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 gamma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

田甜;王小毅;李凡;任国胜;李佳

关键词:乳腺癌, 细胞周期, 增殖
摘要: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gamma(REGy)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REGy并将其以脂质体转染法导入细胞,以600 mg/L浓度的G418连续筛选转染细胞6周,获得稳定高表达该基因的细胞株.分别以噻唑蓝(MTT)、流式细胞仪(FCM)、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转染REGy/的细胞有外源REGy/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较未转染组和仅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加.MTT法检测发现转染REGy细胞生长加速;FCM检测提示转染REGy组、未转染组和仅转染空载体组在S+G2+M增殖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55.91%、44.09%、43.69%;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显示其平均集落形成率分别为10.23%、3.67%、4.06%.转染REGy/基因后PC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转染外源野生型REGy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加速其生长、促进其增殖的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抗人肾癌G25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鉴定

    目的 大量制备、纯化抗人G250单克隆抗体(G250-MeAb),并鉴定其与G250合成多肽及细胞天然抗原的结合特异性.方法 将抗人G250杂交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大量制备G250-McAb.采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获得粗制抗体,然后经蛋白A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G250-McAb与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 成功制备抗人G250-MeAb,腹水经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抗人G250单克隆抗体,蛋白浓度达4.78 g/L.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G250-McAb与G250表达阳性的Ketr-3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不与G250表达阴性的ACHN细胞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并纯化G250-McAb,为进一步开展G250-McAb介导的肾癌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海涛;郑骏年;李望;郑宏祥;温儒民;刘晓筠;刘俊杰;装冬生;孔德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亲缘性研究

    对同一种病原菌菌株进行亲缘性分析,是判断散在性感染还是暴发流行性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以及分析传播途径的有用方法,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玉云;吴金英;范小莉;闫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细胞内钙离子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1].然而,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容易发生去分化而失去原有的表型[2].

    作者:蔡俊;戴心怡;郭开今;杨建东;胡翰生;王强;王静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6在全身炎症反应中对冠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 应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白细胞介素(IL)-6在这一损伤过程中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IL-6 knockout(IL-6 KO,C57BL/6J-116tmlKopf,实验组)小鼠与其野生型小鼠C57BL/6J(对照组)分别给予40%烧伤,用Langendorff离体工作心模型观察烧伤后鼠心心功能及冠脉流量的变化,并观察内皮细胞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用HE和Tunel染色观察心肌血管及其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 在非烧伤应急情况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冠脉流量、心排出量及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反应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烧伤后,对照组冠脉流量(1.94±0.17比2.32±0.21 mL/min,P<0.05)与心排量(3.7±0.3)比(7.5±0.4)ml/min,P<0.05)均显著减少,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反应显著低于实验组(2.34±0.23)比(2.88±0.26);(5.0±0.4)比(8.4±0.4),P<0.05);病理学上对照组血管内皮肿胀、排列紊乱及内皮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循环血液中IL-6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其心功能抑制的始动环节.

    作者:张红超;于鲁峰;李玲可;杨玉红;Tao W.K;Shi Chen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胃癌细胞SGC7901内质网凋亡的作用

    目的 观察内质网凋亡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分别给予终质量浓度为0.5、1.0、2.5、5.0、10.0、15.0ìmol/L的MG-132加入胃癌细胞SGC-7901,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质网凋亡标志物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凋亡小体.结果 MG-132对胃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24、48、72 h的ICS0分别为13.233 82、8.595 85、0.472 28 ìmol/L,回归方程为Y=0.009X1+0.026X2-0.098;在MG-132作用后48 h胃癌细胞明显表达内质网凋亡标志物CHOP和Caspase12,透射电镜下发现大量凋亡小体.结论 MG-132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诱导内质网凋亡.

    作者:叶建新;刘桐宇;黄永建;郑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肝内胆管癌细胞系ICC-9810与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蛋白质组学比较

