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武;胡廷泽;赖亚曼;陈中献;邓汪东;贺飞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较常见,容易诊断,处理多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1-4],术后还需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颅骨缺损.笔者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某些探索,在严格伤口清创下,将污染颅骨碎片处理后,埋藏于帽状腱膜下,适时将颅骨碎片取出再植于原颅骨缺损处,骨碎片存活,成形效果较好[5].在此基础上,近5年来,在严格的伤道清创,污染颅骨碎片处理后,改颅骨碎片Ⅱ期植入为Ⅰ期植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佐中;梁平;李映良;翟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1年9~12月,笔者应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邀请,作为交流访问学者在该校附属医院工作3个月,与台湾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晓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幼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下免疫器官凋亡的发生及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对照组、麻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用电镜、TUNEL法(TdT介导的dUTP末端缺口标记是一种检查细胞凋亡的方法,一般采用半定量方式计算结果.检测免疫器官凋亡的发生;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凋亡因子)/Fas-LmRNA的表达.结果脾脏主要在红髓内存在凋亡,淋巴结主要在髓窦内存在凋亡,凋亡指数从1~4组逐渐升高,除1、2组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胸腺内存在Fas/Fas-L的表达(Fas-L是Fas的配体,Fas与Fas-L结合,可以引起有Fas表达的细胞凋亡.),但表达量极少;脾脏Fas表达明显高于Fas-L;淋巴结Fas-L 表达明显高于Fas,表达量从1~4组逐渐升高,除1、2组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①在幼鼠肠I/R早期,脾主要以增加Fas的表达引发凋亡,肠系膜淋巴结主要以增加Fas-L的表达引发凋亡;②在幼鼠肠I/R早期,可能通过影响外周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凋亡,影响免疫功能状态.
作者:张可仞;于明;李心元;李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仿真CT肠镜与大肠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对33例患儿采用日本Olympus PCF20大肠镜及美国GE公司Hispead型螺旋CT仿真大肠镜进行检查.大肠镜检查使用Endoview软件记录内镜图像,完毕后再进行CT检查,使用Insight软件进行CT三维图像重建,利用Modify Endoscopy程序显示肠腔内的形态结构.结果本组33例患儿,仿真CT肠镜(CTVE)检出肠重复畸形2例,肠旋转不良3例,结肠冗长症5例,大肠息肉10例(漏诊5例),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畸形未能检出;大肠镜检出肠放置不良2例(漏诊1例),结肠冗长症5例,大肠息肉15例,溃疡性结肠炎6例,大肠血管畸形2例,肠重复畸形未能检出.仿真CT肠镜对诊断肠道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大肠息肉、肠血管畸形检出率低,易漏诊;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粘膜显示不理想.大肠镜则对于诊断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畸形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仿真CT肠镜是诊断肠道畸形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对肠道粘膜的病变的显示不理想;是大肠镜检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刘海峰;张文;邵剑波;萧博;徐祖高;杨敏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5岁以下儿童脑膜瘤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6~15岁,平均10.9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11例)、颅神经麻痹(7例)和癫痫(6例)为主.CT和MRI检查发现肿瘤钙化4例,占21.5%(4/19),囊变3例16.5%(3/19),出血1例5.2%(1/19).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侧脑室3例,岩斜区3例,侧裂2例,鞍区2例,中颅窝底2例,矢状窦旁、大脑镰及枕大孔各1例.术中见肿瘤与硬脑膜明显粘连5例,贴近硬脑膜但无明显粘连9例,2例侧裂脑膜瘤与硬脑膜完全无关,侧脑室3例起源于脉络丛组织.病理报告纤维型脑膜瘤8例,内皮型脑膜瘤5例,砂粒型脑膜瘤2例,混合型脑膜瘤1例,非典型脑膜瘤1例,未分类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不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随访9例(6个月~4年),能正常参加学习和劳动者5例,有癫痫发作2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儿童颅内脑膜瘤的发病率无女性优势,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成人不同,肿瘤与硬脑膜关系不密切.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姜忠利;马振宇;罗世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瘤体大小及瘤体耐药的影响.方法本组37例,术前影像学分期,Ⅰ~Ⅱ期,手术切除;Ⅲ~Ⅴ期,术前化疗2~6周.免疫组化检测术后瘤体组织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表达状况.结果影像学分期,Ⅰ~Ⅱ期20例,Ⅲ~Ⅴ期17例.术前化疗组,瘤体缩减率:1~2周为(18.84±3.54)%、3~4周为(10.78±4.26)%、5~6周为(3.18±1.08)%;瘤体GST-π、TOPOⅡ表达阴性.瘤体在术前化疗2周以内无P-gp表达,4周以内有或弱阳性表达,4周以后P-gp表达阳性.结论术前化疗应针对Ⅲ~Ⅴ期患儿,瘤体缩小主要集中于化疗4周以内,超过4周瘤体缩小不明显,且有引起肿瘤耐药的可能.
