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叶杨

关键词:
摘要:在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疗中,为主要的替代疗法就是血液透析,但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有所增多[1].近年来,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进步,在临床医学中引进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受到多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97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数字法分为A组49例,B组48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20~77岁,平均(46.18±11.2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照研究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术后复发率很高.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眼科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82例(106眼),其中男37例(41眼),女45例(65眼),年龄46~73岁,平均56.2岁;病史1~27年.复发性患者12例.翼状胬肉生长后侵人角膜缘内达2~6 m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50眼),对照组41例(56眼).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且具备相应的手术适应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变特征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具可比性.

    作者:李洪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疗效观察

    多年来,许多基层医院,特别是乡村医生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仅以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的疗效判定,而忽略了餐后高血糖的诊治,导致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过早发生.本文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的分组治疗,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6年3~9月期间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经过1个月以上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应用一种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差,空腹血糖大于8.0 mmol/L;餐后血糖大于13 mmol/L,无急性并发症,肝肾功正常.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29~70岁,平均(54±1.0)岁;阿卡波糖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34~71岁,平均(55±7.0)岁;病程1个月至4年.

    作者:王丹;刘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并硅胶管环形置入术临床应用体会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急症,近年来,笔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并硅胶管环形置入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7例(67眼),男51例、女16例,年龄14~63岁、平均(34.7±11.6)岁,左眼19例、右眼48例,合并眶内侧壁和眶下壁复合性骨折9例;致伤原因有车祸伤、拳击伤、锐器伤、摔伤等,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37h、平均(9.7±6.4)h,伤后12h内就诊44例、超过12 h就诊23例,临床表现有颜面及眼睑组织损伤、溢泪,泪道检查示泪小管离断,均符合泪小管断裂诊断标准,其中上泪小管断裂6例、下泪小管断裂61例,断裂处距泪小点<6 mm者39例、≥6 mm者28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均除外眼睑组织缺损性损伤、感染糜烂及其他手术禁忌证者.

    作者:任娜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观察体会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会直接导致肝脏损害加重[1].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共100例,经临床精心观察与护理,配合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45~71岁,平均51岁.其中发热84例,腹胀90例,腹痛70例.腹部压痛75例,腹部反跳痛60例,腹肌紧张55例.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10×109/L者55例;(5~10)×109/L者40例;<10×109/L者5例.(2)腹水常规:外观淡黄色95例,黄绿色5例;清亮45例;浑浊55例.(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14例,肺炎克雷伯2例.腹水中性粒细胞>250×106/L,不需要腹水培养阳性.

    作者:刘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对比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临床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疼痛往往持续在30 min,且疼痛较为剧烈.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常用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水平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56.18±3.21)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57.01±2.99)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检查有ST-T改变,临床上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

    作者:马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化疗又称化学性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使用化学性治疗药物消除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治疗的目的.由于肿瘤局部阻塞、化疗抑制骨髓及免疫力调节异常等原因,乳腺癌患者往往在接受化疗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寻化疗期间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搜集2006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经病理确诊的并且行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50例;年龄59~90岁,平均(69.89±8.13)岁.感染判断标准:(1)化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及咳痰等症状;(2)化疗前已有发热、咳嗽及咳痰等临床症状,且化疗后症状加重;(3)肺部啰音从无至有或有少量,除外左心衰者.同时具备上述1项或者以上即可诊断为肺部感染.回顾性分析450例患者年龄、吸烟、糖尿病、化疗强度、病理类型、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周闯;杜航;田海员;胡婷婷;薛剑;杜刚;吴曲;吴登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它的应用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长时间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传统浅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本文将我院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间住院患者6125例,其中,男4236例,女1889例.共发生35例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10例,静脉炎6例,导管脱出7例,局部渗血12例.

    作者:刘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中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手术属肺癌中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呼吸衰竭、肺炎、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因此,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68例肺癌患者,观察并分析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其手术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田秋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难治性、复杂性等特征.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差,容易受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必须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本文就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3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文护理对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71岁,平均(45.21±1.7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反复发热、咯痰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感染菌类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1例.结果:有26例多重耐药菌转为阴性,感染症状得到痊愈,4例护理后的症状无明显变化,在护理期间未造成其他感染,无死亡情况.

