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轲;周君;詹风云;张钰;叶峰;刘初民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34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甲状腺疼痛消除时间、发热时间、甲状腺肿缓解时间、激素使用时间、总疗程及疗效.结果 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痊愈率94.12%,对照组痊愈率80%.而观察组甲状腺疼痛消除时间、发热时间、甲状腺肿缓解时间、激素使用时间、总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甲状腺疼痛消除时间、发热时间、甲状腺肿缓解时间、激素应用时间及总疗程,可以提高痊愈率.
作者:宫赟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和ⅧR:Ag、D-二聚体、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ⅧR:Ag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气分析指标PaO2显著提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ⅧR:Ag、D-二聚体水平,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华茂红;任益江;谢水孟;陈金余;俞红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褥感染产妇血清相关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产褥感染产妇82例及未发生产褥感染产妇2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抗凝血酶原Ⅲ(AT-Ⅲ)、降钙素原(PCT)及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髓过氧化化物酶(MPO)等抗氧化能力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各类型产褥感染产妇血清IL-6、CRP、 PCT及MDA、MPO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T-Ⅲ及TAC、SO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产妇血清IL-6、CRP、PCT及MDA、MPO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产褥感染产妇(P<0.05),而血清AT-Ⅲ及TAC、SO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产妇的炎症反应程度明显重于其他类型,而抗氧化能力较其他类型受损更为严重.
作者:刘洁;王本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然呼吸状态下,应用较低的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行肺CTPA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方案(常规组为50ml,双低组为20~25ml)行肺CTPA扫描,记录每位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结果 80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双低组能消除或显著降低上腔静脉周围伪影,减轻其对肺动脉主干及右上叶肺动脉的影响;并使剂量长度乘积(DLP)降低约56.62%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动脉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CT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呼吸状态下双低剂量肺CTPA扫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惠茹;陈丽芳;任慧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152例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住院天数≥28d、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中心静脉置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与中心静脉置管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减少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能预防和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昕;周林水;吴建浓;曹俊敏;王真;张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如针对DA和其它神经递质系统的新型药物、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疗法及干细胞治疗等[1,2]均有缓解疾病的潜力.由于DA能神经元丢失部位较集中,PD特别适合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干细胞[3,4]、诱导多能干细胞[5]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向DA能神经元分化.大多数干细胞治疗PD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均基于DA能神经元干细胞可以发展为替代病变的神经元[3,6],但较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也能保护和刺激受损DA能神经元细胞[7,8].本文阐述MSCs的特性及其在PD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晶;单立冬;赵红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放疗后脑放射性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神经上皮肿瘤放疗后脑放射性损伤患者20例,另外收集原发神经上皮肿瘤20例,所有患者均在3.0T磁共振传统平扫及增强的基础上行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分析扫描.分别以病灶强化区、水肿区及正常对照区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Cho/Cr、NAA/Cr、Cho/NAA的比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原发神经上皮肿瘤和放射性损伤病灶的强化区、水肿区Cho/Cr、NAA/Cr、Cho/NAA的比值,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原发神经上皮肿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比值分别为(3.50±1.10)和(1.95±0.66);其Cho/NAA比值分别为(4.42±1.98)和(2.14±1.11).放射性损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比值分别为(1.80±0.21)和(1.20±0.26);其Cho/NAA比值分别为(1.69±0.37)和(0.84±0.24).NAA/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原发神经上皮肿瘤病灶的强化区与水肿区Cho/Cr、Cho/NAA比值与放射性损伤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诊断依据.
作者:金松;张鑫;张冰;朱斌;项蕾;武文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肾移植术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但与一般手术比较,肾移植术具有风险大、费用昂贵、后续照护要求高等缺点,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求医护人员将患者及其家属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应受到关注,为此,作者对肾移植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洁;王锐;牛丽红;张红艳;郭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综合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不孕症患者28例(不孕症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在月经周期第14天、第21天时,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获得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 在月经周期第14天、第21天,不孕症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子宫动脉RI、 P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较好的综合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陈林丽;彭成忠;涂美琳;廉华;王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联合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肺栓塞(APE)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对APE患者91例和非APE患者60例予以PESI评分和死亡危险分层,并检测血清-BNP、cTnⅠ表达水平.比较不同PESI评分及死亡危险分层的病死率,cTnⅠ、BNP阳性率以及cTnⅠ、BNP分组及死亡危险分层.结果 PESI评分及死亡危险分层的病死率随着评分和危险程度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APE组cTnⅠ、B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Ⅰ、BNP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各死亡危险分层A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Ⅰ、BNP阳性组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PESI联合BNP、cTnⅠ在APE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碎石成功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术中8例结石逸入肾盂,术后SIRS 4例,观察组1例结石逸入肾盂,术后无一例SIRS.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术前行经皮肾微造瘘,明显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杨世坤;饶大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提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P<0.05).结论 参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薇;金惠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与游离脂肪酸(FFA)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80例,利用双向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算患者的ABI,比色法检测患者的空腹血FFA水平.按照ABI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PAD组32例及NPAD组48例.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细FF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D组FFA水平高于NPAD组(P<0.01).FFA水平与ABI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的ABI降低与高FFA血症关系密切,血FFA可作为早期诊断T2DM大血管并发症及预后判别指标.
作者:徐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脑小血管病患者82例,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细41例,认知障碍组41例.观察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hs-CRP、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尿酸、hs-CRP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作者:沈轲;周君;詹风云;张钰;叶峰;刘初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甲状腺手术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声刀组110例和传统手术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超声刀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外科应用前景.
作者:吴志红;骆剑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炎症和关节损伤.RA的早期诊治能避免病情加重和关节不可逆损伤.1988年首次发现RA患者体内存在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1].2000年国外学者成功合成人工抗原环瓜氨酸肽(CCP),并利用ELISA方法在RA患者体内检测到抗CCP抗体,此后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010年ACPA被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纳入RA诊断标准.ACPA存在于RA临床发病之前,并与RA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朱林文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出血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20例,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及不同Hcy水平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血浆Hcy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1);患者入院时Hcy水平越高,预后越差(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发病时Hcy水平越高,脑出血患者的转归越差.
作者:曾婷婷;邱伟文;曾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胃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内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60例,分析不同的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条件下,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不同的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条件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取材数目多、纵向包埋、切片数量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相符合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是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在诊断疾病时应增加取材数目和切片数量、采用纵向包埋.
作者:欧淑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防护性敷料,是手术等创伤性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医疗物资,若手术敷料管理出现失误,将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等不利现象,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在传统医疗管理模式中,手术室护士将手术敷料打包后进行高压灭菌后投入使用.但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手术敷料包的数量相对不足,灭菌程度无法保障,增大手术安全风险[2,3].作者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手术辅料,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志明;张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补体因子H(CFH) Y402Hrs3753394基因多态性、弹性蛋白(ELN) rs230199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PCV患者25例(PCV组)和隐匿性CNV患者22例(CNV组)及健康体检者23例(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提取DNA,通过聚合酶联(PCR)技术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EL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变异结果与PCV及隐匿性CNV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PCV组和CNV组的CFH Y402H基因SNP rs375339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的ELN基因SNP rs2301995位点TT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NPrs2301995与PCV具有相关性,而与隐匿性CNV无相关性.结论 中国北方人群CFH Y402H基因SNP rs3753394位点与ELN基因SNP rs2301995位点基因分布频率的检测可作为PCV和隐匿性CNV疾病的鉴别诊断,并为这两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帅;宋蔚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