂量(IC5o)分别为43.919、189.036、48.690、75.538、35.145、31.063 mg/L.Boyden小室方法检测显示,榄香烯对以上各组癌细胞侵袭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5.6%、18.9%、23.8%、22.2%、26.5%、27.8%.FQ-PCR方法检测显示,各组癌细胞均呈较高TROP-2 mRNA水平,经榄香烯处理后,各癌细胞TROP-2 mRNA水平均被明显抑制,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TROP-2基因mRNA抑制率分别为35.8%、25.6%、32.5%、25.6%、29.8%、33.6%.结论 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增殖侵袭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TROP-2表达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祁卫东;龚丹丹;钟锡明;沈荣;张恒;范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雨蛙素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后,引入Hedgehog信号的拮抗剂环杷明(Cyclopamine),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hh在胰腺组织的表达,同时检测了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雨蛙素注射1h后,Shh表达逐渐升高,在24h到达高.与对照组比较[(231.13 ±10.03) U/mg],MPO活性逐渐升高,6h到达高峰[(1 255.56±126.68) U/mg],24h恢复正常[(230.48±17.69) U/mg].当Cyelopamine抑制Hedgehog信号后,胰腺炎症明显加重.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性过程中,Shh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辉;施森;郑英强;陈霞;周翔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给予低剂量脂多糖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EPO组大鼠给予每天500 U/kg人重组EPO治疗1周.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估EPO的治疗效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骨坏死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头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结果 EPO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改善.EPO组骨坏死率(22.2%)较对照组(66.7%)明显下降(P<0.05).TUNEL实验证实,在0、2、4周时,EPO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率[(4.93±2.78)%、(21.74±6.84)%、(15.75±5.61)%]较对照组[(30.39±9.84)%、(45.00±13.95)%、(85.13±13.71)%]明显降低(P<0.05).相应地,各时间点EPO组Casepase-3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对大鼠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PO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彭昊;陈森;李建平;周建林;方洪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分析

    目的 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差异表达谱.方法 分别提取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NA,体外逆转录制备并标记双链DNA,用含有39000条lncRNA的双通道基因芯片检测,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差异分析.结果 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26 924条.有明显差异的lncRNA共245条(变化>2倍,P <0.05),这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IncRNA 73条,低表达的lncRNA 172条.变化在3倍以上的lncRNA共40条,差异在4倍以上的lncRNA有2条.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其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

    作者:杜培准;李宇;周岩冰;吕亮;谭斌;孙腾;焦学龙;周金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铁环境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高铁环境对单核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二聚体p50-p65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RAW264.7细胞以梯度莉量0~ 400 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效果优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破骨细胞分化能力采用噬骨陷窝实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质蛋白p50、p65及胞核蛋白p50、p65、磷酸化p50(p-p50)、磷酸化p65(p-p65)表达差异.结果 CCK-8结果表明,浓度范围在0~50 μmol/L的FAC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TRAP染色示50 mol/L FAC处理组阳性细胞数为(41.67±5.46)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 ±4.00)个,噬骨陷窝数也高于对照组(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FAC干预组荧光较对照组增强.FQ-PCR结果示:FAC组酸性磷酸酶5(Acp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降钙素受体(CTR)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49、3.31、9.20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两组核蛋白p-p50、胞质蛋白p6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组核蛋白p65、p50、p-p65表达为对照组的14.38、15.32、3.88倍(P<0.05),胞质蛋白p50为对照组0.76倍(P<0.05).结论 铁离子在一定范围内升高ROS水平,进而促进p50-p65二聚体核易位,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作者:王啸;汪升;陈斌;沈光思;费蓓蓓;林华;徐又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声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应

    声动力疗法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热点[1].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证明,血卟啉单甲醚声动力疗法(HMME-SD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有毒杀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HMME-SDT对增生性瘢痕FB有抑制效应,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取兔增生性瘢痕组织,常规处理后将组织块铺设瓶底培养用于实验.2.实验分组及应用:分为对照组(C)、单纯超声组(U)、HMME组、HMME-SDT组.治疗参数:超声频率1.0 mHz、超声声强0.8 W/cm2,超声辐照时间120 s,每天1次.向培养皿中注射HMME(20 mg/kg),3h后进行超声辐照,探头在水中与瘢痕相距1.0 cm.

    作者:李卫;夏海;费剑锋;杨棋;孟庆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阻断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小鼠前B细胞信号传导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阻抑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前B细胞信号传导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包装技术建立核心岩藻糖转移酶Fut8基因沉默前B细胞株(70Z/3-Fut8-RNAi细胞).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ur8 mRNA、蛋白表达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pSINsi-hU6-Fut8 siRNA质粒,逆转录病毒包装后病毒滴度可达2.1×105 CFU/ ml.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70Z/3-Fut8-RNAi细胞的Fut8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蛋白表达水平下调70% ~ 80%,mRNA水平下调70% ~80%,以及pre-BCR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即CD79a及BTK磷酸化显著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70Z/3-Fut8-RNAi细胞株,Fut8修饰的核心岩藻糖基化可能在早期B细胞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志;焦鑫艳;杨岩;徐莲花;张向文;金锦花;李文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创伤后膝关节僵直股四头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僵直及康复治疗过程中股四头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规律.方法 选取36只9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僵直模型后,取股四头肌进行白细胞介素(IL)-I、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氧酶(COX)-1及C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积分吸光度(IA)值测定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康复组与观察组比较:(1)12周后,IL-1康复组IA值:158 976.8±27 475.8,观察组IA值:338 956.1±32 126.7,IL-2康复组IA值:274 188.1 ±20 514.8,观察组IA值:410 647.7 ±24 0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后,COX-1康复组IA值:413 716.7±40 176.8,观察组IA值:500 528.2±28 400.5,COX-2康复组IA值:294 577.5 ±28 712.6,观察组IA值:420 301.2±30 6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mRNA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均与上述相吻合.结论 膝关节创伤后造成僵直,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股四头肌细胞中IL-1、IL-2、COX-1及COX-2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呈现先持续升高后逐渐降低,直至正常的表现.