    作者:丛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对偏头痛患者的检测及分析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的、慢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以反复性严重的头痛,为头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特征.诊断主要依据反复的发作史,家族史和体检结果.脑动脉血流和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为偏头痛发作期检测提供了依据.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直接获得颅内外动脉血流动态信息,能准确提供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脑血管机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对偏头痛的诊断分析、用药指导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21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对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赫翠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焦虑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结果,虽然对它的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仍不够清楚[1].有研究显示炎性细胞因子与焦虑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超敏C反应蛋白是参与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因此,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严格的临床诊断并进行量表测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发生率,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物学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焦虑发生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利和;杨月明;王慧玲;王少斌;王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普萘洛尔联合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真性血管瘤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皮肤真性血管瘤停药后,再应用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39例皮肤真性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第1天0.5 mg/kg,第2天1 mg/kg,第3天及以后2~3 mg/kg,疗程为5~l3个月,平均7个月,停药的平均年龄为28个月.治疗结束停药后,局部仍有瘤体残留的76例患儿皮损部位再序列接受美中互利公司生产的Vbeam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4~6次,间隔4~6周,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76例患儿疗效良好,序列接受激光治疗后,局部遗留的瘤体均有明显消退,局部外观明显改善,达到治愈标准;4例出现水疱、破溃、结痂,1周后愈合,无瘢痕遗留.1例由于搔抓出现局部感染,2周后愈合.2例出现色素脱失,1例出现色素沉着,随访6个月后均自行恢复.1例局部皮肤纹理改变,随访6个月后较前有所改善.结论 对口服普萘洛尔停药后仍有瘤体残留的血管瘤患儿,应用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快速消退,遗留痕迹轻或无,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定且安全,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作者:白艳玲;邹凌云;顾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常因肾绞痛或体检发现肾积水住院.对于上段输尿管结石,应用硬性输尿管镜治疗,结石容易发生漂移造成手术失败.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配有进水、出水、光源、操作4个管道,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经皮肾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76例,81例采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A组),95例采用经皮肾镜EMS碎石术(B组).术前常规超声、静脉尿路造影(IVU)加腹部平片(KUB)检查.X线阴性结石或未显影,行CT或输尿管逆行造影检查.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结石直径、是否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入选标准:(1)腰4横突以上段输尿管结石;(2)ESWL治疗失败或反复肾绞痛;(3)单发单侧输尿管结石.排除标准:(1)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未控制;(2)尿道或输尿管狭窄;(3)腰椎严重侧弯,骶髂关节严重畸形,不能截石位;(4)出血性疾病,未纠正;(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作者:吉春冬;王勇;易正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对腹痛患儿的诊断价值

    腹痛是儿科就诊患儿的常见原因,但由于患儿年龄小、恐惧、查体不配合等,常导致病史不清诊断困难.此时使用无创安全的高频超声进行腹部扫查,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腹部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明确依据.为探讨高频超声在腹痛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现将314例腹痛患儿的就诊超声检查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调取并整理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因腹痛就诊的314例患儿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男189例,女125例,年龄11个月~11岁.

    作者:宫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在肺癌患者进行肺癌根治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为研究优质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笔者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84例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护理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8~50岁,平均(34.2±3.3)岁.包括鳞癌15例,腺癌14例,其他1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7~51岁,平均(35.3±3.4)岁.包括鳞癌15例,腺癌12例,其他15例.经过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区别,因而可以进行比较.

    作者:关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副作用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类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类型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多给予水杨酸制剂类的肠溶片来控制症状,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无需再进行其他治疗,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及血便症状更严重,单一治疗效果不佳,需辅助应用微生态制剂来增强胃肠道黏膜屏障防御功能,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1].本文主要针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以下.

    作者:宋先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如何做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基本的组成部分,如何在采供血体系日益规范健全的新形势下建设有血站特色的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多年来血站档案管理的经验与大家交流.1 分析现状、查找不足1.1 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其工作滞后.多数血站领导和员工仅重视具体采供血业务工作,而忽视工作中形成的质量记录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册、使用、收回与销毁等工作.

    作者:王恒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选择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斑块的不稳定性是AMI发病的始动因素已成为共识.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AMI的首选治疗方式.PCI术可造成冠脉斑块的暂时不稳定,引起体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其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永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康复影响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的现象,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是导致产妇、胎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产后出血,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一种常见因素[1].因此,采取有效、安全的护理是避免宫缩乏力、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本文中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0~35岁,均为初次单胎妊娠,无其他严重妊娠合并症.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排除非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者,排除过敏体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26.68±2.24)岁;孕周36~42周,平均(39.14±3.31)周.观察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26.65±2.26)岁;孕周36~42周,平均(39.12±3.3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樊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椎管狭窄是一种以中央椎管、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引起脊髓和(或)腰骶神经根受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椎管狭窄症早期一般采用保守疗法,但无法起到治愈效果.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椎管狭窄症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

    作者:高明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