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陈艳;林相彬;陈卫挺;陈英姿;陈仁辉

关键词:床旁超声, 视神经鞘,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监测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通过侧脑室置管直接测量颅内压(ICP)的相关性,同时寻找ONSD测量的阈值来预测ICP增高.方法 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收入连续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侧脑室前角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转入ICU后30min内由操作者对患者进行ONSD测量.双眼分别测量3次,并取6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ONSD的同时由专门人员记录每次ICP值,同样计算6次ICP的平均值.对ONSD和ICP的采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绘制ONSD和ICP的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价ONSD对诊断ICP增高的佳阈值.结果 6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ONSD的平均值为(5.2±0.6)mm,ICP的平均值为(18.0±9.4)mmHg.采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NSD与ICP有显著的相关性,R=0.842,P<0.001.以ICP≥20mmHg诊断ICP增高,对ONSD测量方法绘制ROC曲线.ONSD测量方法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可信区间是0.894~0.999.当ONSD=5.1mm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79.5%.结论 床旁超声测量ONSD能可靠的预测ICP增高,且当ONSD值为5.1mm对诊断ICP增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泡灌洗液蛋白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致死率高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每年约140万人死于此病[1].尽管肺癌的治疗水平有较大进步,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癌症的后期,错过了佳治疗时机,5年生存率仅10%~15%[2].肺癌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目前我们对于肺癌的认识还显著不够,肺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等方面亟待提高.

    作者:杨正东;陈益民;刘永林;何一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MVD治疗26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手术后疼痛消失22例(84.6%),偶有疼痛但不需服药者3例(11.5%),疼痛未消失但服药可控制者1例(3.8%),较术前有所缓解;术后进行7~91个月(平均31个月)的随访,患者疼痛复发2例(7.7%),患者留有永久性面部麻木1例(3.8%).结论 三叉神经痛MVD术后复发的原因多样,责任血管压迫仍然是主要原因,再手术仍应以MVD为主.

    作者:胡强;俞文华;杜权;朱强;车志豪;董晓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经验举隅

    感冒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中常见的一种,是指当呼吸道感染中出现的发热、鼻塞、流涕、喷嚏等急性期症状消失以后,咳嗽仍然缠绵不愈,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病程一般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又称感染后咳嗽[1].

    作者:林小青;夏永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期内固定结合封闭负压引流中药口服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I期清创内固定结合封闭负压引流及中药口服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I期清创内固定结合封闭负压引流及中药口服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0例.均行急诊清创、I期内固定,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封闭创面,同时配合中药口服.结果 40例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5个月.40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6.8个月.14例Ⅱ期行游离植皮,1例行局部带蒂皮瓣转移,无感染病例发生.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膝、踝关节功能,优27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5%.结论 I期清创内固定合封闭负压引流及中药口服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端相对稳定,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手术次数,减轻患者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少兵;郑晓东;陈宏泽;许勇;邵营钢;陈建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危险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5例,根据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 ,分为多重耐药菌组(MDROs组,n=69)及非多重耐药菌组(非MDROs组,n=56).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致病因素.结果12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4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7株(54.61%),包含革兰氏阳性菌36株(46.75%),革兰氏阴性菌41株(53.25%),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36%)、铜绿假单孢杆菌(23.38%)及大肠埃希菌(2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抗生素暴露史及并发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缺血性伤口或许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病原菌复杂.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及无菌观念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夏妃;龚维坤;孙英芬;赖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骨疏康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骨疏康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行骨质疏松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疏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时间、下地行走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代谢生化、骨密度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行走的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血钙、血磷、血清磷酸酶、骨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钙、血磷、血清磷酸酶、骨密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骨疏康颗粒不仅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龙囡囡;徐静;吴玉泉;周春;徐天波;郑隆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儿童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sIgE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IgE)两种检查方法 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期间567例患儿同时开展尘螨SPT检测和血清sIgE水平测定,对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PT检测和血清sIgE水平测定粉尘螨Kappa值0.57(P<0.01)、屋尘螨Kappa值0.44(P<0.01),两种方法对尘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粉尘螨、屋尘螨SPT等级与血清sIgE数值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42(P<0.01)和0.38(P<0.01),尘螨SPT等级与血清sIgE数值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尘螨SPT等级与血清sIgE数值存在正相关性,两种方法对哮喘儿童尘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吕青青;吴爱惜;贾宵宵;李孟荣;李昌崇;张维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OPG和RANKL在创伤后异位骨化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 研究创伤后异位骨化模型中护骨素(OPG)和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探讨OPG/RANKL系统在异位骨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的成年雄性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0只):诱导新西兰实验兔产生异位骨化;对照组(10只),作为空白对照.在造模后第8周处死新西兰实验兔,收集模型组新西兰实验兔形成的异位骨标本作为异位骨化组和对照组实验兔相同部位组织进行对照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对照组10只实验兔全部存活至造模后第8周,未发生异位骨化模型组共有18只实验兔存活至造模后第8周,有14只发生异位骨化.异位骨化组异位骨组织中的OP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骨化组异位骨组织中的OPG/RANK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PG/RANKL比值在异位骨化中增加,可能参与异位骨化的发病发展.

