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在庆祝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创刊20年之际, 回顾小儿矫形外科发展的历程, 可以说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20年, 是日新月异的20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在不断促进学术交流,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 矫外专业几乎每年都有一期专号发表, 步入专题化阶段, 进一步推动了小儿矫形外科技术的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回顾.
作者:吉士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笔者以交流学者身份于1998年6月~1999年4月在日本千叶县松户市立病院儿外科学习工作.这所病院是千叶地方的一个儿科疾病治疗中心,小儿外科年手术400台次左右,新生儿病房80张床,是日本大的新生儿治疗中心.现重点介绍一下日本神经母细胞瘤的诊疗现状.
作者:龚振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0~1996年间,笔者对32例脊柱侧弯患儿进行器械矫形后,随机用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骨行脊柱后路融合各16例,对两种骨的使用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王保利;任德胜;刘方俊;熊斌;吴欣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为所致不育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采取17例9~12岁VC患儿外周静脉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红细胞免疫等常规检测.随机选择17例年龄相同的健康男孩为对照组,同法检测. 结果 VC患儿外周静脉血多项免疫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结论 VC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破坏血睾屏障的原因之一.
作者:郭宗远;于启海;吴荣德;季海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分化时N-myc癌基因的变化以及与时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NB细胞系SMS-KCNR,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NB细胞分化前后N-myc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用10-6 mol/L的ATRA处理24~120 h, NB细胞的胞体减小, 神经突起延长.在加ATRA 24 h后, 可见细胞少量神经突起的生长, 到第5 d已长出很多长的神经突起,用ATRA处理后, 与无ATRA处理组相比, N-myc癌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而且N-myc癌基因mRNA降低的时间与形态学改变的时间相一致.结论 ATRA可能通过减少N-myc的表达而促进NB细胞系SMS-KCNR细胞的分化, 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耿文清;张锦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神经母细胞瘤在我国小儿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病统计中常列首位.在近的小儿实体肿瘤协作组的资料中,神经母细胞瘤仍列发病首位(21.4%).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神经母细胞瘤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晚期病例多和治疗效果较差的临床特点,在先天性畸形和感染性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一个常见死亡病因.为此,如何提高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和诊治水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作者:高解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有关因素.方法总结16年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经验,着重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8例中Ⅰ、Ⅱ期者仅占12.0%(13/108);而Ⅲ、Ⅳ期者却占87.9%(95/108),其中Ⅲ期占37.0%(40/108)、Ⅳ期占50.9%(55/108).手术组88例, 手术后2年生存率Ⅰ期100%、Ⅱ期81.8%、Ⅲ期17.5%、Ⅳ期14.3%.8例延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变预后的直接方法,综合性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手术切除率.
作者:李昭铸;江启俊;韩福友;毛富祥;陶文芳;张旗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小儿肿瘤基础研究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提出了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认为小儿恶性肿瘤是遗传基因变异所致,各种肿瘤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所引起.破译人类基因组的庞大构思也在进行中,21世纪的生物学将是染色体组生物学,其终目标是破译整个生命史.破译人类染色体组将有助于治疗和预防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小儿肿瘤也将有可能以基因治疗为主,或许那时将开创一种与迄今的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完全不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20世纪肿瘤的外科治疗即侵袭性手术可能也将被摒弃.但21世纪前四分之一时间内仍然不能低估外科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重要作用.回顾并展望神经母细胞瘤(NB)的外科治疗仍具现实意义.
作者:江启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肠神经发育异常(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IND)是一种临床症状酷似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ung's disease,HD)且经常和HD伴发的疾病[1-3].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49例HD,经病理证实IND 5例,HD+IND13例.
作者:李涛;赵玉元;高明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的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1982~1998年32例外伤性脾破裂与2例良性脾脏肿瘤施行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4种手术方法. 结果术后4周血清免疫测定值处于同地区同年龄组正常值低水平范围内, 其中3例术后第3周内发生OPSI, 另1例全脾切除后5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肠源性感染性休克, 占同期脾切除患儿5%(4/80). 34例行各种保留脾脏手术的患儿, 包括4例OPSI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并获得90.6%长期随访, 均健在. 结论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手术应予以提倡, 并进一步探索新方法.
