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新;陈文政;张磊;丛冰;张旭;那彦群
目的 探讨肾癌、癌旁肾组织中多种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差异,以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GPC3/MXR7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不同临床阶段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GPC3/MXR7在肾癌组织中平均表达(GPC3/MXR7和18 S的比值)是(0.07±0.14)×10-3,而癌旁肾组织中是(0.16±0.1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GPC3/MXR7基因在肾癌组织中平均表达均明显低于在癌旁肾组织中的平均表达.GPC3/MXR7在癌旁与肾癌的表达比值在临床分期(I+Ⅱ)期中平均为32.05±48.87,而在(Ⅲ+Ⅳ)期中为22.95±4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GPC3/MXR7基因在癌旁与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或增高均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肾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GPC3/MXR7基因有关,是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作者:史立新;陈文政;张磊;丛冰;张旭;那彦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测定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观察肩峰下激素局部注射对大鼠肩袖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肩袖组6例(A组);肩袖损伤组6例(B组);正常肩袖+皮质激素治疗组12例(C组);肩袖损伤+皮质激素治疗组12例(D组).B、D组使用大鼠双侧冈下肌腱滑膜面建模,切开冈下肌腱全厚层的50%,宽约5 mm.C,D组肩峰下滑囊注射0.05 ml皮质激素(得保松).分别于3、6周取冈下肌腱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组织形态学:激素治疗肩袖损伤后3周可见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索断裂和坏死;6周后略好转.Ⅲ型胶原:(1)肩袖损伤后Ⅲ型胶原表达升高(P<0.05);(2)激素在治疗肩袖损伤后3周Ⅲ型胶原明显较正常组和肩袖损伤组高(P<0.01);(3)激素治疗肩袖损伤后6周,Ⅲ型胶原表达仍高;(4)正常肩袖激素治疗后3周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高,但在6周后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 激素在治疗肩袖损伤时能通过刺激Ⅲ型胶原的表达促进肩袖修复,但肌腱的组织学结构和强度发生显著变化.即使正常的肩袖组织,在激素局部注射后也会产生暂时性的肩袖损伤修复反应.
作者:韦民;王伟;刘祖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Skp2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27kip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结直肠癌(80例)、腺瘤(20例)、正常组织(20例)中Skp2蛋白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由正常结直肠黏膜、腺瘤到癌,Skp2阳性表达率为0%、55%、93.8%,呈上升趋势(P<0.01);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100%、95%、87.5%,呈下降趋势(P<0.05).结直肠癌中Skp2表达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r=-0.311,P<0.01).Sk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skp2蛋白过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有关,Skp2蛋白过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志军;朱世泽;郭启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1].然而,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容易发生去分化而失去原有的表型[2].
作者:蔡俊;戴心怡;郭开今;杨建东;胡翰生;王强;王静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β-catenin、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β-catenin在胆囊癌、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0%、8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分期、转移、生存时间及病程长短相关(P<0.05).(2)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3)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298,P<0.05).结论 (1)Wnt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Survivin蛋白表达与其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3)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刘会春;金浩;于东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大量制备、纯化抗人G250单克隆抗体(G250-MeAb),并鉴定其与G250合成多肽及细胞天然抗原的结合特异性.方法 将抗人G250杂交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大量制备G250-McAb.采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获得粗制抗体,然后经蛋白A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G250-McAb与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 成功制备抗人G250-MeAb,腹水经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抗人G250单克隆抗体,蛋白浓度达4.78 g/L.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G250-McAb与G250表达阳性的Ketr-3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不与G250表达阴性的ACHN细胞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并纯化G250-McAb,为进一步开展G250-McAb介导的肾癌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海涛;郑骏年;李望;郑宏祥;温儒民;刘晓筠;刘俊杰;装冬生;孔德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白细胞介素(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á的表达水平与器官移植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的吻合度密切相关[1].