作者:李守林;王军;董勤光;孙崇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儿:女,28d.因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4d在院外行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等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患儿双胎,孕28周早产,出生体重1.85kg,产后胎便排出正常.
作者:唐学阳;刘文英;蒋小平;彭明惺;张敬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矫正畸形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18例,手术前后进行X线表现和临床结果评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可使肘关节功能改善,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恢复了正常的匹配关系.结论手术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舸;陈丹;马晓春;崔正礼;范广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新生鼠输尿管不全梗阻后肾盂压力和肾脏形态的变化.方法 65只新生鼠用腰大肌包埋不同长度的左侧输尿管,制成轻(n=31)、重(n=34)度输尿管不全梗阻.对照组仅进行剖腹探查.术后8周和24周分别用核磁共振检查肾脏形态变化,术后分别于24周和30周进行肾盂测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梗阻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严重梗阻组除积水较严重外,发现4例肾脏肾发育不全,其平均肾实质重量仅是对照组的35%.轻度梗阻组和对照组未见发育不良的肾脏.严重梗阻组的肾脏灌注压明显高于轻度梗阻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新生鼠输尿管不全梗阻后均产生明显肾积水.严重梗阻组可产生肾脏发育不良,可能与严重梗阻组肾盂灌注压明显增加有关.
作者:文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儿:女,11岁.颈部疼痛1年3个月入院.疼痛为间歇性,多在夜间发作.检查:一般状态好,颈4棘突压痛阳性,局部无肿胀,颈部活动轻度受限,无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
作者:孙岩;韩福友;于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儿:男,8d.因未排胎便伴腹胀8d入院.第一胎足月顺产,羊水多.体检:T38.2℃,P 155次/min,R 40次/min,体重2.5kg;一般情况较差,全身微黄,口唇红润,胸部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率快;腹部膨隆明显,可见腹壁静脉充盈,肝脾扪不清,肝浊音界变小,肠鸣音弱;脐带2.5cm,未脱落,根部有粗结扎线,脐带中央有红色粘膜样物,中央有孔,直径约5mm,未见有分泌物排出.腹部X线平片示肠梗阻.
作者:逯元军;刘宇;解恒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觅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好的检查方法.方法对7例正常排尿的间歇期有会阴部滴尿的患儿,均经超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肾动态显像(SPECT)、静脉尿路造影、(IVU)和CT尿路成像(CTU)检查.并对照术后诊断,比较CTU、IVU、超声、SPECT对肾发育不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7例患儿的发育不良肾CTU均清晰显示,左侧3例,右侧4例.增强后实质期图像示病变侧腰大肌前方明显强化的肾样小结节,分泌期图像可显示集合系统及输尿管腔,MPR、3D、4D像直观、立体,显示了发育不良肾的大小、位置、轮廓及其输尿管走行.CTU诊断符合率100%.ECT检查仅1例显示发育不良肾,诊断符合率14.3%(1/7).IVU、B超均未能显示发育不良的肾和输尿管.CTU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SPECT、IVU及B超. 结论如疑有肾发育不良或经超声初步检查仅发现一个肾,应行CTU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单侧肾发育不良.CTU是目前诊断肾发育不良准确的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吴荣德;马睿;王刚;于启海;王涛;郭宗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制作阿霉素诱导大白鼠胎仔出现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十二指肠闭锁与伴发的胰腺、肝脏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 Wister孕鼠10只,分为实验组7只,对照组3只,分别于妊娠第6~9d腹腔注射阿霉素1.75mg/k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妊娠20d剖宫取胎仔,对十二指肠、肝脏及胰腺做解剖、电镜及光镜观察.结果阿霉素组获取胎仔67只,十二指肠闭锁35只,占52.2%(35/67),其中腔内闭锁1只,占2.9%(1/35);十二指肠闭锁近远端由纤维带或胰腺组织充填者27只,占77.1%(27/35),闭锁近远端分别为游离盲端者7只,占20.0%(7/35).肝脏畸形22只,占32.8%(22/67),其中21只同时存在十二指肠闭锁畸形.大体形态改变表现为部分肝分叶的缺失,尾状叶缺失14例,占63.6%(14/22),5只尾状叶及乳突叶同时缺失,占22.7%(5/22),3例尾状叶、乳突叶与肝右叶均缺失,占13.6%(3/22).镜下观察见部分肝小叶呈发育不良改变.胰腺异常36只,占53.7%(36/67),其中34例同时存在十二指肠闭锁畸形.大体形态改变主要表现在胰腺体积变小,23只胰颈、体、尾部均缺如,占63.9%(23/36),13只胰体、尾部缺如,占36.1%(13/36).组织学观察显示部分胰腺腺泡发育不良.结论阿霉素诱导大白鼠胎仔出现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是一种可靠的模型制作方法,其十二指肠、肝脏和胰腺三者在发育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
作者:陈以晨;李龙;孙百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炎症阑尾壁肌间神经节及节内神经节细胞(节内细胞)数量变化,形态以及肌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纤维的数量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对1~13岁(平均6.9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0例及42例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取每个标本的尖端、中部、根部三处,测定肌间神经节密度(神经节总数/周长)及节内细胞数,并对其中各类型阑尾各6例及对照组7例的肌间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进行观察.结果炎症阑尾肌间神经节密度及节内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并随炎症的加重而明显减少;同一病理类型阑尾炎,从根部至尖端两参数亦呈递减趋势,而神经节细胞的成熟度无异常.胆碱酯酶阳性纤维也随炎症加重而明显减少.结论炎症阑尾肌间神经节密度、节内细胞及胆碱酯酶染色数目减少与阑尾炎症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周以明;李新房;肖现民;陈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小儿矫形外科一种罕见,且治疗十分困难的疾病.其发生率为1/14万~1/19万.男女比例相当,左侧受累稍多于右侧,双侧同时受累者十分罕见.
