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董艳;焦艳
目的 探讨炭吸附方法 对破伤风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破伤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控制,观察组采用炭吸附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过程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9±0.6)分,低于对照组的(4.7±0.9)分(P<0.05);观察组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为(32.6±4.5)分和(32.7±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8±6.4)分和(55.4±4.3)分(P<0.05).结论 炭吸附法治疗能有效清除破伤风患者血液中的破伤风毒素,降低其疼痛感及焦虑程度,有效提高了住院满意度和舒适度.
作者:滕丹霞;王小珍;张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特点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2624份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率为7.66%,所有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见.样本采集率存在上升趋势,样本检出阳性率偏低,抗菌药物的选择以经验治疗为主,应用不够合理.结论 应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提高采样率及样本培养的阳性率,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
作者:许红燕;章浩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分析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126例高血压病>2级的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的65例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三个亚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的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和各亚组之间血液中hs-CRP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血液中hs-CRP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hs-CRP水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hs-CRP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王晓琳;陆宁;朱宁;殷梨华;陈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旨在了解本县中老年畲族妇女25(OH)D水平,建立本地区维生素D数据,对下一步本县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 用美国Siemens 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景宁486例中老年畲族妇女维生素D水平.结果 景宁县中老年畲族妇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占67.93%,维生素D不足占28.91%.结论 景宁县中老年畲族妇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现象严重,需要药物或食物补充维生素D.
作者:陈小伟;占伟海;余卫清;潘君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Fas/FasL水平、以及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的HOMA指数,以探讨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障碍与β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体重指数、血清中Fas/FasL含量和HOMA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指数、血清中的FINS、FasL含量与BMI值成正相关,血清中的Fas含量与BMI值成负相关,进一步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与血清Fas/FasL成负相关.结论 胰岛β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与体重指数呈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敬民;钟磊;徐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R-CHOP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81例,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9).观察组给予R-CHOP21方案化疗加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R-CHOP21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8%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化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化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参麦注射液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面未体现优势.但该药能显著提高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降低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霞;吴功强;吴洵民;卢参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住院儿童 CAP的 10%~40%[1-2],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既有传染性,延续至症状缓解数周,且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3].
作者:吴小翠;徐丽娜;唐翠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C 肽被认为是无活性的含有 31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包含 A、B、C 链,胰岛素原分泌入血后,三条链裂解,其后 A、B 链形成了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及其他生物活性的作用.
作者:盛昭;季学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共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导乐陪伴分娩组)和观察组(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妊娠结局、胎儿预后、产后产妇泌乳素(PRL)分泌情况、产后7d抑郁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佳,产程较对照组缩短,阴道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血清PRL水平在产后2h、24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儿Apgar评分及胎儿脐动脉血、一氧化氮(NO)、血心钠素(ANP)及内皮素1(ET-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促进泌乳并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银芬;王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体外无菌培养乳腺癌Bcap-37细胞,观察冬凌草甲素对Bcap-37细胞的活性以及凋亡的影响,探索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无菌培养Bcap-37细胞,冬凌草甲素浓度为0、1、2、4、8、16、32、64μg/ml,作用12、24、36、48h时,采用MM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抑制Bcap-37细胞活性;冬凌草甲素浓度为8μg/ml、32μg/ml,作用24h,流式细胞术检测冬凌草甲素对Bcap-3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Bcap-37细胞有增殖抑制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乳腺癌Bcap-37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鲁遥;张岚尔;骆丰;陈琳;章浙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8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一期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方法87例多节段CSM需行前路减压手术患者,术前行健康宣教、气管推移训练、锻炼肺功能、床上大小便练习,术后施行颈部颈托制动、轴线翻身、雾化吸入及四肢功能锻炼,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引流管引流液、尿液等情况变化.结果 通过术前详细的健康宣教、术前准备及术后的精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阶段护理,使患者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大程度的恢复四肢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加强多节段脊髓型脊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痛苦,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和神经功能更好的恢复.
作者:杨佳;彭继志;罗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声像图特征.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分布于颈内静脉区,常多发且可累及多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二维图像分淋巴结炎型、低回声团块型、液化型和钙化愈合型,彩色多普勒分门部血流型、混合血流型、周边血流型和无血流型.结论 超声可准确有效的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可作为其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古兴宇;谢均;黄自强;陈志伟;张元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内科危重患者中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在内科危重患者中运用PICCO容量、肺水和心肌收缩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危重患者31例,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应用监测值指导液体管理、合理用药.结果 经救治和护理,6例治愈出院,22例好转转他科继续治疗,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病例的发生.结论 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并加强相关护理,对内科危重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利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患者的生物力学方面发生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后的Cobb角、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在术前与术后差异明显,前缘和后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明显,Cobb角比照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至1年的生物力学指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主要以A级和B级脊髓损伤为主,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中C级患者明显增多(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分级以及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进而提高脊椎承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敏伟;童培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心脏骤停是人类危险的急症,具有危害性大和发病紧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心脏骤停在发达国家的死亡,每年美国和加拿大因此丧生的人数 >30 万,我国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
作者:李俊;李立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输尿管皮层造口术作为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的一种方案,操作简单、安全[1],成功率高,对腹腔脏器无明显干扰,术后不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优点,在高龄患者或者晚期膀胱肿瘤患者当中,仍广泛应用,以期达到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2].
作者:李忠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嗅花位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头位组(C组)和嗅花位组(S组),每组各30例.于无创机械通气前(T0)、无创机械通气后24h(T1)、无创机械通气后48h(T2)和无创机械通气后72h(T3)测量IAP和CSA.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3时CSA和IAP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T1~3时CSA和I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嗅花位应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时能降低患者的腹内压.
作者:陈艳飞;翁宇红;应晓梅;周方;岑沈燕;沈华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8例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发生DVT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减少、药物的使用、基础疾病、吞咽障碍饮水摄入减少、静脉置管等多种因素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除常规进行脑卒中治疗护理同时,要积极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进行早干预,预防DVT的形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毛美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分析保守治疗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保守治疗组)和B组(PKP治疗组),A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而B组主要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问卷评分(EVOS)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B组患者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同时B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100%)也明显高于A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均有临床疗效,但与保守治疗比较,PKP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龙;于凤宾;陶德刚;诸晖;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饮食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的实验研究,招募血液透析治疗或腹膜透析>3个月的高磷血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6个月,通过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代谢指标,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共招募了71例观察对象,干预后观察对象的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飞静;陈宁;周攀;颜依红;陆海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