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变化及肝损伤的研究

柯丽娜;王卫星;李斌;李毅;朱红波;张有顺;王红梅

关键词:妊娠, 重症胰腺炎, 肝脏,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摘要:目的 观察孕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肝脏MIF mRNA的表达及肝损伤,探讨孕鼠SAP的肝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SD孕鼠分为孕鼠组和孕鼠SAP组,非孕雌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分别设立3、6、12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观察血清MIF水平、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脏MIF mRNA的表达.结果 孕鼠SAP组血清MIF浓度[3 h:(12.46 ±3.66)比(6.17 ±2.29) μg/L;6 h:(14.02±3.19)比(8.32±3.51) μg/L;12 h:( 13.81±3.72)比(8.53±2.46) μg/L,P<0.01]和肝功能在各时间点均高于SAP组(P<0.05),肝脏组织病理评分6、12h显著高于SAP组(P<0.05),3h电镜显示孕鼠SAP组肝细胞已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孕鼠SAP组肝脏MIF mRNA的表达在3、6h显著高于SAP组(3 h:0.58±0.12比0.37±0.10,P<0.01;6 h:0.55 ±0.11比0.41 ±0.12,P<0.05).结论 孕鼠SAP发病更急且病情进展更迅速,更早出现肝损伤且损伤程度更重.MIF在SAP并发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中作用.孕鼠SAP血清MIF水平和肝脏MIF mRNA表达在发病早期迅速升高,可能是病情急、重的原因之一.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对其无瘤生存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以无瘤生存为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生物技术体外诱导自体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进行临床应用.选择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胃癌病例181例.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CIK治疗组)和化疗组对胃癌无瘤生存的影响.结果 对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性别、年龄、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等因素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无瘤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化疗组(x2=9.722,P<0.01);且生存时间和CIK细胞治疗次数呈正相关(x2=14.769,P<0.01).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作者:石旦;沈月平;裴红蕾;郑晓;吴骏;季枚;吴昌平;蒋敬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脉重建术后再狭窄相关miRNA表达谱分析及靶基因鉴定

    目的 筛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SO)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相关miRNA基因表达谱,分析并鉴定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及其潜在靶基因.方法 取下肢ASO患者股动脉标本6例,3例未行血管重建术(A组),3例动脉重建术后再狭窄(R组),另取正常股动脉3例为正常对照(N组).利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谱,以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验证其表达,并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预测靶基因.结果 与N组比较,病变组(A组+R组)miRNA-1和miRNA-335表达下调,没有miRNA表达上调;R组miRNA-623表达上调,17个miRNAs下调;A组miRNA-1和miRNA-335表达下调,没有miRNA表达上调.与A组比较,R组17个miRNAs上调,9个miRNAs下调.表达下调以miRNA-1显著,并经real-time RT-PCR证实(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NA-1靶向抑制Kruppel样因子4(KLF4)的表达(P<0.05).结论 miRNA可能参与ASO及动脉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其中miRNA-1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亦;黄英;李维敏;陆信武;黄新天;陆民;蒋米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CDH1)基因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 RASSF1A)甲基化对食管癌手术彻底程度的参考价值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time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技术(MSP)技术对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术前、术中及术后外周血游离DNA中CDH1及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CDH1及RASSF1A甲基化率在食管癌肿瘤组织中分别是72.37%、55.26%;在血浆中分别是63.16%、50.00%,且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浸润显著相关(P值均<0.01);术前、术中、术后血浆中DNA甲基化发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CDH1及RASSF1A甲基化可反映机体的荷瘤状态,并可作为食管鳞癌手术彻底程度的标志物.

    作者: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

    颅脑损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和疾病的并发症.近年来,脑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指标对于及时诊断、早期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及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其中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

