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陆佳红;蒋军;王佳曦;施颖意;夏梦婷

关键词:异位妊娠, 中西医结合,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治疗稳定性异位妊娠78例,选择MTX+米非司酮+中药方案35例为观察组,选择MTX+米非司酮方案4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8.57%、22.86%、94.29%,对照组疗效显著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32.56%,8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总住院时间、月经恢复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更明显,康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治疗稳定性异位妊娠78例,选择MTX+米非司酮+中药方案35例为观察组,选择MTX+米非司酮方案4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8.57%、22.86%、94.29%,对照组疗效显著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32.56%,8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总住院时间、月经恢复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更明显,康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陆佳红;蒋军;王佳曦;施颖意;夏梦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应用传统Roux-en-Y吻合与非断离式Roux-en-Y吻合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20例患者行传统Roux-en-Y吻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一例死亡,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的优点,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峰勇;孙元水;倪海滨;石建风;占小波;胡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无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751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并且病理确诊为无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此类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食管癌患者术后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47%、72.33%和65.1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大体分型、淋巴结总数、吸烟史和酗酒史对食管癌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总数和酗酒史是影响本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总数和酗酒史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汪亮;蔡磊;陈倩;蒋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男性喝牛奶与其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喝牛奶与其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对505例老年男性喝牛奶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然后分析喝牛奶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结果 喝牛奶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率为10.86%,明显低于未喝牛奶的17.42%(P<0.05).与不喝牛奶的比较,喝牛奶老年男性的骨转换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较低(P均<0.01).结论 老年男性坚持喝牛奶有助于降低其骨转换水平和骨质疏松发生率.

    作者:张庆芳;边平达;应奇峰;陈锦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介入封堵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行卵圆孔封堵术6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增强发泡试验证实为PFO并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合并脑梗塞5例,短暂性脑缺血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心电监护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及1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术后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左室内径无明显差异.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未见封堵器移位,房水平未见分流.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卵圆孔封堵术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概率降低,提示介入封堵治疗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患者预防再发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高飞丹;潘孙雷;池菊芳;郭航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隐丹参酮联合曲美替尼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增强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对数生长期的MGC803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隐丹参酮组、曲美替尼组和隐丹参酮组/曲美替尼组联合用药组.采用CCK-8法检测隐丹参酮对曲美替尼增殖的影响,PI/Annexin-V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TAT3及ERK等激酶的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的水平.结果 隐丹参酮显著增强曲美替尼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细胞的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显著激活;曲美替尼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ERK磷酸化水平,但同时可见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隐丹参酮联合曲美替尼可同时显著抑制ERK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STAT3在曲美替尼作用胃癌细胞MGC803的过程中被显著激活,联合应用STAT3抑制剂隐丹参酮可逆转STAT3的活化,从而增强曲美替尼诱导MGC803凋亡作用.本研究为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和STAT3抑制剂隐丹参酮联合治疗胃癌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作者:付娟;刘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60例,其中对发生治疗失误的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在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时的失误原因,同时根据资料提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4例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股骨螺钉及接骨板断裂,1例发生股骨螺钉松动及接骨板移位,1例发生胫骨骨不连,2次治疗后骨折愈合,患者恢复良好;统计发现出现有皮肤软组织并发症1例,骨折对位不良1例,骨折复位丢失1例以及内固定失败1例.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医师未正确理解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理念、原则、手术指征以及操作,也是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谌少波;杨保良;双峰;邹鸿星;邵银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 评价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科室分离出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00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头孢咪唑的低抑菌浓度(MIC),将数据输入WHONET5.4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0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不产酶菌株179株(35.8%),单产ESBLS株277株(55.4%),单产AmpC株12株(2.4%),产ESBLS+AmpC株32株(6.4%),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波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差.结论 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可用于上述敏感菌的治疗.

    作者:徐晓平;许健波;胡俊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研究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21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高位结扎,39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低位结扎并保留左结肠动脉.结果 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为9.5%,显著高于低位结扎组;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1.0±14.8)ml,显著低于低位结扎组(105.5±15.7)ml.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低位结扎组患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10.25%;高位结扎组患者3例复发,复发率为14.2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状结肠癌根治腹腔镜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但对于手术疗效无影响,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肠段吻合口血供.因此,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詹承吉;周东明;徐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 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患者的生物力学方面发生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后的Cobb角、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在术前与术后差异明显,前缘和后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明显,Cobb角比照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至1年的生物力学指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主要以A级和B级脊髓损伤为主,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中C级患者明显增多(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分级以及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进而提高脊椎承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敏伟;童培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透患者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与导管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与导管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伴有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患者42例(皮肤异常组),置管处周围皮肤无异常患者43例(皮肤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血透期间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 皮肤异常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皮肤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置管部位周围皮肤异常时,可增加导管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尤其注意.

