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青;夏永良
目的 探讨利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视网膜血管,并用半高全宽(FWHM)图像分割法识别并测量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47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2例血糖正常者对照组分成两组,用SD-OCT检测视网膜颞上B区的血管,用IMAGEJ软件以半高全宽图像分割法识别出血管的边缘,测算出视网膜血管的腔内直径(LD)、外直径(OD),血管壁厚度(WT)、血管壁横截面面积(WCSA)、壁腔比(WLR).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动脉的外直径(RAOD)、内直径(RALD)、WT分别为[(107.47±14.42)、(137.65±15.59)、(15.09±2.56)μm],动脉WLR为(0.28±0.06),动脉WCSA为(5836.11±1378.10)μm2,对照组RAOD、RALD、动脉WT分别为[(103.32±14.99)、(133.69±16.36)、(15.18±2.17)μm],动脉WLR为(0.29±0.05),动脉WCSA为(5685.20±1255.26)μm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AOD(P=0.165)、RALD(P=0.222)、动脉WT(P=0.842)、动脉WLR(P=0.266)、动脉WCSA(P=0.570).观察组和对照组视网膜静脉外直径(RVOD)、视网膜静脉内直径(RVLD)、静脉WT分别为[(142.74±24.93)、(166.73±26.24)、(12.21±2.07)μm]和[(133.19±18.76)、(155.24±20.70)、(11.02±2.25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静脉WCSA(5987.98±1616.32)μm2大于对照组(5052.38±1506.169)μm2(P=0.004);静脉WLR两组无明显差异(P=0.274).结论 FWHM图像分割法分析OCT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可靠的视网膜血管测量技术.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静脉外直径、视网膜静脉内直径均增宽,静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横截面面积增大.
作者:李义杰;李爱莲;詹海静;徐博伦;童毓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大鼠脾脏T细胞化疗后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6~8周龄SD大鼠,分离脾脏T淋巴细胞,处理12h和24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Atg5、Beclin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ot检测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Atg5、Beclin1、LC3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双染Annexin V-FITC和Propidium Iodide(PI)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分离得到CD3+T淋巴细胞占总细胞比例为67.9%,其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27.9%,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64.2%,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在顺铂处理12h,24h后自噬相关基因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Atg5、Beclin1的mRNA上升,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蛋白表达下降,同时Atg5、Beclin1、LC3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升,而黄芪多糖能够抑制顺铂处理后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Atg5、Beclin1、LC3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mTOR、ClassI PI3K、ClassIII PI3K蛋白表达上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黄芪多糖能够抑制顺铂导致的T淋巴细胞凋亡.结论 黄芪多糖能够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顺铂处理后自噬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T细胞自噬引起的细胞凋亡.
作者:王楠;陆金华;林胜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Alcock阴部神经阻滞复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lcock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式均为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施行Alcock管内的阴部神经阻滞,左右各注射1%利多卡因10ml,神经阻滞成功后,给予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手术操作;B组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直接进行手术操作.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30min VAS评分以及术中宫颈口松弛程度.结果 手术操作时A组的生命体征MAP(76.7±7.2)mmHg、HR(71.5±8.6)次/min,明显平稳于B组MAP(95.3±5.8)mmHg、HR(92.3±8.5)次/min(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A组为(112±15)mg,明显少于B组(145±22)mg(P<0.05).体动反应A组有5(10%)例,明显少于B组的30(60%)例(P<0.05).术后VAS评分A组为(1.6±0.8)分,明显低于B组的(3.3±0.6)分(P<0.05).结论 Alcock阴部神经阻滞可安全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并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加快苏醒,缓解术后疼痛.
