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易光强;韦书中;黄荣宁;李增贺;陈斌

关键词:温阳灸法, 针刺疗法, 背肌筋膜炎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法针刺组(温阳灸法结合针刺)和针刺组,每组30例.灸法针刺组采用温和灸关元、大椎、命门、肾俞,针刺大椎、膈俞、夹脊穴、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疗程同灸法针刺组中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及体征评分.结果:灸法针刺组显愈率为83.3% (25/30),明显优于针刺组的53.3% (16/30) (P <0.01).灸法针刺组和针刺组疼痛及体征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灸法针刺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较好.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西医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药灌肠、运动护理等多种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其FBD、BUN、UA、Cr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与尿糖转阴转阴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中西医护理是针对糖尿病肾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才英;周劲刚;江伟;骆翠琼;唐丽娟;王业玲;毛斌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知识的需求调查及中医介入的思考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对运动知识的需求程度,并思考中医如何介入CKD运动治疗之中.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CKD患者的运动需求,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运动文献,思考中医的介入点.结果:69.0%的CKD患者关心运动方面的知识,其关注点主要在于可以选择什么运动(55.2%)和运动时间、强度如何把握(27.6%).结论:CKD患者对于运动疗法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国内外研究已证实运动疗法对于CKD患者有益处,但需把握合理的运动量,而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的传统运动疗法应该很适合于CKD患者,值得下一步积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吴一帆;傅立哲;刘旭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面积脑梗塞中医药干预治疗及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塞中医药干预治疗疗效及对血管性痴呆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为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为西医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认知障碍(即评价MMSE量表)结果:治疗组的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出现.

    作者:石青;余尚贞;吕小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银翘柴桂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翘柴桂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甲1型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模型,用不同浓度银翘柴桂颗粒溶液治疗后,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 -γ及细胞因子IL -2、IL -6含量;中性红比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银翘柴桂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上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而中高剂量组能够提高IFN -γIL -2活性,同时抑制IL -6的活性(P<0.05).结论:银翘柴桂颗粒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李继庭;左俊岭;林培政;焦英杰;王保华;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功能的变化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等心肌收缩力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谭勇明;韦健盛;邓树荣;王贤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射干抗病毒片免疫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射干抗病毒片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血清溶血素和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其免疫作用.结果:射干抗病毒片能降低小鼠溶血素水平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结论:射干抗病毒片具有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

    作者:乔敏;甘雨;张宏;邹德俊;李国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扶阳医案(四)

    39 中风后遗症——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何某,男,80岁.患脑血栓后遗症已13年,行走呈碎步态,神情呆滞,沉默寡言,对外界物毫无兴趣,口角流涎水,尿等待,畏冷,乏力.舌淡胖,苔色发黑而润,脉沉弦寸弱,时一止.高年久病,心、脾、肾三脏阳气俱虚,元气受损,兼有伏寒,拟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真武汤加味,药用:麻黄10g,附子(先煎1小时)60g,细辛10g,桂枝25g,白术30g,干姜30g,茯神30g,肉桂10g,菖蒲20g,补骨脂30g,益智仁30g,淫羊藿30g,泽泻15g,麦芽30g,炙甘草30g,大枣10个.7剂后,精神已有改善,守方调理,附子后加至120g,出入药物有磁石30g,黄芪60g,红参15g,佛手15g等,服药9个月,神智已清,表情开朗,能参与家事,行走基本自如,苔色已正,余症亦显减,间断服药巩固.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 - 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作者:李艳青;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毛德西治疗顽固泄泻临证举隅

    毛德西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对消化、心脑血管及内科疑难杂病有独到治疗经验.文章介绍了其治疗顽固泄泻的三则验案,从中可领悟其临证诊疗思路和规律.

    作者:禄保平;孙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骨脂复方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和生存期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补骨脂复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抑制作用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①抑瘤作用观察:小鼠接种H22腹水瘤后,造成移植性小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 FU组)、补骨脂复方组、补骨脂组、蔻仁组,分别观察荷瘤小鼠的抑瘤率.②生存期观察:造模方法同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 - FU组)、补骨脂复方组,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补骨脂复方组、补骨脂组、蔻仁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3.73% (P <0.05)、35.82% (P <0.05)、3.54%.阳性对照组(5-FU组)、补骨脂复方组生命延长时间分别为-15%、16% (P <0.05).结论:补骨脂组有一定的抑制实体瘤生长的作用,蔻仁组对抑制肿瘤生长无明显作用.补骨脂与蔻仁有协同抑瘤作用,补骨脂复方组可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

    作者:邹玺;刘沈林;吴坚;王瑞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伤寒杂病论》瘙痒辨治规律探析

    探讨《伤寒杂病论》有关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气往来、营卫不和,湿邪留着、搏于气血,津气两虚、肌肤失痒,瘀毒阻滞,疥疮丛生,四种常见证候类型,并分析其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审因论治皮肤瘙痒证提供借鉴.