作者:付必莽;张捷;胡安斌;唐浩然;田大广;何晓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在诱导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转染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分成空载体对照组和HCVc基因实验组,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HCVc、上皮性标志物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间叶性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HCVc基因的实验组细胞能够较好地表达该基因,而空载体对照组未见其表达,实验组细胞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0.44±0.03)较对照组(0.56±0.03)明显下降(P<0.05),而其Vimentin(0.61±0.01)、Fibronectin(0.58±0.0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0.38±0.02)、(0.42±0.03)明显增加(P<0.05).两组细胞各标志物蛋白表达差异明显,转染HCVc基因的实验组细胞较空载体对照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明显缺失,Vimentin、Fibronectin明显增高.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可能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了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
作者:李天宇;李大江;高占峰;高应鸿;蒋卫伟;王曙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荷载hTERT-siRNA的溶瘤腺病毒(ZD-hTERT)对肾癌Ketr-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ZD-hTERT、溶瘤腺病毒ZD-EGFP、表达hTERT-siRNA的增殖缺陷腺病毒AdhTERT感染人肾癌Ketr-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1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hTERT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 感染ZD-hTERT、ZD-EGFP的Ketr-3细胞表达E1A;抑制hTERT表达作用依次为ZD-hTERT>Ad-hTERT>ZD-EGFP.感染ZD-hTERT、ZD-EGFP、AdhTERT的Ketr-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9±1.4)、(26.5±2.8)、(16.3±3.2).感染ZDhTERT、ZD-EGFP、Ad-hTERT的Ketr-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0.9±3.6)、(51.6±3.8)、(87.9±3.1),每种病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Ketr-3细胞的细胞毒作用ZD-hTERT>ZD-EGFP>Ad-hTERT.结论 表达hTERT-siRNA的溶瘤腺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肾癌Ketr-3细胞hTERT基因表达、诱导凋亡、杀伤肾癌细胞作用.
作者:陈仁富;郑骏年;李望;刘艳华;毛立军;刘俊杰;温儒民;孙方浩;裴冬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水压对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肿瘤坏死因子(TNF)-á和白细胞介素(IL)-1a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放置在压力装置中采用不同持续时间(0、4、16、24h)和不同大小静水压力刺激(0、20、40、70 kp)后观察其凋亡及PCNA表达,测定相应细胞培养基中TNF-á和IL-1a的值.结果 软骨细胞受到不同大小静压力后,作用早期细胞凋亡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凋亡值出现不同的变化.PCNA的表达在不同的压力下和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á可重复双因素分析,时间和压力的交互作用(F=6.90,P<0.01).IL-1a可重复双因素分析,时间和压力的交互作用(F=5.80,P<0.01).结论 软骨细胞在持续高压力应力下凋亡增加,增殖减少;在持续低压力时出现相反的结果 .软骨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和TNF-á和IL-1a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国顺;李雄峰;管国华;戴利成;蒋雪生;梅锦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犬骨髓基质细胞(SMSC)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其成血管的能力.方法 用含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10ìg/L的内皮细胞培养液-2(EGM-2)诱导,无PDGF-BB的EGM-2培养液为对照,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 actin)与肌钙结合蛋白(calponin)的表达并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培养4周后取材.结果 诱导组(n=5)细胞逐步呈平滑肌样转变,表达a-SM actin与calponin,流式细胞仪阳性率分别为(45.16±0.97)%、(37.54 4±1.15)%,可成血管样结构,对照组(n=5)变化不明显,阳性率(7.92±1.04)%、(6.37±0.83)%,成血管样结构能力差.结论 体外可诱导犬BMSC为VSMC并有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
作者:许志成;李宏;周广东;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用真核转录载体pSilencer 2.0.U6在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内表达针对Survivin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以阻断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Survivin基因沉默后对EJ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产生的影响.
作者:杨华安;苟欣;吴跃;郑传东;何卫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转染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入小鼠胚胎干(ES)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E-cadherin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E-cadherin,转染小鼠ES细胞并进行体外分化.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E-cadherin在分化系统中的动态表达,同时观察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因转染的ES细胞分化后第1~17天稳定表达E-cadherin,而普通ES细胞分化后则表达逐渐降低.稳定表达E-cadherin的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在19 d时仍能保持致密的细胞连接和多层生长状态,普通ES细胞则由拟胚体(EB)结构逐渐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结论 稳定表达E-cadherin的ES细胞分化后,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保持多层细胞生长状态,这对于将ES细胞分化研究提升到组织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胡安斌;何晓顺;黄冰;蔡继业;谈雅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996年,Abe等[1]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内源性硫化氢(H2S)可能作为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而存在,特别是对海马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近期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胱硫醚-γ-裂解酶(CSE)基因表达,并且内源性H2S可以直接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膜KATP通道,实现对血管张力的调节[2].