作者:沈徐;施晓君;姚益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法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手术室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43例接受常规病房管理为对照组,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43例接受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为观察组.对比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护士长管理、护理文书、特护一级护理、抢救、治疗物品/药品管理、病区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服务可及性、质量及安全、环境设施及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法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发作应用特布他林(TER)联合布地奈德(BUD)分别以间隔与同时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同时组(63例)采用TER联合BUD同时雾化吸入治疗,间隔组(63例)采取TER联合BUD间隔5min雾化吸入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CRP、IFN-γ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4.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d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间隔组以上指标改善较同时组均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的9.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ER联合BUD同时雾化吸入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TER联合BUD间隔雾化吸入治疗更能迅速消除或缓解其症状体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作者:倪秀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六味二仙汤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糖尿病饮食、适当的运动基础上,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二仙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血糖、血脂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均有所控制,观察组血糖、血脂及临床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六味二仙汤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调节血脂.
作者:徐春娜;陈祝;王卓尔;程华焱;张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经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7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下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170~480min,平均(197±44.9)min;出血量80~500ml,平均(90±101.7)ml;清扫淋巴结16~39枚,平均(21±2.79)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16h,平均(28±8.0)h;肛门排气时间44~120h,平均(53±5.7)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13d,平均(5.2±2.5)d;术后住院时间7~14d,平均(8.9±3.1)d,早期胃癌4例(23.5%),进展期胃癌13例(76.5%);全胃切除术5例(29.4%),远端胃切除术12例(70.6%),其中毕Ⅱ式吻合3例(17.6%),毕Ⅰ式吻合9例(52.9%),食管空肠吻合5例(29.4%),联合脏器切除3例(17.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在基层医院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江淳;陈俊涛;余涛;姜武;王荣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感冒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中常见的一种,是指当呼吸道感染中出现的发热、鼻塞、流涕、喷嚏等急性期症状消失以后,咳嗽仍然缠绵不愈,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病程一般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又称感染后咳嗽[1].
作者:林小青;夏永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中甲状腺的CT值和甲状腺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行颈椎CT平扫检查且近3个月内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患者,分别测定甲状腺的CT值、记录甲状腺功能(TSH、FT3)数值,将具有异常低TSH水平、高TSH水平受试者代表甲状腺密度的CT值与具有正常TSH水平的受试者进行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甲状腺CT值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和高TSH水平组均显示甲状腺CT值较正常TSH水平显著降低(P<0.05);甲状腺功能减低时甲状腺CT值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CT值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时甲状腺C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对于TSH水平<3.5μIU/ml的受试者,甲状腺密度CT值和TSH水平呈微弱正相关(r=0.32,P=0.00067),TSH水平≥3.5μIU/ml的患者,甲状腺密度CT值和TSH水平(r=-0.5,P=0.0008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的CT值与甲状腺功能有显著相关性,甲状腺CT值减低可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
作者:赵瑞华;吴俊峰;黄立雪;邢海龙;石建成;朱石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例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术后感染的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可通过彻底清创+内固定物取出+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龚冲丞;刘林;陆晴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代偿血管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侧支循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脉动指数(PI)值均降低,BI评分、大脑中动脉(MCV)平均流速增加、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侧支循环建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以改善脑缺血区血供,保护神经功能,还能促进侧支代偿血管的建立以减轻脑梗死症状.
作者:邵淋淋;陈良富;方跃屏;宋水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6%~50%[1].当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时,SAP患者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影响预后.国外文献报道,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为机体提供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等是其公认的营养作用,同时营养物质可刺激肠碱性磷酸酶(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IAP)的活性,发挥其调节肠道微生态、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等非营养作用[2].
作者:周月琴;张爱琴;刘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应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重建屈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手外科收治的52例手外伤伴肌腱屈止点断裂的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重建各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3~6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优43例,良7例,可2例.全部患者在术后8周患指指间关节活动自如,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使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钉重建各类屈肌腱止点,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快捷方便的优点.
作者:吴生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TSC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PTSCC患者的CT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单侧13例,双侧3例,2例峡部同时受累,共19个病灶.病灶大径2.1~6.5cm,平均(4.5±0.7)cm;病灶呈类圆形6个,不规则分叶状13个;边界清晰4个,边界不清15个;7个病灶甲状腺包膜完整,12个病灶甲状腺包膜不完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其中5个侵犯食管,3个侵犯颈前带状肌,2个侵犯喉咽.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5个,等密度4个;7个病灶呈实性,12个病灶呈囊实性,6个病灶内见钙化;CT增强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4个病灶,明显强化5个,其中1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57.9%).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老年女性、边缘模糊、坏死明显、少见钙化、轻中度强化、环形强化的甲状腺占位灶,有助于提示PTSCC的诊断,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分期.
