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DWI及ADC值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胡成一;钱琦;徐莉;金平;姜黄维;林敏

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弥散加权, ADC值
摘要:目的 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ZPCa),10例中央腺体癌(CG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5例正常前列腺志愿者的MRI资料,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将PZPCa与CGPCa合并为前列腺癌(PCa),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Ca的诊断佳临界值.结果 PZPCa及CGPCa的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低于BPH及正常前列腺,组间两两比较,除了PZPCa及CGPCa组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1.14×10-3mm2/s为诊断PCa的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6.7%、85.3%.结论 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价值,为P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62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及抗生素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特点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2624份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率为7.66%,所有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见.样本采集率存在上升趋势,样本检出阳性率偏低,抗菌药物的选择以经验治疗为主,应用不够合理.结论 应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提高采样率及样本培养的阳性率,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

    作者:许红燕;章浩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麻疹患儿肠道排毒观察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麻疹住院患儿,观察其肠道病毒排毒情况,为麻疹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为麻疹的传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住院临床诊断麻疹的161例患儿,在入院2d内同时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标本在冷链条件下送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结果 161例麻疹患儿粪便麻疹病毒核酸阳性159例占98.8%,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155例占96.3%.粪便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高于咽拭子病毒核酸及血清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疹患儿肠道病毒检出率高,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风险,对麻疹患儿除呼吸道传播防控措施外,还应做好进行消化道传播防控措施和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麻疹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作者:黄笑笑;王华萍;赵青青;赵仕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男性喝牛奶与其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喝牛奶与其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对505例老年男性喝牛奶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然后分析喝牛奶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结果 喝牛奶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率为10.86%,明显低于未喝牛奶的17.42%(P<0.05).与不喝牛奶的比较,喝牛奶老年男性的骨转换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较低(P均<0.01).结论 老年男性坚持喝牛奶有助于降低其骨转换水平和骨质疏松发生率.

    作者:张庆芳;边平达;应奇峰;陈锦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零缺陷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零缺陷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零缺陷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出院时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出院时SIS310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磁共振DWI及ADC值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ZPCa),10例中央腺体癌(CG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5例正常前列腺志愿者的MRI资料,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将PZPCa与CGPCa合并为前列腺癌(PCa),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Ca的诊断佳临界值.结果 PZPCa及CGPCa的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低于BPH及正常前列腺,组间两两比较,除了PZPCa及CGPCa组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1.14×10-3mm2/s为诊断PCa的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6.7%、85.3%.结论 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价值,为P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胡成一;钱琦;徐莉;金平;姜黄维;林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尿钠肽及C反应蛋白变化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96例AMI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分为不良心脏事件组和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和BNP值.将各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血清中BNP和CPR值均高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PR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林玲;何伍健;陆士奇;解来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系统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及其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 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984例,合并结果显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术中使用亚甲蓝示踪定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而合并后亚甲蓝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下降及皮肤黏膜过敏反应三个指标未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可以起到明显的示踪定位功能,降低术中探查难度,减少创伤,且术后可以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董敏;李青;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rt-PA)通过置管溶栓的方法 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药物费用.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5年间的ADVT患者68例,其中使用尿激酶治疗的37例,使用rt-PA治疗的3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并发症、药物费用等.结果 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7.27%,rt-PA组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和rt-PA治疗ADVT均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尿激酶在药物费用上优势明显.

    作者:陈翔;曹俊雄;朱志军;吴丹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研究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21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高位结扎,39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低位结扎并保留左结肠动脉.结果 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为9.5%,显著高于低位结扎组;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1.0±14.8)ml,显著低于低位结扎组(105.5±15.7)ml.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低位结扎组患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10.25%;高位结扎组患者3例复发,复发率为14.2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状结肠癌根治腹腔镜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但对于手术疗效无影响,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肠段吻合口血供.因此,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詹承吉;周东明;徐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型糖尿患者体重与血清Fas/FasL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Fas/FasL水平、以及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的HOMA指数,以探讨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障碍与β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体重指数、血清中Fas/FasL含量和HOMA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指数、血清中的FINS、FasL含量与BMI值成正相关,血清中的Fas含量与BMI值成负相关,进一步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与血清Fas/FasL成负相关.结论 胰岛β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与体重指数呈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敬民;钟磊;徐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应用传统Roux-en-Y吻合与非断离式Roux-en-Y吻合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20例患者行传统Roux-en-Y吻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一例死亡,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的优点,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峰勇;孙元水;倪海滨;石建风;占小波;胡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 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患者的生物力学方面发生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后的Cobb角、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在术前与术后差异明显,前缘和后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明显,Cobb角比照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至1年的生物力学指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主要以A级和B级脊髓损伤为主,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中C级患者明显增多(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分级以及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进而提高脊椎承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敏伟;童培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体外无菌培养乳腺癌Bcap-37细胞,观察冬凌草甲素对Bcap-37细胞的活性以及凋亡的影响,探索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无菌培养Bcap-37细胞,冬凌草甲素浓度为0、1、2、4、8、16、32、64μg/ml,作用12、24、36、48h时,采用MM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抑制Bcap-37细胞活性;冬凌草甲素浓度为8μg/ml、32μg/ml,作用24h,流式细胞术检测冬凌草甲素对Bcap-3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Bcap-37细胞有增殖抑制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乳腺癌Bcap-37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鲁遥;张岚尔;骆丰;陈琳;章浙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共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导乐陪伴分娩组)和观察组(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妊娠结局、胎儿预后、产后产妇泌乳素(PRL)分泌情况、产后7d抑郁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佳,产程较对照组缩短,阴道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血清PRL水平在产后2h、24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儿Apgar评分及胎儿脐动脉血、一氧化氮(NO)、血心钠素(ANP)及内皮素1(ET-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促进泌乳并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银芬;王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感控电子交班表在ICU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有创检查及治疗多、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等特点,加之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几率也随之增高,是临床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1].

    作者:郑叶平;董叶丽;朱胜春;沈杰;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指操功能锻炼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在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的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手指操功能锻炼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在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的作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急诊创伤因屈肌腱Ⅱ区损伤住院行肌腱缝合的患者49例,所有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手指操功能锻炼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8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优10例,良9例,可7例,优良率73.1%;观察组患者中优1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1%.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指操功能锻炼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能够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有效促进患手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23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JOA脊髓损害评分表(11分法)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6.83±1.35)分,术后1周JOA评分平均(8.65±1.11)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9.78±0.91)分.结论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TOLF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潘宇;陈其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术联合EMS碎石清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清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行择期手术50例结石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及相关护理.结果 50例患者中无一例由于器械原因或护理不当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手术方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术具有碎石率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结石效果显著.

    作者:张少凤;谢珠红;钟爱英;高江美;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R-CHOP治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R-CHOP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81例,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9).观察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8%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化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化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参麦注射液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面未体现优势.但该药能显著提高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降低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霞;吴功强;吴洵民;卢参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LADA老年患者治疗中胰岛素强化方法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对比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及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方法 治疗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共44例2型DM患者作为DM组.选取同期的46例LADA患者作为LADA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1h和2h的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水平.结果 DM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IS显著高于LADA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IS水平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1h和餐后2hC肽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LADA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后1h和餐后2hC肽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空腹血糖和2h血糖水平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空腹血糖和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老年LADA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2型DM患者.

    作者:陈宇;马丽珍;沈俊娅;詹宇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