    作者:王广斌;季泰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并发症

    盆腔恶性肿瘤复发处理较为棘手,外科手术再次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区域或全身化疗因局部手术或放疗后纤维组织增生药物不易进入,有效率较低[1-2];外照射受放射性膀胱炎、肠炎、肠狭窄等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125I粒子可提高肿瘤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受量,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我们对12例盆腔复发肿瘤患者行粒子植入治疗,现将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郭宏果;王娟;隋爱霞;任菊娜;唐富龙;高贞;董金红;王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oux-en-Y胃旁路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对糖尿病Goto-Kakizaki (GK)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GK大鼠随机等分为Roux-en-Y胃旁路手术组(RYGP组)、假RYGP组和对照组;观察手术前、手术后12周各组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ET-1o-PGF1a)、内皮素-1( ET-1)、尿素氮(sCr)、肌酐(BUN)和24h尿蛋白(24 h uPro)含量;手术后12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手术前3组大鼠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2周,假RYGP组大鼠TXB2(66.31±6.13) ng/L比(101.42 ±9.70) ng/L、ET-1 (58.31±5.32) ng/L比(79.01±6.89) ng/L、sCr( 48.78±3.66) μmol/L比(70.33±6.21)μmol/L、BUN(5.41±0.68) mmol/L比(8.35±0.92) mmol/L和24h uPro (0.44±0.10) g/24 h比(0.86 ±0.17) g/24 h均显著升高,6-kET-1o-PGF1a(85.72±6.87) ng/L比(60.41±8.23) ng/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假RYGP组一样获得相似的结果;RYGP组大鼠各检测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周,RYGP组与假RYGP组比较TXB2(72.31±7.56) ng/L比(101.42±9.70)ng/L、ET-1 (62.11±6.26) ng/L比(79.01 ±6.89)ng/L、sCr (54.36±4.12)μmol/L比(70.33±6.21)μmol/L、BUN( 5.71±0.86) mmol/L比(8.35±0.92) mmoL/L、24 h uPro(0.52 ±0.10) g/24 h比(0.86±0.17)g/24 h和6-kET-1o-PGF1a( 83.22±5.62) ng/L比(60.41±8.2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YGP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RYGP组、对照组血清TXB2与6-kET-1o-PGF1a呈显著负相关,与ET-1呈显著正相关(P<0.05).手术后12周,假RYGP组和对照组大鼠肾脏有明显病理性损害;RYGP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对GK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桢;梁炜;张红亚;李国华;王来奎;王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伽玛刀术后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减轻伽玛刀照射后脑水肿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接受γ刀照射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MP,5~30 mg/kg),分别于照射后12、13周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和VEGF及其受体表达.结果 高剂量MP降低VEGF蛋白表达(12.40±0.88)阳性细胞/高倍视野(P<0.01),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FLT-1)蛋白表达(25.40 ±0.86)阳性细胞/高倍视野(P<0.01).同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高剂量MP治疗后VEGF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70%,而FLT-1为对照组的1.8倍.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VEGF及其受体的差异调控是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缓解伽玛刀术后脑水肿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宏;魏铭;刘东;徐德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S100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观察人胃癌S100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人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S100A4和VEGF-C、VEGF-D的表达.分析S100A4和VEGF-C、VEGF-D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并作预后分析.结果 S100A4和VEGF-C、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组织内S100A4和VEGF-C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S100A4和VEGF-C、VEGF-D阳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4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S100A4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冯联忠;郑雪勇;李斌;于亚威;付斌;周礼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KLK5 mRNA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我们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KLK5的mRNA表达量,分析其在乳腺发生和进展中的变化以及其在原发癌中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刘津珠;李晓青;宁连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癌相关蛋白FAM172A2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构建肝癌相关蛋白FAM172A2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制备兔抗FAM172A2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总RNA为模板,扩增FAM172A2目的基因片段1113bp,构建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融合蛋白表达的特异性.诱导其大量表达后纯化、复性并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及其效价.结果 扩增获得FAM172A2基因片段,成功诱导FAM172A2融合蛋白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证实其效价>1∶160000,且特异性良好.结论 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 DE3)能够成功表达FAM172A2蛋白,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FAM172A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作者:冯志强;张洪义;肖梅;黄志强;王燕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携带白细胞介素-24的增殖型腺病毒联合放疗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恶性黑素瘤的预后不良性除其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及侵袭能力较强外,主要因其对常规治疗手段如放化疗等敏感性较低所致[1].白细胞介素-24(IL-24)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能选择性抑制黑素瘤等多种肿瘤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2].近年来,用增殖型腺病毒为载体携带基因治疗肿瘤成了科学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旨在观察携带IL-24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ZD55-IL-24在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联合低剂量放疗后的变化,探讨ZD55-IL-24联合放疗增强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蒋冠;张凯;魏志平;郑骏年;刘彦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腺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AIPC)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携带HSV-TK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TK),AIPC细胞PC-3细胞加入AdLacZ,滴度(MOI)分别为50、100、150、200、250.48 h后计算各滴度AdLacZ转染PC-3细胞的细胞感染率(%).转染后使用更昔洛韦(GCV)处理,浓度为10 mg/L,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AdTK/GCV对PC-3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合电镜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探讨AdTK/GCV对PC-3细胞的杀伤机制.结果 对体外培养的PC-3细胞杀伤实验表明,随着AdTK MOI增加及GCV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AdTKMOI为150和250时,GCV的半数致死(IC50)分别为7.75 mg/L和5.00 mg/L.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死亡有细胞凋亡机制参与.AdTK/GCV处理后非转染PC-3细胞出现死亡,存在旁观者效应,效应强弱与AdTK转染、未转染细胞混合比例相关.结论 AdTK/GCV能有效杀伤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PC-3细胞.