作者:朱玲英;姚俊;巴蕾;董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CT与MRI对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诊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间的SNEC患者21例,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对应的影像学检查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的为鼻塞、涕中带血、流脓涕.专科检测结果多集中在鼻腔通气不畅、腔内可见新生物,而病理类型小细胞型(76.19%)多.21例患者肿瘤形态特征出现14例肿瘤直径>3.5cm,呈分叶状;7例<3.5cm,呈椭圆形;9例双侧,12例单侧,9例累及全组副鼻腔鼻窦;CT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8例密度均一,10例不均.病灶均侵犯邻近组织,13例出现显著骨质破坏,10例溶骨性破坏,2例膨胀性破坏;增强扫描4例中度强化,2例不均匀.MRI表现患者T1WI示可见条状出血信号;T2WI示可见斑点状变坏死信号;增强扫描6例中度强化,2例不均匀,可见条片状低信号.结论 SNEC多见中老年男性,且浸润周边组织与结构.CT示膨胀性钙化性骨质破坏,MRI示出血性信号不均,增强后中度强化,故联合两者可较大提高SNEC的诊断率.
作者:王佳;张伟强;俞方荣;朱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脑干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连续收治的18例成人脑干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胶质瘤9例,血管瘤9例,均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12例,神经功能障碍无进展5例,意识障碍1例,围手术期病死0例.结论 精细的显微手术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成人脑干肿瘤的疗效.
作者:宋黄成;孟成杰;王中;虞正权;陈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V4)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检查椎动脉V4段是否钙化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分析V4段钙化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钙化组和非钙化组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PI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V4段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化积分与PI值正相关(r=0.332,P=0.043).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V4段钙化的发生率高,V4段钙化与血管搏动指数增高相关.
作者:张宁;计仁杰;刘萍;王安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结合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CRT-D)的数量在全世界大幅增加,除了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术后需密切的跟踪、随访和程控,以防止并发症出现,导致心功能恶化.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由于CRT-D电池耗竭后出现左心室血栓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鹤飞;陈爱民;沈亚云;张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6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例进行随访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伤前自主活动能力、术前内科合并疾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是随访终末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性别、骨折类型、ASA分级、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麻醉类型、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住院天数对随访终末日常生活能力无影响.结论 临床中应对高龄、伤前ADL能力差、术前内科合并症种类多、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的患者重点关注,围手术期加强干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综合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树良;侯振海;夏俊杰;倪志明;叶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膀胱镜与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尿道损伤导尿失败病例18例,患者取截石位,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沿造瘘管置入storz F8.0硬性输尿管镜,通过尿道内口达到尿道断端.从尿道外口置入wolf F18膀胱镜,达到尿道远断端可见到输尿管镜头或亮光,从膀胱镜操作孔置入斑马导丝,通过输尿管镜用抓钳将导丝拉入膀胱.撤出膀胱镜,从尿道外口沿导丝置入F20三腔气囊硅胶尿管,并经输尿管镜证实进入膀胱,气囊注水20m1,并同时留置膀胱造瘘管.结果 18例手术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未发生尿外渗、直肠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置F20-22导尿管,2周后拔导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术后短暂尿失禁2例,经锻炼1个月后好转.随诊6个月至2年,3个月内短期尿道扩张13例,1年内定期尿道扩张3例,2例术后扩张一次后均未出现狭窄等异常.1例半年后因狭窄未及时扩张而再次手术,18例均未出现性功能障碍.结论 膀胱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是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操作简单的手术,是治疗尿道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祝宏斌;朱德胜;徐旻;郑洪才;姜松伍;徐益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