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黄酸及其受体与神经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王尔松;高解春

关键词:视黄酸, 受体对, 神经母细胞瘤, 作用机制, 应用前景, 细胞分化, 治疗, 增生, 能力, 控制, 凋亡
摘要:视黄酸(retinoic acid,RA)及其受体具有控制细胞分化、增生和凋亡的能力.用视黄酸来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使其发生逆转是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RA及其受体的研究,RA及其受体对NB的作用机制,RA及其受体在NB中应用前景三方面作一综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部炎性假瘤

    肺部炎性假瘤是少见的间叶组织瘤样病变.1939年由Brunn首次报道,Umiker 和Ivorsen于1959年命名.相继有较多成人患者报道,小儿极少.我院收治4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新国;王继孟;刘润玑;郭宗远;王恒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在不同N-myc扩增和表达的神经母细胞瘤株中细胞活力对侵袭力的作用

    N-myc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有极强的侵袭性,经常导致远处转移,因此预后很差.在向远处转移的过程中,局部侵袭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本文作者研究了细胞活力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力的相关性,并且分析了N-myc表达对细胞活力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王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WT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与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肾发育和肾母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7例不同胎龄肾脏和17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 WT1蛋白在小胎龄肾组织中未成熟的肾小球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57.1%,在大胎龄肾组织中肾小管细胞浆表达阳性率为46.2%,在肾母细胞瘤的胚基上皮成分中表达阳性率为41.2%,间质成分无表达. 结论 WT1基因对胎肾的早期分化和后期发育成熟都有重要作用;WT1表达异常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和组织分化有关.

    作者:王金根;高解春;陈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膀胱高压和上尿路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脊髓发育不良患儿影响上尿路功能的高危因素.方法 60例患儿行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按漏点压高低分成两组,32例漏点压高于40 cm H2O为高压组,漏点压低于40 cm H2O 28例为低压组.22例年龄小于1岁的患儿仅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出现上尿路功能损伤, 高压组患儿中17例(53.1%),低压组5例(17.9%), P<0.05; 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的患儿出现上尿路损害的比率更高,占总反流患儿的86.4%(19/22).22例年龄小于1岁的患儿中12例漏点压高于40 cm H2O.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儿大多早期既出现下尿路功能的病理变化;膀胱高压和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是造成上尿路功能损伤的高危因素.应早期治疗,以保护上尿路功能.

    作者:陈维秀;陈雨历;朱兰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阴茎头包皮套环嵌顿1例

    患儿: 男, 6岁.因包皮过长,2周前行包皮粘连松解,包皮环套包皮环切术,术后第2?d外尿道口处逐渐肿胀,水肿的组织包埋塑料环的远端,无排尿困难,第8?d过长的包皮于包皮环套远端结扎线处断离,整个塑料环嵌顿于龟头处,经在氯胺酮麻醉下将塑料环剪碎,嵌顿才解除.

    作者:李石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随机尿VMA、HVA与肌酐比值的测定

    目的探讨随机尿VMA、HVA与肌酐比值测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随机尿VMA、HVA浓度,Beckmann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随机尿肌酐(Cr)浓度,计算得出比值VMA/Cr,HVA/Cr .检验其与24 h VMA、HVA总量测定的相关性和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随机尿VMA/Cr、HVA/Cr与24 h尿VMA、 HVA总量的相关性分别为r=0.92和r=0.91,均呈显著相关.对11例神经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0.91%.结论随机尿VMA、HVA与肌酐比值的测定采样方便,可取代24 h尿VMA、 HVA总量测定诊断神经母细胞瘤.

    作者:黄勇;李民驹;鱼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实体肿瘤研究20年回顾

    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儿童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恶性肿瘤在小儿病死原因中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和提高小儿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已成为当前儿科医师的重任.阅览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现,20年来有关小儿肿瘤的研究论文已达数百篇,其发展之迅速,进步之巨大,足以证明我国小儿肿瘤的防治与研究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小儿肿瘤的防治工作中辛勤耕耘的结果.现将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李恭才;高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精索静脉曲张免疫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为所致不育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采取17例9~12岁VC患儿外周静脉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红细胞免疫等常规检测.随机选择17例年龄相同的健康男孩为对照组,同法检测. 结果 VC患儿外周静脉血多项免疫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结论 VC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破坏血睾屏障的原因之一.

    作者:郭宗远;于启海;吴荣德;季海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术前化疗对小儿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形成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进展期(Ⅲ、Ⅳ期)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形成状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微血管计数.结果 15例进展期(Ⅲ、Ⅳ期)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术前化疗组9例,平均微血管数为25.63. 非术前化疗组6例, 平均微血管数为39.00,明显高于术前化疗组(P<0.05);术前化疗组患儿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62.5 d,而非术前化疗组患儿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72 d,明显少于术前化疗组(P<0.05).结论进展期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术前化疗可抑制其血管形成, 改善预后.

