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变磁场介导下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影响

贺连香;张阳德;何剪太

关键词:阿霉素, 纳米粒, 癌, 肝细胞, 磁场
摘要:目的 观察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肝癌细胞和人肝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肝细胞L-02细胞,随机分成A1、A2组(即RPMI 1640对照组),B1、B2组(游离阿霉素),C1、C2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D1、D2组(阿霉素纳米粒),E1、E2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实验组每组含有0.5 mg/L或等量的阿霉素;除C1、C2组外,其他各组置交变磁场(频率为100 kHz、磁场强度为15 kA/m)中,作用30 min.通过细胞计数、Hoechst荧光染色、DNA蛋白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E1、E2组,HepG2和L-0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强,DNA梯形带明显,细胞凋亡率分别达40.12%、45.3%;S期细胞分别为39.53%、53.46%,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2)L-02细胞的形态改变、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强于HepG2细胞(P<0.05).结论 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交变磁场介导下,对HepG2和L-02细胞产生热化疗协同增效的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颗粒骨的制备及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 观察聚磷酸钙纤维(CPPF)磷酸钙骨水泥(CPC)、微小颗粒骨复合物体外降解特性及体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CPPF、CPC、微小颗粒骨按质量比1∶4∶4制成复合人工骨,通过PH值、重量、抗压强度的变化,观察人工骨在pH7.4的37℃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降解性能.通过大体、X光片、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测试来检测复合人工骨的体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孔隙率为72.1%,CPC/颗粒骨孔隙率为58.2%;扫描电镜显示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 μm,CPC/颗粒骨为50~300 μm;两组样品溶液pH值在12周内基本维持恒定;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0~4周重量变化较小,4~8周下降较快,12周为初始重量50%,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在0~6周变化较小,6周后重量下降较快,12周时为初始重量70%;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9.28 MPa,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6.21 Mp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CPPF/CPC/颗粒骨强度在0~4周下降较慢,4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0.1,8 MPa,CPC/颗粒骨强度均匀下降,12周时为0.24 MPa.体内实验: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生物学性能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周磊;闰景龙;胡春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胚肺成纤维(HEL)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及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受活化调节的蛋白(RANTE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L-8 mRNA和RANTES mRNA的表达,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8和RANTES蛋白的分泌.结果 HEL细胞感染HCMV后,IL-8无论从mRNA水平或蛋白质水平,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至感染后72 h,IL-8 mRNA约为对照组的12倍,IL-8蛋白约为对照组的9倍.感染后8 h可测出RANTES mRNA,24 h达到高峰,其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RANTES蛋白的分泌在感染后24 h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至72 h基本无表达.结论 HCMV感染HEL细胞后,诱导IL-8基因转录及IL-8蛋白分泌增加,从而趋化中性粒细胞至感染部位,并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移行而传播病毒.HCMV可通过模拟β族趋化因子受体而下调细胞外RANTES蛋白的分泌,逃避感染时的局部免疫应答.

    作者:程敏;闻良珍;凌霞珍;张英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纱布团栓塞门静脉制备犬门脉高压症模型

    目的 探索一种较理想的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取杂种犬随机分为门静脉纱布团栓塞实验组(18条)和对照组(6条),前者分别按术后2、4、8周再随机均分为3组.各组动物均在术前、术后一定时期通过剖腹门脉压力测定、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及病理检查等获取相应结果.结果 门静脉纱布团栓塞后即时测得的门脉压力较术前升高53.0%(P<0.01);腹腔门脉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曲张静脉形成,脾脏肿大,脾静脉每分血流量增高.结论 纱布团栓塞门静脉可制备一种较理想的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

    作者:叶乐驰;杨文军;殷薇薇;赵亮;张虎祥;廖毅;张启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Zhao等[1]提出了心肌缺血后处理(IPo)的概念,即在全面恢复再灌注前反复短暂多次给予再灌、停灌处理对随后长时间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白育庭;闵清;黄翠萍;李奎;高卉;查文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

    结直肠癌(CRC)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已有转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作者:盛新华;范乃军;高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上皮钙黏素基因CDHl Exon 13单体型分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Exon-13 2 bp处C/T SNP(rs9282655)和154 bp处C/T SNP(rs1801552)的等位基因和组合分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性,以寻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有明确相关性的等位基因及单体型.