    作者:冯祁军;范存义;刘师良;吴可沁;徐龙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效果、下地锻炼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择期行TKA术的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各40例,分别使用CFNB和PCIA进行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早在床及下床锻炼时间和每日锻炼总时间、术后辅助止痛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 CFNB组术后静息痛、运动痛的疼痛评分均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FNB组术后早在床锻炼时间及下床锻炼时间均早于PCIA组,术后两日每日锻炼总时间大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TKA术后,超声引导下CFNB镇痛比PCIA镇痛效果优秀,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无额外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世忠;杜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针刀治疗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刀疗法对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符合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治疗.针刀治疗1次/周,治疗4周.康复治疗每天进行,包括患侧肩部良肢位摆放,冰袋刺激,气压治疗,关节松动术及主被动活动等,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予以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患侧肩部活动度(前屈,后伸)、肌电图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检测,对结果 进行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刀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年龄、发病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肩部(前屈,后伸)活动度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4周后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和减轻肿胀,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志文;高真真;刘雪云;项守昌;张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平扫成像中甲状腺的CT值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中甲状腺的CT值和甲状腺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行颈椎CT平扫检查且近3个月内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患者,分别测定甲状腺的CT值、记录甲状腺功能(TSH、FT3)数值,将具有异常低TSH水平、高TSH水平受试者代表甲状腺密度的CT值与具有正常TSH水平的受试者进行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甲状腺CT值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和高TSH水平组均显示甲状腺CT值较正常TSH水平显著降低(P<0.05);甲状腺功能减低时甲状腺CT值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CT值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时甲状腺C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对于TSH水平<3.5μIU/ml的受试者,甲状腺密度CT值和TSH水平呈微弱正相关(r=0.32,P=0.00067),TSH水平≥3.5μIU/ml的患者,甲状腺密度CT值和TSH水平(r=-0.5,P=0.0008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的CT值与甲状腺功能有显著相关性,甲状腺CT值减低可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

    作者:赵瑞华;吴俊峰;黄立雪;邢海龙;石建成;朱石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西环素对全氟异丁烯吸入性急性肺损伤大鼠的防治效果

    目的 观察多西环素(DOX)对大鼠全氟异丁烯(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效果,为寻找防治PFIB中毒的有效药物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用自制的大鼠全身暴露动态吸入染毒系统构建大鼠PFIB吸入性ALI模型.观察DOX治疗组与中毒对照组肺系数以及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中蛋白及磷脂含量变化.结果 DOX在PFIB染毒后1h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减轻肺损伤,显著减少BALF中蛋白磷脂含量.结论 DOX治疗PFIB吸入性ALI可以减轻PFIB染毒大鼠的肺损伤,减少了肺泡腔内液体渗出,减轻了肺间质瘀血水肿的程度.

    作者:黄小春;胡祖良;张源龙;郑敏;赵建;张东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CD3-EGFR双特异性抗体标记DC-CIK免疫细胞的制备及其临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赋予DC-CIK对于EGFR阳性的肺癌细胞特异性的杀伤功能,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方法用化学偶联法将抗CD3单克隆抗体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偶联,并标记于DC-CIK细胞表面,体外评价安全有效;将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得到PBMC,诱导扩增为DC-CIK细胞后,与抗CD3-EGFR双特异性抗体孵育,对15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1~6个疗程的静脉回输治疗.结果 双标记能显著提高DC-CIK细胞对EGFR阳性肺癌A549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在观察期内所有患者未出现转移和复发.结论 用抗CD3-EGFR双特异性抗体标记的DC-CIK免疫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转移和复发的作用.