    目的 比较肝内胆管癌细胞系ICC-9810、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的蛋白质表达,筛选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标志蛋白.方法 收集体外培养的肝内胆管癌细胞系ICC-9810、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细胞裂解液处理后提取蛋白.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同时使用IMAC3和WCX2两种芯片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系ICC-9810、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采用Proteinchip Software 3.0.2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与L02细胞比较,有12个蛋白质在两种肝癌细胞系中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其中4个蛋白高表达,8个蛋白低表达.比较两种肝癌细胞系的蛋白质谱,发现7个蛋白在ICC-9810细胞中高表达,10个蛋白低表达;11个蛋白在SMMC-7721细胞中高表达.在L02和ICC-9810细胞中去磷酸化蛋白17 175 Da表达较多,而在SMMC-7721细胞中磷酸化蛋白17 255 Da表达较多.结论 肝内胆管癌、肝细胞癌与正常肝细胞的差异蛋白表达为寻找肝肿瘤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17 255 Da蛋白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博;刘丹慧;黄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神经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在神经流通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 采用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45例胰腺癌组织和2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神经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GMIAS2.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NGF、CXCR4蛋白在各组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NGFmRNA、CXCR4 mRNA在各组中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发生率达到80%,NGF蛋白在神经浸润型、无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03.6800±20.7749)、(129.2200±15.98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蛋白在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无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82.3800±18.3524)、(123.3600±15.27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神经浸润型NGF mRNA表达水平为(0.7719±0.0634),明显高于胰腺癌无神经浸润型(0.2922±0.0288)和正常胰腺组织(0.2123±0.0231,P<0.01);胰腺癌神经浸润型CXCR4 mRNA表达水平为(0.6892±0.0573),明显高于胰腺癌无神经浸润型(0.2877±0.0255)和正常胰腺组织(0.2076±0.0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CXCR4在胰腺癌神经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向神经组织作定向运动有关.

    作者:曹军;陈纪伟;刘志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RNAi靶向抑制suvivinn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用真核转录载体pSilencer 2.0.U6在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内表达针对Survivin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以阻断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Survivin基因沉默后对EJ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产生的影响.

    作者:杨华安;苟欣;吴跃;郑传东;何卫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β-catenin、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β-catenin在胆囊癌、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0%、8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分期、转移、生存时间及病程长短相关(P<0.05).(2)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3)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298,P<0.05).结论 (1)Wnt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Survivin蛋白表达与其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3)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刘会春;金浩;于东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胆囊癌细胞系和肝外胆管癌细胞系HDAC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在体外和体内对胆囊癌细胞和肝外胆管癌细胞HDAC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TSA作用于胆囊癌细胞系(Mz-ChA-1)和肝外胆管癌细胞系(QBC939、KMBC、OZ),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DAC1之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将这些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建立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裸鼠种植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TSA在体内对裸鼠种植瘤组织中HDAC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SA可以减弱胆囊癌细胞系(Mz-ChA-1)和肝外胆管癌细胞系(QBC939、KMBC、OZ)HDA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TSA作用前后的胆囊癌细胞系(Mz-ChA-1)和肝外胆管癌细胞系(KMBC)裸鼠成瘤组织中的各种蛋白的表达均无变化.结论 TSA在体外可以抑制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HDAC1的表达;TSA抑制HDAC1表达的作用可能受到体内环境的影响而消失.

    作者:王欣;黄凯;徐立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核转录因子κB配体受体激动因子对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神经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配体受体激动因子(RANKL)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移植中对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24 h后行BrdU标记hBMSCs和RANKL协同移植,移植后1、7、14、21、28 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移植细胞在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7~21 d,RANKL和hBMSCs协同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单纯hBMSCs组;21 d时,协同移植组中NSE(4.39%)和GFAP(9.06%)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hBMSCs组(2.93%和8.03%).结论 RANKL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协同移植可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病学预后,提高hBMSCs在宿主体内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作者:赵宗茂;孙国柱;张庆俊;刘海英;郭丽;韩忠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红索加氧酶-1基因组(A-r组,n=12).基因转染3个月后,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C组持续灌注100 min,其他各组均平衡15 rain,停灌40min与再灌注45 min,记录冠脉流量(CF),测定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再灌注后45 min时的心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每组大鼠心肌检测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 离体心肌Langendorff灌注后,与I/R组比较,A-r组在复灌后冠脉流出液CK活性降低(P<0.01),复灌后45min后心肌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增高(P<0.01),梗死面积较小(P<0.01),心肌组织bax表达量、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下降,心肌组织bel-2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重组腺相关病毒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心肌后,可抑制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颜学滔;王焱林;王成天;何祥虎;周立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急性胆管炎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TREM-1在急性胆管炎中与肿瘤坏死因子(TNF)-á,CRP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收集3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AC),2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中THEM-1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REM-1的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TREM-1的mRNA半定量比值为0.458±0.043.AC和ACST组治疗前分别为0.809±0.044、0.981±0.089,术后24 h为0.785±0.077、0.954±0.072,48 h为0.565±0.009、0.719±0.047,ACST的TRE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C(P<0.05).免疫细胞化学镜下观察结果 与RT-PCR结果 一致.TREM-1与TNF-á,CRP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r1=0.719,r2=0.701,P<0.01).结论 人TREM-1在急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增高,与TNF-á,CRP表达高度正相关.提示TREM-1在急性胆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锐;沈克;冯虎翼;龚建平;魏思东;陈蓁臻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脾脏外科的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近半个世纪以来,脾脏外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成为腹部外科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同时,脾脏外科的发展过程也是科学探索、正确认识脾脏功能的过程.

