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图示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边春鸽;赵苗红

关键词:PICC置管, 健康教育, 图示教育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置管操作易掌握、留置时间久、维护方便,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放疗、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长期输液等患者[1,2].但由于多数患者对PICC置管缺乏了解,90%以上患者置管时都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3],因此很多患者拒绝行PICC置管术.为让患者更好地理解PICC置管方法、优点,提高依从性,本院肿瘤外科和肛肠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图示教育进行健康宣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根因分析法在医护技耦合性给药错误中的应用

    应用根因分析法分析16起医护技耦合性给药错误的原因.通过成立根因分析小组,对每起医护技耦合性给药错误进行风险程度钜阵评估、系统问题评估,找出近端原因,确定根本原因,提出改善要求及执行改善措施,以降低医护技耦合性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作者:邬玲玲;张晨霞;竺雪红;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以选择适合基层医院处理脐带的方法.方法 将360例新生儿,按产妇意愿分成A组(特殊脐带夹组)和B组(气门芯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脐带残端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周皮肤破损情况,评价两种脐带结扎方法中材料成本.结果 脐带自然脱落时间A组(10.5±3.6)d,B组(7.2±2.5)d,两组比较,P<0.05;脐周皮肤破损发生率A组2.78%、B组0,两组比较,P<0.05;两组脐带残端出血率和脐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材料成本气门芯0.5元/枚、特殊脐带夹78元/只.结论 基层医院宜用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

    作者:郭丹洁;徐洁;郑桂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图示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置管操作易掌握、留置时间久、维护方便,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放疗、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长期输液等患者[1,2].但由于多数患者对PICC置管缺乏了解,90%以上患者置管时都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3],因此很多患者拒绝行PICC置管术.为让患者更好地理解PICC置管方法、优点,提高依从性,本院肿瘤外科和肛肠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图示教育进行健康宣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边春鸽;赵苗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急医疗救援队护理训练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应急医疗救援队护理训练工作中存在问题.方法 前期用访谈法对护理训练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之后采取自行设计的护理训练工作中存在问题调查表调查102名护士.结果 应急医疗救援队护理训练工作存在人员主观思想上不重视、训练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培训落实不到位、考评监管措施力度不够等问题.结论 应急医疗救援队护理训练工作中管理制度、人员思想、训练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强化自觉训练意识,逐步完善训练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力度,以提高应急医疗救援队护理训练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凌霞;王莉英;黄莹;叶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伴糖尿病患者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结28例脑出血伴糖尿病患者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应用螺旋型鼻肠管时,置管前先禁食6 h,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30°;置管时规范操作,以顺利置管;置管后做好导管维护,正确输注合适的肠内营养剂型,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2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肠内营养支持10~37 d,空腹及肠内营养后血糖水平控制理想.

    作者:沈建红;费学芬;苏忠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左肝切除术后黏连性幽门梗阻再次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5例左肝切除术后黏连性幽门梗阻再次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呼吸道管理、导管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重视出院指导.5例再次手术后幽门梗阻症状缓解.

    作者:方有花;何丽娟;余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联合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胰岛素上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22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治疗加常规换药;观察组在全身治疗基础上,足溃疡创面常规外科清创后,用康复新液联合胰岛素外敷治疗.观察治疗15d后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63.6%,经比较,x2 =7.96,P=0.046.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胰岛素外敷能加速糖尿病足的治愈.

    作者:陈晓琴;胡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流产后关爱服务在门诊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实践

    总结流产后关爱服务在7 373例门诊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设置咨询员岗位,制定流产后关爱服务内容和规范的流产后关爱服务流程,完善场地、设施与辅助工具,院内做好流产后关爱服务,出院后定期做好近期和远期随访,评估记录避孕落实、重复流产情况和服务满意度.7 373例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98.5%,1年内重复流产率2.7%,对医护服务满意度98.2%.

    作者:蔡英如;吴晓杰;成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ICC护理问题实例图册在肿瘤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被普遍使用、推广,尤其适用于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由于化疗存在长期性,肿瘤化疗患者常带PICC导管出院,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未按时维护导管而致堵管、脱管、感染等发生[1].良好的遵医行为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2],患者遵医行为差与健康教育有直接关系.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3].目前,病区开展健康教育多以单纯的口头说教灌输方式为主,虽然覆盖率100%,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足60%.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本院肿瘤内科对PICC患者采取讲解及看PICC护理问题实例图册相结合的宣教,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燕;丁羽芳;赵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 了解病房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时报警设置情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法抽查全院14个临床科室使用中的监护仪报警设置情况.结果 使用中的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合格率为18.2%~77.8%,ICU合格率高,存在报警关闭、报警未设置、报警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论 病房护士对心电监护报警设置思想上不够重视,必须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培训,以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合格率.

