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部炎性假瘤

陈新国;王继孟;刘润玑;郭宗远;王恒冰

关键词:肺部炎性假瘤, 瘤样病变, 间叶组织, 成人患者, 命名
摘要:肺部炎性假瘤是少见的间叶组织瘤样病变.1939年由Brunn首次报道,Umiker 和Ivorsen于1959年命名.相继有较多成人患者报道,小儿极少.我院收治4例,报道如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前抗肿瘤药物VCA联合化疗对小鼠伤口拉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前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对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以寻找联合化疗后佳手术时机.方法实验小鼠设4组,每组40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化疗后不同时间的实验组,给予VCA联合化疗,分别于化疗后0 d、7 d和14 d在背部做相同切口并缝合,所有小鼠术后7 d处死,愈合伤口做拉力实验.结果 B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A、C、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化疗后立即手术组术后7 d拆线时伤口拉力明显降低.7 d和14 d手术组拆线时虽然伤口拉力也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化疗后手术间隔时间至少应在7 d以上.

    作者:牛爱国;温哲;时保军;仲智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

    目的探讨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FRN)特点和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从1955~1996年369例肾母细胞瘤中检出FRN 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和预后.结果 10例FRN均因腹部肿大或腹部肿物入院.经术前放、化疗肿瘤不缩小.6例单侧病变做瘤肾切除,5例获随访均长期存活.4例双侧病变中1例做双侧单纯肿瘤切除,3例做一侧瘤肾切除, 对侧肾部分切除或单纯肿瘤切除,随访存活2例.结论 FRN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肾母细胞瘤.对术前放、化疗不敏感,但侵袭性小,较少发生转移,应按预后好的组织结构化疗.对双侧病变单纯肿瘤切除可更多的保留肾组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宁;黄澄如;张潍平;何乐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随机尿VMA、HVA与肌酐比值的测定

    目的探讨随机尿VMA、HVA与肌酐比值测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随机尿VMA、HVA浓度,Beckmann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随机尿肌酐(Cr)浓度,计算得出比值VMA/Cr,HVA/Cr .检验其与24 h VMA、HVA总量测定的相关性和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随机尿VMA/Cr、HVA/Cr与24 h尿VMA、 HVA总量的相关性分别为r=0.92和r=0.91,均呈显著相关.对11例神经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0.91%.结论随机尿VMA、HVA与肌酐比值的测定采样方便,可取代24 h尿VMA、 HVA总量测定诊断神经母细胞瘤.

    作者:黄勇;李民驹;鱼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治疗体会

    儿童嗜铬细胞瘤发病率较成人低,临床表现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总结本院1975~1998年收治的7例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作者:董志韬;黄循;刘任;杨罗艳;赵小昆;杨金瑞;刘紫庭;王荫槐;彭龙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神经母细胞瘤(NB)在临床上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其生物学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王尔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矫形外科20年回顾

    在庆祝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创刊20年之际, 回顾小儿矫形外科发展的历程, 可以说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20年, 是日新月异的20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在不断促进学术交流,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 矫外专业几乎每年都有一期专号发表, 步入专题化阶段, 进一步推动了小儿矫形外科技术的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回顾.

    作者:吉士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FGF、 FGFR在增生期血管瘤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对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进行定量检测,探讨bFGF及FGFR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

    作者:刘维贤;高原侠;林晓萍;管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保留脾脏手术34例

    目的探讨儿童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的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1982~1998年32例外伤性脾破裂与2例良性脾脏肿瘤施行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4种手术方法. 结果术后4周血清免疫测定值处于同地区同年龄组正常值低水平范围内, 其中3例术后第3周内发生OPSI, 另1例全脾切除后5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肠源性感染性休克, 占同期脾切除患儿5%(4/80). 34例行各种保留脾脏手术的患儿, 包括4例OPSI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并获得90.6%长期随访, 均健在. 结论全部或部分保留脾脏手术应予以提倡, 并进一步探索新方法.

    作者:蒋嘉萍;易军;刘大林;李涛;谷兴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肠切开清除胎粪治疗单纯性胎粪性肠梗阻

    单纯性胎粪性肠梗阻在白色人种中多见, 亚洲人中罕见.我院自1996年共治疗4例.

    作者:吴文华;谭建忠;邱禹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日本神经母细胞瘤诊疗现状

    笔者以交流学者身份于1998年6月~1999年4月在日本千叶县松户市立病院儿外科学习工作.这所病院是千叶地方的一个儿科疾病治疗中心,小儿外科年手术400台次左右,新生儿病房80张床,是日本大的新生儿治疗中心.现重点介绍一下日本神经母细胞瘤的诊疗现状.

    作者:龚振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病理与诊断

    近20年我们三家医院共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532例,经手术证实套入部有器质性病变的87例,本文探讨套叠部大体病理解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分析了术前诊断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疑诊要点与诊查手段.