作者:蒋嘉萍;易军;刘大林;李涛;谷兴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视黄酸(retinoic acid,RA)及其受体具有控制细胞分化、增生和凋亡的能力.用视黄酸来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使其发生逆转是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RA及其受体的研究,RA及其受体对NB的作用机制,RA及其受体在NB中应用前景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尔松;高解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 关于神经母细胞瘤(NB)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人们关注这类肿瘤是由于NB存在自然消退的趋势[1], 所以要了解其发生原理及预后. 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愈后, 指导治疗, 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包括:bcl-2癌基因的表达和NB细胞凋亡的关系[2];自然界存在或人工生物合成物质(苯丙氨酸衍生物、视黄醛等)诱导细胞的凋亡作用[3,4];这些因素均与NB生物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然而端粒及端粒酶的发现使人们对于肿瘤消退机制的认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詹江华;谷继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单纯性胎粪性肠梗阻在白色人种中多见, 亚洲人中罕见.我院自1996年共治疗4例.
作者:吴文华;谭建忠;邱禹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SMAS)小儿罕见,自1997年10月~1998年10月我科相继收治4例.患儿临床症状轻重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各异,本文将4例病例进行总结.
作者:赵莉;李振东;温哲;李索林;陈新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肾发育和肾母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7例不同胎龄肾脏和17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 WT1蛋白在小胎龄肾组织中未成熟的肾小球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57.1%,在大胎龄肾组织中肾小管细胞浆表达阳性率为46.2%,在肾母细胞瘤的胚基上皮成分中表达阳性率为41.2%,间质成分无表达. 结论 WT1基因对胎肾的早期分化和后期发育成熟都有重要作用;WT1表达异常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和组织分化有关.
作者:王金根;高解春;陈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髋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特点, 提高诊治水平, 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4例患儿, 通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检结果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4例均经手术及病检才后确诊,手术取除游离骨片, 其中1例行髋臼重建术,均获临床治愈.随访1~6年无复发.结论髋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也可发生在儿童期, 如能提高警惕, 尽早确诊,恰当治疗,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尚有待时间考验.
作者:彭明惺;刘利君;王惠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利用含胸苷激酶基因(tk)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y)的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仅含hy的空载体,以脂质体为介导,将这两种质粒分别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SY5Y,用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GCV) 分别作用于SH-SY5Y、SH-SY5Y-hytk及SH-SY5Y-hy.结果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SY5Y,12 d时SH-SY5Y全部死亡的低浓度为60 μg/ml,30 μm丙氧鸟苷可大限度杀死SH-SY5Y-hytk.杀伤效应为96 h死亡率>80%.仅含有18%的SH-SY5Y-hytk就可使周围的20%的SH-SY5Y细胞死亡,总死亡率为38%.结论 60 μg/ml潮霉素是筛选SH-SY5Y-hytk及SH-SY5Y-hy阳性克隆的佳剂量.30 μM丙氧鸟苷是作用于SH-SY5Y-hytk的佳剂量.tk/GCV系统大于18% SH-SY5Y-hytk具有旁观者效应, 可极大地提高疗效.
作者:毕迅;王新娟;张金哲;叶蓁蓁;马继东;郝春生;李跃荣;叶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对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以寻找联合化疗后佳手术时机.方法实验小鼠设4组,每组40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化疗后不同时间的实验组,给予VCA联合化疗,分别于化疗后0 d、7 d和14 d在背部做相同切口并缝合,所有小鼠术后7 d处死,愈合伤口做拉力实验.结果 B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A、C、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化疗后立即手术组术后7 d拆线时伤口拉力明显降低.7 d和14 d手术组拆线时虽然伤口拉力也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化疗后手术间隔时间至少应在7 d以上.
作者:牛爱国;温哲;时保军;仲智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对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进行定量检测,探讨bFGF及FGFR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
作者:刘维贤;高原侠;林晓萍;管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N-myc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有极强的侵袭性,经常导致远处转移,因此预后很差.在向远处转移的过程中,局部侵袭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本文作者研究了细胞活力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力的相关性,并且分析了N-myc表达对细胞活力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王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