    作者: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目的: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观察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丹红治疗组给与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疗程2周.比较两组射血分数(EF%)和血浆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升高,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 proBNP)水平均下降,丹红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锦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医案的证素与检索研究

    中医证候数据的处理,是临床研究、数理统计、经验挖掘以及文献检索等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因其存在大量词形不规范现象,因而也往往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一大瓶颈.研究以“中医医案数据库”5万余条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良的证素数据处理方法,对证素出现频次进行统计与分析,补充一定数量的其他证素及其常见异构形式,并探索了中医证候数据的检索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于证候内在含义的跨词形检索.

    作者:李敬华;蔡顺利;赵林冰;付衍;陈国勇;吕晓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他汀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连续用药2周.分别于入院时及2周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血小板、血脂水平.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RP、MMP -9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RP、MMP -9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调脂等作用稳定斑块,使ACS患者受益,改善预后.

    作者:薛凌;邱雅慧;高夏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治节”与五行生克的关系及其临床运用

    在五行学说范畴内,“治节”的字面含义是“使治之节”,与五行生克相对应,其内涵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对应.从过程角度理解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理解“治节”与五行生克之间关系的关键.调节五行生克关系的机制除制化和胜复外,还包括土对五行的相生、土司变化对五行相生过程的协助,以及金对各种过程和机制实施的主导三方面.临床上调“治节”主要从恢复肺金和脾土对生克过程的主导和协助作用角度进行.

    作者:宾炜;刘柳;李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体消积苗药配合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补体消积苗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A组:化疗加补体消积苗药,B组:补体消积苗药,C组:单纯化疗.客观疗效按WHO标准进行评价,药物毒性反应按WHO抗癌毒性反应分级,生活质量根据KPS评分进行评价.结论:补体消积苗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用化学治疗有提高,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减轻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洵;葛正行;毕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体质学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探讨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具影响和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先进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高境界.

    作者:周少林;戴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方法:电子检索CNKI(1979至今)、VIP(1989至今)、WF( 1994年至今)和CBM(1979年至今),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原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5篇随机对照试验.省市级研究机构共有138个(88.9.0%);有96篇(61.9%)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151篇文献(97.4%)叙述疗效判定标准;有45篇(29.03%)研究报告了具体随机方法,4篇(2.5%)采用半随机方法,106篇(68.3%)提到了随机字样;采用盲法的有8(5.1%)篇,其中采用单盲法的有6篇(3.8%),双盲法有2篇(1.3%);报告随访的有31篇(20%);描述具体基线统计学资料及其可比性的有96篇(61.9%).有3例(1.9%)描述病例脱落;2篇(1.2%)提到不良反应;5篇(3.2%)描述样本估算;有4篇(2.5%)使用了空白对照;纳入试验均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试验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作者:朱士娜;陈日新;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临床队列研究

    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对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以前瞻队列研究的方式,2007年12月-2010年8月共纳入572例病例观察,其中剔除不合格病历35例,合格病例共537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西医治疗.邓老方案组接受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非邓老方案组接受其他类型中医治疗(非名老中医方案)或纯西医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计分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计分及心电图改变均有显著差异,邓老方案组由于非邓老方案组.结论: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方案有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吴焕林;徐丹苹;罗文杰;王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脑络—脏腑理论探讨胃痛病机

    回族医学注重脑与五脏的关系,认为五脏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脑有密切的关系,且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在内多由禀性衰败和外部致病因素所造成,强调五脏“各有所司”和“脑总司”的生理活动.胃痛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已多为现代医学所阐释,回族医学将脏腑病变与脑的生理和病理紧密联系,认为胃痛是内外治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从而造成大脑调控与四液分布的异常,从而表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回族医学继承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对脑的研究成果,从脏腑-脑络的病理生理解释胃病发病机理,这为临床探讨胃病病机从脑论治提出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杨森;乔建荣;靳萱;高如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