    作者:郑涛;张旭;马鑫;李宏召;张军;傅斌;郎斌;许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胆囊、胆管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2(MRP1,MRP2)、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LR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18例胆囊癌和36例胆管癌的上述五个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胆囊癌MRPl、MRP2、GST-π、LRP、Topo Ⅱ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72.2%、72.2%、77.8%、61.1%、83.3%,在胆管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6.1%、80.6%、75.0%、69.4%、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15.4%、23.1%、15.4%、30.8%(P<0.05).LRP的表达在胆管癌年龄>60岁组显著高于<60岁组(P<0.05).之外上述指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RP1和GST-π、MRP2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RP1、MRP2、LRP、GST-π、Topo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由多个因素共同诱导.

    作者:刘厚宝;金赘杰;沈振斌;童赛雄;王炳生;纪元;侯英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甲基化与纯合性缺失的研究

    为探讨启动子高甲基化与纯合性缺失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分期分级的关系,我们对45例TCCB患者外周血循环DNA进行DAPK甲基化程度及纯合性缺失情况分析.

    作者:许凯;张旭;张军;傅斌;郎斌;吴振启;艾星;史涛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种用于雌性大鼠尿动力学研究的新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雌性大鼠尿动力学研究的新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成年雌性大鼠尿动力学各项参数正常范围.方法 33只成年雌性大鼠乌拉坦腹腔麻醉,尿道内置入2根3 F输尿管导管,分别连接尿动力学检查仪压力传感器及微量注射泵,同时由肛门置入直肠测压气囊管与腹压传感器连接.应用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大鼠充盈期膀胱压力变化和静态尿道压力图的各项参数.结果 正常成年雌性大鼠尿动力学参数测定值如下:(1)充盈期膀胱压力参数:腹压漏尿点压(ALPP)、喷嚏漏尿点压(SLPP)、排尿压(VP)及膀胱大容量(MBV)分别为(28.06±5.85)、(23.00±5.96)、(25.39±6.23)cm H2O及(1.21±0.52)ml;(2)静态尿道压力图参数:大尿道压(MUP)、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功能性尿道长度(FUL)分别为(17.13±4.55)、(14.87±3.77)cm H2O及(14.23±2.64)mm.结论 这种新方法可方便地应用于雌性大鼠的尿动力学研究,更为接近临床所用的方法,因此更具可比性.

    作者:胡卫锋;杜广辉;蔡丹;陈园;章慧平;袁晓奕;杨为民;叶章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异常表达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GCS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多药耐药的关系[1].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49例.

    作者:熊茂明;陆震;李贺;孟翔凌;耿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肠癌RKO细胞周期依赖性激抑制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RKO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家族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甲基化可逆性特征.方法 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肠癌细胞,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T-A克隆及DNA测序法分析RKO细胞CKIs家族抑癌基因p15ink4b、p16ink4a/CDKN2、p21/cip、p27/kip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未经5-Aza-CdR作用的肠癌RKO细胞,其p15ink4b、p16ink4a/CDKN2基因组DNA胞嘧啶(C)保持不变,这提示在其单链DNA中胞嘧啶呈甲基化状态;而经5-Aza-CdR作用的肠癌RKO细胞,其p15ink4b、p16ink4a/CDKN2、p21/cip和p27/kip基因组DNA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表明在DNA单链中胞嘧啶已呈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肠癌RKO细胞周期INK4家族(p15ink4b和p16ink4a/CDKN2)基因的启动子区处于异常的高甲基化状态,而KIP/CIP家族(p21/cip和p27/kip)基因未处于高甲基化状态;5-Aza-CdR能较好地逆转肿瘤细胞INK4家族基因DNA高甲基化状态.

    作者:方晓明;姜朝晖;彭佳萍;孙立峰;郑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组织因子/活性凝血7因子体外激活大肠癌LOVO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7基因启动子

    目的 观察组织因子(TF)/活性凝血7因子(FVIIa)复合物对大肠癌LOVO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启动子的激活.方法 靶向组织因子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及稳定转染获得TFRNAi LOVO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因子的干扰效率;MMP-7基因上游5'非翻译区DNA调节序列及缺失体克隆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双报告基因检测FVIIa因子存在时,MMP7.lue1592、MMP7.luc 978、MMP7.luc 615瞬时转染LOVO细胞或TFR-NAi LOVO细胞启动子活性.结果 Western blot灰度半定量显示TFRNAi LOVO细胞中组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较LOVO细胞下降41.7%;双报告基因检测FVIIa因子存在时MMP7.luc1592具有启动子活性并依赖组织因子,活性区域位于MMP-7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978 bp及-615 bp之间.结论 TF/FVIIa能直接激活大肠癌LOVO细胞系MMP-7基因启动子.

