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翊;张玉良;吴宏飞;王斌;董宇启;张超
目的 对发热伴高浓度C反应蛋白(CRP)的病因构成及病原学进行观察,为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以急性发热为首发症状且CRP≥50mg/L(年龄1个月~l4岁)患儿资料.结果 480例患儿中明确病因23种,前3位病因依次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占22.5%(108/480)、尿路感染占14%(67/480)、川崎病占7.1%(34/480).常见的病因在不同年龄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病例集中在1个月~3岁组[249 (70.1%)].各年龄段中1个月~3岁组更易尿路感染(62例,18.6%);3~6岁和6~14岁组则以化脓性扁桃体为常见病因(33例,40.0%)和(20例,31.8%).480例患儿均选用抗生素治疗,单联为主共413例(86.0%),给药人次前3位依次为头孢曲松针、头孢噻肟针、美洛西林舒巴坦针.结论 尿路感染是婴幼儿发热的第一病因,主要病原为大肠埃希菌,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发热高CRP的首要病因,同时川崎病是婴幼儿发热、高CRP中主要的非感染性疾病病因;腺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高CRP、发热的主要病毒病原.
作者:金佳蕙;聂少风;单小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桥梗塞患者脑桥梗塞体积与患病3个月后预后情况的关联性及脑桥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30例脑桥梗塞患者,按照头颅核磁及发病时间显示结果,分为超急性期(3~6h)6例,急性期(7~72h) 14例,亚急性期(94~336h) 10例.30例急性脑桥梗塞均行头颅MRI检查,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在其头颅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测量脑桥梗塞体积量值,结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系统评估患者入院第1天情况和3个月的情况.3个月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结果 患病各期患者的脑桥梗塞体积与入院时所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9,0.95,0.92,P<0.01),脑桥梗塞体积与患者预后3个月评分呈正相关(r=0.87,0.89,0.91,P<0.01).结论 脑桥梗塞体积的大小与入院ld内所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密切相关,也与病后3个月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预后的单变量预测因素.
作者:潘燕;李昊;张晖;汪剑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完成l00例瓣膜疾病手术治疗,同时术中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9.8±8.7)个月,其中7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率,30例患者再次转为房颤心率.回顾两组患者的左房直径、房颤病史的长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瓣膜置换类型.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瓣膜置换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房直径、房颤病史的长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窦性心律组的左房直径、房颤病史均较房颤心律组明显较小、较短.结论 左房直径(<60mm)、房颤病史的长短(<7年)是影响房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贺继刚;李洪荣;桂龙升;沈振亚;滕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应用支架式前方牵引器矫治儿童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12.5岁.所选病例处于替牙期或恒牙列前期,前牙反(牙合),磨牙近中关系,ANB角<0°,面中1/3凹陷,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后缩,所有病例均采用支架式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疗程8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SNA和ANB角均增大,上前牙唇向倾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表明前方牵引能够促进生长期骨性反(牙合)的上颌骨矢状向生长.结论 支架式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可取得明显的上颌骨骨骼改变,使其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治器.
作者:方欣;冯贻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浸润药液为0.375%罗哌卡因30ml; Ⅱ组:浸润药液为2μ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375%罗哌卡因共30ml.术后静脉给予帕瑞昔布及芬太尼镇痛.记录术后24h内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需要补救镇痛例数、补救镇痛芬太尼总量.结果 Ⅱ组患者术后12h内静息、咳嗽VAS评分与Ⅰ组比较下降(p<0.05).24h内所需补救镇痛芬太尼总量,Ⅱ组患者与Ⅰ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术后需要芬太尼镇痛的例数,Ⅱ组患者4例(20%)与Ⅰ组患者18例(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开腹子宫切除术后,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可提高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补救镇痛芬太尼的需要量.
作者:陆斌;郑圣舟;张序忠;陈利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腺钩突癌(PUPC)手术切除方式.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PUPC 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行经典Whipple术,其余有4例因癌肿侵犯肠系膜上静脉(SMV)侧壁行静脉壁部分切除修补术,2例因癌肿浸润包裹SMV行静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1例因癌肿浸润SMV和肠系膜上动脉(SMA),行动、静脉人造血管联合置换术.本组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例,切口感染1例,胃肠吻合口漏1例,胰漏l例,乳糜漏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6例,失访1例.术后生存期3~30个月,中位生存期12.1个月.结论 PUPC虽然早期诊断困难、易侵犯周围血管、预后较差,其与肿瘤解剖位置有关,而非肿瘤侵袭性行为,具有相当高的手术切除率.
作者:王晓刚;吴晓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X射线躯体辐射对小鼠胸腺重量、细胞计数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Gy与0.075Gy X射线照射后0、2、4、8、16、24及48h,采用直接称重、显微镜下计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胸腺的重量、细胞数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2.0Gy X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重量先升高后下降,而胸腺细胞数显著下降,到48h两者均降至低水平;而胸腺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8h达到高水平.0.075Gy照射后胸腺重量及胸腺细胞数显著升高而胸腺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高剂量辐射(HDR)作用下胸腺的重量、细胞计数下降,而胸腺细胞凋亡增加,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辐射(LD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胸腺的重量增加、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凋亡减少,有免疫兴奋作用.