    作者:吴中杰;胡奕;张雁飞;苗瀛;吴滌樊;徐荻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对大鼠T淋巴细胞顺铂处理后自噬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大鼠脾脏T细胞化疗后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6~8周龄SD大鼠,分离脾脏T淋巴细胞,处理12h和24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Atg5、Beclin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ot检测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Atg5、Beclin1、LC3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双染Annexin V-FITC和Propidium Iodide(PI)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分离得到CD3+T淋巴细胞占总细胞比例为67.9%,其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27.9%,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64.2%,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在顺铂处理12h,24h后自噬相关基因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Atg5、Beclin1的mRNA上升,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蛋白表达下降,同时Atg5、Beclin1、LC3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升,而黄芪多糖能够抑制顺铂处理后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Atg5、Beclin1、LC3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蛋白表达上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黄芪多糖能够抑制顺铂导致的T淋巴细胞凋亡.结论 黄芪多糖能够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顺铂处理后自噬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T细胞自噬引起的细胞凋亡.

    作者:王楠;陆金华;林胜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围术期鼻温与口腔温度监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围术期口腔温度和鼻咽温度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6~7月收治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90min,共40例,同时监测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口腔温度和鼻咽温度.结果 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口腔温度分别为(36.60±0.41)℃、(36.56±0.40)℃、(36.44±0.38)℃、(36.26±0.39)℃、(36.32±0.40)℃,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鼻咽温度分别为(36.62±0.45)℃、(36.54±0.44)℃、(36.50±0.42)℃、(36.34±0.41)℃、(36.36±0.42)℃,围术期口腔温度与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监测口腔温度可代替鼻咽温度的监测,同时避免探头损伤鼻黏膜造成鼻出血的风险,可安全用于围术期体温监测.

    作者:鲍捷;蒋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六味二仙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六味二仙汤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糖尿病饮食、适当的运动基础上,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二仙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血糖、血脂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均有所控制,观察组血糖、血脂及临床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六味二仙汤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调节血脂.

    作者:徐春娜;陈祝;王卓尔;程华焱;张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腹围、清晨空腹血糖(FPG)、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骨密度(BMD)的水平,并根据骨密度分为OP组和非OP组,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OP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HbA1C与非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ALP、腹围、血钙、血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HbA1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FPG、ALP、腹围、血钙、血磷无关性.结论 病程长、高龄、血糖控制差、体重指数低的老年T2DM患者更容易合并OP.

    作者:赵明明;梁冰;吴道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精细化护理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介入后造影剂肾病(CIN)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年龄≥65岁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予以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术前第1天,术后24h,72h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术前第1天,术后第3天患者前后心理状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及CIN的发病率.结果 术前两组血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h及72h血尿素氮与肌酐呈上升趋势,肾小球滤过率呈下降趋势,但术后24h两组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h观察组的血尿素氮与肌酐上升幅度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予以精细化护理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及术前术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IN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

    作者:姜艳艳;陈国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58例产褥感染妇女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细菌感染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总结减少及预防产褥感染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发生产褥感染的15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细菌培养及衣原体检测,根据药敏给予相应的治疗,分析产妇的感染情况.结果 158例患者中62例患者(39.24%)支原体培养阳性,30例患者(18.99%)细菌培养呈阳性,12例患者(7.59%)衣原体检测呈阳性;非衣原体、支原体及细菌感染为9例(5.70%).以上四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需加强妇女阴道炎的诊治,减少病原菌,切断感染途径,减少及预防产褥感染发生.

    作者:张文渊;丁盛娣;吴佳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状腺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复发率近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死率和致残率亦常年居高不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有数据显示,至2030年我国>60岁的人群中将有>3亿人罹患脑卒中.而甲状腺激素作为诊断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已经得到广泛认同,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脑梗死深入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TH)在脑缺血缺氧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尤以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作用为突出,以下就甲状腺激素生化特征及其对脑梗死的相关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高婷;牛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