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慧玲;王宇晖;李亚妤;倪军;俞东容
目的:探讨核因子-B(NF-B)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中的活性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胃腺癌患者(Hp阳性)36例,同时选取浅表性胃炎(Hp阴性)患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胃黏膜组织NF-B表达及活性。结果所有患者胃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F-B在胃腺癌组织标本中表达强,其次为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而浅表性胃炎组织标本中NF-B表达弱;胃腺癌组NF-B活性值为(11087.26±974.20),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NF-B活性值为(8734.65±783.19),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56.13±2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NF-B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腺癌NF-B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的NF-B活性明显增强,NF-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黏膜癌变过程。
作者:孟曼;夏云红;黄震琪;王为民;高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法治疗封闭抗体低下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能否为因丈夫体质因素无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RS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RSA患者138例,按照其丈夫血是否可以提供免疫治疗分为两组:中药组72例,给予益气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封闭抗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各项封闭抗体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封闭抗体转阳率比较,中药组抗CD4-BE、抗CD8-BE转阳率较对照组高,而抗CD3-BE转阳率低于对照组;除抗CD8-BE转阳率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比较,益气养血法对封闭抗体低下型的RSA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为因丈夫体质因素无法进行免疫治疗的封闭抗体低下型RS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章勤;陈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拜糖平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予二甲双胍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优于拜糖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无增加(P>0.05)。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拜糖平联合甘精胰岛素均能较好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郭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3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3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1.9%,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82.2%(P<0.05);Keap1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和T分类无关,与患者的Gleason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eap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4)结论 Keap1蛋白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张普;孔丽敏;金雷钢;俞佳文;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疾病。肝囊性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粘连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2],经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不仅继承微创手术的优点,还可减少或消除传统手术后并发症,可达根治性治疗目的,并减少术后护理工作量,明显提高护理质量[3]。本文对31例行经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剥除术围术期护理浅谈如下。
作者:田翠芸;张秀华;邵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片100~300mg/d(低剂量组),400~800mg/d(中等剂量组)和900~1200mg/d(高剂量组)口服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各周末,3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中等剂量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末,中等剂量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1);3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锥体外系反应、月经改变或泌乳方面(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3组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疗效,但中等剂量氨磺必利组在3组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腾建民;袁天懿;周勇;吴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初步探讨该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MPA肾损害患者3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34例患者平均年龄56.71岁。23例患者伴有肺部受累,所有患者均有肾脏累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血肌酐高、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30例患者有肾脏穿刺资料,肾脏穿刺病理检查可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大部分患者免疫荧光提示无或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仍有少数患者合并IgA、IgG沉积。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完全或部分缓解21例,总体缓解率61.76%;另外13例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多见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多见。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病情,然而肾损害严重者肾功能预后差。
作者:闫慧玲;王宇晖;李亚妤;倪军;俞东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降低无医学指征孕妇要求剖宫产(CDM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产妇509例,以产妇自愿为原则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5例与对照组254例。观察组产妇自孕28周起在整个围生期接受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和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晚期选择分娩方式意向、实际分娩方式以及CDMR率。结果观察组孕37周分娩意向选择自然分娩、剖宫产和意向不定的比例分别为93.73%、4.71%和1.56%;而对照组分别为68.11%、20.87%和11.0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选择剖宫产意向的比例下降明显(P<0.01)。实际分娩结局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观察组为21.18%、1.57%,对照组为40.55%、9.84%,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使产妇更易接受自然分娩,有效降低CDMR,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玉娟;谢建英;钟少平;林玉萍;崔菊芬;葛加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2月全甲状腺切除术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癌74例,巨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切除术后对侧复发12例,顽固性结节性桥本氏病25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经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17例有一过性低钙血症表现,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伴有远处转移;良性病变但已失去正常甲状腺组织者;顽固性桥本氏病伴有压迫症状,为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指征。