    作者:王飞;刘克敏;崔志刚;刘四海;王安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传代扩增后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经过传代扩增后诱导内皮细胞方向的分化能力.方法 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生长特性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了联合免疫表型鉴定,诱导其多向分化来确定其干细胞特性.扩增后的高代次(P5)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被用于进行3种条件下的诱导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基础培养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支持液+VEGF、仅用内皮细胞支持液),诱导时间为12 d,之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1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Ⅷ因子表达来评估分化效果.结果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表现出了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在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都表现出了干细胞特性.经过仅12 d的诱导内皮细胞分化后,EGM2-MV+ VEGF组开始表达CD31和Ⅷ因子,而另外两组未发现表达.结论 传代扩增后的高代次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仍有较强的内皮细胞分化能力,EGM2-MV+ VEGF能更高效地促进其向内皮细胞分化.

    作者:刘占鳌;黄文柏;周冠洲;范鲁峰;邵闻冲;胡三元;孙念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和Notch通路间的信号交互作用

    肿瘤细胞利用胚胎形成过程中用于细胞分化的各种信号通路,通过对其异常调节,以实现肿瘤自身的生长.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维持干细胞干性方面至关重要,也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证实这两条通路之间存在着信号交互作用,经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相互调控,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辰;杨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对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1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腺癌98例,鳞癌26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1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SP-A表达,依据患者术后化疗与否将样本分组,分析SP-A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合术后随访的生存数据,采用Cox多元回归及Kaplan-Meier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阳性率为67.7% (88/130),其中腺癌阳性率为83.0%,鳞癌阳性率12.5%,SP-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吸烟状态密切相关;SP-A对NSCLC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患者中,SP-A阳性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SP-A阴性组.结论 检测肺癌SP-A表达有助于预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效果.

    作者:刘彦国;廖贻达;杨帆;李晓;姜冠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转基因T细胞免疫治疗

    过继性T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其对于癌灶具有靶向性,单次输注后稳定持续表达使其较单抗类药物更具优越性.T细胞受体(TCR)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中常见的胞内突变蛋白抗原,使杀伤作用严格限定于肿瘤细胞.恶性肿瘤能通过各种方法来逃避免疫监视,因此很多具有创造性的基因修饰策略被引用于转基因T细胞的研究以促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杀伤.现对这些策略及其临床实践作一综述.

    作者:孙龙昊;何向辉;刘彤;朱理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纤维化组、空载体转染组、反义bFGF转染组、正义bFGF转染组,每组6只.造模处理后,计算各组大鼠肺系数,比较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FGF含量及肺匀浆羟脯氨酸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匀浆中bF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mad3和Smad7的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肺纤维化组、空载体转染组、反义bFGF组、正义bFGF组大鼠肺系数值分别为:(7.5±1.5)%、(1O.8±1.4)%、(11.0±1.4)%、(8.8±1.7)%、(12.5±1.6)%;肺间质纤维化分级为:0、2.38±0.52、2.41±0.48、1.62±0.45、2.82±0.54;反义bFGF转染组肺系数明显降低(P<0.05),正义bFGF转染组肺系数明显增高(P<0.05);反义bFGF转染组肺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正义bFGF转染组明显加重(P<0.05);反义bFGF转染组血清、肺泡灌洗液中bFGF含量及肺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正义bFGF转染组含量明显增高(P<0.05);反义bFGF转染组肺匀浆中α-SMA、Collagen Ⅰ、TGF-β1、CTGF及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正义bFGF转染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Smad7 mRNA的表达刚好相反.结论 bF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可能机制是bFGF反义寡核苷酸下调了TGF-β1 Smad信号通路.

    作者:谭维军;程真顺;谭秋月;叶燕青;江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质衍生因子1诱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的机制

    目的 观察基质衍生因子-1(SDF-1)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抽取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并贴壁培养EPCs 6 d后,用含有不同浓度SDF-1培养基培养24h,测定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黏附分子整合素α5β1(α5β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小于扰RNA (siRNA)转染法观察CXCR4 siRNA对EP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加入抗α5β1抗体,进一步探讨α5β1在EPCs增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SDF-1剂量依赖性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EPCs增殖及迁移能力,在浓度为80 μg/L时达到高峰(A值:0.57 ±0.03 P <0.05);进一步分析表明,SDF-1能够诱导CXCR4蛋白大量表达[(2.30±0.05)倍,P<0.05],CXCR4 siRNA处理后,SDF-1诱导的EPCs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A值:0.363±0.020);此外,SDF-1显著性诱导α5β1的表达[(1.65±0.06)倍,P<0.05],且CXCR4 siRNA预处理后SDF-1诱导的α5β1的表达明显下降[(0.71±0.04)倍];加入o5β1抗体后,SDF-1/CXCR4诱导的EPCs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A值:0.311±0.037,迁移细胞数:(25.52±5.60)个].结论 SDF-1剂量依赖性地增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EPCs增殖及迁移能力,主要是通过CXCR4介导α5β1通路来实现的,提示SDF-1/CXCR4-α5β1可作为受损后血管修复的潜在靶点.

    作者:白万胜;黎柏源;赵永博;孙平安;周波;胡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