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并大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钟文贵;薛成俊;沈阳;何峰;胡冬梅;夏艳

关键词: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气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 balloon dilation, 乳头气囊扩张, 经乳头括约肌, 发生率, 对照临床实验, 术后胰腺炎, 治疗, 胆管疾病, 安全, 并发症, 应用, 疗效, 功能, 方法, 穿孔, 出血
摘要: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应用。Chung等[1]发现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较EST操作更简单、安全,不但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而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被认为是可替代EST治疗胆管疾病的方法。但后来研究发现EPBD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报道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与EST同样安全有效[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探讨sEST+EPLBD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氧明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常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持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是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作者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甲氧明预注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念平;李玉红;金宝伟;郑羡河;胡双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时改良B-Lynch缝合止血方法的探讨

    前置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胎盘附着面常不易止血,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甚至子宫切除率均增高。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本院16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根治直肠癌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为广大胃肠外科医生、特别是结直肠外科医生所接受,并在他们的外科理念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进食早、肺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它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经验、护士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技术,医护合作处理。作者对本院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5例患者在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东梅;周方萍;朱建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早期(24~48h)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对重症患者,在维护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动力与调节免疫方面的特殊作用,引起了高度重视。但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利用传统的胃管、鼻十二指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易发生胃肠排空障碍,反流误吸,导致肺炎,加重病情。因此选择佳的管饲方案,减少并发症是肠内营养安全实施的必要保障。作者选取ICU31例重症创伤手术患者,在置入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同时放入胃管胃肠减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晓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随身灸早期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术后行化学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便秘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达15%左右[1]。同时便秘的发生,可使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可伴有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2]。一些严重便秘的患者口服泻药或通便药可获得一时疗效,但因患者机体正气亏虚、津液亏损,长期使用更损伤脾胃,甚至影响化疗的完成。作者对80例乳腺癌化疗的患者分别给与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自身比较和临床观察,随身灸配合饮食调护预防化疗后便秘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咏梅;计芬琴;洪丽琴;孙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参二醇对鱼藤酮 MPP+诱导的BV2细胞活性下降的作用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对鱼藤酮、MPP+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活性下降的影响。方法以小鼠BV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鱼藤酮(0.03、0.1、0.3、1、3μmol/L)或MPP+(10、30、100、300、1000μmol/L)处理24h和诱导细胞活性下降。设阴性对照组、人参二醇对照组(100 mg/L),鱼藤酮(0.1μmol/L)或MPP+(100μmol/L)损伤组,人参二醇治疗组(10、25、50、75、100mg/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各浓度人参二醇对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鱼藤酮或MPP+处理24h可诱导BV2细胞活性下降,各浓度人参二醇不能逆转鱼藤酮或MPP+造成的细胞活性下降。结论人参二醇对鱼藤酮或MPP+诱导的BV2细胞活性下降无保护作用。

    作者:金晓蓉;孙馨;林筱洁;苗青;高瑞兰;方桂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81例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女性面临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显示绝经前4~5年骨量就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对骨质疏松症及其早期的骨量丢失能加以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方向。本文通过对281例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检测,了解受测人群骨骼健康水平,旨在重视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和及早预防。

    作者:邵梅;来菊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脉胶囊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中药治疗能通过扩张冠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负荷,减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缓解心绞痛。由于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用药的过程,药物选用的原则为高效、安全及成本[1]。因此本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本院两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的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2],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王好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能力差,不会产生疼痛感,因此,对于新生儿的疼痛长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相应的处理[1]。随着疼痛学的深入研究,疼痛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五生命体征,有报道称胎儿出生后就具有疼痛感知能力,反复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和行为能力的发育[2]。作者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其生命体征的影响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寅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美沙拉嗪并蒲芩败酱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泄泻”、“肠风”、“滞下”、“肠澼”等范畴。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之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明显[1,2]。作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本院消化科因UC住院的58例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和美沙拉嗪口服联合蒲芩败酱汤保留灌肠,结果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静;范美庆;冯敏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腓骨多段骨折19例临床疗效分析

    腓骨多段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源于高能量的直接暴力损伤,以胫腓骨双骨折多见,也存在腓骨的单独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适用于腓骨A、B型骨折,对于C型骨折的固定缺乏稳定性,尤其在腓骨多段骨折固定中,且手术创伤大不利于胫腓骨骨折愈合。作者自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用AO弹性髓内钉(TEM)内固定治疗腓骨多段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海军;章中良;李宁建;范天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药敏分析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不良、心血管并发症及插管、穿刺等操作的影响,极易发生感染。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50%[1]。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的数据表明,感染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约20%死于肺部感染[2]。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意义重大。作者对93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报道如下。

    作者:邵丽娜;樊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并大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应用。Chung等[1]发现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较EST操作更简单、安全,不但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而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被认为是可替代EST治疗胆管疾病的方法。但后来研究发现EPBD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报道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与EST同样安全有效[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探讨sEST+EPLBD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作者:钟文贵;薛成俊;沈阳;何峰;胡冬梅;夏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红细胞压积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差值对评估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探讨

    感染性休克在重症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也是重症病房主要死亡的原因[1]。因此感染性休克是重症医学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临床工作中发现,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Serum albumin Alb)降低,作者试图用二者之间的差值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PACHE II)及病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载受;梁艳;薛盛东;陈贤源;王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头位床在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

    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需严格取强迫体位约2~3周,甚至更长时间,术后1周内每日采取俯卧位的时间应>18h[1]。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些患者因难以忍受长时间强迫体位所致的不适而随意改变体位,导致并发症发生,影响了手术的疗效。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本科将改良头位床应用在硅油眼内填充术后的患者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苏凤;张王芳;严婉丽;陈俊;吕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s2O3和TACE对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估As2O3和TACE对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48例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s2O3组(A组)24例和TACE组(B组)24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药物毒副作用、肝癌复发率。结果 As2O3组,1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2O3实验组的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ACE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中度肝功能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肝癌复发方面,三氧化二砷组略优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渊;丁国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1]。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定义为患者在运动、打喷涕或咳嗽等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Delorme等首先提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是迄今报道的创伤小的治疗SUI术式[2]。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治疗SUI患者30例,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倪利萍;陆星尘;郑旻;张惠萍;凌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非老龄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电切治疗疗效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一般而言,<50岁前列腺增生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不选择手术。临床上对该类患者手术治疗报告较少。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13例低龄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50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慧玲;戴国平;杜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损伤一例报道

    专科医生应具有内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对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对肾功能损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轻视病史,对合并症的处理与分析明显不足,表现为对药物所致的肾损害的认识、发生肾损害而采取的相关检查的实际运用能力,甚至对肾功能正常,尿蛋白质+-时已存在肾小球与肾小管的损害认识不足。作者对本院2013年2月7日入院的一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发伤急诊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评估重要性分析

    随着急诊服务体系(EMSS)的建立,现代急诊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医院急诊科与院前急救、急诊监护病房(EICU)成为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急诊室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和多发伤中有重要意义。多发伤因受伤原因复杂,伤情变化快,休克出现早,易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应激反应重,易漏诊和误诊,对抢救流程要求特别高。早期积极急救处理和临床特点分析、有效应对,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1]。作者对本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多发伤早期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钱飞;顾彬;于情;戴佳文;尤建权;汪丁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