作者:张自明;牛之彬;刘振江;史立伟;马瑞雪;吉士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种可靠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的诊断标准.方法在本研究中测量了30例正常婴幼儿和77例HPS患儿的幽门管直径、长度和幽门部肌层厚度,通过半效数量分析法,得出相对应的评分数值.结果 30例正常婴幼儿通过B超检查幽门大小,平均为(11.16±1.29)mm,范围9.0~13.0mm,肌层厚度为(2.12±0.31)mm,范围1.5~3.1mm,幽门管长度(13.9±1.46)mm,范围10.0~16.0mm.而77例HPS婴幼儿B超检查如下:幽门直径平均(15.7±2.23)mm,范围11.0~18.0mm,肌层厚度平均为(4.90±0.85)mm,范围4.0~6.0mm,幽门长度平均为18.9±3.12,范围从15.0~22.0mm.通过建立一个B超评分系统,评分≥4则为HPS,若评分≤2则排除HPS,评分=3则需进一步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UGI).结论 B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建立一个评分系统,对HPS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严志龙;吴晔明;杜隽;施诚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儿:男,5岁.脊柱侧弯3年,颈、肩、背部多发性包块1年半入院.3年前出现两侧肩部不等高,拍片显示脊柱侧弯,无活动受限.1年半前颈部出现一无痛性包块,核桃大小,无红肿、发热,质软.此后,背、肩及头部相继出现类似包块,同时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呈硬板块状.
作者:卢慧玲;陈绍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4~1999 年5年间共治疗有症状的尺神经半脱位患儿3例,男1例,女2例,年龄8~10岁,左侧2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患肢环指,小指中末节皮肤感觉减退,小指麻木,小鱼际及骨间肌轻度萎缩.
作者:王克来;谭国华;庄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辅助诊断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的方法.方法 18例患儿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12岁,平均9岁,均为单髋病变,左8例,右10例.应用Diasonic Synergy彩色超声仪检查,探头频率10MHz.髋关节中立位,探头置于患侧和正常侧髋关节的前方、大转子的上方以及髋关节的内下方分别观察A、B、C型皱襞,可见关节间隙内团状强回声.结果 18例中3例行走或下蹲时出现弹响,疼痛和典型体征随即消失,双下肢等长,行走自如;6例腰麻下手法复位,听到或感到弹响后关节活动自如;6例手法复位失败,行患肢皮牵引,适当应用抗生素,辅助微波理疗,骨盆倾斜逐渐消失,双下肢逐渐恢复等长而治愈;3例尚无明显效果,经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关节积液作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切除的滑膜组织病理检查报告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B超复查,关节间隙团状回声消失.18髋B超可见髋关节间隙增宽,内见液性暗区,深约8~13mm不等,关节腔可探测团状强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正常侧髋关节间隙3~5mm,腔内无团状回声.A型皱襞致病4例、B型2例、C型12例,分别占22.2%(4/18)、11.1%(2/18)和66.7%(12/18).B超发现1例C型皱襞嵌顿病例,保守治疗无效,经手术治疗痊愈并被证实.结论除磁共振成像(MRI)外,B超检查能清楚观察到嵌顿的滑膜组织.除C型皱襞嵌顿可致病外,B和C型皱襞嵌顿同样可以致病.
作者:张国川;张文云;王福川;林伟枫;丁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Gartner氏(加特纳氏)囊肿是中肾管残余的外阴阴道中肾管囊肿[1],儿童期少见,我院收治3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雷;成琦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