    作者:董缮;智立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B-myb基因表达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细胞的分化潜能与临床预后有关.许多指标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MYCN基因是其中之一,且与高危病例组有关.由于其只在一部分高危病例中表达,评判价值不够完善.B-myb基因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评价其作用有助于为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开拓新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小儿血管瘤47例疗效观察

    我院皮肤科自1996年应用微波治疗小儿单纯性血管瘤47例,取得明显疗效,经门诊随访未见复发.现将治疗设备、操作方法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贾宪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杀基因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利用含胸苷激酶基因(tk)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y)的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仅含hy的空载体,以脂质体为介导,将这两种质粒分别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SY5Y,用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GCV) 分别作用于SH-SY5Y、SH-SY5Y-hytk及SH-SY5Y-hy.结果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SY5Y,12 d时SH-SY5Y全部死亡的低浓度为60 μg/ml,30 μm丙氧鸟苷可大限度杀死SH-SY5Y-hytk.杀伤效应为96 h死亡率>80%.仅含有18%的SH-SY5Y-hytk就可使周围的20%的SH-SY5Y细胞死亡,总死亡率为38%.结论 60 μg/ml潮霉素是筛选SH-SY5Y-hytk及SH-SY5Y-hy阳性克隆的佳剂量.30 μM丙氧鸟苷是作用于SH-SY5Y-hytk的佳剂量.tk/GCV系统大于18% SH-SY5Y-hytk具有旁观者效应, 可极大地提高疗效.

    作者:毕迅;王新娟;张金哲;叶蓁蓁;马继东;郝春生;李跃荣;叶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神经母细胞瘤很多临床症状与原发灶或转移灶血管形成有关, 常出现肿瘤内出血或血栓形成.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血管增殖是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VEGF是一种可促进胚胎发育中血管的建立或肿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FLK-1(VEGF受体2)与内皮细胞内VEGF增殖有关.FLT-1(VEGF受体1)调节细胞功能,但不参与有丝分裂.

    作者:张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神经母细胞瘤手术疗效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有关因素.方法总结16年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经验,着重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8例中Ⅰ、Ⅱ期者仅占12.0%(13/108);而Ⅲ、Ⅳ期者却占87.9%(95/108),其中Ⅲ期占37.0%(40/108)、Ⅳ期占50.9%(55/108).手术组88例, 手术后2年生存率Ⅰ期100%、Ⅱ期81.8%、Ⅲ期17.5%、Ⅳ期14.3%.8例延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变预后的直接方法,综合性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手术切除率.

    作者:李昭铸;江启俊;韩福友;毛富祥;陶文芳;张旗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治疗体会

    儿童嗜铬细胞瘤发病率较成人低,临床表现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总结本院1975~1998年收治的7例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作者:董志韬;黄循;刘任;杨罗艳;赵小昆;杨金瑞;刘紫庭;王荫槐;彭龙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日本神经母细胞瘤诊疗现状

    笔者以交流学者身份于1998年6月~1999年4月在日本千叶县松户市立病院儿外科学习工作.这所病院是千叶地方的一个儿科疾病治疗中心,小儿外科年手术400台次左右,新生儿病房80张床,是日本大的新生儿治疗中心.现重点介绍一下日本神经母细胞瘤的诊疗现状.

    作者:龚振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

    目的探讨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FRN)特点和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从1955~1996年369例肾母细胞瘤中检出FRN 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和预后.结果 10例FRN均因腹部肿大或腹部肿物入院.经术前放、化疗肿瘤不缩小.6例单侧病变做瘤肾切除,5例获随访均长期存活.4例双侧病变中1例做双侧单纯肿瘤切除,3例做一侧瘤肾切除, 对侧肾部分切除或单纯肿瘤切除,随访存活2例.结论 FRN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肾母细胞瘤.对术前放、化疗不敏感,但侵袭性小,较少发生转移,应按预后好的组织结构化疗.对双侧病变单纯肿瘤切除可更多的保留肾组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宁;黄澄如;张潍平;何乐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TCS患儿21例, 检查确诊后,手术切除脂肪瘤或切除瘢痕、松解粘连、切断终丝,使TCS得以松解.结果 TCS在大体病理上有脂肪瘤型及瘢痕型两大类,部分病例有神经根缺失.19例得到随诊,单纯双下肢软瘫的1例治愈,17例尿失禁患儿中,3例治愈,6例明显好转,8例无变化.结论 TCS患儿应尽早治疗,疗效确切.对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应在TCS松解的同时作修补术,因单纯修补术的副损伤往往是严重的.

    作者:谢家伦;刘文旭;刘钧澄;莫家骢;李桂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提高我国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与诊治水平

    神经母细胞瘤在我国小儿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病统计中常列首位.在近的小儿实体肿瘤协作组的资料中,神经母细胞瘤仍列发病首位(21.4%).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神经母细胞瘤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晚期病例多和治疗效果较差的临床特点,在先天性畸形和感染性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一个常见死亡病因.为此,如何提高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和诊治水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作者:高解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FGF、 FGFR在增生期血管瘤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对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进行定量检测,探讨bFGF及FGFR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

    作者:刘维贤;高原侠;林晓萍;管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