    作者:费慧美;宁云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磁共振DWI及ADC值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ZPCa),10例中央腺体癌(CG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5例正常前列腺志愿者的MRI资料,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将PZPCa与CGPCa合并为前列腺癌(PCa),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Ca的诊断佳临界值.结果 PZPCa及CGPCa的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低于BPH及正常前列腺,组间两两比较,除了PZPCa及CGPCa组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1.14×10-3mm2/s为诊断PCa的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6.7%、85.3%.结论 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价值,为P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胡成一;钱琦;徐莉;金平;姜黄维;林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短期疗效,探讨不同术式各自的优劣,择优应用于合适患者.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行TLDG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四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NRS)、麻醉风险评分(ASA)、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R-Y组比较,毕-Ⅰ组、毕-Ⅱ组、uncut R-Y组术中吻合时间低于R-Y组(P<0.05),闭合器使用个数少于R-Y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与毕-Ⅰ组比较,毕-Ⅱ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显著低于毕-Ⅰ组(P<0.01),R-Y组发生吻合口狭窄显著低于毕-Ⅰ组(P<0.01),毕-Ⅱ组术后发生胆汁反流显著高于毕-I组(P<0.01);与毕-Ⅱ组比较,R-Y组、uncut R-Y组发生胆汁反流显著低于毕-Ⅱ组(P<0.01),R-Y组、uncut R-Y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毕-Ⅱ组(P<0.05).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TLDG的四种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这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单从疗效分析,Roux-en-Y手术可以克服毕-I手术胃肠吻合口张力大引起吻合口瘘和毕-Ⅱ手术胆汁反流的难点,uncut Roux-en-Y手术具有Roux-en-Y手术的优点,且吻合时间短,经济实用,也是一个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

    作者:陈友雷;孔文成;朱阿考;尹光;金慧成;单毓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守治疗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分析保守治疗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保守治疗组)和B组(PKP治疗组),A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而B组主要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问卷评分(EVOS)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B组患者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同时B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100%)也明显高于A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均有临床疗效,但与保守治疗比较,PKP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龙;于凤宾;陶德刚;诸晖;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肺部超声B线数目与血管外肺水及AR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B线评分与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法(PiCCO)所测血管外肺水(EVLW)及氧合指数的相关性,探讨肺部超声(LUS)对肺水的监测价值,从而为监测ARDS患者EVLW提供动态有效的方法 .方法在ARDS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LUS动态监测B线数目,同时应用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比B线数目和EVLWI进行Pearson相关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9例患者,采集171组数据,B线数目与EVLWI呈正相关(r=0.849,P<0.001).B线数目与PaO2/FiO2呈高度负相关(r=-0.757,P<0.001).以PiCCO计算所得EVLWI≥10ml/kg为阳性,对LUS检测方法绘制ROC曲线,LUS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是0.957,敏感度82%,特异度95.3%.结论 LUS B线数目与EWLWI呈高度正相关、与PaO2/FiO2呈负相关,且随着ARDS的加重,B线数目增多.在诊断急性肺水肿中,LU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陈卫挺;陶福正;陈仁辉;陈英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R-CHOP治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R-CHOP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81例,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9).观察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8%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化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化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参麦注射液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面未体现优势.但该药能显著提高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降低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霞;吴功强;吴洵民;卢参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隐匿性腹股沟疝患病率的观察

    目的 探讨隐匿性腹股沟疝的患病率.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使用腹腔镜探查时发现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例数,统计隐匿疝的患病率.结果 65例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中,共有14例发现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其患病率为21.5%.结论 隐匿性腹股沟疝是临床上一种特殊性疝,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兴贵;项本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GDM胰岛素不同孕周治疗对血糖水平妊娠结局新生儿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孕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血糖水平、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共169例G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孕周不同分为对照组(n=77例)和观察组(n=9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孕周≥30周,观察组患者孕周<30周.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分娩时的FPG和2hPG,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时两组患者的FPG、2hPG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分娩时FPG、2hPG水平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t=6.037,5.677,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率、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巨大儿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低血糖、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DM胰岛素治疗在孕30周前,同时配合控制饮食,可使妊娠期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使妊娠结局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好.

    作者:赵荷兰;安利红;张霞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术联合EMS碎石清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清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行择期手术50例结石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及相关护理.结果 50例患者中无一例由于器械原因或护理不当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手术方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术具有碎石率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结石效果显著.

    作者:张少凤;谢珠红;钟爱英;高江美;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判别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判别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现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其病理学上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肝纤维化为特征,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1].

    作者:蒋镥;王丹;黄小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