    作者:韩福友;王振东;于泓;张旗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杀基因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利用含胸苷激酶基因(tk)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y)的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仅含hy的空载体,以脂质体为介导,将这两种质粒分别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SY5Y,用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GCV) 分别作用于SH-SY5Y、SH-SY5Y-hytk及SH-SY5Y-hy.结果利用潮霉素药物敏感实验筛选SH-SY5Y,12 d时SH-SY5Y全部死亡的低浓度为60 μg/ml,30 μm丙氧鸟苷可大限度杀死SH-SY5Y-hytk.杀伤效应为96 h死亡率>80%.仅含有18%的SH-SY5Y-hytk就可使周围的20%的SH-SY5Y细胞死亡,总死亡率为38%.结论 60 μg/ml潮霉素是筛选SH-SY5Y-hytk及SH-SY5Y-hy阳性克隆的佳剂量.30 μM丙氧鸟苷是作用于SH-SY5Y-hytk的佳剂量.tk/GCV系统大于18% SH-SY5Y-hytk具有旁观者效应, 可极大地提高疗效.

    作者:毕迅;王新娟;张金哲;叶蓁蓁;马继东;郝春生;李跃荣;叶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与端粒酶的关系研究进展

    近年来, 关于神经母细胞瘤(NB)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人们关注这类肿瘤是由于NB存在自然消退的趋势[1], 所以要了解其发生原理及预后. 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愈后, 指导治疗, 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包括:bcl-2癌基因的表达和NB细胞凋亡的关系[2];自然界存在或人工生物合成物质(苯丙氨酸衍生物、视黄醛等)诱导细胞的凋亡作用[3,4];这些因素均与NB生物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然而端粒及端粒酶的发现使人们对于肿瘤消退机制的认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詹江华;谷继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B-myb基因表达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细胞的分化潜能与临床预后有关.许多指标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MYCN基因是其中之一,且与高危病例组有关.由于其只在一部分高危病例中表达,评判价值不够完善.B-myb基因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评价其作用有助于为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开拓新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ATRA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MS-KCNR分化与N-myc癌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分化时N-myc癌基因的变化以及与时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NB细胞系SMS-KCNR,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NB细胞分化前后N-myc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用10-6 mol/L的ATRA处理24~120 h, NB细胞的胞体减小, 神经突起延长.在加ATRA 24 h后, 可见细胞少量神经突起的生长, 到第5 d已长出很多长的神经突起,用ATRA处理后, 与无ATRA处理组相比, N-myc癌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而且N-myc癌基因mRNA降低的时间与形态学改变的时间相一致.结论 ATRA可能通过减少N-myc的表达而促进NB细胞系SMS-KCNR细胞的分化, 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耿文清;张锦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肠神经发育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肠神经发育异常(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IND)是一种临床症状酷似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ung's disease,HD)且经常和HD伴发的疾病[1-3].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49例HD,经病理证实IND 5例,HD+IND13例.

    作者:李涛;赵玉元;高明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神经母细胞瘤很多临床症状与原发灶或转移灶血管形成有关, 常出现肿瘤内出血或血栓形成.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血管增殖是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VEGF是一种可促进胚胎发育中血管的建立或肿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FLK-1(VEGF受体2)与内皮细胞内VEGF增殖有关.FLT-1(VEGF受体1)调节细胞功能,但不参与有丝分裂.

    作者:张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WT1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与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肾发育和肾母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7例不同胎龄肾脏和17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 WT1蛋白在小胎龄肾组织中未成熟的肾小球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57.1%,在大胎龄肾组织中肾小管细胞浆表达阳性率为46.2%,在肾母细胞瘤的胚基上皮成分中表达阳性率为41.2%,间质成分无表达. 结论 WT1基因对胎肾的早期分化和后期发育成熟都有重要作用;WT1表达异常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和组织分化有关.

    作者:王金根;高解春;陈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265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肺动脉高压(PH)是室间隔缺损(VSD)常见的并发症,其手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自1987年1月~1998年5月我科共收治VSD合并PH患儿265例,报告如下:

    作者:莫绪明;谷兴琳;戴约;钱龙宝;夏建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显性脊柱裂术后脊髓再栓系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囊性脊柱裂手术后,脊髓因纤维瘢痕粘连而造成脊髓栓系,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14例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再手术时年龄2~12岁,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大小便失禁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第一次手术后10例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4例无神经损害症状者术后产生新的症状.MRI显示脊髓低位,在原手术处被纤维瘢痕粘连牵拉,形成脊髓栓系.手术根据病变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目的是将粘连牵拉的脊髓彻底松解开.术后随访,多数患儿的大小便功能及双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先天性囊性脊柱裂手术后因纤维瘢痕粘连可造成脊髓栓系,产生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栓系松解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鲍南;金惠明;李玉华;施诚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