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苏凤;张王芳;严婉丽;陈俊;吕志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激素无效采用二线治疗方案,如硫唑嘌呤、达那唑、长春新碱、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切脾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是特异性造血调控因子,具有刺激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巨核细胞成熟的活性,可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作者对国产注射用rhTPO治疗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报道如下。
作者:苗文春;陈岳华;蒋志相;董晓燕;朱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损伤之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一致认为需行手术治疗[1]。作者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LE)和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蒋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者术前常合并房颤。房颤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易使左房形成血栓,致脑中风的风险增加。COX迷宫术治疗房颤有良好效果,但因其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有潜在出血风险,且仍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复发等弊端,限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运用[1]。本院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5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于心内直视下行心内膜房颤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有斌;余云生;沈振亚;叶文学;黄浩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世纪。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传统的生理教学以教师向医学生灌输知识为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拟结合生理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孟巍;黄碧兰;余良主;王柏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纤维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的良性实质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相关文献报道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3%[1]。大部分发生于老年绝经期妇女,仅10%发生于<30岁妇女,青春期前更少见。由于卵巢纤维瘤常发生蒂扭转、感染及恶变等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2,3]。临床主要由超声检查发现,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超声声像图呈现特殊表现,难以单纯依靠超声进行诊断。作者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对本院46例卵巢纤维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当前治疗手段中,以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为主,但5年生存率在25%~35%。且化疗、放疗引起的严重生理、心理反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国外的肿瘤化疗后社区医疗保健护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之一,而我国尚未见医院-社区-保健护理干预的研究。作者收录本院200例卵巢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了医疗保健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利珍;胡晓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1组为伴喘息的MPP患儿,观察2组为不伴有喘息的MPP患儿,对照组为临床排除MPP的不伴有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测定三组患儿血清中IL-5和VEFG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高于观察2组(t=35.46、61.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0.7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疾病,细胞因子IL-5和VEG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安素芬;习伟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1986~1988年间流行病学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为0.69/10万,其中成人ALL约占其20%~25%,而老年(≥60岁)ALL约占成人的16%~31%。由于老年ALL存在高龄、较多基础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相对差等多种不利因素,造成老年ALL预后很差。与此同时,对于老年AL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研究却仍然较少,故作者回顾本院16例老年(≥60岁)ALL患者,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雅君;匡跃敏;黄黎;朱艳;高新芳;罗信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及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78例HLAP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对于BAP组,HLAP组平均年龄低,血清淀粉酶、CRP水平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BAP组(P<0.05)。HLAP组重度患者较BAP组少,但是复发率高(P<0.05)。结论本研究中HLAP患者发病年龄低,合并脂肪肝、糖尿病者多,血清淀粉酶升高不显著,轻度患者多,AP易复发。
作者:贺志龙;许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唇裂治疗一般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第一步,其效果直接决定患者将来的外貌和形象。单侧唇裂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其中严重的是单侧完全性唇裂,此病患者不仅组织缺损严重,而且还存在明显的组织移位[1],外科手术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唯一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多,而Millard法的形成为施术者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手术模式,在临床工作中,还需结合施术者自身对各个体唇裂畸形特征的认识,以及解剖和美学知识[2]。在众多唇裂治疗的手术方法中,MillardⅡ式改良法对于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具有良好且持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华;汪文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前置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胎盘附着面常不易止血,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甚至子宫切除率均增高。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本院16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妊娠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母亲婴儿(IDM)的出生率增加,此类患儿是高危儿,早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本科于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IDM 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耐药性监测对了解细菌耐药性变迁、控制耐药菌株流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诸暨市三级医院2010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飞燕;阮慧白;周壮丽;陈陪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李氏复位法、Epley法和Semont法三种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李氏法、Epley法和Sement法进行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1、2、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治疗过程中仅3例出现呕吐,休息后好转。结论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相近(P>0.05),治疗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复位法。
作者:李爱君;王永宝;刘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astic syndrom,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伴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病态造血)并具有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目前仍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由于MDS 的异质性,其诊断尚无“金标准”,治疗也无明确的方案,虽然从2004年FDA 制定胞苷类似物阿杂胞苷为MDS 治疗指定药物,以及近几年地西他滨的临床应用提高了MDS 治疗疗效,但明显的骨髓抑制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不断地研究MDS 的发病机制及从不同角度研究达到抑制MDS 细胞增殖的通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实验室在抑制MDS 细胞增殖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综述);林圣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因有心绞痛病史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而进行冠脉造影的254例患者根据其HbAlc水平分组。A组:HbA1c<7.0%(n=102);B组:7.0%≤HbA1c<9.0%(n=95);C组:HbA1c≥9.0%(n=57)。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HbA1c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BMI、WC、FPG、TG、TC、UA等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病率升高(P<0.05)。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积分显著相关(r=0.243,P<0.01;r=0.248,P<0.01)。结论随HbA1c水平升高,冠脉病变逐渐复杂且严重,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预防冠心病及冠心病进展甚为重要。
作者:仇冬霞;杨向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乳腺癌术后行化学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便秘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达15%左右[1]。同时便秘的发生,可使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可伴有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2]。一些严重便秘的患者口服泻药或通便药可获得一时疗效,但因患者机体正气亏虚、津液亏损,长期使用更损伤脾胃,甚至影响化疗的完成。作者对80例乳腺癌化疗的患者分别给与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自身比较和临床观察,随身灸配合饮食调护预防化疗后便秘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咏梅;计芬琴;洪丽琴;孙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能力差,不会产生疼痛感,因此,对于新生儿的疼痛长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相应的处理[1]。随着疼痛学的深入研究,疼痛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五生命体征,有报道称胎儿出生后就具有疼痛感知能力,反复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和行为能力的发育[2]。作者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其生命体征的影响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寅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As2O3和TACE对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48例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s2O3组(A组)24例和TACE组(B组)24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药物毒副作用、肝癌复发率。结果 As2O3组,1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2O3实验组的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ACE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中度肝功能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肝癌复发方面,三氧化二砷组略优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渊;丁国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单独及与甲氧胺(methoxyamine,MX)联合用药在抑制神经胶质瘤(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过程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以期减少HCPT用量,降低毒副反应,为HCPT联合MX应用于抗胶质瘤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联合运用HCPT与碱基切除修复抑制剂MX,用MTT法、流式细胞等方法检测联合用药的体外抑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HCPT联合甲氧胺能显著抑制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随着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增殖抑制效应也随之增强。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HCPT联合MX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但与单独HCPT用药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HCPT联合MX对SHG44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剂量-时间依赖性。
作者:胡珏;王鸿;吕庆华;郑英;朱永坚;郑鸣之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