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徐文强;顾奕;倪志明;侯振海;吕文艳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动态水平.方法 对18例NSCLC患者行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并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结果 125I粒子植入后1、3、6个月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粒子植入后1、3及6个月之间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1、3及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7.7%和66.6%.结论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能够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临床近期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洋;程少麟;朱峰;郝宝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跗骨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跗骨结核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病例足踝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良好,未复发.结论 跗骨结核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有慢性窦道的患者,病灶清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永志;张隆英;陈永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 1926 年由 Abrikossoff 在舌部发现并首次报道.该肿瘤好发于舌部、皮肤及胸部和上肢的皮下组织,也可见于呼吸道、胃肠道、乳腺及胆道系统等.
作者:杨倩倩;周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液中未成熟粒细胞(IG)联合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sysmex XN-1000血液学分析仪测定200例肺部感染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IG百分比(IG%)及IG绝对计数(IG#),并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的PCT及CRP水平;将肺部感染患者通过临床特征及细菌培养结果 分组,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然后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及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的WBC、NE%、IG%、IG#、PCT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上述指标与非细菌性感染组比较也显著升高(P均<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IG#、PCT及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有0.833、0.758及0.716,其均有良好的判定价值,并且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后可以使其在早期的肺部细菌性感染指标应用上,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71.2%及86.3%.结论 IG联合PCT及CRP指标在对肺部早期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而且其联合应用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评估指标.
作者:徐荣伟;郑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茶碱辅助治疗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84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1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茶碱辅助治疗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刘红丹;姜延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硬骨素水平与脊柱影像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门诊AS患者58例,同期门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硬骨素水平.评估AS患者血清硬骨素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影像学进展之间的相关性.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组血清硬骨素浓度(65.9±21.7)p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51.2±25.7)p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349);AS组血清硬骨素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ASDAS评分、性别等均无关(P>0.05),但与mSASSS评分呈正相关(r=0.7).结论 AS患者血清硬骨素水平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可作为AS影像学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反应患者脊柱骨化程度.
作者:田丽贞;周美菊;张松照;薛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手术效果的方法 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18例(234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行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I期行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和移植;Ⅱ期行耳颅角成形.结果 218例(234耳)患者随访187例(202耳),时间为6个月~1年,其中183例(198耳,占98.02%)患者耳廓各结构均显现良好,双侧基本对称,4例(4耳,占1.98%)患者耳廓部分主要结构显现不佳和/或双侧不对称.结论 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总体效果满意,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洁;张正文;赵启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及其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 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984例,合并结果显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术中使用亚甲蓝示踪定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而合并后亚甲蓝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下降及皮肤黏膜过敏反应三个指标未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可以起到明显的示踪定位功能,降低术中探查难度,减少创伤,且术后可以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董敏;李青;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96例AMI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分为不良心脏事件组和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和BNP值.将各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血清中BNP和CPR值均高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PR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林玲;何伍健;陆士奇;解来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屏障.BBB 结构在多种疾病中遭到破坏,导致血液中有害物质及潜在病原微生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和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罗家昂;张璠;徐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对全麻患者术后声音嘶哑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0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45~80kg,采用电子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地塞米松10mg,B组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5~45mmH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min)和丙泊酚4~6mg/(kg·h),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VAS≤3分.分别于1、2、6和24h评估患者术后声音嘶哑与咽喉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后1h、2h和6h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两组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相比较,A组术后1h咽喉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h、6h和24h,两组咽喉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短期声音嘶哑与咽喉痛的发生率.
作者:孙磊磊;胡宝吉;潘梦之;段宏伟;江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居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是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膀胱癌有两个临床表型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石兵;赵凡;张翔;王文志;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清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行择期手术50例结石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及相关护理.结果 50例患者中无一例由于器械原因或护理不当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手术方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术具有碎石率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结石效果显著.
作者:张少凤;谢珠红;钟爱英;高江美;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科室分离出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00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头孢咪唑的低抑菌浓度(MIC),将数据输入WHONET5.4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0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不产酶菌株179株(35.8%),单产ESBLS株277株(55.4%),单产AmpC株12株(2.4%),产ESBLS+AmpC株32株(6.4%),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波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差.结论 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可用于上述敏感菌的治疗.
作者:徐晓平;许健波;胡俊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无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751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并且病理确诊为无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此类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食管癌患者术后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47%、72.33%和65.1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大体分型、淋巴结总数、吸烟史和酗酒史对食管癌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总数和酗酒史是影响本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总数和酗酒史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汪亮;蔡磊;陈倩;蒋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饮食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的实验研究,招募血液透析治疗或腹膜透析>3个月的高磷血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6个月,通过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代谢指标,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共招募了71例观察对象,干预后观察对象的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飞静;陈宁;周攀;颜依红;陆海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分析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126例高血压病>2级的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的65例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三个亚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的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和各亚组之间血液中hs-CRP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血液中hs-CRP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hs-CRP水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hs-CRP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王晓琳;陆宁;朱宁;殷梨华;陈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与导管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伴有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患者42例(皮肤异常组),置管处周围皮肤无异常患者43例(皮肤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血透期间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 皮肤异常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皮肤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置管部位周围皮肤异常时,可增加导管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尤其注意.
作者:费慧美;宁云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23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JOA脊髓损害评分表(11分法)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6.83±1.35)分,术后1周JOA评分平均(8.65±1.11)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9.78±0.91)分.结论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TOLF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潘宇;陈其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0例ASC-US患者进行HPV 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NⅡ+级和CINⅢ+级的HPV E6/E7mRNA阳性率分别高于CINⅡ-级和CIN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等级宫颈病变的HPV E6/E7mRNA拷贝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宫颈病变级别与mRNA拷贝数之间呈正相关.HPV E6/E7mRNA与HR-HPV DNA检测CINⅡ+级和CINⅢ+级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PV E6/E7mRNA检测作为ASC-US的分流指标更确切有效,是目前ASC-US患者是否阴道镜转诊的较佳分流策略.
作者:张月辉;潘嫱微;吕杰强;郑园园;童郁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