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仑);郑光海;曹一鸣;魏孝钰;郑炜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将TSGF用于小儿恶性实体瘤的诊断及判定预后目前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江谊;刘钧澄;陈普祺;马少锋;刘魁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及评价脊髓栓系的尿动力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脊髓栓系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MRI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结果 58例患儿发现有尿动力学异常改变,逼尿肌反射亢进33例,反射低下25例,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27例.54例膀胱顺应性下降,逼尿肌压增加,53例残余尿增加,51例膀胱容量减少.8例尿动力学表现正常.脊髓圆锥位置正常5例,位于L3~L5间32例,L5以下29例.输尿管反流16例.结论脊髓栓系可导致尿动力学发生不同的异常改变,脊髓圆锥位置与尿动力学表现的类型及上尿路损害无相关关系,上尿路损害与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逼尿肌压和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价下尿路功能和治疗的客观指标.
作者:李金良;孙小兵;陈雨历;孙大庆;宋守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后硬脑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同时介绍一种蛛网膜造瘘和颞肌填塞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患儿中3例给予单纯钻孔引流术,3例在接受多次单孔引流术后因复发而接受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手术,另6例患儿直接给予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手术治疗;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治疗的方法为:在基础及局麻下,于患侧颞部做4 cm长深达骨膜的皮肤直切口并牵开,颅骨钻孔一枚后扩大成直径3 cm的骨窗,电烙切开骨窗下的硬脑膜,缓慢放出硬脑膜下积液;在蛛网膜上做一小的撕裂口;制取术野2 cm宽的带蒂颞肌瓣,做适当的剪裁延长并严密止血后,将其游离段经骨孔置入硬脑膜下腔并在骨窗处适当固定.结果 3例患儿在单纯钻孔引流术后一次治愈;3例经多次钻孔引流失败者及另6例患儿均在一次性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手术后治愈.结论蛛网膜造瘘及颞肌填塞术是一种治疗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实用方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作者:张龙;田艳林;汪新华;宋莲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的表现特征及其与胆胰管病变的关系.方法自1992年以来经直接胆道造影检查76例胆胰管疾病患儿,经胆道留置外引流管造影1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7例、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2例和术中胆胰管造影55例.结果 62例确定有APBD.APBD按Komi分类,Ⅰ型(胆管汇入胰管)29例、Ⅱ型(胰管汇入胆管)31例及Ⅲ型(伴有副胰管的复杂型)2例.32例胆管囊状扩张中Ⅰ型24例,22例胆管梭形扩张中Ⅱ型18例,8例不伴胆管扩张中Ⅱ型7例(χ2=32.05,P<0.01);18例胰腺病变中Ⅰ型3例、Ⅱ型13例及Ⅲ型2例.胆管囊状扩张和梭形扩张组对比胆管远端内径(0.16±0.07) cm vs (0.32±0.16) cm,P<0.01.共通管直径(0.37±0.41) cm vs (0.76±0.36) cm,P<0.01、胰管直径(0.15±0.08) cm vs (0.22±0.12) cm,P<0.05及胰胆管交角(70.5°±25.1°) vs (36.6°±17.5°),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的APBD类型可导致不同形式胆胰管病理变化,胆管远端狭窄近直角汇入胰管型多造成胆管囊状扩张,而胰管以锐角形式汇入胆管型多致胆管梭形扩张、胆管炎及胰腺炎.
作者:李索林;牛爱国;李明红;张道荣;李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肛门括约肌强力收缩所造成的直肠壶腹部高压,使炎症向肛周薄弱处穿破形成直肠外阴瘘.瘘内口大多数在齿线上方1 cm之内,相当于内括约肌的上方,外口则沿肛周皮肤;女婴常发生在舟状窝、大阴唇等处.经肛修补直肠外阴瘘的术式因其操作简便、不影响患儿会阴外观,术后不需特殊护理而受到推崇,但瘘口修补成功率只在90%左右[1,2].因肛门内括约肌在修补术中的作用及如何处理存在不同看法[3-4],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113例临床经验,研究了肛门内括约肌与修补术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黄理贤;郭建华;林忠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对内皮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知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在炎症、肿瘤、肝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我院1995年6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ET-1、NO进行了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植勇;刘铭;杜一华;彭阳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70年代以来,中度低温、血液稀释、局部心肌降温和化学停跳被视为心脏手术中的标准体外循环方法.但是,随着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改进、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提出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是否有必要使用低温进行转流.