作者:徐瑞明;张占春;金顺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被确诊为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8例患者,采用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8例患者随24~36个月,平均28.1个月.除1例术后有3mm错位外,其余均获满意复位.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平均放射学检测愈合时间和平均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1.5周(10~14周)和13.8周(11~17周).术后1年患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3.6~127.8°.结论 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利于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鹏翰;何贤峰;吴志军;张峰;黄雷;罗从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手术+化疗仍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而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术及化疗使患者心理、生理上受到多重打击,导致患者术后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明显下降[1,2].舒适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心理、生理达到佳状态,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完美体现[3].为减轻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作者对3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永花;黎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VT-O治疗的45例女性中重度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45例TVT-O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5) ml,治愈45例,占100%;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一例复发.结论 TVT-O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应爱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防治CRB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中心静脉留置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1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8.22%,革兰阳性球菌占40.61%,真菌占11.17%.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低的有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未检出耐亚胺培南菌株;对阳性球菌耐药率低的有利福平和呋喃妥因,未检出耐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较易引起血流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
作者:徐黔宁;喻长法;段达荣;金高明;肖小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达标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将其治疗方案调整为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总疗程12周,治疗期间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地特胰岛素及利拉鲁肽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cm)、空腹c肽(ng/m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日用量(IU),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FBG、HbAlc、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而空腹c肽较前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控制体质量及改善胰岛功能,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且安全的降糖药物.
作者:李意;赵丹威;祝开思;李丽;王彤;曲建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菌株的耐药状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株的快速检测手段.方法 2013年5月至9月143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获得的结核分支杆菌,分离培养获得试验菌株139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并从中随机抽取12株菌株,利用试剂盒MTBDR-plus(德国HAIN Lifescience)进行rpoB、katG及inhA基因检测.结果 139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体耐药率为19.58%,其中17株(12.23%)至少对INH耐药,12株(8.63%)至少对RFP耐药,15株(10.79%)至少对SM耐药,3株(2.16%)至少对EMB耐药.在随机抽取的12株菌株中,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药物敏感试验作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数据结果大致相符.结论 耐多药结核菌株增多,应迅速建立准确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试剂盒MTBDR-plus值得推广.
作者:黄可儿;王琴;管鸽;陈卓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50例不同年龄段乳腺疾病患者的505个乳腺结节进行超声检查和BI-RADS分级诊断.结果 20~29岁年龄段129个乳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91个(70.5%),恶性38个(29.5%);30~39岁年龄段186个乳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125个(67,2%),恶性61个(32.8%);≥40岁年龄段190个乳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113个(59.5%),恶性77个(40.5%);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超声BI-RADS分级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BI-RADS分级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维;司徒明珠;杜岳武;严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为单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B组为多模式镇痛(MMA).于麻醉前、术后24h、48h,术后1个月等4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肿瘤生长转移情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于术毕24、48h较麻醉前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CD4+、CD4+/CD8+在术后24h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毕24、48h 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B组NK细胞水平在术毕24、48h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MMA可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下降幅度,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对术后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较弱.
作者:许宏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检测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90例脑梗死患者及85例脑出血患者,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相关信息.所有受试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结果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C、LDL-C水平高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αLP、βLP、pre β 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βLP、preβ 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αLP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辨别分析LDL-C、前β脂蛋白(pre β LP)进入方程,辨别分类与原分类比较所得72.1%,全部进入所得辨别符合率74.6%相近.结论 血脂LDL-C与血清脂蛋白pre β LP对脑梗死与脑出血有较好的辨别率,可以作为预测其发生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支燕芳;林淑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特有的、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1].国内外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多都缺乏有力的证据,因此在孤独症的治疗上,颇有争议.脐血干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与骨髓细胞相同的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祖细胞,同时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此综述试图探讨脐血干细胞治疗孤独症的可能机制,为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锐波;顾教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像图特征,提高高频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甲状腺癌患者及同期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结果 全部癌灶绝大部分为实性成份(97.1%),囊实混合性仅有1例(2.9%);绝大部分癌灶内部回声为低回声(71.4%),其次为极低回声(20%),而极少数为等回声(5.7%);与恶性对照组总数相比,极低回声特征虽然比例不高,但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几乎为100%.在恶性对照组中,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边缘不光整的特征出现的比例分别为65.7%、74.3%及97.1%,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内可见微钙化约占34.3%,粗钙化约占8.6%,提示任何类型的钙化皆有恶性的危险,但以微钙化的恶性危险性大;结节的大小无助于预测病灶的良恶性.结论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影像学检查中,高频超声是为理想的工具.
作者:孙茂盛;马忠武;陈敏;朱小敏;顾东胜;尹满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颈脊髓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颈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相应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创伤性损伤是其常见原因,且绝大部分患者合并有高位截瘫.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或定期更换体位,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1].
作者:韩露;赖红梅;陈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自酸蚀粘结剂在儿童磨牙窝沟封闭中应用的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50例(100颗)磨牙窝沟深的患儿分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自酸蚀粘结剂和传统磷酸酸蚀粘结剂处理的方法进行磨牙窝沟封闭,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应用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如观察组患儿,且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的应用时间多于观察组惠儿,且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磨牙窝沟深的患儿进行自酸蚀粘结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姜影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