术中细致精准的解剖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林加宝;徐小盛;张霄鹏;李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便<3次/周,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下肢植皮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术后患者体弱、疼痛、排便环境与姿势改变,饮食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患者功能性便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除此类患者的便秘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在常规护理上,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1]。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郗玉芝;彭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鼻腔纽扣电池鼻腔异物嵌顿临床特征并探讨不同取出异物方式的预后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46例纽扣电池鼻腔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14例在无麻醉传统前鼻镜常规方式下取出(常规组),32例在全身麻醉鼻内窥镜检查下取出(鼻内窥镜组)。取出鼻腔纽扣电池后,所有患儿均经鼻腔冲洗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46例患儿鼻腔黏膜均存在腐蚀性损伤,常规组与鼻内窥镜组患儿鼻中隔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但鼻内窥镜组患儿鼻腔粘连恢复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结论鼻内窥镜探查下纽扣电池鼻腔异物取出有助于明确鼻腔黏膜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同时有助于术中充分的鼻腔创面冲洗,缓解纽扣电池内容物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鼻内窥镜探查下异物取出。规范的临床随访及鼻腔冲洗有助于缓解鼻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张新钢;杨一晖;许会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胆囊壶腹入路法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13年7月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壶腹入路法7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壶腹入路法均顺利完成,术中胆囊壶腹、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多能顺利显露,无一例胆管损伤,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法,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是关键的解剖学标志,该移行区的后三角区完全分离是重点,操作精准、完整显露是成功进行胆囊切除的保证,可有效避免术中胆管损伤。
作者:董海泉;吴金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ARF-BP1基因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100nmol/L ARF-BP1 siRNA采用脂质体包裹计数,转染至HepG2细胞;脂质体对照组不加siRNA片段,只加脂质体;转染阴性siRNA片段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不加siRNA片段和脂质体。各组ARF-BP1干扰后不同时间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哇蓝光吸收法测定,各组转染72h后HepG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F-BP1 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不同时间点ARF-BP1 mRNA、p53 mRNA、mcl-1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结果在24h、48h和72h,ARF-BP1对转染组的HepG2细胞抑制效率逐渐增强(P<0.05);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72h后,HepG2细胞凋亡率为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G1期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G2期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在ARF-BP1 siRNA转染72h后,p53mRNA和m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ARF-BP1基因在HepG2中被降低表达可促进HepG2凋亡。
作者:张法标;方哲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有P-R间期缩短的孕妇200例为观察组,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正常的孕妇200例作对照组,两组孕妇检查24h动态心电图(ECG)和胎儿心电图(FECG)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行吸氧治疗1周,后再次对孕妇行ECG、 FECG检查,两组孕妇在产后3个月后均再次复查ECG,并对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心率变异(HRV)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吸氧后P-R间期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的P-R间期缩短对胎儿无影响,和需氧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孙玲玲;王岚;黄娅瑜;黄玲;覃利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内皮功能因子(ET-1)、炎症因子(hs-RCP)的相关性。方法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n=25例)和非ISR组(n=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hs-CRP、ET-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O表达水平,分析APN表达水平与ET-1、NO、hs-RCP的相关性。结果 ISR组治疗后hs-RCP、E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治疗后AP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ISR组治疗后(P<0.05);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RCP、ET-1呈负相关性(r=-572,r=-0.468,P<0.05),与NO呈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与内皮功能因子、炎症因子相关,可能在ISR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铭;王芳;彭艳;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胬肉收缩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均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护理的领域提出了舒适护理这个理念[2]。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敏;方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不同技术放疗后无进展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为其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鼻咽癌患者83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调强组38例,根据FACT-H&N量表,制作“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得分均低,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两组比较,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附加关注及特异症状、治疗副反应及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干、交流情况、听力下降、头晕头痛、声音嘶哑、颈部活动受限、味觉减退、进食情况、龋齿、张口困难、耳鸣、记忆力下降等方面,调强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无进展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晚期放射性损伤,调强放疗技术优于常规放疗技术。
作者:陈超;李华峰;谢洪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5月98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12d是否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强的松进行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32.4±6.3)个月,记录复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中VCAM-1和HSP60水平下降。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31.91%。结论 PAU患者TEVAR术后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江磊;李贞福;吴玉辉;张平;高洪波;杨苏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