作者:王伟;丁文祥;朱德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4~1999年共收治10例四肢肌肉血管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玉春;乔建国;罗亨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0年6月收治儿童幕上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亭;冯静;张振兴;王道奎;张增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67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 )患儿行脾切除治疗的回顾分析,特别是出现溶血危象时的外科急症处理,从而探讨该病手术的佳年龄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邱晓虹;吴萍;王燕霞;王大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介绍采用三维方向调整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合并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对合并有旋转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21例,在尺骨牵引的基础上,采用悬吊位和外展水平位两种体位、超重牵引、三维方向调整各种移位.结果本组病例都进行了1年以上的门诊随诊.携物角同健侧比较均小于15°,肘关节屈伸受限范围小于20°,优秀18例,良好3例.无肘内翻,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采用三维方向调整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合并有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可靠,对患儿损伤小,是一种可行的非手术方法.
作者:余希临;刘海峰;童明芳;沈先涛;桂彤;杨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化的常用指标之一[1].ALP来源的组织部位较多,特异性差.而BALP来源于成骨细胞,它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的敏感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生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骨科领域中,BALP正逐渐取代ALP,用于评价骨形成和骨转化.在小儿骨科中有关BALP的应用报道较少见.我科对224名健康儿童ALP、BALP的临床应用、测定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彭明惺;彭志英;郑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髂动脉后输尿管亦称输尿管前髂动脉,临床上罕见,常并发其他畸形.本文报告髂动脉后输尿管(左)并右肾、输尿管未发育(缺如),双侧隐睾 (腹腔型)1例.
作者:任子善;严庆涛;王宏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HD肠道组织中有无HCMV的DNA及其可能的组织分布,以了解HCMV感染是否可能为HD的病因.方法利用原位PCR技术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结肠样本进行了人巨细胞病毒DNA的组织分布检测.结果 HCMV在HD肠道组织中分布广泛,主要为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及胞浆.无神经节细胞段HCMV阳性率为30.8%.结论 HCMV感染与HD有一定的关系,对于HCMV如何影响ENS神经节发育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雷铃;胡廷泽;刘继红;孟海英;郎诗明;金先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小儿髂骨骨髓炎发病率低,早期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总结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3例患儿,探讨诊治失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徐相文;李宜照;刘玉祥;葛文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小儿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脊髓膨出是脊柱裂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常合并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根据腰骶部脊膜脊髓膨出的病理分型选择外科手术方法,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尽量减少残疾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旗涛;韩福友;管声杨;李昭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儿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1981年3月~2000年10月修补裂孔疝21例,并做3种抗反流手术(重建His角,Belsey手术及Nissen手术);术后根据临床表现、X线钡餐检查、食管测压及24 h pH监测,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2例再次修补滑动疝,1例并发反流性食管溃疡于术后9年切除食管下段后行食管胃吻合.术后随访8~14年9例,4~5年2例,2~3年6例,6~10个月3例及2个月1例;术前症状均消失,体重、身高增加;X线钡餐检查:20例贲门位膈下,钡剂通过顺畅,无胃食管反流;2例食管下括约肌有高压带,pH总计分基本正常.结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附加3种抗反流手术,疗效均良好,如无并发短食管及食管狭窄可经腹修补及重建His角抗反流.
作者:周(山仑);郑光海;曹一鸣;魏孝钰;郑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的胸壁畸形,主要是以剑突为中心的胸骨和肋软骨向后凹陷,不同程度地造成患儿的心肺功能下降和心理障碍.目前,漏斗胸的病因学研究存在许多学说,如呼吸道阻塞[1,2]、结缔组织异常[3,4]、肋骨和胸骨发育障碍[5]以及遗传因素[6]等,但这些学说尚无一能全面解释其病因.漏斗胸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中改良胸骨上举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术式.于肋软骨膜下切除病变的肋软骨并抬高胸骨,术后再生的肋软骨塑形后能够维持胸廓的正常外形,并使患儿心功能得以改善,获得满意的疗效[7-10].因此,肋软骨的再生是漏斗胸术后胸廓重塑的基础.
作者:徐志诚;胡廷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儿童下肢畸形虽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往往面临很多困难,效果也不理想,本文介绍我院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经验,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夏榕圻;楼跃;唐凯;范毓华;黄禄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月至2001年9月我科对12例重型尿道下裂患儿进行皮肤袖套式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哲;谢家伦;郑克立;周李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