作者:乌剑利;杨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髓鞘相关蛋白(Nogo-A)抗体应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对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Nogo-A抗体治疗组,每组各60只.不同时间点损伤节段脊髓取材,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损伤后治疗组出血、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均较损伤组轻.bcl-2、bax在损伤组和治疗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损伤后24 h bcl-2表达达高峰(3组分别为0.1004±0.0091、0.1890±0.0100、0.2456±0.0179,F=197.541,P<0.01);损伤后8 h bax表达达高峰(3组分别为0.1084±0.0041、0.3440±0.0070、0.2472±0.0071,F=1856.199,P<0.01);3组各时间点的图像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比较,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弱.结论 Nogo-A抗体治疗脊髓损伤能抑制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作者:郑竑;曾清东;许卫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小猪切口疝模型并探讨生物型疝补片在切口疝修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在小猪上腹部制作一个肌肉筋膜层缺损区的方法 建立切口疝模型,分别采用二期修补和一期修补的方式,使用生物型补片无张力修补切口疝.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疝复发等并发症及补片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术后1周时可获得典型的切口疝模型;一期修补组未发生切口疝,二期修补组6只小猪成功,2只因切口感染、补片排出而失败.术后6个月内观察,生物补片的胶原变性吸收,逐渐被结缔组织所替代,大体上逐渐形成一致密结缔组织层并自体腱膜化.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切口疝模型制作方法 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好.用生物型疝补片修补小猪切口疝可行,并预示着此生物补片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腹外疝修补材料.
作者:邓美海;林楠;胡昆鹏;钟跃思;胡啷;徐国风;黄慧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有研究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胶质瘤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1,2]我们针对c-Met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进行体内外抑瘤研究,探讨将c-Met作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靶基因的可能性.
作者:楚胜华;冯东福;朱志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SDH亚单位基因突变与颈动脉体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包含两个高发家系在内的17个人血样,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分别对SDHB、SDHC、SDHD基因的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比对,检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是否存在一致的基因突变类型,从而在分子水平研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 1个家系中的两名患者SDHD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存在一致的突变:91位碱基A突变为T(A91T),92位碱基C突变为G(C92G),导致31位密码子由丝氨酸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子(S31X).另一个家系及散发性患者没有发生有SDHB、SDHC、SDHD基因突变.结论 国人的家族性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存在SDHD基因的突变,且此突变可能是家族性颈动脉体瘤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发现了SDHD基因的一个新的突变形式-S31X.
作者:吕伟明;刘瑞磊;李杰;姚陈;徐向东;石汉平;王深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TREM-1在急性胆管炎中与肿瘤坏死因子(TNF)-á,CRP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收集3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AC),2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中THEM-1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REM-1的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TREM-1的mRNA半定量比值为0.458±0.043.AC和ACST组治疗前分别为0.809±0.044、0.981±0.089,术后24 h为0.785±0.077、0.954±0.072,48 h为0.565±0.009、0.719±0.047,ACST的TRE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C(P<0.05).免疫细胞化学镜下观察结果 与RT-PCR结果 一致.TREM-1与TNF-á,CRP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r1=0.719,r2=0.701,P<0.01).结论 人TREM-1在急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增高,与TNF-á,CRP表达高度正相关.提示TREM-1在急性胆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锐;沈克;冯虎翼;龚建平;魏思东;陈蓁臻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B(CB)、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和蛋白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40例PTC,10例正常甲状腺中CB、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CB、CXCR4 mRNA和蛋白在正常甲状腺中均为阴性表达;CB、CXCR4 mRNA在PTC中阳性表达率82.5%(33/40)、80%(32/40);CB、CXCR4蛋白在PTC中阳性表达率65%(26/40)、60%(24/40);CB,CXCR4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52,P<0.05;r=0.357,P<0.05),且均与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B,CXC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 CB、CXCR4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作者:卢秀波;刘征;刘洋;杨建辉;王晓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