    作者:张剑权;万远廉;刘玉村;汪欣;汤坚强;吴涛;朱静;潘义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北美洲、欧洲,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中国则占据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到第4位.

    作者:汪建平;王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对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我们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体系中加入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梗死心肌细胞微环境,观察梗死心肌微环境对MSCs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

    作者:赵金超;顾春虎;易定华;魏旭峰;王云雅;王云;陈瑜;康晓军;王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13例)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57例)hMLH1、hMSH2、hMSH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在正常膀胱上皮中,hMLH1、hMSH2、hMSH3均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组织中,hMSH2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3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9.1%,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肿瘤分级(G1、G2、G3)间及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92.3%,与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52.6%、4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hMSH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显著降低,G1与G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织中,hMLH1和hMSH3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MLH1、hMSH3蛋白表达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hMSH2蛋白表达不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作者:郎斌;张旭;傅斌;张军;许凯;艾星;史涛平;朱宏刚;陈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下段直肠癌预后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目的 观察淋巴结微转移对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CK-20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共计661枚淋巴结检测微转移.结果 20例(35.7%)67枚(10.1%)淋巴结检出微转移.20例检出淋巴结微转移者中10例TNM分期提高:Ⅰ→ⅢA 3例,Ⅰ→ⅢC 2例,ⅡA→ⅢB 3例,ⅢA→ⅢC 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半数生存期为(36.90±3.37)个月(95%置信区间:30.29~43.51个月),明显短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的(48.72±2.25)个月(95%置信区间:44.30~53.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较差.

    作者:吴泽宇;万进;赵刚;杨珏;姚远;杜嘉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或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塞来昔布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35 d后,取移植瘤组织检测COX-2,VEGF mRNA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塞来昔布组、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34.94%、30.53%和62.87%.奥沙利铂组COX-2,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奥沙利铂组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用药组COX-2,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分别P<0.05).结论 塞来昔布可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塞来昔布增加了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效果.

    作者:赵士彭;蔡建辉;许明月;张啸尘;赵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转移潜能与凋亡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依托泊苷(Etoposide)的作用下的凋亡发生率及Caspase3的活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及IAP家族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 TNF-α(10μg/L)作用后48 h,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CLM3及转移能力弱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凋亡率分别为(91.3±6.5)%及(58.8±2.3)%,MHCC97L细胞的凋亡率则位于两者之间(P≤0.01).Etoposide(250 μmol/L)作用后48 h,HCCLM3、MHCC97L及SMMC-772的凋亡发生率分别为(27.0±4.0)%、(34.6±3.8)%及(84.5±1.1)%(P≤0.01).3种细胞株中Caspase3的活性也有明显差异.bcl-2及IAP家族蛋白表达研究中发现XIAP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成梯度相关.结论 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耐受多种凋亡刺激,可能与XIAP的过度表达相关.

    作者:史颖弘;樊嘉;周俭;邱双健;汤钊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种脱细胞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三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差异.方法 取大鼠坐骨神经39条,分别用甘油(A组)、叠氮钠(B组)、三硝基甲苯(C组)萃取,每组13条.观察萃取神经结构.用A、B、C三组神经支架修复1.5 cm长的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另设自体神经移植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10只,术后12周比较五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萃取后A组90%细胞、B、C100%细胞消失,纤维性支架结构A组95%完整;而B、C组仅30%.修复后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电生理A、B、C三组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相当(P>0.05),与D、E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叠氮钠、三硝基甲苯等萃取神经可较好地修复坐骨神经缺损,但甘油处理神经为简单.

    作者:卫爱林;陶海鹰;刘世清;彭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硫氧还蛋白椎管内灌注对兔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我们通过观察Trx对兔ASCI后脊髓组织中细胞凋亡及A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1].

    作者:魏福堂;夏春林;孟斌;张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