    作者:姜洪池;麻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温度敏感性NIPAAm/HEMA三嵌段共聚物栓塞肾动脉的研究

    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NIPAAm/HEMA)三嵌段共聚物是一种新型温度敏感性栓塞材料[1,2].

    作者:冯学泉;陈光;肖福顺;刘文广;代凤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E-cadherin基因稳定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及其对分化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 转染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入小鼠胚胎干(ES)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E-cadherin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E-cadherin,转染小鼠ES细胞并进行体外分化.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E-cadherin在分化系统中的动态表达,同时观察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因转染的ES细胞分化后第1~17天稳定表达E-cadherin,而普通ES细胞分化后则表达逐渐降低.稳定表达E-cadherin的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在19 d时仍能保持致密的细胞连接和多层生长状态,普通ES细胞则由拟胚体(EB)结构逐渐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结论 稳定表达E-cadherin的ES细胞分化后,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保持多层细胞生长状态,这对于将ES细胞分化研究提升到组织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胡安斌;何晓顺;黄冰;蔡继业;谈雅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基因转移预防术后肠粘连

    目的 探讨SPK1是否能修复损伤的间皮层,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方法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间皮细胞的迁移.[y-32P]ATP掺入法检测细胞SPK酶活性.用无菌干纱布及手术刀损伤大鼠回盲部和子宫角浆膜层,建立了盲肠擦伤和子宫角刮伤诱发肠粘连的大鼠实验模型.分别将Ad-GFP和Ad-SPK1涂抹于模型大鼠腹腔浆膜层,14d后处死大鼠,评价粘连形成情况.结果 腺病毒能有效介导GFP和SPK1基因在腹腔浆膜层细胞中表达.腺病毒介导的SPK1基因转移能促进间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粘连评分结果 ,大鼠回盲部粘连模型:对照组和Ad-SPK1组的粘连中值分别为2.6和O.975,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对照组和Ad-SPK1组的粘连中值分别为1.275和0.275,两种模型中Ad-SPK1组的粘连平均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SPK1基因转移能够促进腹腔间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该研究有望为预防术后肠粘连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作者:郭强;李荣;夏绍友;杜晓辉;陈亮;李庆芳;王立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动态监测供者特异性抗体与非供者特异性抗体判断移植肾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监测肾移植前后供者HLA特异性抗体(DSA)及非供者HLA特异性抗体(NDSA)的变化,观察其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液相芯片(Luminex)技术检测8例肾移植患者术前HLA基因分型、术前和术后的特异性HLA抗体改变.结果 术前HLA抗体阴性者4例,术后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另3例半年内HLA抗体阴性,肾功能良好.2例移植前后检测HLA抗体阳性,术后半年抗体滴度明显逐渐增高,分离出DR11(DSA);DR12、DQ7、DQ8(NDSA).1例术前存在A11(DSA),A34(NDSA)抗体,术后1个月始NDSA增多,且其分值呈上升趋势.1例术前存在DR.15(DSA)抗体,术后1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结论 肾移植前受者存在DSA会导致移植肾急性排斥,特别是存在HLA-Ⅱ类抗体.在随访期间HLA抗体滴度和类型持续升高者,应鉴定其DSA与NDSA类型,尽早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减少移植肾功能减退及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诸明;侯建全;何军;袁晓妮;王乾;阮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Si2.1-G9a-siRNA 诱导人胆管癌细胞RASSF1A 基因脱甲基化

    目的 分析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ga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质粒pSi2.1-G9a-siRNA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组蛋白甲基化和DNA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构建pSi2.1-G9a-siRNA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QBC939细胞,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RASSF1A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结果 转染pSi2.1-G9a-siRNA后,QBC939细胞中RASSF1A启动子由甲基化状态转变为非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转染组细胞中分别出现RASSF1A基因的DNA条带(280 bp)和蛋白质条带(40×103),而转染前没有相应条带出现.结论 pSi2.1-G9a-siRNA质粒能够诱导QBC939中RASSF1A启动子去甲基化并恢复表达,提示DNA甲基化在一定程度上受组蛋白甲基化的调控.

    作者:陈勇军;罗剑;陈波;李宏;王剑明;邹声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有研究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胶质瘤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1,2]我们针对c-Met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进行体内外抑瘤研究,探讨将c-Met作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靶基因的可能性.

    作者:楚胜华;冯东福;朱志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