    作者:瞿连喜;黎力平;邵佳亮;王翔;丁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度烧伤患者中后期全身和局部创面中微量元素Fe、Cu、Zn、Se、Mn的变化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中后期全身和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的微量元素Fe、Cu、Zn、Se、Mn的含量变化,探讨微量元素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38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4~9周未愈创面肉芽组织及全血标本,利用等离子体发射法测定其Fe、Cu、Zn、Se、Mn的含量,并与正常人体皮肤和血标本进行对照.结果 伤后4~9周血液和创面肉芽组织中的Zn、Se、Mn含量均逐渐下降;Cu在血液中的含量接近正常,在肉芽组织中的含量逐渐上升,伤后8~9周时Cu含量为(1.31±0.21) μg/g湿重,高于人体正常皮肤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局部Zn和Se的含量变化与血液中的变化显著相关(rzn =0.747,P<0.05;rse=0.852,P<0.05).结论 微量元素Fe、Cu、Zn、Se、Mn在全身和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的变化不尽相同,局部Zn、Se含量的变化受全身含量的影响,不同微量元素的不同变化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

    作者:韩兆峰;王甲汉;李志清;杨磊;易朝晖;周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转流术(GB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控制效果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手术组(DO组)和糖尿病对照组(DC组),另取20只非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正常手术组(NO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72 h、1周、4周和8周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血清GLP-1浓度.结果 术前DO组与DC组以及NC组与NO组大鼠空腹血糖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进行性下降,术后8周由术前的(20.84±1.98) mmol/L下降到(5.56±0.11) mmol/L(P<0.05);DC组大鼠术前及术后各时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和NO组大鼠术后血清GLP-1浓度出现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分别由术前的(7.10±0.55)、(10.73 ±0.67) pmol/L上升到(26.48±1.14)、(13.98±0.92) pmol/L(P<0.05).结论 GBP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GLP-1的升高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

    作者:郑志坚;史逸华;宋军;戴灵波;江玲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laudin-7基因敲除模型的建立

    为研究Claudin-7在机体中的功能[1],我们建成Claudin-7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分析其特点.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利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建立基因敲除小鼠,SPF级动物房饲养,兔抗COX-2、P-Histone H3多抗(cell signaling,USA),兔抗Claudin-7多抗购自日本IBL公司;鼠抗GAPDH单抗购自美国Calbiochem公司;抗兔和抗鼠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

    作者:丁磊;高宏;于海蛟;朱昱冰;陈奕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微创医学、循证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推动下,胃外科发展迅速.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胃外科实验研究也顺应这一趋势,出现新的转型和方向,胃外科医生应时刻关注这些研究方向及其结果,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硬镜取石保胆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

    胆囊动力学紊乱是胆石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硬镜取石保胆术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29例,其中男74例,女55例,年龄(45.64±11.72)岁.因结石引起嵌顿者除外.

    作者:乔铁;黄海仪;马瑞红;罗小兵;冯禹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CPIB对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容积调控性氯离子通道(VRACs)阻断剂DCPIB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DCPIB(10、20、40 μmol/L)作用于BV-2细胞相应的时间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CPIB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后BV-2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VRACs阻断剂DCPIB可使细胞生长曲线下移,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DCPIB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细胞48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29.20±3.99)%、(38.93±2.36)%、(68.52±2.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G2/M期和S期细胞明显减少.DCPIB作用BV-2细胞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VRACs阻断剂DCPIB可以抑制BV-2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正伟;陈劲草;颜青;张华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动态变化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ECM过度沉积而发生的.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又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为甚.我们通过TAA( thioacetamide,TA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探讨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对胶原纤维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春光;黄越龙;张谊;张启瑜;汪海清;陈燕;刘铁帅;何茳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转录因子Sp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进展期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Sp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Spl和VEGF蛋白在73例进展期R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pl和VEGF在进展期RCC组织中均高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75.3% (55/73)和83.6% (61/73),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Spl和VEGF在RCC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评估RCC预后有较高价值.

    作者:任选义;魏金星;李华强;侯俊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