    作者:顾月群;杨敏;殷雅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肌部位静脉血栓形成,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DVT是妇产科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其中良性子宫肌瘤经阴道切除后,血栓形成发生率6%~7%,经腹子宫切除后血栓形成发生率12%~15%,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发生率12%~33%[2],剖宫产患者发生率约为0.61%~1.5%[3].由于DVT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并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因此,加强DVT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认识与掌握非常重要.现就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胡蝶;冯素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延续护理对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3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后正常出院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院外延续护理,包括电话回访、信函沟通和上门访视.评价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用SF-36简明健康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统计出院6个月内失访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 治疗完全依从性出院时为33.16%,延续护理3个月为50.28%、6个月后为55.04%;患者F-36简明健康问卷总均分出院时为(81.01±4.45)分,延续护理3个月为(86.69±14.29)分、6个月后为(92.31±15.67)分;6个月内失访率10.10%、疾病复发率为38.86%.结论 对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石斐;吴云;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卧气垫床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卧气垫床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20例,各组在采用卧气垫床基础上,分别予每2、3、4 h翻身1次,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皮肤受损情况、研究第15天了解患者主观感受,并在研究第1、3、6、9、12、15天检测主要受压部位(左右肩胛骨、骶尾部)皮肤温度.结果 B组发生1例Ⅰ°压疮;三组患者主要受压部位皮肤温度及患者的主观感受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气垫床老年患者可延长翻身时间,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谢晓宁;邵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髓内钉InterTa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结41例髓内钉InterTa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疾病护理,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护理,重视肺功能训练;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患肢护理,做好并发症监测,重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4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作者:金婕;何红霞;姚美花;周凤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痊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112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观察组57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在出院时、出院6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时,两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月未,观察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姜美兰;章秋萍;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产科疾病102例实施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结102例妇产科疾病实施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治疗前准备;治疗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卧位和穿刺侧肢体的护理,重视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赵建英;章国芬;韩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在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质性研究法及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斐专家咨询法,确立各级指标内涵、评价方法及其权重,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构建了一套包含急诊室和住院病房两部分内容的2项Ⅰ级指标、5项Ⅱ级指标、25项Ⅲ级指标的浙江省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能为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范式.

    作者:沈丽芳;冯志仙;赵雪红;徐红;沈丽娜;徐巧君;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话回访在山区服用华法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显示[1],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是目前唯一明确改善房颤所致栓塞的有效措施.但服用华法林在减少栓塞事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尤其是高龄患者,严重时甚至出现颅内及腹腔内出血,且出血多发生于服用华法林12周内[2].由于此时患者多已带药出院服用,且部分患者来自边远山区,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特点,因此,院外延伸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心内科对91例出院服用华法林山区患者给予电话回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宝玉;邓燕;夏丹;朱雅琴;盛苏萍;杜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压疮防范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

    目的 规范压疮防范管理流程,提高压疮防护质量和管理成效.方法 2010年6月由计算机管理中心和临床护理资讯团队、医惠科技有限公司成员组成课题小组,开发研制“压疮防范管理程序软件”.设立压疮风险识别、压疮评估、防护指南、伤口会诊、质量监控和统计查询模块.软件应用期间,观察护士高危压疮风险评估、压疮评估和防范措施正确率,统计院内压疮发生率及24 h申报率和压疮治愈率.结果 压疮防范管理程序软件应用后,护士对压疮风险评估、压疮评估和防范措施落实的准确性都得到提升,分别提高至95.92%、96.57%和94.88%;院内压疮发生率下降至1.94%,24 h院内压疮申报率提高至91.25%,压疮治愈率提高至88.66%.结论 压疮防范管理程序软件促进了压疮防范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压疮的防护质量和管理成效,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王华芬;许彩云;孙红玲;方良玉;陈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疗法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辅助降温效果.方法 将120例外感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及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足浴疗法辅助降温,对照组采用温水足浴法辅助降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2 h内体温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72 h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61.7%,两组比较,x2=34.702,P=0.000.结论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

    作者:解玲芳;胡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