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朝荣;连方
我们于2001年4月~2004年6月对接受含大剂量顺铂方案化疗的患者164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在我院肿瘤科于2001年4月~2004年6月接受含大剂量顺铂(PDD80~100mg/m2)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164例,其中男72例,女92例;年龄36~75岁,平均48.8岁;肺癌92例,乳腺癌32例,卵巢癌24例,胃癌16例;首次化疗者68例,多程化疗者96例;以往用过顺铂98例,未用过顺铂者66例.
作者:张青;王笑民;胡凤山;赵文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张作舟(1922~),男,北京市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35~1939年拜北京名外科中医哈锐川大夫门下学习疮疡皮外科,1939~1941年入北京国医学院深造,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期间拜赵炳南老大夫为师,参加整理赵老大夫临床经验.1970年调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1983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对各型湿疹、皮炎、荨座疹、痤疮、银屑病、白癜风及鱼鳞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硬皮病等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曾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孙永新;宋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脑复智口服液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机理.方法:按标准选择45~80岁V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口服健脑复智口服液,对照组口服都可喜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查MMSE积分、BBS积分、中医证候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查经颅多普勒(TC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组与治疗组MMSE积分、BBS积分、中医证候指标、TCD等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健脑复智口服液对VD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中医辨证分型判别方程,探讨T细胞CD45RA/RO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4例AA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筛选出CD45RA+绝对值等5个有意义的免疫指标,组成AA辨证分型判别方程,其判别总正确率为7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CD45RO+(%)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AA患者CD8+CDi5RO+(%)表达显著增高,证实了患者体内T细胞异常活化后转化为记忆T细胞,进而导致骨髓衰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CD45RA+绝对值在辨证分型中变化显著,可作为AA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唐旭东;麻柔;刘锋;许勇钢;杨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络病理论的整理研究,提出络病学说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时空与功能统一性论述络脉系统;以此为指导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诊断与治疗,并首先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研制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形成络病理论指导下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系列药物,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特别是通心络胶囊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展,兹就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及治疗作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把握其临床运用.
作者:吴以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进展期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50%CCl42ml/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2次;第9周开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下瘀血汤组及小柴胡汤组(灌胃给药);用药的同时继续CCl4造模至12周末杀鼠取材.观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结果:8周末模型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肝纤维化明显;12周末模型对照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L-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Hyp进一步增高,且ALP、GGT、TBil显著高于8周模型对照组(P<0.05).与12周模型对照组比较,下瘀血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P、GGT、TBil、Hyp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瘀血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因素持续刺激条件下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发展,疗效优于小柴胡汤,方证相关有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慕永平;刘平;刘莺;李风华;陈高峰;顾宏图;都广礼;王磊;王春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答: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为常见.随着药物毒副作用的日益彰显,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的中成药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按照中医辨证,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属热毒病证,所以市售的清热解毒中成药也日渐增多.笔者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常辨证选用中成药配合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较为常用的品种简介如下,供参考.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软肝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予软肝饮小剂量(1g/kg)、大剂量(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用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软肝饮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TGF-β1含量,并可保护模型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结论:软肝饮可能通过恢复肝细胞形态及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含量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国梁;戴敏;许钒;汪电雷;方朝晖;查安生;胡闻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陈可冀(1930~),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血管病和老年病.先后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已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部.
作者:张京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血竭为主药的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竭组服用基本方加血竭,对照组只服基本方,比较两者疗效.结果:血竭组停药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
作者:王德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瘤为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和身体其它部位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颅内肿瘤的治疗目前虽然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离彻底根治尚有较大距离,其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手术难以切除干净;尚有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无法手术,放化疗的效果又欠佳,故中医药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它的特长.除此之外,中医药在改善整体状况、缓解局部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导师施志明教授从事中医肿瘤研究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脑瘤的辨治具有独到的见解,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丁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痤疮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多发于青春期,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报道概述如下.
作者:聂有智;王春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孙某某,男,75岁.2003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反复咽下困难,胸骨后胀痛伴呕吐30余年,加重2月.患者于1972年体检时发现食道下段狭窄,后渐出现吞咽不畅,进行性加重,食后胸骨后胀痛,呕吐黏液与食物.秋冬季病情加重,春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形体消瘦,面色不华.
作者:曹建萍;李传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指由于胸廓、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引起的,因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病.据古代有关文献记载,肺心病多属于中医心悸、喘证、肺胀、咳嗽、痰饮、水肿等范畴.中医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分型颇多,<实用中医内科学>、<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等将其分为肺肾气虚、心脾阳虚、脾肾阳虚、心脾肾阳虚、肺肾阳虚、痰迷心窍、热陷心包、热极动风、元阳欲脱、入血动血等型,<络病学>在诸多辨证分型的基础提出了肺络瘀阻、肺络气虚等理论,但肺心病气阴两亏阶段的辨证治疗尚少见论述.我们观察,肺心病气阴两亏阶段并不少见,治疗得当可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增友;蒋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其再次手术危险性大,费用高.因此,冠状动脉(冠脉)术后再狭窄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治疗的障碍.如适时配合中医中药,不仅能弥补西医这一缺陷,而且能在治疗和预防冠脉术后再狭窄起到较好的作用.导师程志清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对内科杂证的诊治见解独到,尤擅长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在西药规范应用的前提下,对近年渐增的冠脉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从中医学角度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雨民;周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其死亡率大大降低,但约80%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娣文;王玉龙;佘江健;王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粒细胞减少是指周围血粒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0×109/L,若低于1.0×109/L则称粒细胞缺乏.目前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类药物治疗,见效快,疗效好,但持续时间短,对急性、一过性白细胞减少比较适用,但对长期或慢性粒细胞减少不很适合.笔者在对粒细胞减少伴咽喉肿痛患者用升麻等药进行治疗时,偶然发现升麻有治疗粒细胞减少的作用,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加入升麻,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
作者:韩冠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当归饮子一方首见于<证治准绳>,专治疮疥、风癣、湿毒瘙痒等症.我们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蔡光斗主任应用此方经验基础上,根据该方具有益气养血,祛风润燥等作用,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84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游晓意;刘宪鸣;蔡光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茸参补肾胶囊原名男壮胶囊.为进一步评价该药对肾阳虚、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与浙江省中医院等8家医院共同对茸参补肾胶囊进行平行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珠凤;许文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